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提起《还珠格格》,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的经典电视剧,也是中国电视剧的一部传奇,曾经风靡全球华人圈,,红遍大江南北,在现如今《还珠格格》不断重播的过程中,也有人发现了《还珠格格》出现了很多处历史错误,可是尽管如此,却一直没人指正,这是为何?
《还珠格格》中最明显的历史错误是格格的称呼,其实在实际的历史中,清朝皇帝的女儿并不叫格格,格格本来是满语的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的意思。
在皇太极登基以后,开始效仿明朝制度,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而格格是专门用来称呼王公贵胄的女儿,比如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以上的女儿都称为格格,而紫薇作为皇帝的女儿,称“格格”是很不准确的。
剧中的错误不只是一处,对太后老佛爷的称呼也是错的,真正把太后称为老佛爷是慈禧太后开始的。
剧中服化道方面,紫薇和小燕子以及宫中女子的发型是错误的,因为大拉翅一直到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才开始兴起,在乾隆年间,宫中女子全部梳的是一把头,比如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发型就比较贴近乾隆年间的打扮。
另外剧中五阿哥的生母也是有历史错误的,五阿哥在剧中属于从小失去了母亲,而历史上五阿哥生母愉妃活到了79岁,而五阿哥属于英年早逝,二十五岁就去世,这属于史实错误。
《还珠格格》中只要细心发现就会发现有多处历史错误,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很多人可能好奇为什么没有出来指正这些历史错误。
其实之所以没有人指正是因为《还珠格格》本身就是电视剧,而且是言情系列,不同于平时的历史正统剧,看这种电视剧观众追求的是情节以及故事有趣。
本身电视剧就多了很多戏说成分,演绎方式夸张而鲜活,属于喜剧和言情剧,因为并没有人太较真,也就没人出来指正了,而且虽然《还珠格格》剧中出现了历史错误,但是依然没有妨碍这部剧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说真的,小时候看《还珠格格》从来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因为当时年纪小,对于这些方面根本就没有任何概念,甚至直到上中学之前都一直以为清朝皇帝的女儿就称作“格格”,皇后就该住在坤宁宫,太后就叫“老佛爷”,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是年岁渐长,学习到的历史文化知识越来越丰富,才发现《还珠格格》里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错误,完全背离了事实。不过这部剧风靡的时候,网络信息交流并不发达,而这部剧也是言情剧并非历史剧,并没引起什么争论。
那么,剧中到底有哪些错误呢?
第一,各人所居住的宫殿紫禁城在明朝建立之后,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的住处,然而到了清朝尤其是雍正之后,宫中很多的宫殿都与从前的用处已大不一样。
剧中皇后的住所坤宁宫,其实在康熙之后就变成了祭神的场所,皇后只有与皇帝大婚的时候才会在坤宁宫暂住,只不过清朝在登基后成婚的皇帝压根儿没几个,所以坤宁宫通常都没人住。雍正时期开始,皇后都是在东西六宫任意择选一处宫殿居住,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前居住在长春宫,继后那拉氏居住在翊坤宫。
慈宁宫原本在清初也的确是皇太后的住处,然而孝庄太后之后,慈宁宫就屡屡发生鬼魅之事,宫中无人敢靠近,乾隆登基之初,也的确奉生母钮祜禄氏住进去,但是没多久老太后就没吓得不敢再住,没法子,乾隆帝下令建造了寿康宫给皇太后住。
剧中的五阿哥居住在宫中的景阳宫,然而事实上,这座宫殿在康熙之后,就变成了宫里对方书籍与杂物的地方,根本就没谁住在这里。再者,五阿哥身为皇子,平时只能住在阿哥所,成婚之后离宫封爵分府,景阳宫乃是后宫,是不允许已成婚的皇子所居住的。
至于两位女主所居住的漱芳斋,事实上在清朝,其功能与畅音阁类似,是宫里的一处戏台子,是后妃们看戏的地方,也并不是住人的地方。
第二,对于剧中人物的称谓满洲入关之前,的确将贵族包括汗王的女儿称作“格格”,然而在入关之后,皇帝的女儿按照汉制就成为了“公主”,不再称作格格,通常,清朝的格格只有两个意思,一种是宗亲贵族与旗人官家的女儿,另一种是贵族的低等侍妾,皇帝的女儿不能称作格格。
另外,清朝入关之前的确有“佛爷”这样的称谓,不过那时候是用来称呼汗王的,并不是皇太后,入关之后,将老佛爷作为皇太后称呼的,是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通常,宫中之人照旧称呼皇太后为太后,若是皇孙公主们表示亲近,可称“皇玛嬷”,并非什么老佛爷。
剧中的尔康称自己的父母为阿玛、额娘,若是这样那么他们的设定就是满洲人,但清朝的满洲臣子在皇帝面前都称奴才,而不是什么微臣。
第三,人物的活动行为剧中的五阿哥、尔康尔泰,有事没事就会前往漱芳斋与两位女主开小会,而事实上,五阿哥身为皇子,清代的皇子是非常辛苦的,每天读书习武忙得不得闲,每年只有五天可以休息,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像剧中的五阿哥那样,能整天到处溜达。
而福家兄弟,一个是皇子伴读,一个是御前侍卫,这两人身份特别,尤其是尔康,一个御前侍卫不在皇帝的面前待着,整天往漱芳斋跑。再者,福家兄弟并非皇子而是外臣,公主妃嫔所居住的地方,绝对禁止随便进出,何况像他们那般还关起门来开小会。
第四,其他方面清朝宫廷的所有宫女,要么通过内务府选秀,从满洲上三旗的包衣之中选择,要么直接从辛者库之中挑选,绝无能够从宫外挑选或者从其他渠道弄个宫女入宫的说法。
历史上,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愉妃珂里叶特氏,活得要比五阿哥久得多,一直活到了块80岁,反而是五阿哥英年早逝,而剧中的设定是,五阿哥的生母在他小时候就没了。
福伦的原型,是历史上乾隆皇帝的嫡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亲弟弟,而他的儿子福隆安也的确迎娶了乾隆帝的女儿,和硕和嘉公主,而这个公主是纯贵妃苏氏所生,并非什么乾隆的民间女儿,傅恒的妻子那拉氏,与令妃魏氏在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关系,不是什么表姐妹。
《还珠格格》当年本身就是琼瑶路过公主坟之后,听了只言片语的当地传说之后所写出来的古装言情剧,而这部剧之所以风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带给了人们欢声笑语,大多数人还是将其当成爱情剧、喜剧来看,并不是什么历史剧。
而且,这部剧风行的时候,连手机都还没普及开来,网络信息交流非常有限,而关于剧中的各种知识错误,学校里的老师也并不会多说什么,所以很多人觉得剧中呈现出的清朝就是真实的,并没有进行过什么怀疑,直到今天,大家看待这部剧,依旧是将其作为喜剧言情剧,自然也不会计较什么。
这部剧即便很多历史错误,即便服装道具都很便宜,依旧是经典之作。
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的确,在还珠格格中,存在不少与历史不相符的地方,阿浅举几个例子:
比如,五阿哥永琪,历史上的他是乾隆帝的第五子,也是最受宠的儿子。在剧中曾提到,五阿哥的生母愉妃早年就去世了,然而历史上的愉妃可是个长寿之人,一直活到乾隆五十七年;
再比如,那位浑身会散发香味吸引蝴蝶的香妃娘娘,历史上的会不会吸引蝴蝶我们不得而知,但并不像剧中那般被偷运出皇宫,早早红颜消逝,历史上的乾隆二十五年进宫,一直活到了乾隆帝的晚年,初入宫时也不是一举封妃,而是从贵人一步步走得妃位;
再一个是对皇太后的称呼,剧中对太后的称呼为老佛爷,但是呢,历史上清朝被称为老佛爷的是慈禧太后,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并没有。
阿浅列举的,仅是几个例子,在这部剧中呀,还有很多地方与史实相距甚远。不过呢,这部电视剧也不是历史正剧,只是刚好以这个时期为故事背景的小说,经过了艺术加工,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因为只有你把电视当历史!
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它不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剧,只是电视工作者创作的一部普通的,虚构的娱乐性的电视剧而已
还珠格格出现历史错误。为何到现在没人指正?
经典就是经典,经过这么多年,人们对《还珠格格》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讨论的题目:《还珠格格》中出现了哪些历史错误,为什么没人指正?这个话题很有意思,那今天咱们就一起研究一下。
《还珠格格》出现过哪些历史错误?为什么没有人指正呢?第一处,还记得紫薇对乾隆讲的那句经典之言吗?“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句话如果放在当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放在清朝时期是要掉脑袋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乾隆施行过文字狱,这句话中“大明”是很犯忌讳的,大明是清朝的前一个朝代—明朝,紫薇敢如此讲话,如果放在历史乾隆那个年代不知道会被砍掉几个脑袋。
第二处,太后被称之为“老佛爷”?“太后老佛爷”这个称呼是从清朝末代太后慈禧开始的,是慈禧的专称。有一次“马屁精”李莲英请老佛爷去戏楼听戏,当时唱戏的名角叫杨小楼,慈禧听得很高兴,说要赏赐杨小楼。杨小楼说:“太后要不您赐我一个福字吧”。慈禧欣然允诺,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福”字,当捧起这个“福”字时,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慈禧写错字了,“福”的偏旁多了一点,这时候慈禧也发现自己写错字了,场面十分尴尬。这时候李莲英站出来说:“杨小楼,这个福字你可不敢接,这是老佛爷的福,他比别人的福多一点”。从此老佛爷这个称呼就被传开了。
第三处,紫薇对尔康说的那句经典之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话是缩减版,它是有出处的,原句: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还有很多历史错误,就不一一列举了,但话说回来,这么多历史,为什么没有人指正呢?我想要说的是,古装电视剧并不是历史剧,不是历史写照,这部剧的剧情都是虚构的,不要对其那么苛刻,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娱乐观众,何必为了一点历史小错误纠结不开呢?你说对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