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新玉米上市,价格会部会不会突破1.5元?个人看法,玉米突破1.5元/斤可能性甚微,要说上涨到1.15~1.2元/斤左右是很有可能的。
新玉米上市价格肯定会高于往年;
今年河南部分地区较早播的玉米已经开始收获,从农户的玉米长像及实际收获情况看,收成明显低于往年。主要原因是,孕穗期(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天气干旱,没有有效的降雨,有相当部分的玉米未能浇上孕穗水(即常说的卡脖旱),这对玉米产量是最致命的影响。玉米干旱致生长受碍,授粉不良,有部分玉米秃尖、花粒、甚至空棵无籽粒,显然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从已收获的玉米看,玉米产量悬殊大,亩产1000斤的是少数,多数在500~1000斤/亩左右,极个别的在500斤/亩以下,总产基本已成定局,不如往年。
物以稀为贵,玉米减产必定拉动价格;
大部分玉米受旱减产,是玉米小幅价格上扬的一个因素,今年新玉米上市必定价格要高于往年。目前,陈玉米价格约在1元左右,估计新玉米上市不会低于此价格,而且会逐渐上涨,涨幅应在1元~1.2元左右,也不会有大的浮动。涨到1.5元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玉米后期干旱严重,产量减少。但并不是全国玉米产区都是这样,加上水利条件好的,产量也有所下降,但不很悬殊。再有东北玉米、及进口玉米的充足货源,内地局部地区的玉米减产不会对玉米市场有明显大的撼动。
玉米消费的状况;
玉米做为养殖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以上说过了,有东北、及进口玉米的供需支撑,玉米产量的小幅起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加上我国前期“禁养”,到现在的“解禁”,尤其是生猪养殖,起码得有一个“刹车、停止、再启动、加速、正常运作”这个过程。必须从小猪崽养起,不可能都买些成年猪饲养,在小猪崽到商品猪出栏,都需4~6个月的时间过程,用饲料也是从少到多逐步实施的,没有一次性把饲料全部备齐的。所以,用料不会暴涨。因此,我认为,玉米价格小幅上涨是很正常的,也是随着猪肉价格而带动。涨到1.5元/斤不大可能。
生猪行情变化;
随着,国家对当前生猪、肉价的上涨,已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人造肉上市、进口、储备肉放出、解禁养殖、并对养殖业鼓励和补贴等等措施,将对猪肉价格,起到有效的降缓并趋于稳定作用。当然,这都需一定的时间过程。整个玉米不会缺货,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所以,新玉米上市以后,涨到1.5元/斤,概率极低。个人看法,望友交流!
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今年的新玉米会不会长到1.5元?这个问题我很高兴能回答 我们山东很多地方都种春玉米前几天刚刚收了全部都卖掉了,嗯,我们家种了大约有三亩玉米,因为活猪的价格上涨的原因,今年的玉米比往年的玉米可能贵一些,哦,前几天收玉米的就是新鲜的栗子,还不是太干的我们家卖到0.92元,这个时候应该是新旧玉米交替接不上口的时候,嗯,我估计过些日子秋玉米上来之后价格应该不会再往上涨,今年的玉米最多也就能长到一块二,嗯,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粮食大部分是滞销的,所以说,农民种粮是土地贵,化肥贵,但是粮食的价格往往涨不上去,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就是说土地收回,粮食的价格上不去,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在种植粮食,现在我们这的工价打一天工的话,大约一百三四十块钱,种玉米一亩地大约能产1300斤,然后也就卖1000多块钱,人工费,化肥,农药,种子根本都划不来,所以我们村现在就很多人都不种玉米,嗯,有种茶叶的,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是桑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农民不种玉米,玉米的价格还是上不来,现在有很多新兴的饲料可以不用玉米用桑枝根啊,玉米杆呀,所以说,玉米用不到这么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上涨很多
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各位,即将在两周后便开始大规模入市销售的2019年产新玉米的价格肯定不会突破1.5元每斤也就是相当于3000元每吨。
纵观我国多年以来的玉米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即便是在历史价格最高点,也不过刚刚突破1.1元每斤,还无法触碰到1.2元每斤的关口。而自从2015年国家正式取消玉米临储改为完全的市场化购销以后,国内玉米整体价格甚至还没有出现过连续多年保持在一元每斤以上即2000元每吨以上的情况。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的消费量巨大且影响的诸多行业,其价格注定不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具体而言,价格太低会造成农民种植收入和收益降低,价格太高又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诸多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影响非常巨大。
可能我下面的这些话会令农民朋友失望,但是基于事实以及让广大农民朋友认清我国包括玉米在内的几大粮食作物的价格实际行情走势我还是得郑重其事的告诉各位——2019年产的普通籽粒玉米,也就是最平常不过分玉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价格突破一块五一斤。不仅如此,在我国粮食生产常年保持稳定,玉米生产能力与整体消费水平基本上在一个合理范畴之内维持,不会出现大幅度供需缺口的市场背景下,可以基本预判,在未来的很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玉米价格有且只能保持目前的价格基底左右徘徊而已,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截止目前,我国的玉米市场均价仅为1800至1900元每吨之间,相当于九毛钱至九毛五分钱之间,而不出意外的话,即将于最快半个月以后上市的2019年新产玉米在接下来的整个粮食年度中的价格优势整体也会和上一年度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肯定不会出现每斤暴涨五毛钱,每吨暴涨1000元这样的情况出现。
不过,钟情三农还是比较看好本年度的新产玉米继续延续上一年度价格小幅走高的态势,在2018年产玉米的价格基础上,市场整体价格再度实现100元左右的上涨。但即便是如此,距离1.5元每斤,3000元每吨的价格预期还有着“天堑”一样无法逾越的差距。
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今年的新玉米价格如果想要突破1.5元/斤,可以说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东北主产区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事。眼下临储玉米拍卖还在继续,地方竞价销售腾出库容也在紧张的进行中,2019年的新玉米也陆续供应市场,正处于新粮、陈粮交替的时候。先来看看当前的玉米价格相关情况,9月9日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收购价为0.8—0.92元/斤,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收购价为0.94—1元/斤,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为0.97—1.08元/斤,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为0.85—1.05元/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当前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也没有达到1.5元/斤,即使一直以来玉米价格表现较好的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离1.5元/斤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连1.2元/斤都难实现。2019年新玉米要供应市场,价格能否突破1.5元/斤,玉米价格为何这么低?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玉米种植面积依然比较大,玉米产量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具备大涨的条件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为4213万公顷,同比减少27万公顷,产量达到25733万吨,同比减少0.7%。而其他两个谷物作物小麦、水稻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427万公顷和3019万公顷,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小麦的总产量为13143万吨。通过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可以直观的看出,玉米的影响力比较大,都是处于榜首位置,在消费量方面,玉米的主要消费渠道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深加工领域,占比在35.7%,另一个是玉米饲料需求上,占比为53.3%,2018年玉米消费总量为26068万吨,再加上近8000万吨的库存量,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2019年东北地区虽然有减产的预期,但总产量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即使产量降至24000万吨,再加上临储玉米结存量在5000万吨以上,将近3亿吨的供应量,而今年玉米消费需求达不到2.6亿吨,市场供大于求就决定了玉米价格难明显上涨。
二、玉米饲料需求明显减少,直接拖累玉米价格上涨空间玉米饲料需求在整个消费总量上,超过了50%的比例,也可以说玉米饲料需求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玉米价格的走势。按照以往的情况,玉米深加工领域需求量不会有大的变化,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走势,而玉米饲料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很多养猪大省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减少,整体下降幅度超过30%,这也使得饲企采购需求明显减少。南方销区作为玉米价格较高的地方,由于2019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持续明显减少,很多饲企采购量明显放缓,基本上处于随采随用,后期玉米饲料需求能否回暖,将直接关系着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三、临储玉米去库存困难重重,使得2019年新玉米价格增加变数今年的临储玉米拍卖可以说有点出乎意外了,年初时大部分人都比较看好今年的市场行情,毕竟2018年成交量过1亿吨,使得市场信心倍增,认为库存量7900多万吨不是难事,弄不好2019年成为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的最后一年。但从实际的情况看,今年的玉米临储拍卖成交率前高后低,9月5日的综合成交率更是只有6.74%,虽然单周投放量由400万吨调减至350万吨,依然没有扭转成交率走低的局面。从5月23日开拍至今,临储玉米累计成交量只有2000多万吨,如果9月底结束临储玉米拍卖,那么结存量将在5000万吨以上,这就意味着粮源供应充足,不存在消费缺口,不利于后期玉米价格上涨。
四、扩大玉米进口量对国内市场是利空,东北主产区减产预期加大,粮源炒作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综合情况看,国内的玉米种植规模和产量与国内的消费需求,基本上处于平衡的状态,但一直以来,依然有玉米进口,2018年全年累计进口玉米352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为51.36亿元,2019年1-7月,玉米累计进口量为350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为51.59亿元。从今年的进口情况看,前7个月的进口量已经和去年全年的进口量持平了,意味着今年全年的进口量会明显增长,这对于国内的玉米市场来说是利空消息。目前对新玉米价格有利好的因素,那就是东北主产区受天气原因,有减产的预期,山东地区多家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后期粮源炒作行情有望出现,当然这种上涨空间是有限的。
总之,今年的玉米市场依然是新粮、陈粮并存的状态,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看,玉米价格还无法达到1.5元/斤,如果深加工企业不能顺利转型,那么相关企业是无法承受1.5元/斤的玉米价格的,会进入持续亏损的境地,很显然不利于行业发展。对于玉米主产区来说,今年的玉米价格如果能达到1元/斤,恐怕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能否实现,还得看后期农民的卖粮节奏,不出现集中卖粮,需求企业采购难度加大,玉米价格就会出现一定的上涨。后期值得期待的一点,那就是玉米饲料需求能否回暖,一旦养殖户补栏量上来了,那么饲企的玉米采购需求就会提升,利好于玉米价格上涨。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2019年新玉米要上市了,价格能否突破1.5元/斤,玉米价格为何这么低”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到什么时候,农民种的粮食也不会和猪肉鸡蛋价格一样,噌噌的往上涨。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涨到天价,唯独农民种的粮食,不管天旱天涝,都不会涨价,偶而哪一年粮食价格高一点儿,也高不到哪里去,顶多也就涨个一毛两毛的,保证不可能说去年玉米一块钱一斤,今年玉米涨到一块五,一块三一块四也没希望。
今年我们胶东地区,由于天气干旱,花生玉米长的都不是太好。因为一直到七月底老天都不下雨,农民们地里所有的农作物,都干旱的几乎绝产,幸亏八月初下了点儿雨,才救了花生玉米的命,不过各种农作物减产是肯定的了。按理说,农作物减产。价格应该提高才对。可是,不管是否减产,都不会提高粮食价格。虽然我们算是农业大国,但是我们很多粮食都是从国外进口,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农民的粮食价格永远不可能涨价。
从外国进口粮食,要比我们农民自己种的粮食都便宜,不管是小麦还是大豆,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进口粮食压低了农民种地的价格。另外,我们当地农民种的粮食除了自己吃以外,基本都卖给了养殖户,也就是养猪户和养鸡户等。而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养殖户大大减少了,特别是一些养猪户,这几年都关闭了猪场另谋出路,这样玉米就更卖不上价格了。
前些年的时候,每到冬天,我们村里就会有人开着车来收玉米。这几年来收玉米的人少了一些。原来都是家里有养猪场的来收玉米,从今年的猪肉价格,大家就已经知道养猪户少多了,不然猪肉怎么可能涨到天价。不过下半年开始,又有很多养猪散户开始了养猪,所以估计玉米价格虽然涨到一块五希望不大,但也不会比去年的价格更低。记得去年冬天,我们这里的玉米价格不到一块钱。
我们家的春玉米早已经收回家了,期待着有一个利好价格,那样也不枉我辛辛苦苦大半年。唉,农民想挣点儿钱真是太难了。
2019年新玉米马上要上市了,价格会不会突破1.5元,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观点:玉米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不温不火,价格或将地位运行,不会突破1.5元一斤。
自进入9月份之后,一些地区的早熟玉米已经开始收割上市,而大多数地区也已经接近成熟,过不了几天也就要开始收割了。随着玉米的上市,行情的走势也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根据现在的行情以及市场来看,虽说目前玉米的价格有所上涨,但是最终的上涨空间不大,而且一旦新粮集中上市,玉米价格或将出现季节性下跌。
众所周知,价格的高低决定于市场的供需条件。供过于求,则价格低迷,供不应求,则价格高位运行。如今的玉米市场则显然处于一个非常宽松的状态,所以玉米价格也就相对的低一些。
首先是临储拍卖持续低迷,成交率比较低,而且下游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需求也一般,虽然临近中秋,消耗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消耗自身库存和按照自身需求购买玉米为主,并没有集中备货的打算,所以导致玉米市场不温不火,难有起色。
除了深加工企业需求量低之外,还受到养殖行业的严重影响。受疫情的干扰,我国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猪少了,饲料需求也就少了,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就会降低,于玉米价格不利。
但事实也并非完全的绝对,今年的玉米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希望:虽然玉米集中上市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今年玉米的主要产区东北由于年景不佳,玉米收获或将延迟,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下降的幅度有可能决定玉米后期价格的高低。
其次,养殖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恢复期,虽然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恢复正常,但是随着恢复的进度不断的加快,对玉米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