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个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后人?
如果要说朱元璋一声最大的悲伤有哪些,那么朱标之死绝对是其中之一。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氏。
朱标出生于1355年,其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1362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年仅7岁的朱标被朱元璋封为吴王世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朱元璋对朱标的爱是超乎其他所有孩子,因为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是朱元璋和马氏的第一个爱情结晶,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显得格外珍贵。
为了将朱标培养好,朱元璋给他找了宋濂这样的大儒当老师,还亲自言传身教,喜欢他能成为自己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1367年称帝之后,朱标就转正为太子,除了受到更好的教育之外,朱标还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其处理各种朝政。
1392年,朱元璋派朱标去陕西巡抚军政,顺便考察秦王朱樉的言行。朱标回到京城之后便感染风寒,卧病在床。在朱标生病期间,他依然一方面在处理都成筹建的事宜,一方面向朱元璋为朱樉求情。
朱元璋本以为朱标只是小病,变没有制止他继续工作,只是给了他一个面子,将朱樉放回了陕西。但是不久之后,朱标却因病致死,原来朱标担心朱元璋说自己懈怠,便隐瞒了病情。
朱标死后,朱元璋在痛苦之余也十分后悔,他怪自己对朱标的要求太严格,有时候还不近人情,没有做到一个做父亲的职责,最后导致朱标压力过大,身体被拖垮,一个风寒病就夺取了他的生命。
带着对朱标的愧疚,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元璋看上朱允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仁慈厚道的人。朱元璋认为,自己是一个杀伐太多的开创者,自己死后就需要一个有仁慈心的人来做一个守成之君。
为了给朱允炆铺路,也为了让他手上少沾一点血,朱元璋做了很多事。首先,朱元璋将那些嚣张跋扈、罔顾国法的功臣全部杀死;其次,将自己的儿子封王,让他们去帮助朱允炆戍守边疆。
朱元璋以为这样做,朱允炆就能坐稳江山,其实他想错了。因为朱元璋杀了能独当一面的功臣,结果打仗这件事就全落到了藩王的头上。久而久之,到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各地藩王的势力变得非常大,尤其是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拥兵自重,还不尊国法。
果不其然,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就拉杆子造反,篡夺了朱允炆的皇位。而朱允炆仅仅当了四年皇帝,就被自己的叔叔落下了皇位,其本人也在战争当中下落不明。
朱家的江山就这样从朱标这一脉,传到了朱棣这一脉,那么朱标的后人情况如何,有人后来做皇帝了吗?
朱标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和六子早夭;次子朱允炆;三子吴悼王朱允熥和四子衡闵王朱允被朱棣废为庶人并囚禁致死;五子徐简王朱允熙在朱棣称帝后,被朱棣安置在朱标的陵墓守陵,后来在一场诡异地大火中烧死。
除了坐过皇帝的朱允炆之外,他的兄弟们的孩子要么被杀死,要么沦为庶人,结局都不怎么好。那么朱允炆的孩子又怎么样呢?
朱允炆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被朱允炆立为太子,后来跟朱允炆一起失踪,年仅六岁;次子朱文圭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年仅两岁,朱棣称帝之后将其囚禁在老家凤阳。
明英宗复辟之后,将朱文圭和朱允熥的一个儿子放了出来,但那个时候朱文圭和他的那个堂兄弟已经被囚禁了五十多年了,他们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不久之后就都病死了。
据明史记载,朱标的儿子当中有后人存活的只有朱允炆和朱允熥,他们的后人被称作“建庶人”(建文帝)和“吴庶人”(吴悼王)。明英宗复辟之后,曾今派人给他们送过钱粮,由此可见他们过得并不怎么好。
所以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后,朱标的后代都被朱棣打压至社会的最底层,连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就更不用提有谁后来当皇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