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的天子被称为逐粮天子?

为什么唐朝的天子被称为逐粮天子?常常携带宫廷家眷文武百官到洛阳就食?史书记载如丧家之犬。

长安没粮食,还有洛阳帮。

皇帝拖着家眷带着大臣,饥肠辘辘地离开长安跑去洛阳找饭吃,这种场面确实很搞笑。可是长安不是首都吗,怎么会没粮食吃呢?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唐朝的时候,长安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洛阳则是陪都,是当时的经济和社会中心。两京人口在鼎盛时期都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级大都市。配图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长安不是没粮食,相反粮食恰恰很多,不然也不会把首都定在长安是吧。长安附近有个平原叫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粮食充足,足够养活长安所有人。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原来随着唐朝鼎盛的到来,长安人口大大增加,再加上因人口而带来的耕地流失和破坏,关中平原的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长安所有人了。这样一来,就需要从别的地方将粮食运过来。可是由于道路不畅,交通运输困难,致使长安粮食的价格大幅上涨。不仅老百姓买不起粮食,皇帝大臣吃饭也成了大问题。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大量农田遭到破坏,耕地人口减少,需要外购的粮食就更多,粮价也更高了。配图

而洛阳作为国家的第二首都,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得益于隋朝时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洛阳不但交通便利,而且紧靠关东和江淮这两个富庶之地,粮食运输完全不是问题。粮食可以运过去,粮价就不会上涨,也就不会有粮荒了。配图

所以遇到粮食满足不了需求的时候,皇帝就会带着家眷和臣子到洛阳办公,这在当时叫做就食。这就是所说的唐朝皇帝是逐粮天子的原因。这个情况几乎贯穿可整个隋唐,直到唐昭宗的时候,干脆把首都搬到洛阳去了,终于再也不挨饿了。只是可怜了长安的百姓,朝廷可以去长安就食,百姓只能忍饥挨饿。

民以食为天,唐朝的皇帝们,你们有想过长安百姓的感受吗?

欢迎大家大家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在路上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