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为什么两度选择智力有问题的人当皇帝呢?

西晋惠帝司马衷和东晋安帝司马德宗。虽说那时有嫡长子继承制,但遇到这种特殊情况为何不能改变一下呢。况且晋朝皇室成员众多,完全大有人选。搞不懂。

题主所说的这两个傻子皇帝应该是晋惠帝司马衷和晋安帝司马德宗。

一,晋惠帝司马衷为何能登上帝位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和杨皇后生的二儿子,因为大儿子早夭,所以实际上司马衷就是嫡长子。在司马衷九岁的时候,按古制,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本来显得合情合理,可是问题就出在司马衷自己身上。

也不知这司马衷是不是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司马炎越来越就觉得他的这个儿子智力很有问题。处于国家大计的考虑,司马炎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彼时杨皇后还有一个儿子叫司马柬,智力正常,是太子的合适人选。可是也不知怎地,这杨皇后就是喜欢司马衷,经常给司马炎吹枕边风说,太子还小,只不过发育稍微比常人晚一点而已,为何要更换太子呢?司马炎耳根子软,而且一听也有道理,这事就暂时放下了。

到了司马衷16岁的时候,杨皇后去世了,临终前把自己的堂妹杨芷推荐给司马炎当皇后,目的就是为了让有一个自家人能够保护太子司马衷。杨芷被立为皇后后,深得司马炎宠信,在她的护佑下,司马衷得以安坐太子位。

可是纸包不住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司马炎还是大臣都觉得司马衷似乎真的难堪大任。但是废立太子毕竟非同小可,太子能力究竟如何也没有验证,而且杨家(皇后娘家)和贾家(太子妃娘家)势力大,司马炎一时拿不定主意。司马炎最终决定出几道题让太子三日内作答,以答题的质量来判断太子的能力究竟如何。这时候另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司马衷的太子妃,丑女贾南风。贾南风彪悍且有聪敏,她知道自己的老公其实就是个傻子,怎么可能答得出来,于是找了一个抢手把题目给做了。司马炎看到答案后,非常满意,于是便决定不更换太子。

其实司马炎最终决定不更换太子还有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司马衷有个很聪敏的儿子司马遹,被司马炎评价为堪比司马懿的人物,司马炎觉得以后皇位再传到自己的这个孙子手里也未尝不可。一个小故事说明司马遹如何聪敏: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待着司马遹登上城楼观看,司马遹把司马炎拉到阴暗的角落对他说:夜晚遇到这样突然的变故,作为皇帝陛下的你,不应该在黑暗里被光照到。司马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很看重他的这个孙子。

于是,司马衷就在众人的保驾护航下,在司马炎死后顺利登上皇位。

二、晋安帝司马德宗为何能登上帝位

司马德宗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嫡长子,在其五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如果说司马衷只是智商有问题,那么司马德宗就完全是个傻子,分不清春夏秋冬,连说话都成问题。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傻子最后能登上皇位其实完全与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决定有关。

晋孝武帝司马曜只有两个儿子,选择范围小。司马德宗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难以看出其智力到底如何。等到司马德宗稍稍长大后,司马曜坚持不更换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原则,没有更换太子。司马曜也有可能是想到 先祖司马炎立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的先例,所以决心才如此之大。

后来,司马德宗被自己的妃子张贵人杀死,年仅16岁的司马德宗登上皇位。皇帝是个傻子,自然给了作乱者可趁之机。桓温之子桓玄趁机篡位,东晋灭亡。

如果司马懿老爷子泉下有知,司马家出了两个傻子皇帝,那不得吐出一口老血来。

晋朝为什么两度选择智力有问题的人当皇帝呢?

因为比较容易掌控,皇权旁落的悲哀!晋安帝司马德宗

据《资治通鉴》载:"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大白话就是说:从小到大,安帝都不会说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等都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他人照料。

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主持。后桓温之子桓玄起兵,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成为东晋的统治者,后桓玄又自号楚王、大将军。他一直存反叛之心,终于在403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降晋安帝为平固王。404年,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不久桓玄被杀,晋安帝复位。

但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而刘裕则崛起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基础。自412年始,刘裕独掌大权。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419年初,晋安帝驾崩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死后由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但仅在一年后,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