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雍正的生母是德妃,但是从小抚养雍正长大的却是孝懿仁皇后,之所以雍正生母德妃不能抚养他,是因为清朝时期有个规矩,位分低的妃子所生的孩子没有资格亲自抚养,应该交给位分高的妃子或者皇后来抚养。
德妃生雍正的时候,还只是德嫔,因此雍正被交给了当时的佟佳皇贵妃(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出身高贵,满洲镶黄旗人,国舅佟国维之女,是康熙生母佟佳氏的亲侄女,康熙的嫡亲表妹,当时她是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
因为皇宫当时没有皇后,佟佳氏相当于皇后,而且佟佳氏一生仅生育过一个女儿,还不幸夭折了,因此将满腔的心血都寄托在了雍正身上,因此对雍正非常疼爱,视如己出。
雍正对佟佳氏的养育之恩是极其感恩的,而且以佟佳皇贵妃的养子为自豪,雍正和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叫舅舅,不仅如此,雍正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也是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的。
雍正得以在九子夺嫡中取得成功,成为九五之尊,离不开隆科多,隆科多是雍正夺嫡期间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隆科多是雍正养母佟佳氏的嫡亲弟弟,是佟国维的第三子,也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在雍正心目中,这位舅舅的地位非同一般。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而雍正之所以倚重隆科多,是因为隆科多在雍正登基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雍正从小是被佟佳氏抚养长大,所以隆科多和他更熟悉些,自然在九子夺嫡期间站在他这一边,这是雍正因为有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而产生对他继位的最大的帮助。
再者除了隆科多本人除外,佟佳氏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佟佳氏的先祖佟养真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兴兵抗明,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康熙的生母也是佟佳氏,雍正身后有这样一个皇亲国戚撑腰,他登基前可以增加竞争的砝码,在他登基后,也会更加有利于稳固他的统治。
综上所述,雍正从小有机会被孝懿仁皇后抚养,对他来说有着无上的优越感,而且佟佳氏一族的势力对雍正继承皇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佟佳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几代联姻,树大根深,背景深厚。
康熙的生母,就是佟图赖的女儿,佟国刚和佟国维的姊妹,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亲上加亲,她即是康熙的表妹,兼第三任皇后。
而且孝懿仁皇后比较传奇,她做了十年的皇贵妃,提领后宫,身份实际等同于皇后。但是由于康熙前两个皇后死得比较早,让康熙认为自己克妻,所以一直都没封她为后。一直到她病重,为了冲喜,也算是给母族佟国纲、佟国维一个名分上的交代,封她为后。结果初九封后,初十下午就死了。这给康熙打击更大,此后30多年到死再未立后。
对于佟佳氏而言,最遗憾的是,孝懿仁皇后无出(没有孩子)。这对于佟佳氏是最大的遗憾,同时也是最大的幸运。
佟佳氏之所以能够发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是康熙的母族。也正是因为娘家人,佟国维在吴三桂叛乱时,首先动手抓了吴应熊;佟国纲在乌兰布通舍神救康熙;回来之后,佟国维甘愿背锅,连降四级任用。
但是佟佳氏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赫舍里家族倒台后,佟佳家族在朝里当官的人很多,而且很多重要位置都由佟佳氏把持。佟国维人称“佟半朝”;隆科多把持着步军统领衙门,控制着京城的安危。
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下一代没有佟佳家族的血缘。谁敢保证佟佳氏永葆富贵?然而佟佳氏也因为没有血脉,所以他们没有纠缠到“夺嫡”当中,身败名裂,看下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个家族的下场。所以说佟佳氏也是幸运的。
而胤禛的出身其实并不高,乌雅氏只是内务府的一个宫女出身,没文化而且脾气不好,但唯一的优势就是长得非常漂亮。
胤禛出生后,乌雅氏才封了德嫔。位份相当低。在清宫位份不够,自己养自己儿子的权力都没有。所以胤禛只能交给位份够的人抚养。
乌雅氏一直到生皇六子胤祚以后,次年才封了德妃,所以胤禵最终才能留在自己身边抚养。但是这就造成了乌雅氏和胤禛感情不深,和弟弟胤禵更是格格不入。
胤禛因为交给了无出的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不但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身份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认同,胤禛是康熙儿子里为数不多的亲王。
胤禛的性格长成上,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孝懿仁皇后死得早,胤禛11岁的时候,相当于没了娘了。因为他原本过继给孝懿仁皇后了,也就说孝懿仁皇后才是他的母后。所以即便后来回到乌雅氏身边,也不亲了。
不过康熙是暴毙,也就是说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回身亡。康熙临终前局面掌控,就落到了隆科多手里。
如果康熙真的没有遗嘱,隆科多会选谁?当然是自己姐姐的养子。如果康熙真有遗嘱,并且定的也的确是胤禛。隆科多更是会万死不辞,也要抚保胤禛即位。
因为只有胤禛即位,才对佟佳氏最有利。抚保其他皇子,谁会感谢隆科多,会继续让佟佳氏永葆繁荣?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当然有帮助,至于这种帮助究竟有多大,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明清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雍正是清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勤政帝王之一,据史料记载他“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执政期间批答奏折朱批就多达千万字,可以好不夸张地说雍正皇帝在极大程度上恢复和延续了“康乾盛世”的发展,为清朝之后鼎盛时期的到来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胤禛之所以能够在康熙诸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皇位当上皇帝——雍正皇帝,最后成为一个英明的君主,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和帮助不得不说。
这个人就是从小把胤禛带大,对他有抚养之恩的孝懿仁皇后。想要搞清楚这段历史,就得从雍正皇帝胤禛的出生说起。
胤禛是康熙与其后宫一个没啥名分的宫女所生,由于胤禛的生身母亲位分很低,没有资格抚养胤禛皇子,生下来不久便被抱去孝皇后宫中由孝懿仁皇后抚养。
可以说孝懿仁皇后是把胤禛皇子当作亲生儿子精心照顾和抚养的,因此,即便后来胤禛登基继位成了皇帝——雍正皇帝,他与孝懿仁皇后之间,一直都保持着很亲密的母子关系及感情。
在清朝那个讲出身,讲地位的朝代,如果胤禛一直留在自己生母身边,由自己的生身母亲抚养长大,别说继位做皇帝,就是想要进入那个权利竞争的圈子都没有一点可能。
因此,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好,说是:“跟着什么样的人,成什么人的样”也罢,没有孝懿仁皇后的抚养和影响,没有孝懿仁皇后以及她身后势力的支持与帮助,皇位也就没胤禛什么事了!
一是胤禛的生身母亲在后宫地位低,而且属于临幸所生,康熙对她肯定谈不上喜欢,说有感情更不可能。由孝懿仁皇后抚养,胤禛的地位无形中会有很大提高。
由于康熙和孝懿仁皇后的感情比较好,慢慢地“爱屋及乌”地对四皇子胤禛偏爱一点,高看一点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孝懿仁皇后背靠着一个皇亲国戚的佟家,可以说她身后的势力也很大,这绝对是胤禛想要争夺皇位,乃至他登基继位后都不可忽视甚至可以左右打局的力量。
总之,没有孝懿仁皇后的抚养和帮助,没有孝懿仁皇后身后强大势力的支持与影响,就没有雍正皇帝及其后面的一切!
您说是么?期待您的阅读分享!留言点评!🙏🙏🙏🙏🙏🙏
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不少人认为,正是因为康熙将雍正过继给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作为养子,才让雍正最终在激烈的“九子夺嫡”中实现了“弯道超车”,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与条件下实现了“逆天改命”,最终得以继承大统。
然而,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纵观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雍正本人从佟佳氏家族中获得的支持,仅仅是只有隆科多一人而已,而他本人在登基后一再强调其与佟佳氏皇后的关系并且极力拉拢整个佟佳氏家族,更多的还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而已。
“九子夺嫡”中,佟佳氏家族并没有给予雍正支持,却几乎全部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佟佳氏家族,与索额图所在的赫舍里氏家族,纳兰明珠、纳兰揆叙所在的叶赫那拉家族,以及遏必隆、阿灵阿所在的钮祜禄氏家族,并称为康熙朝时期的“四大外戚家族”。
这“四大外戚家族”,不仅通过政治联姻,与康熙皇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家族中也都有成员位居朝中要职,掌握绝对的权势,进而不断捍卫着自己家族的地位。
而在这“四大家族”中,佟佳氏家族,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外戚家族”。
一方面,佟佳氏家族与康熙皇帝的亲缘关系更为深厚。
前文中也说到了,康熙的生母本就出身于佟佳氏家族。并且,在康熙皇帝的后宫之中,除了其第三任皇后,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外,康熙皇帝晚年最为宠爱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也出身于佟佳氏家族之中。
因而,这种多重的联姻关系,是其他几大外戚家族所不能企及的。
另一方面,那就是众多佟佳氏家族的成员,在朝堂之上位列高位,并且其家族影响力更是横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特别是在康熙朝时期,佟佳氏家族入朝为官人数之多,影响力之久远,也是独树一帜般的存在。
这其中,就包括了康熙的两位亲舅舅,佟国纲、佟国维,以及诸如隆科多、鄂伦岱等一众康熙的表兄弟们。
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在康熙朝时期被奉为“英雄”般的存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大清王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爆发的那场激烈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佟国纲身先士卒冲入地阵,不幸中枪身亡,康熙皇帝更是为其举行了国葬以示祭奠。
佟国纲的儿子们也是同样的位居高位。鄂伦岱也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之职,法海作为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的老师,培养了两位堪称“文武全才”的康熙皇子,夸代也在雍正朝时期受到了重用。
康熙皇帝的另一位亲舅舅佟国维,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前文中所说的康熙皇帝的两位后妃,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都是他的女儿。
他的儿子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康熙朝末年以及雍正朝初年的重臣隆科多。而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庆复,也在雍正朝时期以及乾隆朝初年担任过朝中要职。
然而,在“九子夺嫡”中,整个佟佳氏家族基本“一边倒”式的全部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后,以佟国维为首的佟佳氏家族,表现非常的活跃。
当然,佟国维等人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支持,可以说既是“于公”,同时也是“于私”。
“于公”来说,康熙皇帝的所有皇子中,八阿哥胤禩是公认的天资聪慧、精明强干,这一点就连日后登基的雍正皇帝都深感佩服。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于私”来说,则是佟国维的“恨屋及乌”。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佟国维认为,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其大哥佟国纲的战死与索额图的知情不报、支援不利密不可分,甚至认为索额图有“借刀杀人”、排除异己之嫌,于是就此对于索额图以及其扶保支持的太子胤礽充满了厌恶。
然而,此时的康熙已经有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想法,并且对于八阿哥胤禩所在的“八爷党”进行了严酷的打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致仕的佟国维义无反顾的回到朝堂上,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与抗议,不仅伙同马齐暗中布置、串联,抵制康熙复立太子胤礽的决定,更是在当着康熙的面,用“引罪自请诛戮”来胁迫康熙,给康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负担,使得康熙心中是无比愤怒,进而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而除了佟国维之外,还有一位表现非常活跃的佟佳氏家族成员,其便是鄂伦岱。
在此期间,康熙为了让复立胤礽的决定更具有舆论基础,于是他召集朝中一众重臣专门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参会的核心人员包括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人。
会上,康熙提出了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结果鄂伦岱与阿灵阿、揆叙等同样提出了坚决的抗议与反对,并且极力拥护八阿哥胤禩,让康熙想要营造舆论基础的计划彻底失败。
这里还要提一下,这个时候的隆科多则没有选择同佟佳氏家族的其他成员站在一起支持八阿哥胤禩,当然,他也没有选择支持雍正。此时的隆科多选择了绝对的中立,同时保持了对于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进而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并且获得了重用。
由此可见,尽管雍正身为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养子,看似应该与整个佟佳氏家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是事实上,雍正在整个“九子夺嫡”期间,并没有得到佟佳氏家族的青睐与支持,相反,包括佟国维、鄂伦岱等一众掌握绝对声望与权势的佟佳氏家族成员,选择了支持雍正的政敌,八阿哥胤禩。
隆科多在最后时刻选择支持雍正,并不是因为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如果说在所有的康熙皇子中,选择一位与隆科多关系最为紧密的,还真的是非雍正莫属了。其原因在于,不仅仅是雍正为佟佳氏家族中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就连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也受过佟佳氏家族成员的养育。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皇帝将年仅十岁的弘历接到宫中,亲自辅导培养,并且安排了两位妃子帮忙抚养照顾,其中就包括了前文中说到的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妹妹,同时也是隆科多姐姐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也正是因为两代人都与佟佳氏家族有着养育关系,使得雍正与隆科多之间的“舅甥”之情更加显得是名正言顺。
然而,如果单纯只是因为这样“莫须有”式的亲缘关系,就以此评判隆科多扶保拥立雍正的“动机”,确实是非常的牵强,并且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那又将置包括佟国维、鄂伦岱、法海等其他佟佳氏家族成员于何境地?
所以,在雍正和隆科多之间,纵使有着“亲情”的牵绊,那也不是核心和根本,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政治利益。
“九子夺嫡”中,雍正一直采取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所以除了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年羹尧家族等极少的支持者外,再无其他外援力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的两位夺嫡热门,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这面,则是拥护、支持者众多,其中也不乏诸如阿灵阿家族、揆叙家族以及隆科多的堂兄鄂伦岱这样的权贵势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只有选择相对冷门的雍正,才能确保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而事实也证明了,登基之初的雍正对于隆科多宠爱有加,其权势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仅次于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般的存在。
因而,隆科多在最后时刻选择扶保雍正,继而成为雍正顺利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也不是因为雍正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间养育的关系。
极力强调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还是雍正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表现。历史上,乾隆皇帝在其登基之后,可以说是将其入宫一年,为康熙皇帝亲自辅导培养的“事迹”挂在嘴边,特别是在其继位初期,甚至可以说是逢人便谈康熙对其是多么的“见经即喜”、是如何的“宠爱倍至”。
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无法考证,可仔细想想其中必然有不少夸张的成分,而乾隆皇帝之所以还是要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康熙对其的喜爱,目的不是为了追忆他的爷爷,而是证明其皇位来源的“合法性”。
这是在为雍正正名,同时也是在为乾隆皇帝自己正名。
当然,雍正登基之后,用“生恩不及养恩大”来“感念”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目的也是如此。
首先,雍正要抬高自己的出身。
清朝时期非常看重的就是皇子的出身,即所谓的“子以母贵”,然而,这对于雍正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劣势。
在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废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十阿哥的生母的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这些都是要从地位和级别上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的。而按照“惠宜德荣”的“四妃”顺序,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也排在雍正的生母乌雅氏之前。
况且,雍正生母所在的乌雅氏家族,本身就是非常的卑贱,直到康熙晚年的时候,才被抬出了包衣旗籍,这对于一位志在争夺皇位的皇子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黑历史”。
所以,雍正反复强调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对其的抚养之情,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昭显他与佟佳氏皇后之间的“母子”关系,皆由其高贵的出身与地位,来实现自己“子以母贵”的“逆袭”,从而抬高自己的出身,确保皇位继承的“合法性”。
其次,就是雍正与其生母乌雅氏的关系,确实是非常的不好。
按理说,儿子当上了皇帝,身为母亲的便可以凭借“母以子贵”,坐上皇太后的位置,进而“母仪天下”。
然而,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在雍正登基之后,其表现出来的则更多的是不满与抵制。乌雅氏不仅当众拒绝雍正的朝拜,让雍正下不来台,甚至还准备着为康熙殉葬。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在这之后,更是不断决绝雍正给他上皇太后的徽号,以至于直到其去世,皇太后的受封大典也没有举行。
实际上,雍正与其生母乌雅氏关系紧张,一方面是由于母子二人自幼分离,关系疏远,另一方面则是乌雅氏对于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十四阿哥胤禵关爱有加,而雍正与胤禵又是互为政敌,这也直接导致了乌雅氏见到雍正登基后,心中所有不满情绪进行了集中的发泄。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也是在借其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关系来掩盖他与生母乌雅氏之间的“家丑”,同时也是为了平息舆论风口,昭显自己的孝道。
再次,就是为了拉拢佟佳氏家族。
对于自己的政敌兄弟们,雍正的手段是非常的残忍,当然,对于在“九子夺嫡”中支持过其他皇子的朝臣们,雍正的做法也是非常的决绝。特别是对于阿灵阿和揆叙,雍正是恨之入骨,即便这二人已经去世了,雍正仍不肯放过二人,并将其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以及“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以示羞辱。
相比之下,佟佳氏家族的一众成员则幸运许多。
除了隆科多成为了总理大臣外,佟国纲、佟国维这两位已经故去的佟家长辈,被雍正追赠为太傅,鄂伦岱、法海、夸岱等等人,也继续被委以了重用,全然没有受到“九子夺嫡”中整个家族支持过八阿哥胤禩的影响。
雍正之所以如此,既是感念佟佳氏皇后的养育之情以及隆科多的扶保之功,同时也是为了拉拢佟佳氏家族,进而获取其支持,维系政局的稳定。
然而,伴随着雍正皇位的逐步稳固,雍正也没有如此前那般强调他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对于整个佟佳氏家族,雍正也没有手下留情。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下旨处死了鄂伦岱,同时还迁怒于已经故去多年的佟国纲。
“尔以肺腑之亲,心膂之寄,乃义存奋激,甘蹈艰危。人尽如斯,寇奚足殄?惟忠生勇,尔实兼之!”一年之后的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被定下了“四十一条大罪”,进而被雍正圈禁至死。
至此,整个佟佳氏家族也算是被彻底的排除在了权力的核心之外,再也无法重新当年的家族盛况。
由此可见,尽管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对于雍正照顾周到、培养悉心,但这也仅仅是生活层面的,并没有实际的政治资源。而雍正在登基后,反复强调他与佟佳氏皇后的深厚的感情,除了是对十多年的养育恩情的感念外,也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弥补自己母家出身卑微的“短板”,进而增加自己登基的“合法性”,维护皇位的稳固。所以,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对于雍正而言,单纯的作为“养母”这样名义上的意义与效力,要远大于其实际真实获得的资源与帮助。
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康熙近臣、时任步军统领的隆科多口传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得以继承康熙皇权,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按照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所言,“世宗之立,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确为实事”。不管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的历史真相如何,隆科多乃系康雍皇权更迭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相较于当时继位呼声最高,时任抚远大将军的皇十四子胤禵;虽被康熙皇帝屡次打压,但朝野势力依然异常强大的皇八子胤禩;皇四子胤禛绝非能够凭实力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况且,就清朝官方文献对康雍皇权更迭过程漏洞百出的记载来看,康熙皇帝即使属意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其继位过程也绝非合法进行。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隆科多的鼎力支持,没有隆科多手中掌握的京畿武装力量,清朝的历史恐怕会被彻底改写。对于隆科多选择皇四子胤禛的原因所在,后世多以隆科多之长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曾经抚养过皇四子胤禛,胤禛乃系隆科多名义上的舅舅,乃系舅舅偏向外甥所致。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能从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官职安排和数次叮嘱训诫中,找到答案!
康熙五十年,提拔隆科多的同时,康熙皇帝的敲打康熙五十年,胤礽被复立为太子后不久,先前因罪被罢免一切差事仅在一等侍卫上行走的隆科多被康熙皇帝特旨晋封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九门提督一职。啥意思?一个被记大过、留党察看的省部级副职干部,被直接提拔成了省部级正职(当时的九门提督品秩尚为正二品)。而且,这个品秩为正二品的九门提督,掌管皇室禁军,掌管3万多近4万武装力量,职权较之地方封疆大吏更甚。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基本上将京师、皇室乃至自己的安危交给了隆科多。
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以后,康熙皇帝曾对其有过一段训诫、警告之言:
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先前的步军统领费扬古、凯音步、托合齐等,都曾为此所累,玷辱声名。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
康熙五十年,距离太子胤礽被废,共议推举皇八子胤禩为新任太子的事件不久,康熙皇帝所指“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非常明确,指的就是当时拥护皇八子胤禩的佟国维和鄂伦岱。佟国维,乃系隆科多父亲;鄂伦岱,乃系隆科多伯父佟国纲之子,隆科多的堂弟。康熙皇帝在此时用佟国维和鄂伦岱来敲打隆科多,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要告诉当时因受家人影响而和皇八子胤禩交往过密的隆科多,远离皇八子胤禩!
也就是说,当时的皇八子胤禩虽然借着胤礽被复立太子的东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原谅;虽然著名的“毙鹰事件”尚未发生,但康熙皇帝对其的反感和抵触依然未减,更没有对于寄予传位厚望。
康熙五十九年,令隆科多兼领理藩院尚书,康熙皇帝意图何在康熙五十九年,在九门提督任上行事谨慎、不偏不党的隆科多,再次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晋升,“擢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
理藩院,乃系清朝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藩院尚书,品秩从一品,基本相当于现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兼领国务委员,行政级别为副国级,位高权重。
康熙五十九年,正值时任大将军王之皇十四子胤禵于西北前线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西藏等地威望正盛、朝堂之上继位呼声愈高的关键时期。康熙皇帝此时将一个管理西藏等地事务的理藩院尚书,安到了隆科多的头上,意欲何为?
如果是对皇十四子胤禵的变现支持,何不任命一个明显站位于皇十四子胤禵的官员,担任理藩院尚书?偏偏选择一个被自己专门敲打不得进行政治站位的隆科多呢?况且,康熙六十年,皇十四子胤禵奉旨回京期间,已经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恐年命不久的康熙皇帝对于身后的皇位传承问题,对其只字未提。这说明,康熙皇帝对于隆科多的任命,绝非对皇十四子胤禵的支持,反而是刻意对其牵制,从国家部委层面对西藏地区予以影响,控制手握重权之胤禵在西藏地区进一步做大势力,从而影响皇位传承的结果。
康熙皇帝到底想利用隆科多,达到什么目的在隆科多担任理藩院尚书,署理九门提督期间,康熙皇帝还对其另有差事安排:监视被圈禁高墙的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礽;监视在京皇室宗亲和朝中重臣。让隆科多远离皇八子胤禩;以隆科多牵制皇十四子胤禵以后,康熙皇帝对隆科多上述差事的任命,意欲何为?
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从没公开表露过自己的夺嫡之心,而且其手中掌握的朝臣势力甚至还不如一个满洲勋贵家族来的强大。皇十四子胤禵远离京师,且有隆科多和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牵制,威胁不大;真正能对皇四子胤禛形成威胁甚至改变夺嫡结果的皇子势力,除了党羽势力强大的皇八子胤禩,还大有人在。为实现自己的传位计划,康熙皇帝就必须对宗亲王公乃至朝中重臣的日常动向予以详细掌握,以达到随时掌控、随时应对并随时打压的目的。
所以,康熙皇帝借助隆科多所任九门提督一职的职位便利,对京中势力分布和朝局形势予以严密把控,目的就是为皇四子胤禛扫清障碍,得以顺利继位为帝。
也就是说,经过康熙皇帝周密细致的传位安排,留给隆科多的主动选择并不多了。康熙皇帝驾崩之际,皇四子胤禛已经被康熙皇帝刻意安排成了唯一人选,登基继位,已成必然。
所以,对于皇四子胤禛的选择,绝非隆科多碍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曾经抚养过皇四子胤禛,和自己有着舅舅和外甥的特殊关系,乃系舅舅对外甥的偏向所致。真正影响隆科多做出最终选择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康熙皇帝。而且,在康熙皇帝长达数年的安排后,隆科多也只能“识时务者为俊杰”,依照康熙意愿,稳稳当当地挣下一份拥立之功。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八十二》、《清史稿·职官志》、《清史讲义》、《清实录·世宗实录》
雍正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经历对他以后继位有多大帮助?
纵观整个大清朝,雍正皇帝的皇位向来为人所质疑。关于他矫改遗诏的传闻和流言满天飞,加上他继位后对于政敌兄弟的猛烈打击,都让他的皇位合法性产生了许多看法。
关于雍正继位问题,史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雍正是矫改遗诏从而夺位。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康熙认可的继承人,他的皇位是合法的。不管真实情况如何,雍正继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女人,她对雍正的成功继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雍正与孝懿仁皇后的关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帝册封的第三任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世祖孝康章皇后亲侄女。也就是说,她不仅是康熙的妻子,还是康熙帝的表妹。有着康熙母族的这一层关系,也让佟佳氏在后宫的地位非凡,也让整个佟氏一族在康熙朝的势力权倾朝野,举足轻重。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的四皇子,生母是德妃乌雅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恭仁皇后。但是因为雍正刚出生时,乌雅氏只是一个宫女,根本没有抚养皇子的资格。因此,雍正自幼便被送到孝懿仁皇后宫里抚养,也让雍正和孝懿仁皇后这对没有血缘关系两人成为了母子。那时的孝懿仁皇后还不是皇后,但却是当时后宫地位最尊崇的皇贵妃,执掌六宫。
佟佳氏性格温柔,一生没有产下子嗣,却格外喜欢孩子,对于宫中的子女都十分疼爱和友善。想必康熙将胤禛交由佟佳氏抚养也有着这一层的原因在内。年幼的胤禛在佟佳氏那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享受到了真挚的母爱。
孝懿仁皇后对于雍正继位的影响。佟佳氏虽然出身高贵,并且在后宫地位尊崇,却无奈红颜薄命,仅仅活了25岁便病逝了。她也仅享受了一天母仪天下的皇后荣耀,那个时候的胤禛11岁。因为自幼身处后宫,并且由地位最尊崇的佟贵妃抚养,使得胤禛得到了其他皇子享受不到的待遇,连带着康熙对这个儿子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简单来说,因为孝懿仁皇后的缘故,让胤禛得到了康熙远超其他皇子的关注和重视。胤禛10岁被封贝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受益点,32岁被封亲王也离不开这些“基础”铺垫。
回过头再来看雍正继位,表面上跟孝懿仁皇后并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早在雍正11岁时佟佳氏便病逝了。但这位对他有着养育之恩的养母却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
合法继位说:胤禛因为孝懿仁皇后的缘故,让他无形中得到了佟氏一族的政治资源。即便后来在太子被废后,佟国维支持的是八皇子,却同样的暗藏了隆科多这枚重要棋子支持着老四胤禛。胤禛能够从“九子夺嫡”中最终胜出,除了其韬光养晦的夺嫡策略和隆科多的鼎力支持外,不可否认还有其自幼在康熙面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康熙最终选定胤禛继承皇位的潜在原因。
矫改夺位说:先不说广为流传的改“十”为“于”的版本漏洞明显,哪怕康熙本意真的不是传位于胤禛,而是其他皇子。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还是隆科多,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作为被康熙选定宣读遗诏的重要大臣,显然是早已提前知晓皇位继承人,也是唯一能够篡改遗诏的人。为什么隆科多不愿意其他皇子继承皇位?因为只有胤禛继位,他佟氏一族才有可能继续保住辉煌的地位。而胤禛与孝懿仁皇后的这段“母子情”就是隆科多帮助胤禛的重要原因,也是日后佟氏一族荣华富贵的有力保障。
所以说,不管真实历史如何,雍正继位都得益于他自幼被孝懿仁皇后抚养的这段经历。不得不说,雍正的运气还是极好的,当然他对孝懿仁皇后的感情也是极为深厚和感恩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