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谢邀!对不起了!我们这边种植苋菜不多,在石家庄市赵县、内蒙古部分地区有大面积种植。不过我就蔬菜上易发的炭疽病害情况作一交流,仅供参考吧。
炭疽病病原:属真菌病害,由由半知菌亚门希金斯刺盘孢菌所致。表现症状:叶片染病,初生苍白色或褪绿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中央略下陷,呈薄纸状,半透明,易穿孔。在叶背多为害叶脉,形成长短不一的条状褐斑,稍凹陷。叶柄被害,产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至棱形、褐色或灰褐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上常有褐红色黏状物。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通过风雨传播。发病温度范围11~24°C,适宜11.8~19.2°C,相对湿度72%~85%。防治方法:可用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供参考!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谢邀请,抱歉!苋菜我没有种过,不知道它炭疽病如何识别,见谅了!
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导读(解题主惑)】:题主好,我是‘’三农朵朵‘’,专注种植问题解答。 苋菜在我们荆山地区又叫“旱菜”或叫“灰灰儿菜”,苋菜的叶片边缘为绿色,叶脉部分为紫红色,取其嫩茎叶部分凉拌吃,有很好的润肠胃、清热的功效。苋菜炭疽病易影响苋菜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通过蚜虫啃食茎叶,传播苋菜炭疽病。大家在种植的时候,【一】要科学种植苋菜,减少苋菜炭疽病的发生;【二】及时消蚜虫,减少苋菜炭疽病的传播;【三】及时收获苋菜,减少苋菜炭疽病带来的损失。苋菜炭疽病发病的原因及症状苋菜炭疽病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轮作,田间管理不善,蚜虫啃食,植株抗病性引起的,主要为害苋菜的叶片和茎。
具体表现:
- 发病初期,苋菜的叶片首先表现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扩大为圆形灰褐色病斑,边缘褐色,略微隆起,很容易引起苋菜的叶片早枯。同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的小粒点,湿度大时病部溢出粘状物。而苋菜的茎部发病时,病斑为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
具体措施:
㈠、选地整地
苋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避免重茬种植,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黏土或沙质土,施入基肥。对每亩施入2000公斤的腐熟有机肥,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行消毒处理。之后深翻土地,翻后作畦,达到地平、土细,畦高10公分,宽1m。之后,按15 :15:15的比例均匀撒施氮、磷、钾,每亩50公斤。用耙子将土与肥料混合均匀耙平。
㈡、适时播种
苋菜根系发达,喜欢温暖,较为耐热,适合生长在温度23°C - 27°C之间,20°C以下生长缓慢,10°C以下发芽困难。一般在4月播种。选用抗病品种,并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同时, 将细沙和每亩0.6公斤的种子按1 : 5的比例混合均匀,直接播在地上。覆盖一层3公分的细土,及时用喷雾,防止水流过大冲走种子,浇透一次水。等水全部渗入土后,在畦面盖上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压实,可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尽快发芽,苋菜出苗前不需浇水。
㈢、田间管理
一般在苋菜播种10天左右,就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膜,防治烧苗。及时用手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与苋菜争夺养分,导致荒苗。同时,清除弱苗,保留强苗。
- 播种20天左右,当苋菜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及时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铵15公斤 ,施肥后及时浇水。在第1次追肥后的15天左右,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施第2次肥。促进苋菜茁壮成长,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拔除杂草。 同时,还要在雨季来临之前,疏通排水沟,减少田间积水。
具体措施:
㈠、合理防治
- 在苋菜出苗后5天,发现蚜虫袭扰,及时用无公害杀菌剂和新高脂膜800倍液喷雾1次,每隔7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可减少细菌性病害。蚜虫在高温干旱环境,活动频繁,采用防虫网,减少蚜虫飞入,遮荫处理,减少蚜虫发生。对于蚜虫啃咬过的植株,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减少病菌感染机会。
㈡、专用药物
- 苋菜炭疽病发病初期,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及时喷施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药剂。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抗旱保湿,提高防治效果。
具体措施
苋菜播种后45-50天,一般苋菜苗高12- 15公分,长有5- 6片叶子时进行第一次采收。每次采收时,先采收长势好,过密植株,留下较为矮小的植株,继续生长。采收苋菜时,可以喷施一次水,使畦面保持湿润,容易将苋菜连根部间拔出, 避免断根、萌发新根与没采收的苋菜争夺土壤养分,减少断根招来虫害,传播病害的机会。
【支持原创】提供鄂西北种植经验,为“山多地少”脱贫致富助力
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炭疽病只是苋(xian)菜种植生长过程当中的其中一种病害,苋菜的病害还是蛮多的,生长一棵苋菜真是不容易啊,在炭疽病的识别上面还是很容易的,从目前种植苋菜的情况来看,在咱们国家里面种植分布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所以此类病害的发生具有一种普遍性。
1、导致苋菜炭疽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
(1) 从苋菜的生长属性来看,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因此在蔬菜大棚里面种植的是比较多的,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由于气候的干旱就会诱发此类病害。
(2) 虽说苋菜喜欢温湿的环境,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由于在温室大棚里面种植,如果不透气通风的话,那么还是会比较容易发生的。
(3) 由于连茬、重茬种植所诱发的。
(4) 由于炭疽病的病原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越冬性,所以在种植之前一定要进行深耕和喷施药剂,处理病害的越冬病原体和幼虫。
(5) 温室大棚里面的光照不充分,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种植的苋菜就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6) 在种植的时候,没有做到有效的有机肥施放,所以对土壤里面的病菌没有做到杀菌作用,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防治苋菜炭疽病的主要措施有
(1) 最基本的就是要避免苋菜在蔬菜大棚里面的重茬连茬种植。
(2) 炭疽病主要危害的是苋菜的叶片和连接叶片的茎部部位,所以在防治上面主要还是以药剂为主,那么在这里我推荐使用多菌灵药剂,注意一定要在炭疽病发病早期的时候用药,还有这个甲基硫菌灵药剂都是可以用的,这在农村里面也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农药了,在使用上要注意时间和量,建议苋菜喷施的话,2至3次就可以了,时间间隔在10天左右最好了。
(3) 在种子的选择上那必须是抗病性强的,在地块的选择上一是注意在种植时候的有机肥施放,二是注意地块的一个排水性良好。
(4) 在苋菜生长期间一定要对其水肥管理要合理化,除草、间苗、中耕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
总结以上就是苋菜种植生长过程当中最常见的炭疽病的发病原因和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主要是在其生长的预防上面为主了,防治尽量是在早起了。
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苋菜作为一种大家熟知的蔬菜由来已久,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兼具药效,在农村种植非常普遍,但是苋菜病虫害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苋菜炭疽病危害最大,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什么原因引起及如何防治呢?
一、苋菜炭疽病症状
苋菜炭疽病病害是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菌生命力极强,在2~41℃的温度下都可以繁殖和侵染,主要危害苋菜叶片及茎。
1、叶片。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直径约2~4毫米,病斑圆形,边缘褐色,细看略微隆起。病斑数目少则10个,多则可达20~30个,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早枯。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溢出黏状物。
2、茎。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失去食用价值。
二、苋菜炭疽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或附着种子,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及小昆虫活动传播,通常温暖多雨的天气及生态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势强,发病重。
1、侵染循环
苋菜疽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附在种子上的菌丝体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染病,也可以分生孢子盘、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越冬,该菌在逆境条件下常形成拟菌核,并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一季节发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可进行病害的远距离传播。翌春,环境条件适宜,越冬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进行初侵染,也可通过田间农事操作及蚜虫等刺吸式害虫进行传播为害。
2、温湿度
湿度是诱发炭疽病的重要因素。病菌发育温度12-33℃,最适温度25-28℃,当温度适宜,相对湿度95%左右时,病菌潜育期仅为3天,此时病菌侵 染次数频繁,病菌积累速度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炭疽病的大流行。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病菌发育,低于60%则不发病。多雨或种植过密、土壤粘重下湿地发病重。
3、重茬和连茬栽培
因炭疽病分生孢子盘、菌丝体可附在病株残体上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连年种植,病原分生孢子盘在土壤、残株上积累快基数高,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因此,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建立多样性生态系统,增强环境抗逆性,可以避免大规模单一栽培而诱发的炭疽病的蔓延。
4、肥水原因
苋菜一生需肥水较多,但是施肥不依据苋菜生长规律,或偏施氮肥,致使苋菜株体生长不良,间或浇水不及时或大水漫浇,而使田间土壤忽干忽湿或积水严重,均给苋菜炭疽病菌有机可乘,致使田间株体易发病,发病重。
三、苋菜炭疽病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用优质、抗逆性强、高产适宜本地播种的品种。
2、合理轮作倒茬。为了减少田间土壤中的病害含菌量,不但要避免苋菜田地连作,还要避免苋菜与十字花科蔬菜之间连作。
3、施肥。播种前要重施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并结合深翻土地,整平作畦,提高苋菜的抗病性,但施肥要注意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4、浇水。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供应不匀,土壤干旱会产生纤维老化现象,应注意合理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应,避免土壤忽干忽湿,浇水要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天气,雨后及时排水降湿,降低土壤湿度。
5、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缓苗后注意日常管理,注意抗旱怕涝,适时中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植株根系生长更为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害的能力,但是中耕时要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口。
6、及时清除病株及病株残体。苋菜生长期间,及时拔除苋菜炭疽病病株或病叶、清理病株残体,带离园外集中处理,收获之后,将苋菜炭疽病病株及病株残体一并清除菜田,不可将染病苋菜当肥料还田。
二、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
建立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果留种,若种子带菌,播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2、药剂防治。在苋菜发病之前,要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病情,就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对发病严重的病株要马上拨除,喷洒药物,防治病害蔓延:
常用药物: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施保克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2%多加米水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综上,苋菜炭疽病的危害广、传播快,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农户们要提前做好科学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减产损失,在实际生产实践上可采用种子处理、精选品种、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手段预防,并要在管理上下足功夫,才会夺得苋菜的优质高产。
苋菜炭疽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苋菜 ,原名:苋,别名: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三色苋 , 苋科、苋菜为一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茎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幼时有毛或无毛。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功效。亦称为"凫葵"、"蟹菜"、"荇菜"、"莕菜"。有些地方又名"红蘑虎"、云香菜、云天菜等。
苋菜的功效作用
苋菜能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且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还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也可以减肥清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地理分布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苋菜炭疽病的科学防治
苋菜炭疽病的症状
苋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直径2~4毫米,病斑圆形,边缘褐色,略微隆起,病斑数目少则10几个,多的可达20~30个,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早枯,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湿度大时,病部溢出粘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
苋菜炭疽病的病原
ColletotrichumerumpensSacc.var.amaranthiTeng.称溃突刺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色,丛生,直径60~300微米;周围有黑褐色刚毛,顶端色浅,基部略宽,具1~3个横隔膜,大小50~200×4~6微米;分生孢子梗圆筒形,短而不分枝,大小14~20×3微米;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18~26×3~4.5微米。
苋菜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或冲刷进行传播和蔓延,气温28~32℃,多雨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种植过密、偏施速效氮肥、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苋菜炭疽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1)适当密植,清沟排渍,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结合喷施植宝素或喷施宝等混入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做到药肥兼施控制病害。此外还可选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农抗120或1%农抗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喷洒,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