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交出皇印,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清王朝灭亡。

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去世四年,因此很多人好奇,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灭亡吗?慈禧是晚清的最高统治者,是皇权路上不甘屈居男人背后的传奇女性,她心机深沉,善于钻营,为了个人的权欲,不惜动用一切手段,独揽朝中政治大权,同时驾驭大臣也很有计策,的确是当时朝廷的主心骨。

慈禧的治国能力还是有的,毕竟她实际掌权并且统治晚清47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

汉朝吕后执政15年,唐朝武则天执政30年,这点都不如慈禧时间长,倘若慈禧没有能力,估计也坐不久这个位置。 慈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是毋容置疑的道理, 在位期间,骄奢淫逸,为了贪图自己享乐,而置民众于水火。

当时慈禧执政的清政府是外忧内患的国家,列强无数次占领以及瓜分,就算慈禧没有死,她也无法掌控局势。

当时各地的苛捐杂税导致百姓对朝廷已经失望至极,已经没有人站出来支持清政府,清政府失去了民心基础,导致反清风潮流行起来,大势所趋。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逼迫隆裕皇太后和溥仪退位,慈禧如果在世,固然有牵制袁世凯等人的能力。

但是自从辛亥革命爆发后,西方思想传入内地,南方数省纷纷宣布脱离朝廷,即便慈禧在世,她也没办法抵挡这强大的革命浪潮。

慈禧更不能抵挡虎视眈眈窥探大清的列强们,晚清政府当时就像一座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即便慈禧在世,也改变不了什么。历史的车轮滚滚,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停止,因此不论慈禧是否在世,都不能为大清续命,大清朝都脱离不了亡国的命运,都是历史的趋势。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慈禧(1835-1908)活了74岁,属羊的女人,一生多心机,搞阴谋,揽权势,图荣华,显尊贵,实臭美。历史就是历史,大淸灭亡,她实乃有“功绩”,更谈不上能挽救大清了。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如果慈禧太后不是于1908年去世,能多活几年,那么清朝不会亡于1912年。毕竟,统治大清帝国40多年的慈禧太后,在朝中是有一批“死忠粉”的。如果武昌起义时,清朝当国的是慈禧太后,我觉得袁世凯肯定听从命令,完全能够击败在武汉的革命军,各省也不会纷纷独立。我说说自己的理由,供各位朋友参考。

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驭人权谋

当咸丰皇帝于1861年8月22日于承德 避暑山庄驾崩以后,慈禧太后实际上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地位。咸丰死前安排的权力格局,是以肃顺为首的八个议政王大臣,辅佐幼帝,待幼帝长大后亲政,肃顺等人也深知咸丰此意,因此没有怎么把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和皇叔恭亲王放在眼里。

慈禧和皇太后慈安面临被肃顺等顾命大臣边缘化的问题。但她没有坐以待毙,她反击肃顺时,最大的砝码就是她是她是幼帝的生父,她步步为营,说服慈安太后,利诱他的小叔子奕訢参与政变。奕訢外号“鬼子六”,指的就是他于洋人关系很好,有了奕訢的支持,就等于有了外国人的支持,慈禧这步棋走得高明,她密嘱奕訢先行从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联络京中群臣,并拉拢京畿卫戍部队司令胜保站在自己一边,这就等于有了军队支持。一番安排之下,处于劣势地位的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翻盘,1861年11月8日,处死肃顺、载垣、端华,并流放几个顾命大臣,自己走上垂帘听政之路。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湘军攻破金陵,太平天国覆灭,湘军军威正盛,如果反水,挥军背上,直攻北京,则极有可能黄袍加身,自己做皇帝,部下大多有此意,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做。这一方面是因为曾国藩没有称帝之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慈禧太后能得到曾国藩拥戴。

慈禧太后一直大权在握,朝中大臣沉浮,皆在其掌握。比如,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奕䜣等全部军妓大臣全被罢免,显示慈禧翻云覆雨的实力。

戊戌政变,群臣多站在慈禧太后这边

1889年3月,光绪帝亲政,但一直受制于慈禧。亲政之后的光绪帝颇想有一番作为,甲午战后,锐意革新,于1898年开启维新变法,诸君试看,朝中大臣大多属后党,心向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从头到尾,朝中参与者除了帝师翁同龢,再难找出重量级人物,在地方,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配合维新运动,其他各省都在袖手旁观,被杀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都是帝党,可这些人籍籍无名,不堪担负光绪重托。所以当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时,光绪无人可以指望,他试图拉拢袁世凯,可袁世凯向慈禧的心腹荣禄告密,毫不犹豫地站到慈禧这边。慈禧太后统治大清多年,积威正盛,在朝中威望很大,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重臣全部站在慈禧一边。显示早已归政的慈禧太后仍具备掌控朝局的能力。

庚子国变,慈禧外逃,下落不明之时,封疆大吏都无离心

1900年庚子国变,8月中旬,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和光绪仓皇出城, 朝太原方向逃奔。当城破之时,知道慈禧出逃的人数不多,一时间,帝后行踪不明,甚至有传言说慈禧和光绪已在混乱中死亡。

这时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一致推举两广总督李鸿章为“总统”,出面维持大局,各省督抚都大力赞成,李鸿章为中国大局着想,勉强答应,但条件是,一旦知道慈禧的下落,就自动解除“总统”身份,于是计议已定。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在得不到慈禧下落的时候,这些地方重臣都没有想过乘机搞搞独立。东南互保也不是与慈禧为敌,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仍听从逃难中的慈禧的命令,显示慈禧高度的威望。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事实。

结论:如果慈禧不早死,清朝还能多坚持几年

笔者在上面举了三个例子,无非是说明慈禧统治术精湛,并且得到朝中实力重臣的支持,这样的支持,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决定局面的作用。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谢世,这给清朝的打击是致命的。继位的是3岁的溥仪,他一味懦弱的父亲载沣监国摄政,王朝已经走到末路。

3年后,1911年武昌起义,清廷不得已起用袁世凯,要他出力效忠,荡平叛逆。袁世凯出山后,北洋军气势如虹,11月2日,袁世凯的北洋军三军用命,一鼓作气夺取汉口;11月27日,袁世凯部下冯国璋击败黄兴,夺取汉阳,黄兴逃离武汉,去了上海;冯国璋还想乘势拿下武昌,这样就能夺下武汉三镇。但已有二心的袁世凯亲自命令冯国璋停止进攻,12月1日后,武汉未再发生战事。

平心而论,如果袁世凯效忠清朝,则武汉三镇早已回到清政府手中。但袁世凯不想做曾国藩。朝中当国的不是让袁世凯畏惧的慈禧太后,而是幼龄小儿和他软弱的父亲,关键时刻,袁世凯不想向他们效忠,风雨飘摇之中,谁又想向一个几岁的小儿效忠呢?于是武昌起义之后,多省宣布独立;一番计谋之下,袁世凯自己夺了位子,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如果武昌起义时,清朝当国的是慈禧太后,我觉得袁世凯肯定听从命令,完全能够击败在武汉的革命军,也不会有后来各省纷纷独立的多诺米牌效应,大清完全可以多撑几年。当然,这只是假设。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个人觉得不会,老佛爷如果不死,控制局面还是驾熟就轻,袁世凯仍然匍匐在面前,孙大炮折腾到头也并非实力派,掀不起大风浪。那个时代,别跟我讲什么民意和历史潮流,政治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古代都是强人政治,强力人物总揽一切。秦始皇不死,秦朝也不会那么早灭亡,一个道理。当然都是假设,历史本来就是偶然性很强的项目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说起慈禧,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真不简单,不仅将无数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更是手握大清数十年的命运。其26岁发动政变夺权,灭杀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63岁再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于瀛台,灭戊戌六君子,剿灭太平天国、镇压义和团、与洋人周旋、对列强十一国宣战……

因此,慈禧被许多人捧成具备高级手腕的女政治家,也有不少的人说慈禧不死,大清不灭!

那么真的是“慈禧不死、大清不灭”么?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像素不止一次说过,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是多方面问题的积累,已经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

首先,西方的思想已经传到了国内,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大清。就算慈禧政治手段强悍,她压得住袁世凯等人。但,面对无数的革命党人举起了反抗的义旗,南方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就算慈禧海外,也阻挡不了覆灭的结果。

要知道,晚清因为赔款的原因,换成了苛捐杂税,全部算在普通老百姓们的头上,天下的百姓们早就对清政府深恶痛绝,这真的是慈禧所能抵挡得住的么?

或许有人会说慈禧的背后有西方列强的支持,但是,大家真的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么?西方列强又不傻,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慈禧的手控制清朝,获取更多利益罢了。

最最重要的是,慈禧是什么人,大家别忘了!一个能挪用军费过大寿的人,能奢求他保证清朝的延续?怕是想多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慈禧本身所具备的政治能力与手段,不然身为女儿身份她也不可能牢牢掌控清朝数十年的命运。的确,如果她再多活十年,凭借她的本事,清朝在继续苟延残喘几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清朝的灭亡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所有问题的积累!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会亡吗?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话,1912年大清断然不会灭亡。

慈禧太后虽然属于保守派,做过很多并不被称赞的事,但是慈禧太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才能。



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国最后的实际掌舵人,掌握大清朝廷将近半个世纪,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

只要慈禧太后还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震慑。

慈禧不死,袁世凯也不敢如此放肆,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后朝廷对军队的轻易失控,袁世凯也很难顺利逼宫。

如果辛亥革命后慈禧太后还活着,南方起义军也不会轰轰烈烈迅速蔓延,要知道,所谓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有很多墙头草,大部分人就是革命的投机者。

北而朝廷的北洋新军,经过几年的训练和培养,此时已经有很强的实力,只要朝廷全力平叛,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很难保证。

要知道,后来袁世凯为了逼迫革命党降低筹码,北洋新军在武汉三镇的表现的确不俗,革命军损失惨重。

在北洋新军优良的装备面前,革命军的装备很落后,而且不少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弱,难以硬碰硬对抗北洋军。

而袁世凯当总统后,对宪法进行迫坏,南方革命军发起护法运动,结果在北洋新军的强大武力面前,最终失败。

由此可见,北洋新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北洋新军并不是不堪一击的旧军队。

慈禧太后死后就不一样了,宣统皇帝小小年纪登基,啥也不懂,朝廷真正的大权在他的父亲摄政王那里。

虽然摄政王掌握实权,但毕竟不是皇帝,难以有效决策大政方针。

另外,摄政王的政治才能有限,根本就没有能力管理内忧外患的大清帝国。

辛亥革命后,朝廷无力调动北洋新军,被迫再次启用袁世凯,并把朝廷真正的实权交给袁世凯,这才有了袁世凯逼宫。

由此可见,如果慈禧太后能够熬到1912年不死,清政府很难在1912年灭亡,清朝灭亡很可能会推迟,如果清政府能够奋发图强,其后续历史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你们觉得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随手点个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