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命令二太监崔玉贵和宫女王德环将珍妃投入井中淹死之后,便乔装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然后仓皇逃出了北京。

慈禧太后的最终目的地是西安,因为那里离北京比较远,自清朝建立之后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慈禧太后认为那里比较安全。

慈禧太后还认为,从北京去西安要经过河北和山西,这几个地方在当时相对而言都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特别是山西和陕西,那里的商业氛围很浓厚,出了很多全国知名的大富商,慈禧太后觉得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请他们帮忙解决一些困难。

因为慈禧太后离开北京的时候很仓促,来不及带太多东西,所以当一行人来到河北省怀远县的时候,由于天色已晚,所以只能居住在鸡鸣驿站。

住的地方算是有了,但是吃的东西却没有,就在慈禧太后饿肚子的时候,怀远县县令吴永闻讯赶来,他带来了小米粥和玉米面窝窝头,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粗糙,但是对于饥肠辘辘的慈禧太后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慈禧太后对吴永的孝心十分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路粮台会办,跟随自己一起西行。

何为路粮台会办?

简单来说,就是给慈禧太后安排衣食住行的临时官员,虽然不是啥大官,但是因为是给慈禧太后工作,所以很有面子。

慈禧太后囊中羞涩,向山西太谷县曹家借银子。

一行人来到山西省太谷县的时候,慈禧太后对太谷县高楼宅院众多感到十分惊讶,他便问吴永太谷县为什么有这么多富人。

吴永告诉慈禧太后说:在明清时期,太谷县有许多人到外面经商成为巨富,后来他们荣归故里,便在太谷县大兴土木,建造宅院,久而久之规模就十分巨大了。不过这些人回到太谷县之后,生意也并没有停止,反而是越做越大,在全国乃至外国都有生意,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慈禧太后听吴永这么说,很感兴趣,于是就问吴永:那个曹家大院是什么来头,它看起来比其他院子都要大,也更加富丽堂皇。

吴永回答慈禧太后说:曹家是晋商中的佼佼者,据说曹家的先祖是曹邦彦从外地搬到太谷县居住,只是个卖砂锅的小贩,但是他的十四世孙曹三喜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闯关东,生意做得很大,关外七厅都有曹家的商号,也赚了很多钱。

清军入关之后,曹家后人也跟着入关做生意,他们以太谷县为中心,逐渐在全国都设立了分号。到道光和咸丰年间,曹家的生意达到鼎盛,在全国有640家铺面,雇员3.7万余人,总资产超过1200万两白银!也正是因为曹家如此富裕,所以民间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这个说法。

再后来,曹家开始把生意做到国外,在东京,巴黎,伦敦和莫斯科等等十几个国外城市都有分号,他们把茶叶和布匹卖到国外去,还从高丽引进人参,从俄罗斯和日本引进钢铁和铁制品......

不过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因为战争和商业竞争,再加上曹家子孙骄奢淫侈,所以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家依然靠着祖上的积累,在太谷县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富有。

事实上,吴永的介绍也基本属实,曹家在那时候也确实有钱,曹家大院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房屋近三百间,而且装修豪华,可以说是微缩版的故宫。曹家子孙还收藏着包含清明上河图和百寿大屏风在内众多历史珍贵文物,这些都是无价之宝,由此可见曹家的富有程度是何等惊人。

慈禧太后在听完吴永的介绍之后,眉头微微一动,然后十分感慨地对吴永说,想不到曹家如此有钱,而我现在却如此落魄。

吴永在来到太谷县之前,显然是做过功课的,他知道慈禧太后的心思,所以就建议慈禧太后说,国家现在正值危难之际,曹家日进斗金,理应为国家分忧,不如向曹家借一笔巨款,已解燃眉之急。

吴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此之前,乔家还没等慈禧太后开口,就主动奉上了十万两白银,他觉得曹家甚至比乔家还富有,所以也不会吝啬钱财。

慈禧太后对吴永的这个建议深以为然,于是就让他去找曹家的主事人曹师宪。不过曹师宪倒没有乔家那么干脆,他拐弯抹角地跟吴永说了很多,大致意思是,给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名义是借,而不是赠送。

吴永将曹师宪的意思传达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那时候口袋空空,急需用钱,所以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便同意了曹师宪的要求。不过曹师宪倒也还不错,他为慈禧太后提供了三十万两白银的借款。

慈禧太后在得到银子之后,便继续西行,一路来到陕西,又找了很多富商借款。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周莹,她为慈禧太后提供了十万两白银的路费,后来还摊派了几十万两庚子赔款,慈禧太后很感谢她,收她为干女儿,并亲笔题词“护国夫人”送给她。慈禧太后回北京之后,又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但是借的钱一毛也没有还,不过周莹也没有主动去要。

慈禧太后就这样一路上找富商帮忙解决问题,到1901年回北京的时候,仅仅运动她行李的车就多达三千辆!可见,慈禧太后出来一趟,虽然吃了一点苦,但总的来说,收获还是十分丰富的。

慈禧太后来到北京之后,便开始想办法偿还借曹家的那三十万两银子,但因为当时清朝国库空虚,还得偿庚子赔款,所以她根本就没有钱还。慈禧太后无奈之下,便让人将金火车头钟拿去送给曹家,用以偿还借款。

曹师宪在看到金火车头钟之后,对慈禧派去的人说,这个东西我就收下了,就算是欠款还清了!

慈禧太后借的钱不算少,足足有三十万两白银,一个金火车头钟值这么多钱吗?

事实上,曹师宪还是很懂行情的,因为这个金火车头钟大有来头,它是法兰西共和国生产的,是乾隆年间法兰西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十分珍贵。

从材质上来说,金火车头钟重达84.5斤,由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等材质组成,连它的轨道和上发条的钥匙都是金制的。

金火车头钟全手工打造,工艺先进,制作精良,大气美观,堪称是当时人们能够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黑科技之一。

从功能上来说,金火车头钟是一个时钟,在给它上了发条之后,它就可以在轨道上来回不停跑,同时带动分针和时针走动,每到一个整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就会自动鸣笛报时。

金火车头钟山还有个气缸,如果在里面加上水,那么水就可以被热能加热,从而冒出蒸汽,看起来就像是真火车一样,十分好玩。

更为神奇的是,车头上还有个晴雨表,也是金制的,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大致远离是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从收藏价值来说,金火车头钟是外国进贡给清朝的贡品,也是皇家御用品,这样的东西是再多钱也很难买到的,十分值得收藏。

综合以上几点,曹师宪认为,金火车头钟的价值绝对是超过三十万两白银的,这一笔买卖不亏,是大大超出曹师宪预料的。

再者说了,即使金火车头钟的自身价值没有三十万两白银,曹师宪也觉得不亏,因为金火车头钟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甚至是超越其本身价值的。

那么,金火车头钟究竟有什么隐藏价值呢?

慈禧太后在西行路上借钱的富商可不在少数,但是最后能有几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还款或者是抵押物呢?

曹师宪得到金火车头钟,这就意味曹家与慈禧太后存在情谊了,攀上关系了,就等于是有了护身护,也有了金字招牌。曹家会因为得到金火车头钟而更加闻名,以后做生意不但不会被官府为难,而且还会因为跟慈禧太后扯上关系而变得更加顺利。

所以说,金火车头钟给曹家带去的不仅仅是几十斤黄金的价值,而是更多的发展壮大的机会,这种机会是百年难遇的,有可能几代人都不一定能得到,是当时正在走向没落中的曹家急需的东西。

除此之外,曹家得到了金火车头钟,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曹家人进入官场的一个敲门砖。我们都知道,清朝晚期被封官的富商可不少,他们或通过官商结合,或通过纳捐,虽然没有实职,但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所以,如果曹家以得到金火车头钟为契机,积极与官府搞好关系,未来也许会与官府有更多的商业往来,从而再次发展壮大自己,甚至极有可能被朝廷封为官员,或者为子孙创造更多的进入官场的机会。

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曹家都会觉得金火车头钟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东西,远超三十万两白银。

不过可惜的是,曹师宪虽然看到了金火车头钟的巨大价值,但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国家战乱不断,没几年清朝就灭亡了,曹家也没能再次找到发展壮大的机会,反而是生意越做越差,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时至今日,曹家大院已经被改造成三多堂博物馆,而慈禧太后用于偿还曹家借款的金火车头钟,现在就是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不过因为它在1931年的时候损坏了,所以已经无法再正常工作了,只能作为展示品供大家参加。

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慈禧西逃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时,即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见机不妙,带着光绪皇帝、部分嫔妃和大臣逃出北京。

《清史稿》不会写“慈禧西逃”,而是美其名曰“庚子西狩”,意思是说,太后老佛爷带着皇帝、妃子们到西安去“狩猎”。

慈禧逃亡的路线是从河北进入山西境内,然后直接进入陕西西安。

慈禧一行人逃离北京后,第一站来到怀来县,该县县令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女婿)慌忙迎驾,太后一天还没吃一点东西,吴永勉强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面窝窝头。

慈禧心中明白,在战乱有这些吃的就相当不错了,吃饱后,慈禧对吴永心怀感激。于是对他说,你是个忠臣,就随我一起去西安吧。你就担任我的粮台会办吧,意思是让吴永负责寻找吃的。

话说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太谷县境内,慈禧突然发现太古曹家大院十分豪华气派。

原来曹家是晋商的佼佼者,是和乔致庸家族一样的大家族。曹家祖辈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像乔家修了乔家大院那样修建了家族式曹家大院。

山西太谷县曹家大院,简直就是“微缩”的北京故宫。曹家三多堂更是远近闻名。

此时吴永对慈禧献了一计,说曹家是晋商大佬,他家的商铺遍及全国,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曹家商铺,可以说是“日入万金”,太后何不就此向他借笔巨款,也方便路上有钱花。

慈禧说:“商人都不傻,没有抵押物人家不借,你以为这是在京城吗?”

吴永接言道:“太后,我在基层时间长,你不了解曹家,曹家自明朝开始经商,是百年老字号,富可敌国,现在钱对曹家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这些人看重的是荣誉。”

吴永分析的确实有道理,曹家经过十几辈的经营,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一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这样吧”,吴永顿了顿,接着小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太后,何不把随身携带着的金火车头钟送给曹家,这东西又不能当吃喝,以此为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路上的吃喝不就解决了!”

慈禧一听有道理,反正带着金火车头钟逃难不方便,就当暂存曹家吧,等局势稳定了再赎回来不迟。

有鉴于此,慈禧等一行人住进了曹家大院。

金火车头钟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物件是由法兰西制造,在乾隆年间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合制成,重达42.25公斤。

车身上有一个较大的时钟,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所以才有了金火车头钟之称。

更加神奇的是,车头下部还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 ,车上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有个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里运转冒烟。做工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实属罕见。

现在我们看来这是法兰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在清朝守旧的慈禧看来简直就是个“奇淫技巧”,慈禧向来对洋人和西方的东西反感,她认为金火车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慈禧提出用金火车头钟做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当时曹家主事人曹师宪看着金火车头钟脑子盘算开来。

这座金钟重42.25公斤,合84.5斤,大清金子和银子兑换率为1:8,即一两金子兑换八两白银。

84.5斤金子合845两,845×8=6760两银子,这是金火车头金子本身的价值。其他附加值,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和升值空间不是很大,毕竟在清末科学不发达,朝廷也不提倡发展工业。

曹师宪心想,这物件最多值1万两白银。慈禧张口要借百万两银子。按当时来看,慈禧用金火车头做抵押很合算。

曹家的掌门人曹师宪很精明,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对讨好地说,太后何必客气,小的不敢收太后的抵押。

慈禧大度地说,“你也不容易,做生意要讲个原则。”

曹师宪心中明白,慈禧能给一个抵押物就算不错了,再者说了,曹师宪眼光放得很远。商人很重视长远投资,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曹师宪分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现在的金火车头钟价值连城,据说法国“造钟协会”要用上亿人民币买走,但被拒绝了。

“你们法国博物馆到现在还有圆明园的文物没有归还,金火车头钟你们想也别想,10亿人民币也不卖”。曹家后人不答应,国家也不答应。

综上所述,金火车头钟在当时曹师宪看来并不值百万银子,但是它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值得骄傲的是,曹家曾借给过大清银子,代表了曹家家族辉煌的时刻,这才是曹家最看重的价值。现在金火车头钟在曹家三多博物馆,每天迎来送往着中外游客。

文/秉烛读春秋

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慈禧西逃之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怎么回事?

一、慈禧西逃“路遇”曹家

慈禧西逃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时,慈禧见局势不妙,遂以“西狩”为名,带着光绪皇帝和李连英、部分嫔妃、大臣等,于8月15日天未亮逃出北京。为了掩人耳目,慈禧一行人换上了汉装服饰,“乔装打扮”。对于习惯讲究排场、出行前呼后拥的慈禧来说,这次“西狩”似乎浩浩荡荡,但并非一帆风顺。

经过近2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到了山西祁县。山西素有“晋商通天下”之美誉。慈禧身边的随从官员听说这里富豪多,便提前向地方官放出老佛爷要借钱的消息。乔家,不等慈禧开口便主动送上白银10万两。而另外一大户曹家 ,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人称“三多堂”( “三多”意思是:“多福、多寿、多男子”)的大宅子就是曹家古宅,外观雄伟高大,十分豪华气派,形似城堡,异常显眼,也被慈禧身边的随从盯上了……

二、关于曹家及其“交易”

曹家的祖先叫曹邦彦,是明洪武时期人,以推独轮车在乡村卖砂锅为创业,风雨多年。两百年后,曹氏第14代后人曹三喜勇闯关东,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商贾贸易。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的生意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地有商号640余所,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达37000人之多。曹家还把”公司”拓展到海外,东到日本,北至莫斯科,西达巴黎,最远还跨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可以说是横跨欧亚两大陆,纵横几万里。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堪比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慈禧对曹家的财富早有耳闻,如今的“非常时期”正缺路盘银两,便私底下向曹家提出借银两十万。当时曹家主事人曹师宪,是个精明之人,老佛爷金口一开,自然不会回绝,立刻奉上白银30万两。慈禧也要讲面子的,不抢不要,而是说暂“借”的。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10月6日,居西安一年有余的慈禧太后带着3000多辆车马 “凯旋而归”。返京后,因国库亏空,慈禧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还“借”,便将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作抵押,和曹家大院延续完成了相关“交易手续”。

三、金火车头钟到底是个什么宝贝?

那么,金火车头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据记载,这个物件是由法兰西制造,是乾隆年间法兰西使者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简言之,就是一座闹钟。是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合制成,重达42.25公斤。整个火车头分部位镶嵌闹钟的组成部件,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故谓之曰金火车头钟。

这款报时闹钟制作很精致,更加神奇的是,车头下部还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 ,车上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地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呢,还有个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蒸汽便从烟囱里冒出来,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里冒烟运转。可见,此物独具匠心,做工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实属罕见。

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时法兰西工业发展的先进程度,加之进贡而来,此物便更加珍贵了。后来曹家大院的原址遗迹上,建立了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馆,金火车头钟作为镇馆之宝,藏在里面。遗憾的是,1931年这个可爱的宝贝就停摆,彻底不能再动了!如今实属珍稀文物了!

四、曹家人对金火车头钟的认识:本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

话说当时。

这个金火车头钟到底值价几何呢?

为什么曹家感觉“值了”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一是金钟真的很宝贝。首先,此物近百斤,制作精美,实为稀罕之物。物以稀为贵嘛!也许当时的曹家当事人认为,这是老佛爷的喜爱之物,又是西洋人进贡而来,难得啊,真真的难得啊!其珍贵程度就不必说了。可能曹家人这时还想到,老佛爷说“借”的东西,还可能会还吗?如果不还,又怎么去索要呢?心知肚明这30万两白银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了这个宝贝,也就算“值了”吧,总比落个空空强。放大金钟宝贝的本身价值,对财大气粗的曹家来说,一切都OK了!

二是曹家人当时就认识到了此物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黄金之中隐藏的另一种“金”------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金”。这是最主要的。你想啊,曹家有了这个宝贝,就是物证,就是历史,就是骄傲和资本。说明曹家是和大清朝廷和老佛爷有过“交情”的。这种“情谊”,说白了就是个一个“护身符”,延伸说就这个“金字招牌”,具有强烈、完美的广告效应和无比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它所带来的潜在价值远大于30万两白银!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曹家有了这个“金字招牌”,还怕生意做不好吗?就算是当地官员,也会因此支持自己的事业发展吧?至于和官府之间可能出现的磕磕碰碰,也就不在话下啦!也就是说,只要大清在,这就是渠道就是资源就是通天的路牌和保护伞。只要生意上广开门路,财源就会滚滚而来,30万两白银不是很容易赚回来的么?这是一种长远的眼光,这种“机遇”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

事实上,商家重利,大商家看中的更是长远的利益。有了这个宝贝,曹家自然心里踏实。曹家在做生意上,不仅向各路商家和官家展示了实力,更有一种珍贵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曹家人对金火车头钟本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决定了金火车头钟在其心中的“心理价值”。尤其是它的附加属性和历史意义,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因此说,曹家认为金火车头钟之“值了”,也就不难理解啦!

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慈禧西狩途中,山西乔家大院捐了白银十万,换回“福种琅嬛”四个字,意思是说,乔家把福报的种子(捐款),种植在了神仙(慈禧)的境地,乃至生根发芽,今后自然惠及子孙。

而曹家大院则捐了白银叁拾万两,慈禧高兴坏了,虽然叁拾万两银子也支持不了多久,但至少一行人的吃穿用度暂时有了着落,一路上,慈禧学会了一点,饭要紧着吃,钱要紧着花,有句话叫唯饥可以下饭,慈禧挑食的毛病得到极大的改善,当然,只是一时而已,还有句话叫记吃不记打。

商人嘛,救急不救穷,慈禧只是暂时成为破落户,一旦回京好处自然少不得,所以曹家虽然花钱花到肉疼,但也知道慈禧不会亏了他们,回报自然不会少,所以当下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期盼了。

慈禧打猎挺匆忙

慈禧外逃,但责任心却从未缺失,百忙之中还不忘把珍妃丢进井里,一雪前耻,打不过洋人还搞不定你么o( ̄ヘ ̄o#),安危之间不忘内斗,内斗·慈禧是认真的。

早在洋人即将攻打北京之时,得到消息的清廷便已乱作一团,那时候慈禧“已有西狩之志”,形势比人强,逃跑就逃跑吧,还西狩,西狩就西狩吧,还“之志”。

借口蛮感人:

慈禧:我本来是不想出宫逃命的,我一老太婆生死何惧?但是端王和澜公劝我马上走,又苦劝我乔装改扮。

光绪:我和太后誓与社稷共存亡来着,正在悲痛之际,王大臣们非要搀着我们逃出去。其实呢,光绪帝本想亲自谈判的,慈禧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慈禧跑了,光绪以国君身份与洋人谈判,那慈禧回来算什么,再加上外人撺掇,自己还有活路么。

八国联军攻打东华门,那慈禧必然是往西逃,很西的那种西,她老人家直奔西安,类似于奕劻这种心腹和谈判经验老道的李鸿章被慈禧顶出去扛灾讲数,前不久还贴心贴肺的义和团华丽转型为此次“误会”的罪魁祸首,自己所讲硬话则选择性失忆。

当初慈禧逃跑的时候,逃的忒急,刚毅一帮人早上到紫禁城的时候才知道,天蒙蒙亮,慈禧带着光绪一干人就跑掉了,所以刚毅一群人又开始追,一直追到河北怀来才追上,看这速度慈禧是被吓惨了,北京地区慈禧是没混上吃喝,因为不光她知道跑,百姓也知道跑,短短几天京师周边部分地区已经形成真空地带,慈禧只能忍饥挨饿的先奔着外围逃命,不光挨饿,被吓得觉也睡不着,一天只睡了两个小时。

当时遇到的困难时衣食住用,换洗衣服是一件没带,慈禧身上还套着吴永进献的汉民的衣服,包括光绪帝也没有衣服可倒替着穿,被褥因为光顾着逃命忘带了,至于吃喝就更别提了,最初逃命的时候身上倒还有些钱,可是沿途店铺都关张大吉,谁也没心情做生意,有钱没处花就是这种状况。

逃亡路上的转机

好在洋鬼子重利,也懒得纠缠那些有的没的,反正好处有了就成,给妳个台阶下也无妨,中国的统一态势可以令洋人所要攥取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既然有人背锅,那洋鬼子也乐见其成,不做深究。

转年,《议和大纲》新鲜出炉,满清也适时的喊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亲善口号,以《辛丑条约》为纲领惠及洋人,洋人一看,得,要啥来啥,别说杀你,就是我给你磕一个都成,4.5亿两白银落袋11国,这是天大的福利。

注:辛丑赔款与人口数量无关,是各国核算后的合计数。所谓的4.5亿银两平均每人一两银子是个均背数,并非赔款数目来源。

为了表示最大程度的诚意,满清把可能威胁到洋人的所有家伙事全部废掉,比如主战派的非主流官员,比如可能对洋大人造成伤害的火炮,从大沽口一口气拆到北京城,方便洋人下次进攻,籍此保障他们的安全,洋人们笑逐颜开,慈禧的回归也自然纳入的日程。

慈禧回归,她是如何挺过来的

在离开紫禁城近14个月后,慈禧从西安出发,直奔北京,而此时的慈禧早已没有了当初仓狂逃命时的狼狈和困顿,曾经一穷二白,一路忍饥挨饿的她,扬眉吐气一扫阴霾,幸福满满的带着几万人和三千辆车的家当经由潼关→河南→直隶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巢。

这个······慈禧要是逃命的时候带那么多东西,洋鬼子就算是爬也能追上她,很显然,这幅家当是后来到手的东西,天知道从哪里压榨出来的,当然,无论是慈禧还是捐赠人都不会承认这种说法的:

慈禧:明明是他主动捐的······

捐赠人:没人逼我,怪我爱心泛滥喽?······o(╥﹏╥)o

慈禧啥时候心情才放松下来呢,各地救驾的士兵到位,慈禧的状况才好了一些,只是老百姓和底层官吏就倒了大霉,被盘剥的一干二净,河南、陕西都被糟蹋的够呛。

富户们的赞助有共性

为啥没提山西?山西的富户至少从表象上来看,都是自己主动扑上来的,轰都轰不走那种,晋商底子比较厚,某些有争议的论点在此就不提了,反正晋商某几家自大清开国一直被照顾到满清将亡。

有啥共性?

乔家捐十万,不要啥回报,只求得“福种琅嬛”,就这,乔家也是欢天喜地。而曹家得到的实惠其实较为不堪,但胜在慈禧所赐,意义非同一般,这代表皇权势力对自家的看重和感激,无论赏赐的是什么,都足以光耀门楣。

提起晋中三大院,大家知道甚至去过的不在少数,没去过的也可以去看看,不止房子而已,文化底蕴深厚,简单介绍一下:

以前的曹家大院现在被称呼为三多堂博物馆,三多是指:福多、寿多、男多,它位于山西太谷,造型呢?“寿”字造型,曹家先人挺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吉祥三宝被纳入建筑艺术,发家不久就营造了“福禄寿”三院,很可惜,历经战乱和小日本的祸害,现在只剩“寿”字院,参观“寿”字院以后,联想着曾经存在过的禄和福字院,倍觉心痛。

曹家不比乔家,在知名度方面欠缺不少,所以也更为下本,荷包大出血,不光捐献叁拾万两银子,另有粮食近一千袋。

慈禧也“不好意思”平白受人重礼,所以客气了一句,美其名曰借款,而曹家可不敢也不愿让慈禧还钱,否则和乔家一样捐十万就行了,何以如此大方捐了三十万,主要还是觊觎一些名头上的东西,比如赏赐等等,讲真,曹家得的只是个金火车头钟,虽然在那年代也算是金贵,是个稀罕物件,但是和乔家的“福种琅嬛”比,分量还是差了不少,毕竟你领了小火车只能在堂上供着,乔家的福种琅嬛可是真的“光耀门楣”,人家可以挂外面招摇。

我们先看看慈禧所赐的这个“玩具”,放现在肯定不值一提,但是那年月这东西要多稀罕就有多稀罕。

注:关于曹家获取金火车头钟的方式大概有传闻三种,慈禧赏赐有一定可信度,因为这些捐钱的富户慈禧多多少少都有些赏赐,比如乔家。

慈禧这一路上受到的照拂不少,也都有相应赏赐,不可能落下曹家,而曹家所受的赏赐除了这个小火车也就没听说还有啥了,慈禧把曹家忘了?不可能,所以金火车头钟来源于赏赐的概率较大。

说法三种:

太监趁乱偷卖,被曹家“咸元会”商号收购。

慈禧将金火车头钟上次给曹家,以示感激。

法国商人所赠,曹家遭难后,落在曹师宪手中。

金火车头钟的来源和去向

关于这个物件,可靠的说法是,法国制造,由诸多贵金属构成-白金、黄金、乌金、水晶。所以物件不大,却有85斤的分量,最主要的功能主体是时钟,每到整点的时候,车头上的白金铃铛就会自鸣提示。

和火车相搭配的是1.5米的火车轨道,乌金打造,有专用的金钥匙上紧发条,火车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这也是钟表的动力来源,还可以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火车还能冒烟,嵌有晴雨表一块,预报天气变化,从照片上看,并未显出有多么老旧,现藏于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也就是曹家大院的原址遗迹,可惜于1931年彻底停摆,不能再动了。

曹家是否说过“值了”,这个还真没听说,不过不必较真,因为意义不大,上文讲过,曹家主要还是看物件是谁所赏,有何意义,都是形式和面子上的东西,所以无论慈禧赏赐什么,对他们来说都很值得。

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1900年8月15日天未亮,慈禧带领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等一行人,上西方仓促而逃。她一路上吃尽苦头,不但饥肠辘辘,而且连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当初叱咤风云的皇太后颜面也荡然无存。慈禧为什么西逃?主要因为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怕枪子不长眼,崩到自己的头上。她不得不离开她的安乐窝,让一群乌合之众义和团和列强们拼杀。

经过近2个月的长途跋涉到了山西祁县,山西有“晋商通天下”的美誉,慈禧身边的随从官员听说这里富豪多,便提前向地方官放出老佛爷要借钱的消息。山西的官员不敢怠慢,忙召集这些富豪们。发表演讲,做广告宣传让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借钱当投资,给老佛爷面子,赶紧掏钱。但是无论怎样讲,有一些土豪还是一毛不拔,他们认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听说老慈禧那狼狈样,估计大清江山得玩完。

偏偏有一大户人家——乔家,不等慈禧开口便主动送上1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慈禧问乔家要什么赏赐?乔家人只要求慈禧赏赐四个字:“福种琅嬛”,挂在了大门上。

当时的慈禧对于银子的要求是多多益善,她岂能漏了山西第一富豪——曹家 ,这家就在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人称“三多堂”的大宅子就是曹家古宅,“三多”意思是:“多福、多寿、多男子”这座古宅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早就吸引了慈禧一行人的目光。

曹家的祖先叫曹邦彦,是明洪武时期人,推独轮车在各村卖砂锅,200年后,曹氏第14代的曹三喜闯关东,开始真正的从事商贾贸易。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的生意进入鼎盛时期。

全国各地都有铺面,商号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当时民众啧啧称赞:“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

曹家还把公司拓展到海外,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最远还跨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横跨欧亚两个大陆,纵横几万里。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堪比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慈禧对这家的财富早就垂诞三尺,私底下向曹家提出借银两十万。对于慈禧这样的大权贵曹家人巴结还来不及,老佛爷金口一开,自然没有回绝的道理,立刻奉上30万两,还夸下海口,不够您说话。慈禧一听心里很高兴。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0月6日(八月二十四)居西安一年有余的慈禧太带着3000多辆车马,浩浩荡荡,“凯旋而归”。

返京后,因国库亏空,慈禧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还债,便将一个物件,也就是价值连城的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抵债。

金火车头钟原本是法国的高科技人才制造,法国给乾隆爷的贡品,可谓奇珍异宝。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成制成,重约85斤。外形像个小火车,车身上有两个表,一个时间表,一个晴雨表(预报天气)。只要往车身上的气缸里倒上水,一上金发条,这辆火车就冒着白烟在轨道上跑起来。每到一个时点,车头上的金铃铛就会鸣笛。

曹家人也知道这30万两白银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是还有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大生意的不愧眼光长远,慈禧欠了曹家的人情自然回报,曹家借助慈禧太后的权势,在生意上广开门路,更加财源滚滚,30万两白银很容易就赚过来了。再说曹家得到了这个金火车头钟也算是得了一件稀世珍宝,自然感到很值。回京后的慈禧也对乔家的生意照顾有加,用九龙灯抵债,乔家也借慈禧那四个字的广告效应和慈禧的权势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经过风云变幻,曹家的这个物件收藏于山西三多堂博物馆,属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游客。可惜的是此钟早在民国时期,1931年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

参考资料:《太谷曹氏》、《清史稿》、《慈禧逃难时借了多少钱》

慈禧西逃期间向曹家大院借款时用金火车头钟抵押,曹家为什么认为很值?

大家一定看过抗日神剧《亮剑》吧,晋绥军楚云飞的358团团部您还记得设在哪里吗?

细心的读者可能知道,358团团部就设在山西富商曹家的“三多堂”。 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

“三多堂”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

宅院总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陈列着无数珍品,是新开发的一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

三多堂现在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有个"珍宝馆",镇馆之宝是清宫国宝金火车头钟。

此钟系法国给清廷的贡品,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重 84.50市斤,上镶时钟、晴雨表,上好发条可沿轨道而行进。

金火车头钟来历不凡,原是法兰西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一直珍藏于皇宫之中。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曹家曾借给她一笔巨款,但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却不想因为公开还款损了皇家“脸面”(也许,还不起的可能性更大),就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赐给了曹家,算是还了借款。

它由黄、白、乌三金合制而成,车顶装一个自动报时的白金铃铛,中部装有自动预报天气阴晴变化的晴雨表,车头会在乌金制成的铁轨上有规律地来回开动,有如钟摆,整点一到,车顶白铃铛又会自己摇响,几点几下,准确无误。

这么贵重的国宝,怎么落到曹家的呢?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逼近京师,二十日通州沦陷,联军马上就要攻入北京了。

慈禧仓皇带着光绪皇帝和刚毅、赵舒翘、王文韶三位军机大臣西逃。

(西逃)

当晚一行人来到北京贯寺,稍作休息,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吃点小米粥,其他人则忍饥挨饿。

二十三日,到了怀来县,县令吴永在城门外迎候。吴永备了四顶轿子,慈禧、光绪、皇后、大阿哥才有了每人一顶轿子。

慈禧穿上了吴永进献的衣物,破天荒第一次穿上汉人的衣服。

她将吴永升为知府,后来回銮后升为广东的道台。 过了几天,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率兵前来护驾。

总共有2千多人。慈禧心情好了许多。 逃了近两个月,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

当时的山西,晋商云集,富甲天下,山西乔家、曹家、王家都是海内闻名的富商。这些富商平时巴结老佛爷还巴结不上呢,听过慈禧凤驾到了山西,纷纷托门子,找路子前来拜见。

慈禧一行人出逃多日,早已囊中羞涩,苦不堪言。每日吃喝用度,与宫中实在是无法相比。

老佛爷多日来以小米粥为主食,早已是面有菜色。 这些富商是何等精明之人,当即由乔家牵头,以“借款”之名,向太后捐钱捐物,以解燃眉之急。

乔家是为首的,自然不能少出,奉上白银十万两。慈禧亲笔手书“福种琅嬛”四字,悬于乔家门楼。

曹家虽然名气稍次于乔家,但此次大出血,奉上白银三十万两,粮食千袋。

慈禧感动得都要哭了,连称“义商”,当即表示此笔款项算是借款,将来回鸾后一定如数奉还。

曹家老爹听闻太后此语,伏地不起,连连叩头,口称“不敢”。

慈禧见曹家如此忠君爱国,特别感动,便将法兰西进贡的金火车头钟赐于曹家,表彰其功劳。

(曹家人)

从此这件国宝就留在了曹家。 这个金火车头下部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有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通过机械能转化热能,可以从烟囱里冒出蒸汽,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儿运转冒烟。

车上还镶有一个小表叫晴雨表,可以预报天气的变化情况。

时至今日,外形均完好颜色仍鲜亮如初,其样式之新颖,工艺之巧妙,颜色之协调实属罕见,堪称一绝。 1938年,日军攻入山西,将魔掌伸向“三多堂”,抢劫的财宝用卡车拉了两个月,被抢的历代名人字画、珍异家具、传家文物、家藏国宝无法估价。

三多堂原藏有明代唐伯虎、沈周、陈老莲和清代 “扬州八怪”的多幅作品,均遭到日军洗劫,损失无法估算。 幸好曹家将金火车头钟妥善藏放,侥幸躲过一劫。

但该国宝自三十年代起就不能正常使用了,不知道是否与此次浩劫有关,国宝破损,甚为憾事。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文:冯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