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借坡下驴,批准员工的辞职,采取果断措施,维护自己的领导权威。

然后,领导暗地里要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

1、管理要实行层级负责制,不要一竹竿插到底,一来领导的精力有限,二来层级制的管理更加有利于推动促进工作;

2、抓住少数关键,才有利于发挥各层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3、管理一定要刚柔相济,通常对褒奖的事情要大张旗鼓,人尽皆知,批评的事情要放在人后,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受批评的人会感激你保全了她的脸面和自尊,今后会更加努力;

4、管理一定要恩威并重,对下级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褒奖,对下级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及时伸出援手协调解决,对下级的过错要有适当的惩戒,管理才有事办功倍的成效;

5、管理一定要尊重下级,人与人之间,只是存在岗位分工的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2018年我在广西南宁市担任一家餐饮公司的经理,公司有165名员工。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我表彰完先进员工后,严厉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并给予每人200元的处罚。

这几名员工中有一位是切配间的头,在我们行内称枮板头。这人切菜的手艺还是不错的。自恃自已有点本事,平常就不怎么把公司领导看在眼里,经常发点牢骚。

我们公司是给一家大型电子厂供餐的,工厂有6000名工人。供餐的时间节点是非常严格的,饭堂从洗莱,切配,炒菜,到出菜每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容不得半点差错,时间是非常紧凑的。每餐出的菜的份量根据厂里报过来的人数确定。

厂里有一次突然打电话告知来了100多名新员工,需增加菜的份量,公司外联部按流程通知了厨房。切配间刚切完原先定好的莱,准备休息,现在突然叫他们加班,这个枮板头牢骚满腹,搞得切配间几个人受他的影响,做事懒洋洋的,眼看就要耽误了出菜时间。好在大厨出面救场,带了两个厨师赶过来帮忙,才没有出大的差错。

这次,大厨捂住了,也没上报给我。切配间属大厨直管,我也没有多说什么。然而就是这次小小的纵容,这个枮板头,越来越有恃无恐了。终于酿成有一次出菜晚了5分钟,我们公司遭到了厂方的投诉,一查原因是切配间那几位哥们磨洋工所致。就在周未例行的职工大会上,我毫不客气点名批评了这几位员工,并作罚款处理。

这位枮板头恼羞成怒,扬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带着切配间被批评处罚的几个人要来个集体辞职。

我二话不说,叫人通知他们到办公室办理辞职手续。在办公室我当着他们的面连续接了几个要求任聘切菜师傅的电话。他们几个知到有这么多人要来公司任聘后,面面相觑,像打了霜的茄子,蔫了。

(我是提前安排好文员在招聘网站发了招聘信息,并预约好统一接任聘者电话的时间)

我语重心长的告戒他们,不要把自已看得太重,不要以为这个世界离开了自已地球就不转了。最后我也开诚布公地和他们说:在大会上批评处罚你们,是因为你们在工作中不用心,导致公司遭到客户投诉,作为公司员工,你们是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其它员工,以此为戒。不过我还是真心希望你们留下来为公司服务,只有认识到自已的错误,改正就行。作为公司的领导,没有点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不敢得罪人,员工犯了错而不敢批评处罚,而到处和稀泥,是不称职的。作为公司领导,肩负着公司的正常运转和公司的生存,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必须要考虑最坏的结果,做好预判,并且相应的作好预案,在工作中才能把握主动权,才不会被员工牵着鼻子走。这是当一个合格领导最基本的素质。

后来这几个员工还是留了下来为公司继续服务,态度也改变了,工作再没有出什么差错。从公司的角度考虑,留下他们,要比重新招新员工进来要划算得多,毕竟他们是熟手工,对手上的工作比较熟悉,新招进来的员工总得还有个熟悉和适应过程,对于我们这个供餐比较抢时间的公司来说留下他们是利大于弊。

作为公司领导处理事情必须首先从公司的利益出发考虑,要懂得衡量得失,权衡利弊,做到心中有数,该动真格就得动真格,把发生的每一件不利的事通过自已处置后转化成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事。这样的领导才是有能耐的领导,否则就不佩称为领导。

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我们公司就发生过你说的事,由于受到领导的批评,市场部的一名主管加上三名员工集体辞职。我虽然不是领导,但你看看我们领导是如何处理的,你就知道管理没那么简单,绝对不能硬刚,还是要学会太极的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这几个员工去人事提出集体辞职后,我们领导并没有批准。而是在管理层开会的时候,领导开玩笑说自己情商低,没有处理好市场部的事,以后会改正自己的态度,要求大家都提高的情商,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领导说了软话,他们几个也暂时就消停了。你以为事情就完了吗,没过多久,我们老板开会的时候,说鉴于市场部的主管能力比较突出,调到招商部任主管,开拓招商加盟。实际这是一个大坑,因为招商是非常难做的。然后给市场部下面的一个员工提拔了上来,做市场部主管。顷刻间,市场部可头崩瓦解,旧貌换新颜。

我觉得我们领导的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好的,擒贼先擒王,先用道歉的缓兵之计稳住员工,然后个个瓦解击破,既防止了人员流失,又实现了平稳过渡。如果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处理员工集体辞职的问题,往往得不偿失。员工辞职要面子都是假,哪有被批评几句就集体辞职的,还是有人在煽动,还有就是为了刷存在感和获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说我比较赞同我们老板的处理方式,如果我是领导的话,我也会按照这种方式处理。

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没事在大会上乱点名批评员工,惹出事来了吧,不过既然事情出来了,就要解决。我的观点如下:如果不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应当允许他们辞职;如果辞职会暂时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应当允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辞职,竭力挽留最关键的那一两个,给他们升职加薪;如果允许谁辞职,都会较大的影响公司业务发展,那就要全力安抚,尽情挽留,务必先留下他们,让他们找回面子,等你找到替代者之后,再根据情况考虑如何对待他们。

总之,作为领导者,你思考这个问题的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允许不允许他们辞职”,和员工赌气;而应该是“如何保证业务正常运行,不受影响”。既然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这几名员工肯定是“出问题”了,他们要一起辞职,领导者的做法应该是:

如果允许他们辞职后,公司业务几乎不受影响:那就允许他们辞职!

员工要面子,领导难道不要面子了吗?领导不要面子,以后在其他员工面前还有什么“领导权威”?既然在员工大会上,当着那么多员工的面点名批评了这几名员工,就说明领导认为这几名员工“犯错了”。

仅仅是批评一下,员工就要赌气以“集体辞职”来威胁。这对领导的权威是一个重大挑战,领导这时需要快速权衡一下“员工离职后的影响”,如果业务几乎不受影响,那就允许他们辞职呗。

再说了,按照现有《劳动法》的规定,如果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不管领导是否批准,都是可以30天以后离职的。如果他们辞职对公司业务影响不大,我建议领导应当允许他们辞职。员工主动申请辞职,公司还省了补偿金,两全其美的事情!

如果允许他们辞职后,公司业务暂时会有影响:必须留下关键人物!

这几名员工在公司的“份量”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允许他们全部辞职,确实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短暂影响,作为领导者,还是要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这种情况下,我建议领导应该和他们分别沟通,瓦解他们中的一两位关键员工,许诺升职加薪,或者利用其它福利奖赏,留下这一两位关键员工,然后允许其它员工离职。有这一两位关键员工在,公司的业务还是可以正常运转的。

新员工到位后,再根据留任员工的态度和状态,进行再次调整,如果留任员工态度转好,则继续留任;如果还是有“赌气”的苗头,就可以找个机会换掉了。

如果允许他们辞职后,公司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必须安抚留下员工!

如果这些员工一旦离职,公司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些岗位立即停转,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这时候,领导千万不可意气用事,而是要放下身段,好言劝导,安抚员工情绪,给足员工面子,让员工留任。

能够放下身段,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在关系公司业务的事情面前,领导者个人的脸面不重要,领导者这时候必须要留住这些员工,保证公司业务正常开展。

当然留任之后,领导要有一些后续动作,比如加紧培养新人,有意识的分权,削弱这些员工的“不可替代性”,逐步的让这些员工的重要性减弱,以避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赌气辞职”事件。

总结:

作为领导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应该以“大局”为重,这个“大局”就是“公司的运营”。这些员工辞职以后对公司的影响如何,直接决定了领导如何对待这些“赌气要辞职”的员工。

最后,领导应该首先反思自己,这些员工就被“点名批评”一下,就“赌气”到“要离职”的地步,是否是因为领导者确实“误会”了这些员工,再做决定之前,调查清楚事实真相是关键的前提。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职业经理人,2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

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前几天公司开会,老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人,所以在会上点名批评了小李。

小李平时做事就不太稳重,很容易冲动,而且人也比较好面子。受到老板这样的批评,自然不能忍气吞声,所以在会上就和他正面起了冲突,硬是说自己要辞职。

当时的氛围非常尴尬,很多同事都劝小李少说几句。老板这时候就比较有风度,并没有想和他计较,把这件事情放在会议之后解决了。

后来小李被单独叫到了办公室,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的向老板道歉。还好老板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也念他平时工作还算认真,小李就没有被辞退。

通过这件事情大家都很敬佩领导,都说他胸怀大志、做人有肚量,在以后工作中大家做得更尽心尽力了。

1. 顺应员工的要求,杀鸡儆猴。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总是不遵守,必然会影响大家的工作秩序。没有规矩的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会很低,对公司以后的发展不利。可以直接辞退这种不遵规守纪的员工,以此来提醒其他员工。

2. 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要在会议上让其他员工看笑话。

作为一个理智的领导,不要在自己有情绪的情况下判断问题。而且当时处理更容易激化矛盾,想不出更和平的解决方法。

3. 给员工缓冲时间

和员工讲清利弊,让他们自己仔细斟酌,给适当的考虑时间。这样解决能够避免矛盾继续被激化,也可以给彼此一个台阶。

领导在员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员工,他们赌气一起辞职要面子,你是领导怎么处理?

车间关键员工刘工,因不服从领导安排,被领导在部门会议上点名批评。刘工一时未气过,怒而辞职,结果领导却倒霉了。

事发时,公司的规模并不大,前后加起来,也就20多位员工,公司虽小,但五脏俱全。刘工是车间的万能工,上到车床生产产品,下到维修设备,几乎是无一不精,说他是车间的一把手也不为过。

这天,刘工正在车间维修一台设备,已经快到了收尾阶段,领导突然来车间找到刘工,让他加急加工一个客户定制的样品(当时学徒多,只有刘工能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生产出较为复杂的工件)。刘工表示,等他修好这台设备,马上就去做,大概还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领导一听,瞬间不乐意了,因为客户就在会议室,要得很急,于是就用命令的口吻,让刘工马上去做。

有些人就是这样,如果是商量,什么事都好说,如果是命令,那就对不起了,我就不侍候了,而刘工正是这样一个人。面对领导的命令,刘工连话都懒得说了,继续修理设备。

领导一看,这还了得,这不是典型的不服从安排吗?面子一下就挂不住了,于是站在设备旁边,开始阴阳怪气起来,说刘工这不好,那不好的。没过多久,两个气头上的人就在车间争吵了起来。

虽然最后设备修好了,样品也生产了出来,但是还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两人的争吵耽搁了不少时间,不仅让被维修那台设备生产的产品发生了延期,而且让亲自到公司取样的客户出现了不满。

事后来看,只要两人不发生争吵,产生了不利后果的两件事情都不会发生。

然而,事情已然发生,肯定是要追责的,于是领导开了一个部门会议,点名评批了刘工。领导的意思是,只要刘工当时服从安排,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而且两件事情都能得到完美的解决,所以刘工需要负此事的全部责任

而刘工则认为,维修设备已进入到收尾阶段,完全没有必要先做其它事情,因为维修设备很脏,需要来回清洗,特别麻烦,本来一次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何要做两次?而且从时间上来看,也完全来得及。

被点名批评的刘工,越想越气,明明是领导在旁边“煽风点火”,才导致了不利后果的产生,现在居然全成自己的错了,还被当众批评,一时没气过,会议一结束,就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当领导看到刘工的辞职申请书时,顿时就懵了,签也不是,因为领导也知道刘工的重要性,不签也不是,因为双方都在气头上。为了缓和尴尬的场面,领导就踢了一个皮球,说要辞职的话,要先找人事部。

刘工二话不说,直接找到了人事,人事却说:“刘工,你是公司的老员工,辞职又是如此的突然,这样,你回去再考虑一下,如果一个星期后,你还是坚决要辞职,我决不阻拦,你看怎么样?”

刘工见人事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回去安心工作了,其实刘工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真正的辞职,这就是在气头上做的气愤之举。

在刘工走后,人事连忙联系了在外地搞展览的老板,老板一听,这还了得,要是刘工一走,公司都不知道要瘫痪多久才能恢复正常,于是老板连夜赶回公司,了解情况。

了解情况后的老板,找到刘工,询问刘工的意见,刘工就说了一句话:要么我走,要么他走。

所有的决定,都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于是领导被开除了,而刘工则留了下来。在这之后,公司规模在未大肆扩张之前,都没有再招领导。

通过刘工的事情,让我们知道一个事情:有些员工,并不是是个领导就能惹得起的,如果自身身板不硬,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结合刘工的案例,如果我是领导,当遇到员工同时辞职时,我会这么做:

事发前:

1,谋定而后动。既然能坐上领导的位置,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至少在某一个方面要强过员工。领导做的每一次行动,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考虑到相应的后果,肯定不能和员工一般,想说啥,就说啥,除非你的身子骨够硬朗。所以,在出招前,要三思而后行。

2,处理事情,因人而异。天下无两片一样的树叶,而人也是如此,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无论是安排工作,还是请人办事,都应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像上文中的刘工一般,若是把两件事的重要性都告知刘工,让刘工自己去选择先做哪一个工作,会不会更好呢?

3,个人时,批评,众人前,奖励。批评人,也是有技巧可言的。公开的严厉的批评,是很少有人能完全接受的,出现反抗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批评员工,尽量选择一对一单独进行,而奖励则恰恰相反。

无论怎么说,作为领导,都应该杜绝员工出现集体辞职的情况,除非这本身就是领导所期望看到的。

事发后:

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好好纠结一下,应该如何善后。

1,冷处理,或者说延后处理。处于愤怒中的人,大脑供血是严重不足的,很容易受周边人、受身边环境、受身边气氛的影响,然后做出一些令自己都不解的事情。所以,可以利用各种借口,把众人辞职的事情往后推,其目的就是让众人清醒过来,然后再来处理。

2,各个击破。既然是员工,那他们就有一个共同点:需要工作,需要钱。而每个员工的家庭状况又各不相同,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家庭不是很宽裕的员工打消其辞职的念想。比如:为员工分析当下的求职状态,公司的待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等等。

3,擒贼先擒王。凡闹事者,总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找出他们,先“处理”他们,在权衡利弊后,可直接批准其辞职,而其他人,则延缓处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散他们的凝聚力,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4,选择性留人。对于公司而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特别重要,更别说犯了错被批评的人了,如果这些人均不堪重用,一并批准了,又有何妨?如果有可培养之人,想方设法留住即可(从利益角度出发,根本就没有留不住的人,只是舍不舍得,愿意不愿意而已)。

最后,作为领导,并非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惹到惹不起的员工(员工在公司的价值高于领导)时,搞不好,吃亏的就是自己。

PS:在公司,在上班期间,领导是领导,但是出了公司,员工尊重你,你就是领导,不尊重你,你就啥也不是。做人做事,千万别太高看自己,也别太低看他人。

朋友们,对此事,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