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在刘备一生中,有很多人帮助过他,糜竺、糜芳兄弟算是比较早的两位了,他们不但送钱送兵送城池,还将妹妹献给刘备做老婆,可以说是蜀汉的功勋人物了。
那么,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糜芳为何会背叛刘备,选择投降东吴呢?
糜竺和糜芳兄弟是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早年从事商业活动,是当地有名的巨富,家中奴仆上万人,家产更是上亿(不知道什么单位,反正很有钱),日子过得非常潇洒。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在全国爆发,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牧,他率军击败徐州境内的黄巾军,并在徐州进行屯田,恢复生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黄巾军的逐渐平定,汉朝大地上的割据势力开始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陶谦眼看董卓裹挟汉献帝,汉室已经逐渐垂危,于是在徐州拥兵自立,保境安民。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糜竺和糜芳开始跟随陶谦,糜竺被任命为别驾从事,而糜芳也在陶谦手下任职,具体官职不知。
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了与之团聚,于是从琅琊赶赴兖州,途径徐州的时候被陶谦部下所杀,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便领兵攻打徐州,徐州形势危急。
陶谦自知无法抵挡曹操,于是写信给青州刺史田楷,让他出兵救援。
当时刘备恰好在青州屯兵,他也觉得必须救援陶谦,于是率领一千余人出发了,路上又招纳了两三千流民,一路风尘仆仆地赶赴徐州。
刘备抵达徐州后,陶谦热情接待了他,又给了他四千士卒,让他驻扎在小沛。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刘备的实力还是相当弱小的,手下士卒不过七八千人,将领也不过关羽,张飞等数人,想要打败曹操,谈何容易啊!
但刘备的运气很好,正当曹操在徐州周边攻城略地的时候,陈留太守张邈在陈宫的建议下背叛曹操,并迎接吕布为兖州牧,然后在吕布的带领下攻打兖州。
那时候曹操就只有兖州这一块地盘,所以他不得不放弃攻打徐州,匆忙返回救援,徐州因此得救。
同年十二月,陶谦生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便对糜竺说,徐州乃四战之地,非刘备不足以守卫徐州,言外之意是让刘备入主徐州。
不久后,陶谦便去世了,糜竺暂时接管徐州城,如果他有心的话,完全可以伙同徐州豪门世族将徐州占为已有,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率领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入城,刘备人生中第一次有了一座大城池作为根据地。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这是糜竺、糜芳与刘备第一次产生交集,他们给刘备的帮助可以说十分非常大的,要知道那时候徐州可是有户口百万,有了徐州就有了继续开拓发展的资本了,不然只能继续到处寄人篱下。
不久之后,吕布因为被曹操所击败,所以到徐州投靠刘备,曹操见二人联合,便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以示拉拢之意。
刘备接纳吕布本是一片好心,但吕布不讲武德,196年袁术出兵攻打徐州之时,吕布竟然趁刘备在前方激战之机偷袭了下邳,将刘备的妻儿都给抓走了,刘备被袁术击败后发现下邳丢失了,于是奔走到海西避难。
此时,刘备身边的士卒不过千余人,可以说是狼狈至极,但糜竺和糜芳兄弟二人却对他不离不弃,不但拿出大量金银送给刘备,还将两千名奴仆编入刘备的军队,甚至将妹妹嫁给刘备做老婆,也就是糜夫人。
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因为糜竺和糜芳的大力帮助,刘备这才有了重新振作的希望,后来刘备率军攻打下邳遭受失利,于是投奔曹操而去。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被任命为豫州牧。
曹操又见糜氏兄弟皆为人杰,为了拉拢他们,于是任命糜竺为嬴郡太守,任命糜芳为彭城相,二人无法拒绝,只得接受任命,但后来刘备脱离曹操之后,二人也相继去职,跟随刘备四处颠簸。
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衣带诏事件爆发后,曹操出兵攻打刘备,刘备不敌逃走,关羽则被曹操擒获。
正当刘备再次陷入谷底之时,糜竺和糜芳又挺身而出,先是糜芳四处收拢被打散的士卒并赶去保护刘备,使得刘备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后来糜竺又作为使者前去荆州刘表处做说客,最终成功说服刘表接纳刘备,刘备自此又有了栖身之所。
糜竺和糜芳跟随刘备在荆州打拼了七八年,期间刘备得诸葛亮,后来又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击败曹操,继而出兵攻打荆州各郡,最终将大半个荆州收入囊中,自此成为一方诸侯。
在占据荆州之后,刘备开始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开拓,准备出兵攻打益州,糜芳留下来辅佐关羽镇守荆州,而糜竺则跟随刘备入川作战。
糜竺跟随刘备入川数年,立下不少功劳,因此在刘备得益州后,就封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是当时刘备臣子之中最高的,甚至高于军师将军诸葛亮。
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而糜芳则被关羽任命为南郡太守,驻扎在江陵,也可以说是十分重用了。
当时荆州武有糜芳、傅士仁,文有潘濬,马良等人,这些人刘备留下来辅佐关羽的,但关羽却跟糜芳等人的关系都处得不好。
尤其是潘濬,由于关羽向来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与关羽几乎不怎么往来。
至于说糜芳,他虽然跟关羽相识很久了,也是很早就跟随刘备,但关羽却看不起他,常常慢待他与傅士仁,造成此二人对关羽的意见都很大。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关羽性格傲慢自大,目空一切,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自己能力低又不怎么喜欢的人,态度就更加恶劣了。
而糜芳作为功勋老臣,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关羽一直慢待于他,他当然是有意见了,但他总体上还算是个忠心之人,要不然他早就离开刘备了。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关羽对糜芳不怎么待见,糜芳却选择忍耐,虽然这样可以保证一时相安无事,但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而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而激发二人矛盾的人正是一直觊觎荆州的孙权和吕蒙。
事情是这样的,孙权为了争夺荆州,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明里暗里动作不断,甚至用怀柔之策来麻痹关羽。
有一次,孙权准备让儿子娶关羽之女为妻,就派人去荆州找关羽提亲,但因为关羽看不起孙权,所以将使者给赶走了,这让孙权很没面子,所以嫉恨关羽。
后来,刘备夺取汉中并自称为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他因此志得意满,开始策划北伐襄阳和樊城。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关羽展示出了不错的军事才能,他利用地理和天气优势,水淹七军大败于禁,消灭了于禁的三万援军,还将于禁和庞德给俘虏了。
关羽一时间威震华夏,就连曹操都开始害怕,他也因此越发得意,尤其是在樊城多名官员出城向他投降后,他更是不可一世了,就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樊城和襄阳。
恰在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可以联合孙权对付关羽,并许诺将江南之地封给他,曹操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人去联络孙权,而孙权当然愿意了,与曹操一拍即合。
后来,曹操派遣大军增援樊城外围的徐晃,与关羽形成对峙之势,还切断了通往襄阳的道路。
关羽知道要打长期战了,便派人联络糜芳与傅士仁,要他们提供军械粮草,但二人并没有筹措足数量,关羽便很不开心,还放下狠话说,回去之后要收拾二人。
这件事如果放在别人身上,肯定会认为关羽只是责罚一下就罢了,但对于糜芳与傅士仁而言,由于他们与关羽关系不睦,就认为关羽打完仗便会杀了他们,因此都感到非常害怕。
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轻已,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及,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惧。
孙权得知这件事之后,心生一计,他一方面派虞翻去劝说傅士仁投降,另一方面派遣吕蒙带领将士换上白衣假扮成客商趁夜渡江,兵临公安城下,并将沿江的负责传递消息的荆州斥候给杀掉,关羽因此无法得知荆州的情况。
傅士仁本不打算投降,但见东吴军队已经抵达,又想到关羽要找他算账,于是选择立马投降。
傅士仁投降后,吕蒙准备率军赶去江陵,虞翻及时提醒他说,谁知道傅士仁是不是真投降呢,你应该派人控制公安,然后带着傅士仁去江陵,从而诱降糜芳。
吕蒙便派人进入公安城驻守,然后带着傅士仁去到江陵,并将傅士仁展示给糜芳看,糜芳以为傅士仁是战败被俘的,便开始有些害怕。
后来,吕蒙又派人入城对糜芳进行劝降,并进行安抚,糜芳这才出城投降。
于是蒙令故骑都尉虞翻为书说仁,为陈成败,仁得书即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开门出降。
至此,南郡这座荆州重镇彻底落入东吴之手,荆州门户因此大开,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东吴与曹魏联合夹击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杀死,蜀汉彻底失去荆州。
其实,糜芳作为蜀汉重臣、刘备的小舅子,他是忠心耿耿的,说他仅仅因为与关羽的矛盾而选择投降,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但细究背后的原因,只能说糜芳无大智,被吕蒙给诓骗了。
先说糜芳与关羽的矛盾,虽然关羽放狠话说要收拾他,但他毕竟是刘备的小舅子,关羽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也不可能杀他吧,那他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说,与关羽的矛盾并非糜芳投降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吕蒙的计策。
当初吕蒙白衣渡江,其实并没有带多少人过来,也不可能带太多人过来,他带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精锐,人数非常有限,最多几千人,东吴大部队在后面由孙权率领,只等吕蒙拿下南郡后就渡江。
正是因为吕蒙带的人不多,所以他才对傅士仁进行劝降,没想到傅士仁没骨气,竟然一劝就投降了。
吕蒙本来想让傅士仁继续守公安,自己则去取将领,好在虞翻及时提醒,他便派人控制了公安,然后带着傅士仁去诈骗糜芳。
那时候将领城内的守军其实并不少,因为关羽为了防备东吴偷袭,而且荆州大部分官员的家属都在将领,包括关羽的一家老小在内,所以他留下了不少人,江陵的防守能力还是不错的。
但是,糜芳误以为傅士仁是战败被俘的,所以自以为东吴军队人数很多,以一己之力是无法抵抗的,于是被迫投降。
而事实上,吕蒙在接受糜芳投降后,非常担心城内守军不服从他,于是下令将士必须对城内居民秋毫无犯,并妥善安置包括关羽家人在内的荆州将领家属,直到孙权率领大军赶到江陵,吕蒙这才安心。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败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所以说,吕蒙其实走了一步险棋,玩的是心理战,但最后糜芳输了,而他则完胜,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南郡。
我们也可以看出,糜芳这个人虽然身处高位,但才能确实有限,尤其是在谋略上,他还是比较欠缺的。
那么,糜芳投降之后,在东吴过得舒服吗?
答案是一点也不舒服,因为他不但是降将,而且被诓骗之后投降的,所以东吴上下对他都十分鄙夷。
有一次,糜芳坐船出行,遇到了虞翻的船队,他的手下便大呼让虞翻避让,虞翻走出船舱见是糜芳,便不无耻笑地对他说,不忠心之人何以事主,你丢失了两座城池,却还以将军自称,这合适吗?
糜芳听完虞翻的话觉得无地自容,于是让手下避让,让虞翻的船先走。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糜芳在东吴备受羞辱,但因为他的过失而让刘备失去荆州,所以已经无法回头了,只得坚定地跟随孙权。
或许是糜芳自觉无颜立于世,所以他后来做人很低调,其事迹也很少有记载。
而糜芳的哥哥糜竺则因为他而十分羞愧,为此还大病了一场,刘备虽然没有因为糜芳之事而责怪他,但他最终还是因为惭愧恚恨发病而死,死时距离荆州丢失仅仅一年多。
总结一下,糜芳之所以投降,关羽慢待于他是一个诱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吕蒙利用关羽与糜芳、傅士仁的矛盾,实施了招降之策,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白衣渡江造成东吴大军已经抵达荆州的假象,从而造成糜芳做出了错误判断,最终不战而降。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在荆州之战时,关羽的手下出现了两名叛将。这两名叛将一个是傅士仁,一个是糜芳。傅士仁献出了公安,糜芳献出了江陵。这两座刘备和关羽经营多年的城池丢失,使得关羽陷入了绝境。尤其是糜芳献出的江陵,关羽大军将领的家眷,都住在此城。由于这些家眷落入东吴之手,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被迫逃亡,旋即被杀。那么,糜芳为什么要选择投降东吴呢?
一、对刘备忠心耿耿的糜芳。
刘备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对留守荆州的人员也是千挑万选的。他留下最优秀的将领关羽坐镇荆州,并且精选了各级的官吏。在这些人员中,文有潘濬,武有糜芳。这些人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并且拥有一定才干的人员。
潘濬在荆州陷落后,躲在家中不去见孙权。孙权为了请潘濬出山,专程亲自去潘濬的府上看望他。潘濬由于心中痛苦,满面都是泪水。孙权让部下拿来手巾,为潘濬擦去泪水,劝他投降。潘濬在投降东吴后,深受孙权的器重,成为东吴的重臣。
与潘濬相媲美的糜芳自然也不在他之下。而且糜芳与刘备的关系,要比潘濬深得多。糜芳与他的兄长糜竺是徐州东海的富户,家财万贯。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是糜竺去迎接刘备来到徐州的。在吕布袭占徐州后,刘备失去了根据地,走投无路来到广陵海西。
就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刻,是糜竺无私的帮助了刘备。糜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并且拿出了自己的家产资助刘备。由于有了糜竺的巨额财产的资助,刘备的军队才重新振奋起来。可以说,糜竺此举,是将自己家族的前途和刘备捆绑了起来。
糜芳作为糜竺的弟弟,自然也成为了刘备的亲戚。他和糜竺都曾经被曹操任命为地方官,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可是他们都抛弃了曹操给予的官职,始终追随在刘备的身边。而且两人都是文武全才的人,糜竺曾经为刘备担任出使刘表的使命。在糜竺的斡旋下,刘备得以在荆州安身。在历史上记载,糜竺和他的子孙都能骑善射,糜芳作为武职出身,身手自然也不错。
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将荆州最重要的城池江陵交给糜芳守卫,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糜芳的器重和信任。可是,令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糜芳居然投降了东吴,造成了关羽的覆亡。事后,糜竺为此向刘备请罪,虽然刘备表示不予追究,可是糜竺还是因此羞惭愤恨,发病而亡。可以说,糜芳投降的举动,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二、糜芳投降的经过。
糜芳是在荆州之战中投降东吴的,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事情。当时关羽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襄樊。由于关羽选择了有利的战机,发挥了自己的优秀的军事才能。在襄樊之战初期,关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羽利用襄樊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机会,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率领的三万援军。由于当地曹军主力被歼,关羽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考虑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不过,由于关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也让关羽陷入了困境。一是关羽抓获了曹军大批的俘虏,由于战事紧急,他无法消化这些战俘。关羽只得将这些战俘送回荆州关押,使得关羽原本困难的后勤供应更为捉襟见肘。
二是关羽急于利用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可是自己的兵力远远不足。由于关羽的胜利,曹操控制区的百姓纷纷造反,打着关羽的旗号四处活动。关羽也为了扩张战果,将兵力分散到了各方。可是,关羽也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
关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是刘封和孟达则以上庸刚刚攻打下来,为了山郡的稳定,不能出兵为理由,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关羽只得将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抽调出来,北上增援自己。
在关羽进退两难的时候,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率领主力回到关东,派徐晃增援樊城。而更为危险的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全据长江战略,同时消除关羽这个心头之患,与曹操勾结,决定出兵,以武力夺取荆州。
东吴以吕蒙作为统帅,开始了对荆州的攻伐。吕蒙先是派部下化装为商人,白衣渡江,夺取了江边用来报警的烽火台,然后兵临公安城下。守公安的傅士仁投降了吕蒙。随后,吕蒙又攻打江陵,派傅士仁去劝降糜芳,糜芳因此投降了吕蒙,献出了荆州的根本重地江陵,造成了关羽的败亡。
三、糜芳投降的说法。
糜芳投降的说法扑朔迷离,在史书上就有着几种说法。有被动投降说,有主动投降说。而且各种说法又不尽相同。让我们在下面罗列一下。
先说说被动投降说。这个说法主要是糜芳遭受了吕蒙的奇袭,无力抵抗,只得投降。这个说法主要的理由是当时关羽正在北伐襄樊,为了扩张战果,将荆州用来防备东吴袭击的军队抽调北上,造成了荆州的兵力空虚。当吕蒙率军前来袭击荆州的时候,由于兵力空虚,使得糜芳失去了防守的能力。因此在傅士仁的劝降下,糜芳贪生怕死,投降了吕蒙。
而主动投降说则则是糜芳的投降,是主动向孙权接洽投降。这个说法又分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糜芳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了南郡城中失火,烧毁了大批的军用物资。关羽为此对糜芳严厉批评,引起了糜芳的畏惧。孙权得知这件事后,引诱糜芳投降,得到了糜芳的同意。因此在吕蒙攻打南郡时,糜芳立刻就投降了。
而另一个说法与前一个说法大同小异。原因是关羽发动北伐的时候,糜芳留守后方,负责后勤的供应。由于关羽抓获了大批的曹军俘虏,使得后勤供应紧张。关羽对此十分不满,表示将来战役结束后,回到荆州再对糜芳治罪。糜芳知道了十分害怕,于是趁着东吴进攻的机会,就投降了东吴。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各自有着相当多的支持者。近代的有一位知名学者,就认为傅士仁的投降是真心的,而糜芳则是被迫投降的。他认为,从糜芳的出身、地位,以及当时的情况,糜芳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再加上傅士仁的引诱才投降的。
而从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糜芳的投降却显露出主动的迹象。与那位学者的看法相反,在史料中,傅士仁则是那个不甘心投降的将领。当时吕蒙袭击公安,派虞翻去劝降傅士仁,傅士仁闭门不见。虞翻写信劝说傅士仁,傅士仁看了书信后,流着眼泪投降了东吴。
在那封书信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虞翻在解释吴军迅速突破关羽的江防时,指出“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傅士仁正是看到这句话,才痛哭投降的。那么这个内应是谁,至少是和傅士仁地位相当的人。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这个人非糜芳莫属。
而糜芳防守的江陵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防守。关羽一直对东吴怀有戒心,就算是他抽调兵力北上,也绝不会对自己的根本重地江陵放松警惕。在糜芳出城迎接吕蒙的时候,双方在沙上欢宴。吕蒙的手下虞翻见他没有据守城池,赶快劝说吕蒙。他说城中和吕蒙一心的只有一个糜芳,需要赶快控制城池,防备其他人作乱。
吕蒙接受了虞翻的建议,赶快派兵控制了城池。结果当时城中确实有人想要作乱,因为虞翻的建议,这些人的图谋没有得逞。从这里看,当时在江陵城中,心向关羽的大有人在。如果糜芳决定死守江陵,还是能够守住江陵的。
江陵与关羽前线的陆上距离只有五百里,只要糜芳能够守住江陵五六天时间,关羽就能够回到江陵城下。那样一来,关羽和糜芳里应外合,就可以保证荆州不失。但是,由于糜芳的投降,使得赶回的关羽失去了根据地,大军离散败亡。因此,糜芳投降东吴的说法,还是主动说要更符合实际一些。因为如果糜芳是因为势单力孤投降,糜竺也不会被活活羞愧气死。也因为糜芳是主动投降的,孙权也就没有夺取糜芳的军权,还让他参加东吴的军事行动。
四、糜芳投降的原因。
糜芳投降的说法虽然有各种说法,不过他投降的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和关羽不和。可是,糜芳是刘备的亲戚,他和关羽都是最早追随关羽的人。即便是对关羽不满,也不该抛弃自己的阵营投降。那么,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性格高傲,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的眼中,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依仗自己的能力,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刘备阵营的人也是十分轻视。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由于老将黄忠立下了斩首夏侯渊的大功。刘备在分封将军的时候,决定封黄忠为后将军。谁知这引起了关羽的不满。关羽自己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身为武将之首。可是他却对黄忠的封赏不满,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对于立下大功的黄忠,关羽还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其他人,关羽的态度可想而知。
关羽的这种做派,引起了荆州的离心离德。孟达投降曹丕前给刘备的书信中就写到了这种情况。他说荆州失陷,荆州的大臣们失节,百无一还,这确实是当时的情况。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专门停留了一段时间,等待荆州的内应。可是整个荆州只有一个廖化归来,其他的人都无声无息。这时,刘备才明白了关羽的性格,对荆州造成的危害。
糜芳虽然是国戚,他也没有得到关羽的尊重。在关羽的手下,糜芳与关羽的关系不佳,产生了二心。而且在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后,更是让糜芳感到了畏惧。因为假节钺代表着先斩后奏的权力,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关羽更加可怕。
于是,本来就遭到关羽不满的糜芳,由于工作的过失,被关羽出言威胁。对自己的生死感到焦虑的糜芳,最终选择了向孙权投降的道路。
结语:
糜芳作为刘备的老部下,被刘备委以重任,任命为南郡太守。他防守的江陵是荆州的根本,不但拥有大批军需物资,还住有大批军队成员的家属。在荆州之战中,由于糜芳的投降,江陵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也因此败亡。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是因为他和关羽的不和。由于关羽的高傲性格,他对于自己的部下十分轻视。这使得同为刘备的老部下,又是刘备亲戚的糜芳十分不满。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是必然的。当关羽由于假节钺的先斩后奏的权力时,糜芳感到了生命的危险。为此,糜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东吴。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他的名字撂在地上都能砸出火花来。三国周瑜觉得,关羽是一个善打仗、打胜仗的虎熊之将。的确,因为忠义仗义、勇猛过人,关羽被后人誉为“武圣”。在小说和戏曲艺术中,关羽留下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等等激荡人心的故事。然而,关羽最闪光的记忆却是著名的“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留下麋芳驻守江陵,自己亲自率军北上,攻打襄阳。因为得天时、占地利,在汉江大水淹没了于禁等七军之后,关羽猛攻曹军,取得全线胜利,打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水淹七军。
然而,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关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离开荆州的日子里,东吴突然袭击,守卫江陵麋芳投降。一回到荆州,关羽被擒杀,最后兵败身亡。
那么,麋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又如何呢?
我们先看看麋芳这个人。
在荒草丛生的东汉末年,东海朐县(今天江苏省连云港市)代代经商、奴仆上万、家财过亿的麋家出生了一个后来走入战场的儿郎——麋芳。
尽管麋家是东汉末年的大富豪,但是在重农抑商的社会风尚下,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由商入仕是很多人走进贵族社会的基本通道。加上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奢侈无度,而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了能够迅速扭转这种困局,朝廷干起了卖官的营生。
有枕头,不愁没有瞌睡,买官卖官很快盛行起来。比如,一代枭雄曹操的父亲曹嵩拿出巨额资材贿赂官员,最后买了个太尉。同样,出生在商人世家的麋芳和兄长穈竺也不甘于只当商人,他们用钱通关,终于在徐州牧陶谦的手下弄了个一官半职。
195年(兴平二年),身居徐州的陶谦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穈竺、麋芳兄弟按照主子陶谦生前的安排,跟随他的接班人刘备。
不久,刘备南征袁术。吕布趁机打了过来,刘备的城池下邳丢失,他过上了游荡漂泊的日子。
当一个人处于寒夜的时候,若果有人能够送来一束亮光,那绝对是铁杆弟兄了。刘备落难,麋家兄弟全力帮助。他们不但把自己的妹妹主动嫁给刘备,还给带去了二千奴客,并拿出家里积蓄的金银货币资助刘备。
打不到,便是一条英雄好汉。刘备不但重振雄风,还和麋家兄弟两个成为命运共同体。在往后的日子里,麋竺、麋芳始终跟随刘备,他们共同驰骋在三国的舞台上。
有了麋竺、麋芳等人的鼎力支持,197年(建安二年),刘备招募军队,准备东山再起。这时候,吕布要消灭正在积蓄力量的刘备。刘备二度失败,无奈之下,他投奔了曹操。
曹操待刘备还很有座上宾的味道,麋芳也被曹操上表推荐为彭城相。但是,一山容不下二虎,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选择了离开曹操。作为刘备的大舅子和好伙伴,麋芳也决然辞去彭城相,跟随刘备开始新的漂泊。
作为好帮手,此后数年,麋芳都在刘备帐下勤勉忠心。三国烽烟四起,刘备杀伐征战,终于取得益州,他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这时候,麋芳成为南郡太守,驻守重镇江陵。
红脸关羽虽然忠义无比,但他善待士卒,却对官员们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自傲骄矜,让南郡太守麋芳很不舒服。
心里有了病,迟早都要发作。关羽兴兵北伐时,要求麋芳、傅士仁等筹措物资,但这二人没能按时按数完成任务。关羽很是生气,出征前训斥麋芳、傅士仁,“你们等着,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们!”
仗义之人往往是刀子嘴、豆腐心。关羽这话一出口,麋芳和傅士仁十分不安,想到平时关羽的蛮横态度,心里很是生气。
这时候,孙权出来了。他劝说麋芳投降。
关羽回来,江陵的天空改变了颜色——东吴占领江陵。
他怒火中烧、大惊失色。
麋芳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他出逃东吴。哥哥麋竺留在成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面见刘备、自缚请罪。
把妹夫置于灾难的漩涡中,自己又身为降将,麋芳在孙权手下的日子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迎面遇见了东吴重臣虞翻的船只,为了避免相撞,麋芳的侍者便大声呼喊道:“避将军船!”
一听这话,虞翻大笑之后,厉声责问:“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这句话戳到了麋芳的痛点。他羞愧难当,令人躲船相让。虞翻背着手先行通过。后来虞翻经过麋芳的营地,被阻拦在外。虞翻嘲笑道,你该开门的时候不开,该闭门的时候不闭,真是一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
要赢得尊重,人就得自重。要不被别人轻蔑,人就不能自蔑。在东吴,降将麋芳受尽了眉高眼低,命运犹如破屋中的烛火,随时都有熄灭的危险。
正史没有交代麋芳的结局,而在罗贯中的笔下,他二次投降刘备后,被关羽之子关兴亲手剐杀。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都别抢,我来答。
糜芳之所以会投降东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去编排什么阴谋论。
根本原因就出现在关羽身上,我认为甚至可以说糜芳就是被关羽逼反的,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可以反对吧?
糜芳这个人对刘备很忠心,这一点从早年他对刘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人家糜芳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主,那么糜芳早就抛弃刘备。早年刘备还是一个穷屌丝时候,人家糜芳都没有背叛他,现在刘备做大做强了,糜芳反而背叛他了,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糜芳家族是经商的,糜芳家族多有钱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三国志》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富商家族,当初糜竺等人追随刘备图他什么?
他刘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说到底不过是图他刘备名声还不错,又是皇室宗亲。
仅此而已,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糜芳家族对于刘备的鼎力支持,我估计刘备想要在东汉末年创出个名头来,估计面临的阻力只会更加巨大。
大家都说刘备创业艰难,其实话说回来,人家刘备能够遇到这么多贵人相助,我觉得还真的谈不上艰难,只能说起点相对于曹操或者袁绍来说确实低了一些,自己手中没有人脉。
可是人家刘备运气就是好,先是有陶谦要把徐州送给他,背后又有一个糜氏家族在帮助他。
话说这种底子,刘备还真是不差好吧。
糜竺看得起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又让自己的弟弟糜芳一起跟随刘备。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连曹操都想把糜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那时候曹操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糜竺上表为嬴郡太守,把糜芳上表为彭城相。
这就是算是抛出橄榄枝,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和糜氏家族合作。
但是人家糜氏家族有钱,看不上曹操给的官位;或者对曹操这个人不感冒,两兄弟都没有接受曹操的好意。
而刘备早年也很悲催,一会儿被曹操欺负,一会儿被吕布欺负。
这时候人家糜氏两兄弟都没有抛弃刘备,可以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而且还出钱给刘备招揽军队。
可以说没有糜氏家族的帮助,刘备真的只会混的更惨;
你想,当时刘备在糜氏家族的帮助下都不得不四处投靠,如果没有糜氏家族在关键时候的帮助,那么刘备只会处境更加狼狈。
当然了,糜氏家族也不可能倾尽家产帮助刘备,只是相对来说在很多关键的时候,糜氏家族都出了不少力。
所以刘备后来也很感恩戴德啊,他入主益州以后,就把糜竺拜为安汉将军,当时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
而糜竺的弟弟糜芳则被刘备拜为南郡太守,这个南郡太守也是非常重要,就是主管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了。
不过,这个时候荆州是被关羽掌管的,所以糜芳还是要受关羽节制。
其实这种安排并没有问题,因为关羽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武将,刘备没有理由不把荆州交给他管理。
这并不是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就处处偏向于关羽,虽然说肯定要比其他人受恩宠。但在这种军事布置上,刘备还是要出于一个能力的考量。
而且这种安排诸葛亮也没有提出反对,说明关羽的能力还是受到了信任。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关羽这个人太骄傲了,当初马超来依附刘备时,关羽以前没有听说过马超的成就;
这时候的马超也不赖啊,这是一位击败曹操,甚至差点活捉曹操的主儿,名震凉州,就那一块地界上的人,谁不知道马超的厉害。
但是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也只能说马超不如关羽。
另外关羽还看不上黄忠,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当他听说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觉得一个老朽匹夫却和自己地位一样。
所以当时很不高兴的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后好说歹说才接受册封。
正因为关羽这种骄傲无人的态度,所以最终逼反了糜芳。
关羽连马超、黄忠都看不起,又怎么会看得起糜芳呢?而糜芳私下里也很不喜欢傲慢的关羽。
襄樊之战爆发后,糜芳和博士仁由于没有完成关羽交代的任务,关羽就很生气的说回来再收拾两人。
关羽这么随口一说,但是却把糜芳两人吓住了。
这就引发了糜芳的背叛,我估计糜芳也认为自己不占理,这是就算捅到刘备那里去,毕竟你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就是延误军机。
心虚的糜芳一时犯了糊涂,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反出了荆州。
这事除了说糜芳自己犯糊涂,关羽其实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糜芳的哥哥糜竺因为这件事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虽然说刘备并没有责怪他。
但是奈何脸上过不去,最终还是在羞愧之中患病去世。
只能说这事挺闹心的,说到底做人还是要和善一点。而刘备这两位兄弟最终都因为性格原因丢掉性命,最后引发一系列反应,刘备也因为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丢掉了性命。
他们也只能在地下反思自己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糜竺、糜芳两兄弟投靠刘备,而今糜芳一朝反叛,乃为不忠;不顾兄长生死,乃为不仁;不念同殿之谊,乃为不义。
堂堂的开国将领,为何会做下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之事呢?
一、缺乏主见,盲目跟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当南郡守将糜芳得知荆州已被吕蒙袭取,关羽也已大败而去,心下正自慌乱。这时,贪生怕死的公安守将傅士仁竟然投降了东吴,而糜芳并不知情。
所以,当傅士仁来到南郡时,糜芳还心下暗喜,以为其是来同自己商量如何应对眼下局势的。谁知,傅士仁竟然是来劝降自己的。所以,糜芳回道:“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傅士仁却说:“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糜芳又道:“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
正在糜芳犹豫不决之时,关羽派遣的督粮使者正好赶到,并传达关羽军令,命南郡、公安两城准备白米十万石,星夜送往军前使用,否则将斩立决。
闻此,糜芳心下大惊,又问傅士仁:“今荆州已被东吴所取,此粮怎得过去?”而傅士仁只回了一声:“不必多疑!”遂拔剑将来使斩杀堂前,令糜芳退路已断。为此,糜芳同傅士仁进行争辩。
这时,吕蒙率大军已然杀到,糜芳无计可施,遂同傅士仁一同出降。
由此可见,闻关羽心下惊,闻粮使至心下惊,傅士仁斩来使心下惊,吕蒙大军至心下惊,从头到尾只有惊,却无策,实乃一个缺乏主见,盲目跟从的庸才也。
有意思的是,刘备当初进入蜀中后,刘璋妻弟费观,便背叛了姐夫刘璋而投降刘备;而今刘备妻弟糜芳,又背叛姐夫刘备而投降东吴。
二、全家压在刘备身上,却未换来心中所愿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只因糜竺同刘备相近,所以陶谦临终遗言别驾糜竺:“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 陶谦死后,糜竺积极率领徐州一众文武及百姓迎接刘备牧守徐州。那时,拥立刘备为徐州之主最积极的就是他们糜家。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徐州被吕布乘虚袭取后,刘备妻子皆陷。当时,刘备驻军于广陵郡的海西县,落魄之极。就在此时,糜竺反将亲妹妹嫁给刘备,同时又将两千余名家丁献于刘备,接着又将全族家当(无数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需。那时,糜家全族已压在了刘备身上。谁知,不久刘备又被吕布赶出了徐州,仍下已经倾家荡产的糜家,来独自应对吕布的责难。
其实,当初曹操已经表荐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结果,糜家跟定了刘备。
说白了,如果糜家不跟随刘备,同样会有很好的出路。然而,当刘备成就霸业之时,虽然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但也仅是一个虚职,并无太多实际的好处。如:驻守一方,田产家业等。
陈寿《三国志》中评价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之所以,糜竺将全家的未来压在了刘备的身上,不就是想谋个更好的自身吗;不就是想有番作为吗?然而,这一切刘备并没有给予他们糜家。这不,明显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吗?任谁可能都会心中不忿。
因此,也有可能糜芳心中一直压着一口气,直到吕蒙大军杀到,又在傅士仁的劝说下,半推半就地投靠了东吴。
三、糜家并未进入刘备的核心圈子,心下不忿
想想驻守公安的傅士仁,一无大功于蜀汉,二无恩情于刘备,三无武勇于军中,而他们糜家三者皆具,其却可以同糜芳分守一城。当关羽应刘备之命,准备取樊城之时,关羽任命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看看名字排序,傅士仁在前,糜芳在后,由此可知,傅士仁当为主将,糜芳仅为副将。
之后,又因傅士仁、糜芳饮酒,造成帐后遗火,点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再来说说“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并非大军出征的全部粮草,最多仅为各部所临时携带的小部分军资。因为,二人本为先锋,又非后续的辎重营。所以,军器粮草应当极少。
同时,据《三国志》陈寿补云: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属关羽,与羽有隙。由此推测,关羽同傅士仁不和,可能再小题大做,想借机准备收拾傅士仁,所以才会叱令要斩二人,却被钦差费诗劝住。
此时,虽然刘备的糜夫人不再了,但毕竟曾为关羽之嫂,但在这件事上,关羽未感念旧情,可想糜家在刘备集团并无太高的地位。
此外,糜家作为世代商族,应当非常精于计算。以刘备的用人之能,当可用人之长,然而在钱粮管理的这些实权位置上,糜家却没有半人任职。
所以,糜芳对于蜀汉的存在感应该不强,也许这就是糜芳临阵倒戈的原因吧。
图片来源网络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孙权,看似不可思议,可是细想起来,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糜芳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和他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要选择背叛刘备,但我们可以从糜芳早年开始,一步步地来解析那个影响了蜀汉的选择。
糜芳是刘备的嫡系,可他却毫无建树,难免会受人白眼自公元195年开始糜芳选择投靠刘备,到公元219年糜芳选择背叛刘备,一共25年的时间。25年说短不短,糜芳跟了刘备二十多年,要说他对刘备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刘家在徐州时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哥哥糜竺是刘备的钱袋子,同时又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说客之一,说服陶谦让徐州,出使刘表纳刘备等,这都是糜竺的功劳。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刘备的妻子,自己既是刘备的部下,又是刘备的大舅子。糜家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他前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在这份家业之中,却并没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论打仗,他不及关张,论谋略,他不及简雍,孙乾,当说客不及哥哥,做内政又没有能力,当家做主也轮不到他,糜芳只顶着一个刘备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刘备集团中毫无建树。
刘备嫡系部队的人个个身居高位,连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都超过了糜芳,自然心里不服尤其是后面刘备入蜀之后,徐州嫡系人员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简雍,孙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调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为安汉将军,为蜀汉群臣之首,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糜竺。
而糜芳呢?他却像个放养的性质一样,在荆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临北方曹操,东方孙权的夹攻,还得在个性傲慢的关羽管辖之下,至于关羽,他对刘备这个大舅子可就从没放在眼里过。糜芳名义上总管一郡,实际上却还是要看人脸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么?被放逐的吗?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现在个个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还要在关羽手下受气。
糜芳虽然能力是不行,可毕竟也是养尊处优过来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关羽的那些窝囊气呢?作为刘备的大舅子,蜀汉政权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备东奔西跑的铁粉,可到头来不止地位比人低,权利比人少,还要处处小心提防,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位关二哥,糜芳在荆州过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又无奈。
最后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糜芳选择了投降刘备,除了因为傅士仁投降动摇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报复关羽,证明自己的重要。毕竟糜芳当时至少也四十多岁了,年轻时受点气还无所谓,可年纪大,要面子的,整天被关羽呼来喝去不说,甚至还威胁说回来要处罚自己,糜芳受不了,换别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过在于刘备,也在于关羽,或许刘备是想把他放在荆州历练一下,可却没说明白,才让糜芳产生了误会。而关羽却是没意识到将帅团结的重要性,对这位蜀汉有功之人颐指气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后选择了背叛这个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抛弃一切,背井离乡呢?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