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正常。林黛玉彼时处境,寄人篱下,身世本就坎坷,再加上初时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忧郁高洁的气质,有书生气,当然,也有官家千金的蛮横和多疑。加之贾府内争斗不断,脆弱,敏感的黛玉自然保护意识强些,有些小气,甚至蛮横不讲道理,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林黛玉很小气?表面看是如此,但她比薛宝钗活得更真实。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有时候就像是一只刺猬,大部分时候都会蜷缩起来,竖起全身上下的刺来保护自己。她之所以会如此,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为什么贾府的丫头们敢说黛玉小气?1.林黛玉一介孤女,在贾府实际上还是一种客居的身份。
黛玉虽得贾母疼爱,但毕竟只是外祖母。在众人看来,林妹妹算不得贾府正经的主子。所以,丫头们私下里敢说黛玉小气不容人。
你看,哪怕换作赵姨娘,哪个丫头敢说她?即便她只是贾政的妾室,那也是贾府里的半个主子。林黛玉若非家道中落,像王熙凤一样有大靠山,或者说往后成了宝玉的媳妇,谁还敢这么贬低她?
2.拿薛宝钗和林黛玉作比较,薛宝钗来投奔贾府,到底是母亲兄弟一大家子跟着来的,不似黛玉一个人孤零零地来。
薛宝钗家底丰厚又不吃喝贾府的,到底理直气壮一些。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因为没去搜宝钗那里,宝钗觉得自己被当做外人,第二天就离开了。
宝钗和黛玉一样是客居,人家之所以那么牛,是因为有家人撑腰,底气更足啊!
3.黛玉是贾母的心肝肉,而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活祖宗。孰轻孰重,已然分明。贾母再怎么疼爱林黛玉,但是重视的程度应该还不及宝玉。
贾宝玉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还是贾府未来的嫡系继承人,众星捧月,人人都会去奉承。
而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也摸不清贾府的人心,所以她万事小心、不敢出差错。她是来投亲靠友的,若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人家收不收留你都成问题。
4.除了老太太真心疼爱黛玉,其他人如王熙凤贾琏等人,偏爱林黛玉是别有目的。
偌大的贾府兄弟姐妹虽多,但终究不是血亲,无法真正地交心。所以黛玉曾向宝钗哭诉过,羡慕他们有兄弟姐妹的人。
5.在林黛玉的心中,大概一直都有一种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
在第二十六回,宝钗夜访宝玉,惹得晴雯不痛快,无意间将林黛玉拒之门外。黛玉当时就在想,到底要高声朝门内喊几句,问问是不是宝玉的意思。
后来几经思索,觉得自己到底是作客舅母家,认真淘气起来,也是自讨没趣。
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
林黛玉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应当谨慎的时候,她绝对不会鲁莽。
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林黛玉为何会给别人留下小气的形象?林黛玉的形象清高孤傲,又伶牙俐齿,放现在简直就是一等一的“捅刀王”。
说实话一般人都不会爱听的,可说奉承话,别人心里往往都会喜滋滋的。
林黛玉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为什么说起话来总夹枪带棒呢?
其实,她的尖锐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起码在长辈们面前是不会的。
至于她在贾府年轻一辈中印象为何那么差?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往往孤独的人,内心最害怕一个人生活。正因为林黛玉想和大观园的姐妹们更亲近,所以无话不说没那么多顾忌。她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她。我就是我,喜欢我性格的人定会与我亲近。
黛玉非常想拥有家人,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尽情说笑。贾母对她很好,所以黛玉心里,大概也是想把贾府当做自己家一样来住的。大观园里姐姐妹妹众多,在这些年轻的女孩子面前,她基本上是没什么顾及,有什么说什么。
黛玉把别人当作家人一样,别人却不是这般想的。她平时多说几句玩笑话,落在别人眼里全成了不是了。只觉得是在打趣他们,往往会将黛玉定位成说话尖酸刻薄之人。
同样是来投奔贾府,薛宝钗将自己的真性情隐藏了起来,说话常常只往好处说。而林黛玉说话太过实在,把个性全都暴露在人前。对比之下,薛宝钗当然就显得更加地可爱,识大体了。
2.黛玉所谓小气,其实是无意中当了绿叶,衬托了薛宝钗这朵红花。
滴翠亭中,坠儿正和小红说话,说贾芸捡到了小红的手帕子,没有谢礼是绝对不还的。这些话正好被在附近扑蝶的薛宝钗听到了。
宝钗心中吃惊,怪不得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在宝钗的眼里,小红是个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自讨没趣。
在躲闪不及的时候,宝钗用了一个金蝉脱壳的计策,大喊一声“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薛宝钗就这样轻巧地,把自己偷听的事遮盖过去了,也成功地把小红的怒火,引到了林黛玉身上。
从此以后,小红对黛玉的印象更差了。林姑娘一向心眼多、容不得人的,她不像宝姑娘那么大度,这事情让她听去了可怎么使得?
薛宝钗此举,一来维护了自己端庄得体的形象,同时也是在给林黛玉树敌。不管她是有意无意,这样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来化解自身尴尬的人是自私自利的。
在此之前,坠儿还对小红说,林姑娘人好赏了她许多钱,经薛宝钗这么一搅和,林黛玉积攒的好人缘又全给败光了。
4.真性情的林黛玉,往往不太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唯独宝玉是个例外。
元春端午节赐礼那一回,贾宝玉看着那红麝串配着薛宝钗雪白的手腕子,一时间心神荡漾,不由得看呆了,正好又被林黛玉撞见。她就打趣说,宝姐姐你快看,你屋子里有只呆雁呢。
宝钗一时间没弄明白,还四处张望寻找呆雁,当黛玉将手帕子往宝玉眼睛上一甩,宝钗这才心下了然,颦儿这是在吃自己和宝玉的醋。这呆雁,骂的不就是贾宝玉吗?
有一回黛玉和宝玉吵架,一边哭一边诉苦。你总是有了姐姐,就立刻忘了我这个妹妹。贾宝玉为此发过许多毒誓。
我心里头除了老太太、爹爹、娘亲和姐姐,再一个就是你。要是我心里有其他人,就诅咒我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形。
只是不管林妹妹为情伤心哭多少回,贾宝玉总是屡教不改,和别的女孩子暧昧不清。他原本就是一颗石头心,一心要到凡间享受荣华富贵温柔乡。他的誓言,注定只是哄得了黛玉一时。
林黛玉因为和贾宝玉怄气,在大观园里有活动的时候,往往宅在家里不出席。因此,留给大家一种孤僻冷傲的形象。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哪有心思去玩?黛玉但凡在宝玉那里撞了钉子时,就会像一只戒备的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在贾府,除了贾母就数宝玉和她最亲近了。宝玉惹黛玉不开心,两个人到一起吵架的时候,基本是宝玉先服软道歉。
因此在袭人他们看来,这林姑娘尽会在宝二爷跟前端架子。古代的女人讲究三从四德,像黛玉这般有个性的,谁又看得惯呢?
所以贾府的丫头,几乎都给林黛玉打差评。为人小气,说话刻薄。爱耍小性子,又喜欢跟人计较。哪里有宝姑娘好?
事实上,林黛玉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孤苦无依才会害怕受伤。太想被爱,太想拥有家人和朋友,所以掏心掏肺。反观之下,宝钗谨慎大度、为人周到,也可以理解为八面玲珑,收买人心。因为要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一直在众人面前维持老好人的形象。
《红楼梦》一书中,薛宝钗原本是看不上贾宝玉的,入宫选秀落败才转战贾府。而金玉良缘,多半是薛姨妈自导自演的。
贾宝玉就是一个备胎,薛宝钗的抱负,绝非嫁给一个贾府的少爷那么简单。她曾经很庆幸,得亏有一个林妹妹,让宝玉死心塌地缠着她去。
相比之下,林黛玉待人也不算小气。她比薛宝钗活得真实,也更加地勇敢决绝。在林黛玉的心中,她看不上的人,那就是看不上,所以她不会去讨好别人。而她看得上的宝玉,自然也待他与别人不同。
不像薛宝钗,大到贾母、宝玉、贾环,小到贾府的丫头仆人,个个都得哄着。唯一一个不合拍的王熙凤,大概是出于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情,同样是能干人,有凤姐在贾府持家,将来还有她薛宝钗什么事?
因为薛家的败落,薛宝钗在母亲的主导下,无奈嫁给了贾宝玉。
其实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钗并没表现出多爱宝玉的样子。
相反,黛玉爱宝玉爱得明目张胆,她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自己,从来都是跟随着自己的心在走。
像林黛玉这样真实的姑娘,其实难能可贵。假如她遇见的是甄宝玉,或者是温柔的北静王水溶,不知道会不会过得更开心、更自在一些呢?
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林小姐寄人篱下,需谨小慎微,心情当然不会开朗。
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初读红楼的读者,大都会对黛玉有着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黛玉很小气——这“小气”不是对金钱财物的刻薄,而是气量狭窄,不能容人,总爱自己生气流泪。
事实上,这也不怪读者,是作者自己、或者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语行为告诉读者的。
第5回,宝钗初到贾府,作者写道“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一个“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生动再现了黛玉孤傲,让人觉得这位贵族小姐实在不好亲近。
紧接着第7回,周瑞家的奉命送宫花给女孩们,因为最后一个送到黛玉这儿,黛玉当着宝玉和众多丫鬟下人的面翻脸:“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吓得不敢说什么,场面很是难堪,后来还是宝玉打岔敷衍过去。不管周瑞家的是真的故意小瞧黛玉,还是纯属无心之举,都不算什么大事,真的不值得如此,让人觉得她是如此的“小气”。
22回,众人看戏,凤姐问大家,这小旦扮上去像一个人,很多人都看出来是像黛玉,但没人说,唯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出来。宝玉怕黛玉不高兴,赶紧给湘云使眼色,让湘云很是生气,对来劝慰她的宝玉说,你的那些赌咒发誓的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制你的人听去!”在此,黛玉的“小气”被湘云公开说了出来。
如此这些,都是在故事开篇不久,让读者“先入为主”的有了这个印象。
不仅如此,在小说中,一个不顺心,跟谁有点误会,敏感的黛玉就会立刻想起身世之悲,觉得寄人篱下的孤单无助,于是常常临风流泪,对月伤心。她写下的几乎每一首诗,都充满悲伤的情绪,哪怕是诗社中的命题诗,她的格调也都离不开缠绵悲戚,不必署名,让书中人和读者一望便知,是出自“潇湘妃子”的笔下……
然后如果仔细阅读小说,我们会发现,黛玉其实并没有这么“小气”,所有这一切,都跟与宝玉的爱情有关,都与少女患得患失的心情有关。
在那个时代,贵族男女是不允许有爱情的,宝黛二人虽然情投意合,却也不敢明白表达,于是他们互相试探,彼此争吵、纠缠、伤害,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凡是与宝玉有关的,黛玉都特别敏感,反应格外激烈,于是才有了各种“小气”的言行。
等到“宝玉挨打”前后,宝玉亲口对黛玉倾吐肺腑,随即二人手帕定情,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迹。黛玉放下了对宝玉的心魔,变得豁达大度起来。她不仅与宝钗和解,还欣然接纳突然来到、备受恩宠的宝琴,并与大观园的姐妹们都相处愉快,不存一丝一毫的“小气”。
45回,蘅芜苑的一个普通婆子奉宝钗之名来给黛玉送燕窝,她待之特别客气,不仅请她吃茶,还亲切体谅地说:“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并一下子打赏了几百钱,让婆子感激万分。
52回,宝玉和黛玉在潇湘馆门口话别,一句话尚未说完,赵姨娘走过来问候黛玉身体,黛玉明知道这赵姨娘是顺路的人情,却十分客气:“难为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着命人倒茶接待,哪有一点“目下无尘”的味道?
无论为人还是心胸,黛玉其实并不小气。她的“小气”不过是一个恋爱中少女的正常表现而已。
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这个说法是一个错误。林黛玉在为人处事上非常大方。最明显的就是耐心热情的鼓励香菱学作诗,并且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
在金钱面前,林黛玉根本不计较,别人的丫鬟和老婆子去潇湘馆送东西,她都会大方的给她们数量很多的铜子儿。
林黛玉之所以给人"小气"的印象,是她特别在意和宝玉亲近的姑娘,还有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她的态度。这是因为自古至今"爱情是排他的",还有就是林黛玉在贾府属于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境况,因此在这两方面斤斤计较,给人一种"小气"的感觉。
为何有人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很小气?
说黛玉小气,其实是没有认真读过(红楼梦)的人,也可以说是没有读懂黛玉的人。
黛玉的“小气”,只是针对宝玉一个人而已。
对于其他人,黛玉的性子其实是纯真的,有时还很俏皮可爱。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黛玉出生于封建礼教对于女性,重重压迫的时代,作为名门淑女,功德容貌需俱全。
而婚姻之事完全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黛玉不顾礼教的束缚,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是当时的礼教所不允许的。
所以,黛玉在与宝玉的爱情里,背负了太多的压力。
第一是来自于礼教,“道德”的压迫。
第二是来自于宝钗的介入。
第三是王夫人的阻拦。
在这样重重压力之下,黛玉的爱情其实坚持得非常不易。
所以,她的内心异常脆弱。又兼之寄人篱下,父母双亡,而宝玉成了唯一一个可以令她安心“使性子”的人,当然也是她格外珍惜的人。
因为珍惜,所以便求无隙,欲求无隙,反而间隙横生,是宝黛二人初期的爱情矛盾之处。
除了对宝玉之外,黛玉虽然口角犀利,但却不是小气之人。
她给丫头们分钱,是一抓一大把。给宝钗家送燕窝的婆子,一次就是五百钱。这是关于经济方面。
而在肚宽上,湘云就曾经当面拿她比戏子,黛玉也未曾与之计较。
她生气的是,宝玉给湘云使眼色,而不是生湘云的气,她处处看重的就是宝玉的态度,是宝玉对她的理解和看法。
黛玉如果真是小气的人,在她知道袭人的事情后,她应该会心里不快,但是黛玉并没有如此反应,反而是去恭喜袭人。足见,黛玉不小气。
她之所以对宝玉,三天恼了,两天好了,就是情太重的原因,因为情重导致心思重,所以黛玉总是病痛不离身。
如果说,黛玉也跟宝钗一样,只是寻找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而没有深恩重爱的情分在里面,依她的性子,只怕要表现得比宝钗更为豁达淡然,而且还是完全不做作的那种大度。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