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一个城市的建设,最体现城市良心的东西,往往是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譬如地下水道。下水道系统虽然不起眼,但是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力供给和垃圾处理。你试想如果一个城市没法正常排水,那会是一副怎样惨淡的景象?

△武汉夏季淹水图

早前有传言说,青岛之所以是一座不怕水的城市,这得益于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不仅如此,德国人在下水道里每间隔一段距离都放置了一份用油纸包裹起来的图纸和零部件配件,而且还有人证实,那些零部件配件到现在都是崭新的呢。

这是真的假的?

回答日:德国人确实在青岛建造过下水道,但是年代久远且规模有限。而且装图纸和配件的油纸包裹是不存在的。

请大家记住:德意志是侵略者,而不是来给中国青岛做慈善的!△网友的讨论

1897年,德军借助“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租借期限为99年。从1987年12月5日开始,胶州湾再无清朝的一兵一卒,德国殖民者自此在胶州湾站稳了脚跟。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在那里建立了德国人生活的租借区,并且利用德国自身先进的技术对租借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下水道系统。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与传统的下水道系统很不一样,传统的下水道恨狭小,人几乎无法站立,而且没有功能分区;但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很宽大,以容纳一辆小汽车在里面行驶,并且有许多暗渠协助下水道排水。墙面都用陶瓷贴面,也有利于水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因为下水道中有污水和垃圾而造成堵塞,以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德国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示意图

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规模仅限于德国军民生活的租借区,德国人将雨水排向大海,而把污水则排向华人生活区,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享受完美异味的海浪和沙滩,而华人居住区则苦不堪言,但是却敢怒不敢言。

德国侵占青岛17年,总共修建了80公里的下水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青岛就开始整顿德国人造成的污水问题,在整顿的过程中,青岛市政府发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非常先进,于是就有人提议:可以借鉴德国人的技术来建造青岛的下水道系统。这项提议很快便被青岛市政府接受并开始落实。

但是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图纸。没图纸那就照着实物做,于是青岛市政府就派遣专家下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中学习考察,经过多年的努力,专家们基本摸索出了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技术。到上世纪几十年代,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总长达到了近3000公里,而且当年德国人建造的那80公里下水道也早已破损,后来经过了几番修复才得以保存下来继续工作。

所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中国制造!

△如今的青岛下水道

德国在侵占青岛期间,没有大规模地建造高楼大厦,而是把相当一部分财力人力用在下水道建设这件事情上,可见德国人是多么的务实,不像现在许多城市喜欢搞表面工程来宣扬政绩。

现在我们知道了,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并没有什么图纸和配件,现在青岛的下水道也不是德国人建造的,那么这种谣言是从何而来呢?

这也许是中国城市的阵痛,也是一种因自卑而产生的崇洋心理。

正是因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一到夏季就“看海”,他们就认为自己国家的技术水平不行,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其实城市排水不行,原因很多,比如说城市所在的地形,并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德国人建造青岛下水道并留下图纸和配件”等谣言一出来,自然就让许多人产生了对德国制造的盲目崇拜,同时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德军占领胶州湾

谣言止于智者。

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更应该不忘屈辱,砥砺前行!

欢迎大家关注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理解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问题。在德国,也包括英国等国家的施工项目中,很多都是有这样的邮包或者可以保留的资料的,且在施工队伍的档案中,十分清楚地记载着这些建筑、特别是重要建筑的资料。一旦设计的使用期限到了,公司还会向项目所在地方发出警示,要求将这些建筑拆除重建,以杜绝安全隐患。

举个例子,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意外收到了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要对该桥维修。信中还提到维修时要注意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了全套大桥的设计图纸,铺开这些设计图纸,人们惊讶地发现图纸绘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虽然历经百年,这些图纸依然保存完好,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划痕皱褶。

而德国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英国差。所以,德国修建的青岛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应该是真实的。所不同的是,当时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长途不长,只有3公里,是青岛地下管网总长度的1/1000。纵然如此,也说明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很突出的,英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在这方面也是非常努力和用心的。这一点,必须向他们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工匠大国。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我住中山路20年了,那边下水道我最有发言权,网上这么多外乡人帮我们解释这个解释那个的,都累不累?!全是胡说八道的的不实报道!中山路就老市区那一点是德国人修建的,别说下大雨不淹,80年代中期有一次小海啸,大风过后不到半小时就退干净了,有些自作聪明的别说靠海不容易淹,从地面直接流到海里,那不叫排水,那叫退潮,这个过程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损失,走排水系统下去的那才是排水!但除了老市区那一点德国人修建的区域以外别一样很垃圾!开发区,市政府哪里没划过船?哪里都一样淹,南北快速路都能变成河道多少次了?雨稍大点就多少年不遇,别整天给自己画遮羞布了!新修的下水道直径有超过一米的吗?满网上乌烟瘴气混淆视听满嘴跑火车你们不怕被雷劈吗!我看着就恶心!不淹就说新下水道好的,淹了就说德国下水道没用的,还有特意抹黑搞捧杀的,吹嘘三米之内有配件,怎么不说五米之内还有机器人呢!直接帮你把牛逼堵上!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跑来凑个热闹,说说为什么人们喜欢这样的谣言。

对德国人的严谨态度的推崇好像是从《读者》上的鸡汤文开始兴盛的。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进入网络时代(1990年代),人的思想也比较单纯,大都信以为真了。但是,根子还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对很多人来说,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国人就是优秀,就是厉害。最典型的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那篇《垮掉的一代》,那篇文章里把日本小学生夸得和延安时期的八路军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特别都战斗,而把中国小学生描写得脆弱、敏感、自私、低能,“小学生不会剥鸡蛋”的段子更是广为人知,尽管当时有记者调查后指出这篇报道夸大其词,很多地方都是编造的,中日学生的对比根本没有那么明显,可是,作者是如今仍然名声赫赫的教育学者,毫不受影响!

有书是个大号,在这个问题下却这么说:

当然有人会质疑,德国人真的在下水道中,放有备用的图纸和零件吗?
其实这是一则谎言。谎言被拆穿之际,一时间崇洋媚外、忘记青岛被殖民屈辱史之说,充斥网络。
有书君认为,人们传播这则谎言,只是想让中国学习德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提高城市市政建设水平,不再出现雨季城市看海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是崇洋媚外,就是忘记了德国霸占青岛的历史,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嘛。

这其实和稀泥的做法。中国就是有很多有汉奸卖国贼思想的人,这是事实。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大公司,背后都是有买办撑腰的。什么是买办?买办就是替外国人办事赚中国人的钱,并且不允许中国人赶超外国主子的人。就比如电脑芯片,中国没有大的电脑公司吗?当然有。但为什么中国人就发展不出自己的芯片技术呢?除了技术上存在巨大困难之外,不愿意也不敢挑战外国主子才是根本原因。

有点激动了。我能保证的是,买办的确存在,有很多人为了利益坑害中国同胞且不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有的答主分享了有趣的段子,我也见过,搬过来:

德国人来青岛旅游突发心脏病,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心脏不知所措,这时侯有人说这不是德占时期的医院么,可以问问德国人,结果一个电话打过去,德国人说我们既然造了医院肯定有准备,结果在德国人的指引下在医院下水道找到了用油纸包好的一个心脏,而且心脏还在鲜活跳动,历时八十多年没坏,德国旅客换上以后转危为安,大家纷纷叹服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怎么就严谨了?以前有篇文章介绍德国的厨房,看起来简直和重度强迫症患者没区别。后来你可以发现,卖厨房用品的都喜欢讲这个厨房故事。人天生就有爱整洁整齐的冲动,所以看到非常整齐整洁的厨房会不由自主心生佩服。但是,有必要吗?有多少人家的厨房需要那么多种类的厨具、刀具?开餐馆的都不见得那么齐全。

如果非要解释德国人的严谨,有一个事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就是德国是个靠军事力量发展起来的国家,德国人的所谓严谨,其实是军事化训练带来的。德国是个很新的国家,一直到19世纪,才有了德国,是普鲁士靠军事力量征服了各个小的邦国,然后进行了成功的政治、经济改革,才有了德国。羡慕德国人的严谨的人,应该是喜欢军事化训练的人才对。但我对此很怀疑。这些人往往把德国人的严谨归为民族性,然后大肆地鼓吹西方自由,抨击中国的不自由。

就说这么多。有机会再补充。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哈哈哈,这个居然也有人信,

跪久了,站不起来了。

第一,地下道那么潮湿的地方,图纸怎么保存。

第二,为什么要那么浪费工具

第三,下水道又不是什么复杂的工艺,不存在看不懂

所以这个就是放大了德国人的工业精神,

为了博眼球,让这些工业精神出现在了不该又得领域,

引起反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