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在很多人的思维里,作为清宫后妃中的一员,生育子嗣是至关重要的,这关乎到后宫嫔妃的荣辱兴衰,同时对于皇家来说,后妃的生育最为关键,因为只有子孙旺盛,皇家开枝散叶,大清王朝才能世代传下去。

但是清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后,她一生没有生育,却稳坐皇后位置,后来还成为了母后皇太后,她就是慈安太后。

慈安一生没有生育

慈安太后,也是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她虽然是咸丰帝的皇后,并不是咸丰的原配结发妻子,咸丰的结发妻子嫡福晋是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萨克达氏在道光二十九年就去世了,咸丰登基为皇帝后,追封萨克达氏为孝德显皇后,也就是说慈安是咸丰帝的第二位皇后。

慈安在咸丰二年二月被选秀入宫,慈安当年16岁,比咸丰小6岁,慈安入宫后,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咸丰二年四月被封为贞嫔,五月封为贵妃,六月已被拟为皇后,十月正式立为皇后。

慈安虽然是皇后,也得到了咸丰帝的敬重爱护,她在咸丰二年入宫,到咸丰十一年咸丰崩逝,整整九年间,咸丰对她一直敬重有加,但是慈安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这也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

慈安一生没有生育,却没有影响到皇后地位的稳固

慈安嫁给咸丰九年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古代皇室最注重开枝散叶,但是慈安虽然没有子嗣,却丝毫没影响她皇后地位的稳固,却能最后成为皇太后,究其根本,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三点原因:

  • 慈安太后出身满族贵族

清朝时期的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对皇后的门第要求更高,慈安太后出身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钮祜禄氏是满洲名门贵族,满族八大姓之一,在咸丰朝以前,钮祜禄氏就出过多位皇后。

其中康熙的孝昭仁皇后、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道光帝的孝穆成皇后、咸丰帝生母孝全成皇后等都出自钮祜禄氏,正是因为家族背景,让慈安在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

慈安并不是咸丰的原配,但是她入宫的时候,咸丰的原配嫡福晋已经去世,因此慈安从入宫就是被当做皇后候选人来看待的。

慈安16岁被选入宫中成为嫔,咸丰二年二月入宫,在十月就被册封为皇后,短短几个月内成为皇后,这种升迁的火箭般速度实在罕见,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从慈安的升迁速度来看,她成为皇后和她的强大的家族背景是分不开的。

  • 慈安太后有母仪天下的气度风范

一直以来,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眼中的慈安是个懦弱怕事、忠厚老实但是魄力不足的形象,但是真实的慈安太后并不是如此。

慈安出生满洲贵族,因此从小接受了最正统的教育,气质素养也很高,成为皇后以后,她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深受宫中上下的敬佩,让咸丰没有后顾之忧,也赢得了咸丰的尊重,是咸丰的贤内助。

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这段话中,东宫指代的是慈安,而西宫指代的是慈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是政治才华毫不逊色,慈禧虽然喜欢包揽权力,有强烈的政治欲望,但是最终没有大才干,只能管理一些小事,大事轮不到她管。

由此可见,慈安并不是唯唯诺诺的形象,不仅本身具有才干,同时又拥有母仪天下的高修养高素质,如此一来她的皇后之位自然无人动摇。

  • 咸丰帝子嗣单薄

咸丰帝16岁大婚,一生有18位后妃,咸丰本身体质就不大好,而且他贪恋美色、纵欲过度加上后期饮酒吸食鸦片,因此即便有18位后妃,生育的并不多,一共才生育了3个孩子。

其中咸丰帝在25岁的时候,由丽贵人生育了1个皇女,其后,咸丰六年由兰贵人(慈禧)生下了大阿哥(同治),咸丰八年玫贵妃生下了1个皇子,但是不久就夭折。

也就是说咸丰帝后宫中的18位后妃中只有3位生下子女,其他15位都没有生育,这样看来,慈安不生育也是正常的,至少在咸丰的后宫中看来,不是太过分,因此如果慈安没有别的过错,并不能因为她没有生育而作为废后的理由。

结语:

综上所述,慈安太后出身满洲上三旗中的镶黄旗,而且出身名门大族钮祜禄氏,有着足以匹配皇后之位显赫的出身,再加上她本身贤良淑德,是咸丰的贤内助,有母仪天下的气度风范,因此即使她一生没有生育,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皇后地位,在咸丰帝崩逝后,同治帝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

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在影视剧中,慈安太后常常被演绎成忠厚老实、胆小懦弱,惧怕西宫太后的形象,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慈安太后出生于官宦世家,为官处世之道从小耳濡目染,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初,清廷上下便感受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清宫遗闻》记载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从中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属于放权型的领导,德高望重,日常事务且由慈禧全权处理,自己也乐得清闲自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慈禧能够任意妄为,但凡大的赏罚、政令,必须由慈安太后拍板敲定

中 文 名:钮祜禄氏

国 籍:清朝

民 族:满族

出 生 地:广西

出生日期:1837年08月12日

逝世日期:1881年04月08日

职 业:嫔→贵妃→皇后→皇太后

主要成就:两度垂帘

慈安太后是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钮祜禄·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初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钦显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联同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除顾命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光绪帝即位后,二度垂帘。

钮祜禄氏不但有好的出身,而且兰心蕙质,颇有才学,样貌也是清新雅致,进宫不过月余,就赢得了咸丰的心,成为了被咸丰认定的皇后人员,在16岁时成为了咸丰朝的孝贞显皇后,为了不愧于她的封号,她不但侍奉咸丰尽心尽力,对待咸丰的那么多女人,还能不争不妒,可以毫不偏倚的处理后宫的任何问题,而咸丰继承的大清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刚一登基就迎来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当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处理朝政的时候,咸丰需要一个贤惠能干的皇后来保持后宫的稳定,他信任并且爱护着钮祜禄氏。

可是渐渐的,咸丰感觉到钮钴禄氏对于自己来说虽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皇后,可是却失去了少女的情趣。而后宫中的女人们,却各个都争奇斗艳,都用尽手段来吸引咸丰的注意,转眼间,咸丰就把在后宫中的时间留给了别的女人,给自己皇后的少之又少。

钮钴禄氏很着急,她想要尽快为咸丰生下他的第一个孩子,当她秘密请太医为自己诊脉的时候,却被太医告知她是极难受孕的体质,只有多多承宠,才有怀孕的希望。可是偏偏,钮钴禄氏虽然身居后位,却很少被咸丰翻牌子,咸丰的心都在后宫那些青春靓丽的女人身上。

虽然在极少数的被皇帝宠幸之后,钮钴禄氏都尽力用太医指导的方法来促进怀孕的可能性,但是却屡屡不能成功,在丽妃生下了皇长女,懿妃生下了皇长子之后,钮钴禄氏的肚子还是毫无动静。而咸丰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更是学会了吸食鸦片,身体越来越虚弱,已经无力再去临幸更多的女人,1861年咸丰帝因病去世,钮钴禄氏最终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

据史料记载,慈安太后在垂帘听政的时候,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她的每一个问题,仿佛能够预知未来,都能够抓住核心,切中要害。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情,正是由于慈皇后的深谋远虑,所以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不仅脱颖而出,而且还增添了咸丰皇帝对慈安太后的依赖,才能稳居后位。

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慈安无所出。

她虽无子女,但后位却稳。

一是咸丰宠爱。

她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就进内诏封贞嫔;五月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少于文宗六岁。

她生前没有子嗣,但却依靠丈夫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二是本人不弱。

慈安虽不如慈禧活得长,显得没有那么大声名,但她并非懦弱之人。

《清宫遗闻》中记载: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毫不逊色。

慈禧有才干,又有强烈的政治欲望,但最终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轮不到她来管。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在朝政大事上,还得是慈安说了算。

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咸丰在位时,慈安凭丈夫的宠爱与自身才华,坐稳后位不是什么难事。

咸丰驾崩后,慈安垂帘听政,也还过得。但最终不敌慈禧炽热的政治野心,死得不明不白。

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咸丰皇帝和慈安之所以没有孩子,这是因为当时慈安并不得宠,因此一生没能为咸丰生下一儿一女。慈安性格温文尔雅、谈吐举止都十分大方,她喜欢平淡安稳的生活,当时慈安对权势一点也不感兴趣。

  咸丰皇帝一生为大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说到他后宫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两个女人就是慈安和慈禧,当年两人同时被选入宫,成为了咸丰的妃子。慈安和慈禧两人性格不同,而且为人处事的方式也不一样。

  当时慈安不喜欢权力的斗争,当时大清正处于内忧外患局面,咸丰皇帝也正好需要一位能够为他分忧的人。在古代后宫不能干政,由于环境不同只要是有人能给咸丰一点意见,就会让咸丰皇帝很感动。

慈安出生于柳州,是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二月因选秀入宫,四月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十月被立为皇后。四个多月的时间从嫔跃升至皇后,慈安一生中没有子嗣,这完全是依仗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挥笔写下“且乐道人”四字,看着皇帝越发颓废,大臣们焦急万分,却怕触及霉头而无人敢去劝说,唯有慈安上前苦口婆心的劝说咸丰,希望他振作起来。

咸丰弥留之际将慈安召至身旁,交给她一道密旨,让她在关键时刻有权处置任何人。随后又交给慈安一枚“御赏”印,任何政令的颁布实施都需盖有此印方能生效。

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清咸丰二年四月,刚经选秀而进入咸丰皇帝后宫的钮祜禄氏被册封为嫔;六月,在《清实录·文宗实录》中,对钮祜禄氏就已经出现了“御同乐园升座,受皇后礼”的记载;十月,钮祜禄氏被正式册封为中宫皇后;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

纵观有清一朝,要问哪位后宫妃嫔最得皇帝恩宠,或许并不好回答,但如果要问谁才是位分晋封最快者,从嫔到皇后仅用了6个月的钮祜禄氏绝对能够排在第一位。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即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慈安太后”,乃系咸丰皇帝第二任皇后,因咸丰帝结发妻子——孝德显皇后崩逝于道光年间,所以钮祜禄氏乃系咸丰朝当朝册立的唯一一位皇后。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乃系清朝十二位帝王中唯一能够无限接近“昏君”的所在;在其“四大不良癖好”中,贪图美色、风流成性排在第一位。

可就是这样一位风流成性之主、荒淫昏聩之君,为何对一生未曾生育的钮祜禄氏恩宠有加,乃至举案齐眉呢?

对于咸丰皇帝的沉迷声色,清朝官方文献中肯定会有所隐瞒,但在民间文学作品中,诸如“警报日有所闻,奕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奕詝御宇时,以耽于声色,体多疾,面常黄,时问医者以疗疾法”等相关描述,屡见不鲜。所以,咸丰皇帝对于后宫妃嫔的宠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们的外貌条件。

而从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画像,可以让我们看到钮祜禄氏当年的风采。在清朝特殊的选秀制度约束下,后宫妃嫔的长相很难保证上乘甚至中等水平,诸如光绪帝瑾妃他他拉氏、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的长相非常常见。也就是说,外表温婉淑顺的钮祜禄氏乃属当时环境下的“美艳”女子,会很快抓住咸丰皇帝的心。

另外,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强大的外戚背景,也是咸丰皇帝对其恩宠有加的客观条件。

慈安太后所在的钮祜禄氏家族,乃系满洲八大姓之一,虽然在钮祜禄·和珅被嘉庆皇帝清算完,钮祜禄氏家族整体有所衰落,但其“铁血家族”、“后妃高产家族”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地位乃至绝对程度上的朝野影响,也是非普通满洲勋贵家族所能比拟和超越的!

慈安太后的嫡母乃系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世系之爱新觉罗·庆恒的孙女,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慈安太后母家的强大政治势力和社会地位。

家世显赫、背景强大,对于任何一位帝王而言,都是极尽宠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慈安太后而言,这个天生的优势,也让其受尽恩宠。

但这只是咸丰皇帝恩宠慈安太后的原因组成,尚达不到尊重和信任一说。

真正让慈安太后稳居皇后之位9年,稳居太后之位20年的原因,乃系其超越常人,甚至连慈禧太后都无法比拟的政治智慧;乃系任何一位成熟男人都无法抗拒的贤良淑德、贤妻表率。

咸丰皇帝当政期间,大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作为一国之君,咸丰皇帝在内心烦忧之下导致的喜怒无常,就成了必然现象。而每当咸丰皇帝把后宫妃嫔当成发泄对象,肆意发泄情绪之时,慈安太后都会出现,“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

甚至在咸丰皇帝面对国之衰败无能为力,想要自暴自弃、放纵自己的时候,慈安太后又是温婉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女性的温柔唤回咸丰皇帝作为君王的必须。

除此之外,慈安太后的“优于德”,也是包括慈禧太后在内所有的后宫妃嫔都无法比拟的!

《清宫遗闻》有载: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正式因为如此贤德,才会被咸丰皇帝给予充分信任,在任命了“赞襄政务八大臣”代理朝政以后,又赐予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用以制约辅政大臣之权。

另外,在《满清外史》中,有这样两句记载,也值得予以说明:

同治一朝,钮祜禄氏颇能主持政务。那拉氏虽中怀叵测,尚未敢公然纳贿鬻权。

光绪之朝,那拉氏既再垂帘听政,益纵恣荒淫,丑声渐闻于外。时钮祜禄氏益倦怠,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那拉氏乃一人召见廷臣,益专横,有事,竟不复白钮祜禄氏,钮祜禄氏颇为不平。

也就是说,在同治年间,真正掌握朝政大权,晚清政权的“扛把子”乃系慈安太后,而非慈禧太后;即使到了光绪朝,也是因为慈安太后“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才让慈禧太后抓住了机会,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在上述记载中,一个“竟”字就足以说明慈安太后相较于慈禧太后的崇高地位。

所以,慈安太后不但是一位外貌超凡、出身显赫的满洲贵族女性,而且是具备的超高政治智慧、贤良淑德的优秀品质都是一个君主无法抗拒的所在。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宫遗闻》、《满清外史》

慈安一生的生育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影响到皇后的稳固?

清朝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著名的慈安太后,咸丰皇帝的这位继后一生都没有生育子嗣,而且长久被更著名的懿贵妃也就是慈禧太后遮住了光辉,一直都处于比较默默无闻的状态。然而另一方面,孝贞显皇后是清朝从妃嫔晋封为皇后最快的人,而且即便没有子嗣,其在后宫中的地位仍旧稳若泰山,无可动摇。

孝贞显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之所以无嗣也能稳坐中宫,有三个原因:

  • 第一,钮祜禄氏出身大族,家世显赫;

  • 第二,咸丰帝对于钮祜禄氏宠爱有加,非常尊敬,而且无嗣在唐朝以后并非废后的正当理由;

  • 第三,懿贵妃不是省油的灯,而孝贞显皇后也不是真的无能之辈,可以进行制衡。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听这个姓氏就知道其不简单,在清朝,钮祜禄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而且也是整个清朝后妃之中最常见的大姓。清朝所有皇后中,就姓钮祜禄氏的最多,孝贞显皇后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出身大族。

而其出身高贵,却不止于姓氏。慈安太后的父亲穆扬阿是地方上的大吏,祖父也是京城中的显贵,而且其祖父先后迎娶的两任妻子,都是出身宗室觉罗的皇族分支,穆扬阿的正妻也姓爱新觉罗。除此之外,慈安太后的姑母是郑亲王的嫡福晋,而郑亲王就是后来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也是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的外公。

不仅家世非常显赫,而且与皇族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钮祜禄氏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只可惜,钮祜禄氏的生母乃是家中妾室,乃是庶出,所以并不能直接被册立为皇后。

钮祜禄氏十六岁参加选秀入宫,直接就被册封为嫔,成为宫钟粹宫的主位,而更夸张的是,第二个月,位分还在嫔位的贞嫔钮祜禄氏就直接越过了妃位,晋封为贞贵妃,而贵妃册封礼还没进行,咸丰帝又直接拟定诏书将其册立为皇后,四个月之后,入宫才六个月的钮祜禄氏就以坐火箭一样的速度,成为了清朝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虽说咸丰皇帝相当荒唐,贪好声色,可对于出身名门举止毫无媚态的钮祜禄氏,咸丰帝却也是相当敬重与宠爱,从钮祜禄氏从秀女一路飙升成为皇后的过程,就能看出咸丰皇帝对这个新皇后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使得其晋封之路相当顺畅。

在古代的民间,无嗣一直都是休妻“七出之条”的首位,然而唐朝以后,即便民间因为无嗣而出现的休妻之事都已经大幅度减少,而在皇家,正宫皇后乃是所有皇嗣的嫡母,无论将来谁成为皇帝,皇后都是名正言顺的母后,地位超然,所以唐朝之后甚少有因为皇后无嗣而将其废黜的事情。即便钮祜禄氏膝下长久没有一子半女,这也并不能动摇其皇后地位。

虽然历史上一直都认为慈安太后老实巴交,在后宫之中也不具才干,可既然咸丰皇帝能让其余慈禧太后一起垂帘听政,辅佐年幼的载淳,那也说明慈安太后并不是个无能之辈。当年慈安太后在世的时候,即便慈禧太后野心勃勃,可仍旧不敢轻易逾矩,而这也可能是咸丰皇帝保住钮祜禄氏皇后之位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清朝尤其是雍正之后,不再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来选定皇位继承人,所以也就没有储君生母必须是要皇后的不成文规定,更何况咸丰帝膝下只有懿贵妃所生的载淳这么一个存活下来的皇子,根本就没得选。

一来,钮祜禄氏端庄稳重,宽厚仁慈,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中宫皇后人选;二来,懿贵妃雄心勃勃有心干政,咸丰帝一早就已知晓,可顾念朝政平衡与载淳年幼,不忍将其除去,所以要留下钮祜禄氏牵制懿贵妃将来在朝堂之上独霸。

只可惜,咸丰皇帝千算万算,没能想到慈安太后活得并没慈禧太后时间长,而且其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一早就被两宫太后联手给干掉了,最终朝政还是落在了慈禧太后手中,使得晚晴被叶赫那拉氏掌握了几十年岁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