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子?

为什么当下农村会出现一些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子?

题主又拿俺农村人开涮说事了,实际不孝之事自古就有,也不是当下社会才出现的什么“新生事物”。爱好戏剧的朋友可能都看过豫剧《八珍汤》也叫《三姓父子》、《三秀才》,和山东梆子《墙头计》吧!

《三秀才》主要描述的是,父亲在朝为官,因受歹人污陷,蒙怨被皇上下旨遭追捕诛杀,携家逃跑。途中两个娇儿失散,大儿被一官宦人家收留。后娶妻,他善于攀龙附凤,后居官位。二儿被一农户收留,后与农户独女结为夫妻,男耕女织,孝敬老人,过起田园生活。

他们的生身母亲,失散后,流离失所,乞讨度日。十几年后,要饭讨到老大儿的府门,大儿媳妇对老太太不“温柔”,大儿蒙笼中已认出母亲,但在官宦之家里养成了攀高附贵的习惯,慑于美妻的意图,根本不敢相认,也不打算认这贫困潦倒的贫妇母亲。夫妻两个不仅不给吃的,竟将老人哄走,大雪天老人在破庙里冻饿的瑟瑟发抖,幸遇大儿府内的小丫鬟偷偷的给老太送来了饭食。

当老太太讨饭到二儿子门上时,小夫妻,很热情的给老人热呼呼饭菜食用,并请老人在家住下。体现了农村人的朴素善良美德。此时母子都没有认出对方呢。

数年后,父亲冤案得以平反,官职连升,位居一品,寻找到老妻,夫妻团聚,夫人自然而成诰命夫人。大儿见父亲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深知得罪过母亲,磕头认罪请求宽恕,老父下令打掉乌纱,送进监牢,秋后处斩!可怜天下慈母心,在母亲的求情下,大儿才免于处乏。二儿也封了官职,大儿府上的好心小丫鬟成了诰命夫人的贴身丫鬟。喜剧告终。

《墙头记》也是描写两个儿子的,从小溺爱,长大不孝敬老人的事,由于篇幅过长,不细赘述了,总之,不孝子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生活环境影响。三是个人道德素质的问题,或说注观意识的修养。但不孝之子终究是少数的人,多数儿女都是孝顺老人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