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等女眷的下场也十分悲惨,比如被送去教坊司成为乐籍,就是她们最害怕的处罚之一,因为她们将遭受巨大的折磨和屈辱。
先讲一个关于官员被抄家之后,其妻妾遭遇的故事,这个官员就是铁铉。
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建文帝朱允炆派遣李景隆率军数十万出征,当时作为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草。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在济南城外战败于朱棣,随即逃走,济南因此被朱棣围困,当时济南城中只有都指挥盛庸的几千兵力,形势十分危机。
铁铉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济南非常重要,不能轻易失去,于是来到济南城,与盛庸歃血为盟,准备死守济南城。
当年八月,朱棣亲自来到济南城下,用箭向城内射了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劝说铁铉投降,朱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跟铁铉交情匪浅,他不希望自己的老朋友跟自己作对。
但是,铁铉是个忠君爱国之人,他在朱棣发动叛乱那一刻起,就与朱棣一刀两断了,因此当他看到朱棣的信之后,就回了一封信,信上什么也没说,只是附上了一篇叫做《周公辅成王论》的文章。
铁铉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劝说朱棣向周公辅佐文王一样辅佐建文帝,不要当造反的谋逆之臣。
朱棣铁了心造反,自然不会轻易听从,于是下令攻打济南城,但铁铉带领全城百姓严防死守,朱棣攻打了三个多月,都没能攻克。
后来,朱棣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掘开黄河大堤,用水攻的方法迫使铁铉投降,铁铉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决定采取诈降的计策,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杀掉朱棣。
为了让朱棣相信自己是真的投降,铁铉一方面派遣使者去朱棣大营投降,另一方面又安排大量百姓在城楼上哭泣,大喊“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就要死了”。
为了将戏演足,铁铉还将防御工事都拆除了,士卒也都下城楼修整,一副彻底放弃抵抗的样子。
那时候朱棣认为大军十分疲惫,如果济南城久攻不克,必将影响军心,便决定接受铁铉的投降,亲自率军入城受降。
到了约定的日子,朱棣带着少部分人马大摇大摆地进入济南城,但他不知道的是,铁铉早就在城墙上埋伏了一千多壮士,并安置了大量千斤闸。
当朱棣骑马刚进入城中,壮士们就放下铁闸,许多将士被砸死,朱棣的宝马马头也被砸烂,他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赶紧换马逃出城去,好在他反应及时,要不然他就死于铁铉之手了。
朱棣出城之后,愤怒地下令向济南城开炮,铁铉部下死伤惨重,后来城门被大炮给炸开了,朱棣就要带兵入城了,这时候铁铉出现在了城墙上,他大骂朱棣是谋反的罪臣,还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在城墙上,朱棣只得下令停止炮击。
后来,铁铉又组织人力加强防御,修复破损的城墙,将大量朱元璋的画像、灵位悬挂在城墙各处,并召集人马对朱棣大军进行偷袭,导致朱棣频遭失利。
对于铁铉的表现,“燕王(朱棣)愤甚,计无所出”,这时候姚广孝就建议朱棣,先撤回北平再从长计议,朱棣听从他的建议,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铁铉竟然带兵追击,杀了他不少部众,还收复了德州!
自那之后,朱棣就再也不敢跟铁铉作战了,而后他又听从姚广孝的建议,绕开济南直取南京,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铁铉。
建文四年,朱棣攻克南京并登基称帝之后,反手就率军北上攻打济南,此时铁铉虽然贵为建文帝的兵部尚书,但奈何他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在抵抗了数日之后,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遭受失败,城中大量兵民被屠杀,他本人则被朱棣俘虏。
朱棣将铁铉带到南京,先是劝说他投降,他誓死不从,也不跪拜朱棣,还对朱棣破口大骂,朱棣愤怒地下令割掉他的耳朵、鼻子,煮熟之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是何滋味,他毫不畏惧,还大声对朱棣说,忠臣孝子的肉,怎么会不好吃呢?
朱棣就更加生气了,便让人架起一口油锅,还对铁铉说,你活着不愿意跪我,把你炸成骨头灰,看你跪不跪我!
说完,朱棣就让一个太监把铁铉推进油锅中,突然一声爆响,热油从锅中飞溅而出,烫得那个太监不停叫喊,而铁铉则很快就炸成了焦黑的骨架,但依然保持直立,没有向朱棣跪拜,真可谓铁骨铮铮!
铁铉是回回人,却成为大明朝的忠臣,打开城门投降的李景隆之流与之相比,简直是猪狗不如,如果当初建文帝能重用铁铉,或许就是另外一副光景了,但历史没有如果,铁铉为了忠义殉葬,注定被载入史册,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
铁铉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他死之后朱棣依然没有消气,决定对他的家人实施处罚。
不久后,朱棣下令将铁铉抄家,父母发配到海南,交由军队兼管,大儿子充军,小儿子发为官奴,后来被折磨致死。
不仅如此,铁铉三十五岁的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也受到牵连,被朱棣下令发配到教坊司成为乐户,专门供人玩乐。
杨氏在教坊司受尽折磨,最终早早去世,她的两个女儿逐渐长大之后,本应该成为娼妓的,但她们誓死不从,朱棣听说这事之后,就下令将她们释放,恢复平民籍贯,嫁给两个读书人为妻。
除了铁铉之外,当时还有很多大臣的女眷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官方妓女,比如齐泰和黄子澄的妻女,再比如茅大芳的母亲,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依然被送到教坊司。
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张氏旋故。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分付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所谓教坊司,其实就是礼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给皇家表演舞蹈和音乐,但这些演员都是奴籍,地位低于平民。
在教坊司中,有这么一群人,被称之为乐籍,其实就是教坊司开办的娱乐场所中出卖肉体的服务人员,多是女俘虏或者犯官女眷担任,朝廷让她们对外接客,赚取的钱财则全部被朝廷拿走,是一个不花本钱还一本万利的买卖。
女人一旦来到教坊司成为乐籍,那真是悲惨之极了,她们不得不无偿提供服务,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也没人管,这就导致她们寿命普遍较低,而且死之后连口棺材都没有,甚至会被送去喂狗。
不仅如此,一人为乐籍,子女也全部都是乐籍,也就是世代为奴为娼,除非朝廷下旨赦免,否则永世难以翻身,这才是最残酷的地方。
前文提到铁铉的两个女儿被赦免,其实是很少见的,因为那时候朱棣气消了,觉得铁铉是个值得敬佩之人,便多次当着大臣的面夸赞铁铉,还主动过问铁铉的家眷,铁铉的两个女儿这才被释放。
一般而言,只要成为乐籍,基本上就很难翻身了,她们在教坊司生下的孩子,可能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孩子长大后继续从事她们的职业,重复着她们的悲剧。
当然了,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其女眷除了被发送教坊司为乐籍之外,还有很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抄家问斩。
古代官员如果犯了十恶不赦之罪,比如谋反之类的大罪,除了犯官本身要被处死之外,家人也极有可能被杀掉,包括女眷在内。
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就是明初开国功臣李善长,因为卷入胡惟庸谋案,而被朱元璋下令抄家问斩,全家七十多口人被斩首示众,只有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为妻而得以幸免,让李善长不至于绝嗣。
不过,满门抄斩一般不杀年幼之人,除非皇帝下旨都要杀,不然就必须释放,但也无法获得自由,而是成为奴隶或者贱民。
第二,发配充军或者流放到蛮荒之地。
古代实施连坐制,官员犯法会殃及家人,不仅仅是男人会受到处罚,女人也不能例外。
比如说,将犯官的女眷充军就是一个办法,女人去军队之后,当然不会上战场打仗了,但干一些后勤工作,比如洗衣做饭之类的,或者从事屯田,还是比较常见的。
不过,女人来到都是男人的军中,其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女人都会沦为军人们发泄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军妓,这在历朝历代都很常见。
比如说,明英宗复辟之后,将功臣于谦杀掉,其家中女眷就全部充军,被军人们肆意践踏,最后在痛苦中去世。
除了充军之外,犯官女眷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也是常见的惩罚手段。
比如岳飞的妻子李娃,就在他被杀之后,流放到岭南生活,交由军队看管,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地方自生自灭,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直到岳飞被平反之后,她这才得以返回中原。
清朝时期,有几个比较常见的流放之地,比如宁古塔和尚阳堡,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极度困难的地方,许多犯人家眷被发配到这里,给披甲人当奴隶,其中就有不少人是女眷。
披甲人多是地位低于满人的各民族士兵组成,比如蒙古人和朝鲜人,等等,这些人都比较凶残,会让分配给自己的犯官女眷做牛做马,还会任意占有女眷,许多女眷要么死于寒冷和饥饿,要么被折磨而死。
并且,这些被流放之人的后代,也世世代代是奴籍,他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只能给别人当奴隶,如此循环往复。
第三,被罚没为贱籍,或沦为社会最底层,或成为奴隶。
古代社会按照阶级来分,主要有士农工商这四个阶级,但还有一个阶级比商人的地位还要低,那就是贱民了,也就是贱籍,这些人多半都是罪犯及其家属。
官员犯罪,其家属就有可能被罚没为贱籍,这是一种保留劳动力的措施,但也是需要接受惩罚的,比如贱民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当官,不能跟平民通婚,能够从事的职业也十分有限,而且都是下九流职业,比如舞乐、戏曲、娼妓、媒婆、佣人,等等。
当然了,绝大多数犯官家属被罚没为贱籍之后,会在社会上与平民混居,但也有很多女眷到皇宫或者官员家中服役,成为官奴婢,比如太监、宫女,等等。
举个例子说,唐朝时期武则天的贴身宫女上官婉儿,就是因为祖父上官仪犯罪,而跟母亲一起被罚没入宫为奴的,她从小就是个打杂的宫女,只不过后来武则天赏识她,让她脱离贱籍,成为宫中女官的。
当然了,在皇宫中当奴隶,远比在社会上受歧视要好得多,至少生活待遇要好一些,而且还有机会脱离贱籍。
除了上官婉儿之外,唐朝有几个皇帝的母亲都曾是贱籍,比如唐肃宗的皇后吴氏、唐宣宗的生母郑氏,他们的母亲被皇帝临幸之后生下皇子,就得到了脱离贱籍的机会,还成为妃子,甚至是皇后、皇太后。
与在皇宫中服役相比,成为官员奴隶的女眷,待遇就要差得多了,这些女眷有些从事端茶送人等工作,有些则成为官员的家妓,靠才艺和美色取悦主人,遭受肆意践踏,甚至还可以被当做商品随意买卖。
比如说,唐朝时期著名文人白居易在当官的时候,家中就豢养了很多歌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小蛮和樊素了,白居易甚至写诗歌颂她们,“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她们就是典型的贱籍,是白居易花钱买来的。
至于说,小蛮和樊素为何成为贱籍,多半是因为家人犯罪,导致她们受到牵连,被罚没为贱籍的。
第四,被当做商品买卖。
古代女人社会地位本来就低,民间闹饥荒的时候就经常有卖妻事件发生,因为这是合法的,官府不会干涉。
甚至,官府也参与女人的买卖,比如官员犯罪之后,其女眷就可能被当做商品卖掉,从而捐取银两。
清朝时期,曹雪芹的舅姥爷李煦长期担任苏州织造,曹家败落之后,雍正帝对李煦展开调查,最终以亏空银两为由(实际上是政治报复,李煦支持的是皇八子胤禩),将李煦抄家,房屋送给年羹尧,家人包括女眷、孩童、家仆在内二百余口人,全部送到市场上标价贩卖,用得来的银两补上亏空。
只不过,当地人知道李煦是旗人,所以都不敢买而已,后来这些人中相当大一部分人被雍正帝赏赐给大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被卖掉了。
可见,犯官的女眷确实是可以买卖的,这些女眷可能会成为贱籍,沦落为奴婢,甚至被卖到青楼,但也有一些女眷成为官员的妻妾,依然享受贵族待遇。
而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场景,贾府被抄之后,府中女眷、丫环都被送到市场上贩卖,按照阶级等级及姿色、才能等区分价格。
总结一下: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人多半会受到牵连,女眷也不例外,官府会根据不同情况对她们实施不同惩罚,或被杀,或成为贱民,或罚没为奴为婢,或被流放,或被当做商品一样买卖,总之哪个下场都不太好。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了滚烫的油锅烹炸,同时,其妻杨氏正在教坊司,被官兵们蹂躏,就连他4岁的女儿也被朱棣下令,卖进了妓院。
舍家纾难、以身殉国,这是铁铉自决定死守济南时,便一早想到的结果。
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朱棣,一个靠造反起家的皇帝,竟会用这样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对者。
3年前,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迅速调兵遣将,征集了一支50万人的队伍。
一个是偏安一隅、实力有限的藩王,一个是号令天下、兵强马壮的君主,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终因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反转。
这个人,就是三军统帅李景隆。
他是大明开国虎将李景隆的长子,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都说“虎父无犬子、国难显忠臣”,可李景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就是个“反例”。
郑村坝之战,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却被朱棣的一万多人打得屁滚尿流;
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增兵60万,却把一大半的军队和给养都“送给”了朱棣;
济南保卫战,李景隆手握十几万大军,却只身一人,连夜逃回了南京……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三军统帅都脚底抹油了,手下的将士谁还有心迎战杀敌?眼看,济南城就要成为朱棣的囊中之物,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出现了。
他,就是铁铉。
铁铉,字鼎石,回族人,在来到济南之前,他只是一个负责押送军粮的小官,连刀枪都没摸过。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懂军事的人,愣是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成了让朱棣最头疼的敌人。
和李景隆擅长逃跑的特长不同,铁铉总是身先士卒、站在城头上亲自指挥战斗,而且处事有勇有谋、心理战打得那叫一个高明。
朱棣水淹济南城,铁铉就带着1000多人前去诈降,要不是朱棣的马快了半拍,朱棣就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交代在这儿了;
朱棣炮轰济南城,铁铉就连夜命人做了十几个木牌,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朱棣气的七窍生烟,可他明知铁铉在使诈,却无计可施,只能乖乖地下令停火、退兵。
济南保卫战的胜利,让铁铉一下子从一个运粮的小官升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晋升为兵部尚书,济南的百姓则亲切的尊铁铉为“城神”。
面对铁铉这块难啃的骨头,狡猾的朱棣选择了迂回,他绕过济南,直奔京师而去。
1402年初,朱棣兵临南京城,李景隆再一次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主动开门迎降,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天下已经易主,可铁铉还在坚守着济南。朱棣没有一刻忘了他。
这一次,大军挥师北上,济南寡不敌众,很快被攻破,铁铉也被押往南京。
大殿上,铁铉骂声不绝,朱棣大怒,命人割下了他的耳朵和鼻子,煮熟后,塞到了他口中,还故意问道:“甘否?”
铁铉面不改色,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朱棣知道,对付这样的顽固分子,只杀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他毁家灭族,世世蒙羞。
你越是把名声和气节看得重要,我越要毁灭给你看。
在诛灭了方孝孺十族之后,朱棣又下了一道残忍的命令:
铁铉被抄家、凌迟处死,还有文献记载,铁铉被朱棣下了油锅,血肉尽失之时,仅剩的骨架仍站于锅中,誓死不向朱棣臣服。
他年迈的双亲被流放海南,大儿子被充军河池,小儿子没为官奴,最后被折磨致死。
妻子杨氏被送往教坊司,成为官妓,日日被人糟践,就连年幼的女儿也未能幸免。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如果这些罪臣女眷不幸死在了教坊司,连个全尸也留不下来。
明朝进士宋端仪在《立闲斋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张氏旋故。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分付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建文朝旧臣茅大芳,因不臣服于朱棣,被抄家处死,妻子张氏已经56岁了,仍被送往教坊司受辱,张氏不久去世,而后,尸体被拉去喂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朱棣般心狠手辣,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皇帝治下,被抄家女眷们下场也是不同的。
除了上述被送往教坊司,成为官妓外,抄家女眷们还有以下七种下场:
1、满门抄斩这种刑罚一般只作用于犯有“谋逆罪”的官员及家眷。
比如,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因参与胡惟庸谋反案,1390年,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76岁的李善长,和妻妾子侄70余口人,被一起在闹市斩首。
尽管他手持免死铁券,也难逃抄家灭族的命运。
2、没入贱籍,成为官奴婢在最近热播的《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就是因为父罪,才被没入贱籍,成了“贱民”,即便她年长后,蒙恩脱籍,成了良民,但在社会上也备受歧视。
贱籍,是一种在士、农、工、商之外,比“商人”更低的社会等级,而且贱籍世袭,除非朝廷特赦,否则不能脱籍。
贱民只能从事像乐舞、乞丐、娼妓、媒婆、优伶等“特种行业”,除此之外,贱民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能和良民通婚、不能享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
被朱棣发往教坊司的那些犯官女眷,自她们进入教坊司的那一刻起,就自动归入了贱籍。
与其他朝代相比,唐朝统治者对待罪臣妻女的方式,要比其他朝代包容得多、开放得多。
在唐朝,罪臣的妻女,一般被“充入掖庭”,在掖庭里,这些女眷的身份虽然仍是官奴婢,但她们不仅不用出卖自己的肉体,而且还有机会,借助自己的才能或美貌获得更大的发展。
比如,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就因才华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得以走出掖庭、在朝堂上大放光彩;
此外,唐肃宗的皇后吴氏、唐宣宗的生母郑氏、唐睿宗的妃子柳氏,都是被没入掖庭的“衣冠子女”。
“我闻宫嫔选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太平广记》
3、充军边疆充军,一般是把犯人发配到边远地区,强迫他们从事屯田或军伍劳动,这种刑罚虽轻于死刑,但重于流放。
对罪臣的女眷来说,她们充军边疆的用途主要是洗衣、做饭、缝补,但有时也会沦为军妓,供将士们消遣玩乐。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的帮助下,发动夺门之变,废掉明代宗,成功复位。之后,曾拥立明代宗的名臣于谦,被石亨陷害、抄家问斩。
于谦死后,他的妻妾、家人全被充军边疆。
“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明史 ·于谦传》
4、流放边远苦寒之地和充军不同,流放只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任其自生至灭,流放的犯人不用强制服役。
但你千万别以为,流放的女犯人,就能少受点罪。
清朝时,最常见的流放地是宁古塔,《甄嬛传》中,甄嬛的母亲、妹妹和父亲甄远道,就在一次犯事后,被抄家流放到了宁古塔。
宁古塔这地方终年苦寒,一年四季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处在冰封之中,如果只是需要忍受恶劣的气候环境,人们就不会说出“宁赴黄泉路,不去宁古塔”这种话了。
对女犯人来说,比宁古塔的冰雪最可怕的,是“给披甲人为奴”。
披甲人,是为大清镇守边疆的旗人士兵,他们自认为古人一等,对赐给自己的女犯人,自然为所欲为,很多女犯人就这样被活活折磨死了。
5、集体变卖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贾府被抄家后,家里的女眷、丫鬟们被集体拉到市场上,挂牌出售。
在真实历史上,经受过这一遭遇的,是曹雪芹的舅老爷李煦家。
1722年,苏州织造李煦因亏空和亲近皇八子胤祀,被雍正抄家流放,此后,他的妻妾、儿女及家丁两百多口人在苏州闹市口,公开出售。
只是苏州人敬畏李家曾经的权势,无人敢买,见此情景,雍正随即下旨,将李家人运到北京崇文门外售卖。
结果可想而知,李家年轻貌美的妻妾,被富商权贵买回家,做奴做妾,次一等的被卖入妓院,据说,《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孙女。
6、开恩特赦在古代,抄家的力度和处罚的程度,往往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如果皇帝动了恻隐之心,犯官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雍正时,江宁织造曹家和苏州织造李家,虽然都因亏空被抄了家,但雍正念及孙奶妈、曹寅老爷子的功劳,只没收了曹家的财产,对曹家女眷并未做出实质性的惩罚。
甚至,还在北京崇文门外留了17间半房屋、三对奴仆,供曹家女眷和曹雪芹度日。
如果雍正狠一点,今天我们肯定是看不到《红楼梦》了。
7、自尽古代是一人犯罪,全家遭殃,其中女眷们的下场更是悲惨,轻则为奴为婢、重则为娼为妓。
所以,一些犯官女眷,为了不受侮辱、留一个清白之身,在抄家时,往往会选择自我了断。
乾隆驾崩后不久,嘉庆就迫不及待抄了“清朝首富”和珅的家,并公布了他的20条罪状,不久,和珅被勒令自尽,还没等皇帝的处置旨意下达,和珅的三房妾室也随之自杀身亡了。
总结:所谓抄家,抄的不止是家产,还有妻妾、儿女、所有的直系亲属在内的一切家庭附属物。
抄家造成的后果,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
除了上述抄家后的处罚外,很多抄家官员,往往借抄家之名,挟私报复,因此酿成的悲剧也不在少数。
像明朝首辅张居正被抄家时,张家十几口人就被活活饿死在了家中。
更让人无奈的是,抄家的执法权不在大理寺、刑部、三法司等主管部门,而在皇帝一人手中,处罚轻重也全凭皇帝的心情。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北宋作为历史上抄家次数最少的朝代,实在是中华文明之光啊!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抄家正式的说法应该叫籍没家产,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惩罚力度,不但惩罚犯罪的本人,还扩大到家族成员。古代的家产,包括了自己的妻儿还有奴婢等,因此被一同抄没的,除了钱财宅院外,还包括上述人群,所以说,抄家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凡是被判决抄家者,其决定权并不在各朝的最高司法部门手里,而是在于皇帝手中,要取自上裁。因为会被判抄家的,一般都是罪行非常严重的,较多的是谋逆罪,所以最终裁决权在皇帝手里。
就像题主问的,被判决吵架后,家中的女性(女眷及奴婢们)下场会如何?
遣散这是最轻的惩罚,予以遣散,简直是皇帝开恩了。
有些可能是皇帝顾及犯罪者曾经立下的功劳,在惩罚主犯之后,对家中女性网开一面,予以遣散。
遣散之后,从哪来的就回哪去。
只要还有亲戚家人可以收留,一般还能过日子。也有被遣散后无处可去的,那就比较被惨了,为了生存也许会沦落到青楼或者卖身给别人家为奴。
死刑死性并不常有。
在古代,一般情况下诛九族,只诛杀15岁以上的男子,未满年龄的男子一般都是流放,也有等达到年龄后再诛杀的。
而作为女性,古代女性地位较低,本身就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一同诛杀,而是改以别的刑罚。
为奴这一种是比较常见的。
抄家之后,家中的所有女眷降为奴籍,从此以后作为奴仆侍奉主人终此一生。
为奴的去处主要是两处:
皇宫,所有女眷,收入宫中为奴,多在掖庭,做些最低贱辛苦的活。比如玄武门之变后,东宫和齐王府的大部分女眷都被收入宫中掖庭为奴。
官宦家中,将女眷分散至大臣们的家中,被作为奴仆使唤。
流放将女眷们发配流放之地,一般都是非常偏远且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
古代女子身体柔弱,流放之刑虽未直接诛杀,但路途遥远,生活条件太差,很多女子在流放途中就香消玉殒了。还有些到了目的地之后,也因为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劣,各种疾病的侵袭,离开人世。
为妓这是最悲惨的惩罚了。
古代妇女的地位低下,在这种惩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之前的地位有多高,到了这个时候,都彻底沦为男人的玩物了。
大多数都是没入官妓,即官方开设的妓院,而有些做官的人,会在政敌被抄家后,特地去找他的家人为自己服务,以进一步羞辱曾经的政敌,达到自己变态的优胜感。
自东汉刘秀以后,还开设了军妓,也有将抄家后的女眷没入军妓的,这个更加惨,成为那些战场上刀口舔血的兵大哥们心理和身体的发泄对象。
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非常的低,被作为男性的家产和资产来对待。一旦男性获罪,罪名也要摊到这些无辜的女性头上,去承受统治者的怒火,无论之前的身份地位有多么的高,都在顷刻间将至社会最底层,沦为牺牲品。
爱宠荣辱,全凭统治者的喜怒哀乐。这在今天,实在是难以想象。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古代官员获罪被抄家,他的妻妾的命运当然也大受影响,具体的出路主要由罪名的轻重来决定,最严重的会处斩丧命,或者沦落为奴等等。
下面我们举例来看。
第一,会被处死,或者自杀。
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岁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被处死,家族中的七十多人被诛杀,他的妻妾难逃一死。朱棣占领南京之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等顽固反对朱棣的人都被灭门,妻妾当然不会幸免。
第二,沦为掖廷或者官府奴仆。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上官仪、上官庭芝父子因为反对武则天而被指斥谋反,被处死。上官庭芝的妻子郑氏此时刚生下女儿上官婉儿不久,作为罪臣的家属被充入掖庭为奴。
第三,分给功臣、军将为奴。
明朝初期,重罪官员的妻妾或者女儿,要分给功臣、军将为奴。当初有一位姓陈的知县犯罪,他的一个女儿后来做了汪广洋的小妾。汪广洋做过右丞相,深得朱元璋的赏识,给他一个忠勤伯的爵位,食禄三百六十石。
《国初事迹》记载,后来汪广洋被贬往广东,朱元璋派太监在船上把他赐死,那位小妾追随他自尽。朱元璋仔细打听小妾的身世,才知道她是罪臣的女儿,大怒说:“罪臣的妻妾女儿只能配给功臣武将为奴,哪有分给文官的道理?”于是大肆追查,查出朝中一系列违法之事。
永乐初,大批建文帝的忠臣的妻妾被“发教坊及浣衣局,配象奴,送军营奸宿者”。明世宗时代的武定侯郭勋,后来被削爵论斩,死在狱中,妻子也是分给功臣为奴。
第四,流放到边远寒荒之地。
崇祯三年八月,崇祯皇帝宣布对袁崇焕的处置决定,是“袁崇焕凌迟处死,家属十六岁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为奴。”
家属中当然也包括妻子,应该处死,但崇祯皇帝决定一切由袁崇焕一个人承担,只处罚他本子,妻子、兄弟被流放。
第五,罪名更轻的罪臣,妻妾受到的影响更轻一些。
清代浙江巡抚王亶望有一个小妾名叫吴卿怜,深受宠爱。乾隆四十六年王亶望被抄家斩首,小妾吴卿怜只是失去了富贵生活,没有受到处罚。
以后她又被一位姓蒋的买去,作为礼物献给了和珅。结果和珅也被抄家,吴卿怜再一次失去靠山。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卓少炎是将门千金,哥哥当街杖毙,老爹自尽,她沦为营妓,被敌军蹂躏,蹂躏完毕又让她充当替死鬼上阵杀敌。而后循环往复,一直折磨。
就拿明朝来说吧。一代战神朱祁镇官复原职后不但处死都督范广,而且为了泄愤,更是将其妻女赐给降虏,极尽羞辱之能事。这已经是恶意满满。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官员是不会受到这种处罚的,抄家者有,没官者有,但不至于恶意送到教坊司充为乐户乐工,甚至拉到富乐院、丽春院(园)、十六楼、勾栏瓦舍这类场所去当官妓。
实际上这是极为恶劣的泄愤、报复的羞辱行为。
一般官员充军、抄家后,其妻女家小如果不直接没官的话,要么作为家属随住,要么配给有功官军,最恶劣的是发勋贵家为奴。如果没官的话,该送哪里呢?
答案是送浣衣局,其实前面处置所谓“靖难逆臣”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并非所有人的妻女都被送教坊司了,还有一些是“发浣衣局”,这才是有明一代的比较常规的操作。
浣衣局,明宦官官署名,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二,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
除了靖难时的特例有送教坊司外,其他基本都是送浣衣局。其实送往浣衣局的大多是造反谋叛者的妻女,
官员达到“谋叛”这种罪行的人还是比较少,如正统十四年的山东按察司副使柳华,其妻女就被朱祁镇下令送浣衣局。当然,他也不存在平反的可能。
正统十四年五月庚辰(五月初一日),朔,福建都指挥佥事邓安等奏:初,御史柳华捕贼福建,擅置更楼冷铺于诸村,且编民为甲,使提督巡夫,又令私造钩刀铁钯诸器自卫,而反贼邓茂七等俱起自夫甲,遂藉以为乱,请正其罪。
时华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都察院奏华已死。上命遣官籍其家,妻女送浣衣局,男子尽发充铁岭卫军。华之死,人言其饮毒云。
更典型一点的是天顺年间的广西右参政罗绮,也是被朱祁镇把妻女送浣衣局。后来宪宗登基,大赦天下,将其家小、房屋归还给了罗绮,其实他还不算被平反,只能算赦免。
所以,明朝的浣衣局实际上关押了不少犯罪官员、百姓的妻女,人口众多,甚至供应开销还很大,以至于有官员提出将浣衣局羁押年久的妇女放回或配给有功官军以减省钱粮,如:
景泰元年闰正月戊申(闰正月初三日),十三道监察御史华鸾等言三事:.....三曰减省钱粮。浣衣局囚禁犯妇,每月给米,每年关领布花,淹禁愈多,所费甚大,乞将在局年远犯妇或放依亲随住,或量其年岁给配有功官军,如此则钱粮减省而仁恩溥博矣。
尤其是明英宗朱祁镇,其在位期间曾将大量涉嫌谋叛的“有罪者”的妻女送往浣衣局:
朱祁镇在复辟后曾对景泰旧臣法外施刑,于谦、王文、舒良、王诚、张永、王勤等人虽然没有被凌迟碎剐,但也是极为残忍的砍其手脚处死,算是弱化版的凌迟,朱祁镇还称是“从轻”。史书为其遮掩,似去掉了“去其手足罢”。
但即使这样,这些官员的妻小大多还是被免为奴,也没有被送浣衣局。
到了宪宗登基,开始平反冤案,从浣衣局释放的妇女着实不少。
总地来说,这些从浣衣局出来的妇女,若曾是官员妻女,该官若是被平反,大多是给还产业。因浣衣局虽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在里面干苦役也是很凄惨,但好歹不是被人视为和官妓有所牵连的教坊司,至少不至于名节有亏,出来以后就有亲依亲,勉强能安度晚年。
至于靖难之役没入教坊司的官员妻女,至永乐二十二年才被朱高炽赦免,遭受了二十多年非人的折磨、欺辱,还存在于世的很少,即使侥幸存世,也是名节有亏,下场肯定凄凉。
古代官员被抄家之后,家中妻妾怎么办?
永乐十一年(1413年)正月,教坊司来奏:
“齐泰和黄子澄的那些家眷,黑天白日都有二十几个壮汉侯着用,好些个年轻的,都有了身孕,生下的儿子都打发作小龟奴了,还有三岁的女孩,不知怎么处置,奏请圣旨”
朱棣回复:“随她去,反正到时也是个淫贼材儿。”
齐泰和黄子澄都是建文旧臣,靖难之后,朱棣对这些旧臣异己的报复打击不遗余力,而最卑劣的是,他对这些殉难旧臣女眷的处置,她们大多被打入教坊司,朱棣还特意吩咐下面“纵教坊子弟群乱其妻”,斯情斯景,惨不忍闻。
以上这些事,记载于明人宋端仪的《立斋闲录》中。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而男性家长就是这个家族的核心,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只能依附男性家长生存。
所以,在流行“连坐”的时代,一旦这个男性家长社会政治地位突然坠落,家族也将轰塌,她们也成了覆巢之卵。
“抄家”这种刑罚手段,很早就出现了,目前被认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主要操作方式是籍没罪犯全部家产甚至人口。
那么,在那些罪犯被问罪、在家被抄后,他们的妻妾都去了哪儿呢?
大约是几种去处:
第一种,就是前面我们说的发往教坊司教坊司虽说有个教字,但却不是什么正经教育机构,大多时候作为一个官方妓院而存在。
将罪犯家女眷没入教坊司,应该是朱棣最喜欢干的事儿,除了前文提到的齐泰和黄子澄家眷,还有茅大芳、铁铉等人的家眷也遭到了这样的凌辱。
据史料记载,靖难后,茅大芳的妻子也有56岁高龄,却还被发派教坊司,也许因为年迈体弱,她很快就去世了,教坊司来请奏时,朱棣的安排是:
“抬去门外着狗吃了!”
至于才株连十族的方孝孺家,史料对其诸多家眷处置语焉不详,有的不是略而不提,有的说是投河自尽,而在《玉光剑气集》中,则提到他的女儿也有被没入教坊司的:
“方正学家在雨花台下,以枝梅树为记,其女发流教坊,遂隶籍贯焉。”
按古代的社会伦理价值观,逼女子为娼大约是最恶毒的报复最狠厉的惩罚了。这倒挺符合永乐皇帝卑劣暴虐的性情。
第二种,籍没为奴“自汉迄唐,其犯重罪者,其妻子无不没为官奴婢也。”
将罪犯妻小没为奴婢,汉唐就很常见了。《唐律疏议》中就规定: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
也就是未成年男性及女眷等一并为官奴婢。而在唐朝,官奴婢服刑之所多为掖庭。
譬如咸通十三年,懿宗怒杀国子司业韦殷裕,籍没其家。至于他的妻子崔氏,婢女微娘、红子等人,都被“配入掖庭”。
而最为知名的,要数一代权臣上官婉儿了,因为他的祖父上官仪得罪武后,合家获罪,刚出生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被配入掖庭为奴。
除了上官婉儿,唐代还有好几位皇子的生母是出身掖庭的。
如睿宗的次子“母柳氏,掖庭宫人”;
宣宗的生母孝明皇后郑氏,原本是李琦的侍妾,后来李琦被诛,她被“没入掖庭,侍懿安后”,被宪宗所幸,生了宣宗。
如此看来,唐代没入掖庭的女子,似乎翻身机会还挺大。
这些是官奴婢,还有一些是被赏给个别官员做奴婢的。
譬如清朝时,曹𫖯家被查抄后,雍正将曹家在京城的房产和人口赏给了隋赫德,据记载,曹家在京城房产有十三处,房间多达四百多间,上上下下男男女女有一百多口人。这些人里,必定有一些女子是某个男主人的姬妾。她们到隋家后,就是奴才。
第三种,流放流放的可怕程度,和没入教坊司有得一拼。
流放这个刑罚,也是很早就诞生了,而且历朝历代用得不亦乐乎。这并不值得奇怪,毕竟古代物质匮乏,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支持,导致很多地方开发难度很大。
而将罪犯流放到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一来可以惩戒他们,二来可以震慑别人,三来多一分开荒的劳动力。
当然,如果这地方是边疆,还能起到戍边的作用。
而为了避免这些罪犯逃跑,统治者们想到了用女眷家小拖住他们的办法,是以,很多被流放的罪犯,他们的家小妻子也都跟着的。
在唐朝,甚至有流犯配偶随行这种制度,规定诸犯应配者“妻妾从之”。
龙朔三年,右相李义府被除名长流巂州,他的妻子也只好离开洛阳随之。
到了明朝,也是永乐年间,建文旧臣铁铉的父母亲,就被流放到了海南。那时候两个老人都已年过八十,长途跋涉穿烟越瘴至祖国最南端,几乎是最狠毒的虐待。
而在清朝,犯人常被流放至宁古塔新疆等地。这些地方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宁古塔,终年酷寒,一年只有三四个月不下雪。很多流人还没走到目的地,人就已经被冻死累死。有文人就写道:
“到了宁古塔,便是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正是这样的地方,很多罪犯的家眷也在此度过了一生,譬如,吴兆骞、吕留良等人,都是携家带口过去的,并且凭真本事在当地取得相当好的口碑,清末明初时,有人到宁古塔,听闻到处都是“老吕家”的子孙。
需要说的是,像吕留良家这等幸运的人非常少。事实是很多流犯在这里被奴隶主压榨,女眷们被奴隶主占有等等。
总之,这是一项身心都要遭到折磨的酷刑。
第四,自尽按前文所言,但凡家族男性主人被问罪,家被查抄,那家中女性基本都难逃一劫了,而且这些结局一个个那么惨绝人寰,那么令人生畏。
这种情况下,很多女眷选择了自尽一了百了,如此还能保住一个清白之身。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譬如和珅一被问罪,他的几个小妾都纷纷自尽随他而去了。
当然,最好的一种是被宽宥,譬如曹家被查抄后,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住在了祘市口老房子,房间还有十七间,雍正还给他们留了三对仆人,显然有很多主子奶奶都被宽宥了。这种是极少数。
以上就是古代抄家后女眷们的归宿,就我们的认知来看,连坐这种制度这非常不可理喻,可是在那个时代,女性一直被当做男性的附属品,这就已经决定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家族在,她们在,家族亡,她们亡。所以,庆幸自己生在现代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