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如果翻阅史料就会发现,在古代一旦皇后犯错,皇帝对待皇后的惩处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这让很多人想不通,毕竟皇后出身高贵,是皇帝的正妻,身份正统尊崇,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呢?
首先从礼法角度来看,皇后并不仅仅是一个女人这么简单,皇后的地位事实上是皇帝的正妻,代表着唯一,是天子唯一的正妻,也是皇子们唯一的嫡母,如果降皇后为妃子,就变成了皇帝的庶妻,这样不仅挑战了皇后的礼法身份,同时更混淆了嫡庶的区别,没有了尊卑,礼法也就乱了。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分析,皇后被废不仅仅是因为皇帝和皇后早已经没感情,毕竟皇宫里面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些皇帝皇后即便相看两厌,为了大局考虑,也得做到表面上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其实一般皇后不会轻易被废,如果废的话,那肯定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比如家族谋反或者本人在后宫残害嫔妃和皇嗣,这样子的话就必须废皇后,因为皇后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超过皇帝控制的家族,因此皇帝废后更多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清除皇后背后的政治势力。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如果废了皇后,肯定不会放心让她继续当妃子,因为继续让废后当妃子的话,处罚太轻,而且如果生下小皇子,还有再次上位的可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干脆一废到底,变成庶人最保险可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希望看到前皇后的团体死灰复燃。
再次从现实来看,简单的来说,皇后就是皇帝的妻子,用现在的思维来看,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来的老婆,结果婚后两人关系不和,或者因为老婆有错而离婚,这是正常的。
如果因为老婆有错而选择不离婚,把老婆变为小老婆,这显然不仅仅是逻辑错误,于理不合,而且对于男性来说也十分不乐意,毕竟看着就烦了,哪里还愿意再和她有瓜葛,因此一旦要废皇后,皇帝肯定会把她废为庶人,怎么可能还留着废后在眼前晃悠呢?
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历史上也是有皇后被废,变成妃子的,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因为是多尔衮给顺治选的,而且夫妻大婚后感情很不好,因此顺治不顾大臣反对,就把皇后给废了,但是没有一废到底,因为皇后是自己舅舅家表妹,是孝庄皇后的侄女,也为了蒙古科尔沁,把皇后降为静妃了。
综上所述,从封建王朝礼法和政治以及现实角度来看,皇后是一个特殊身份的存在,一般皇帝不轻易废后,但是如果皇后犯错被废,一般都是被贬为庶人,毫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汉人礼法妻者齐也,可以休妻,但不能降妻为妾(因为这不是一回事,妻是亲人,妻家是姻亲,过不下去了断绝亲戚关系不再往来就是了,民间很多情况下被休或和离的所谓下堂妻因为娘家背景还是可以二嫁给同一等级的人家做正室的;但你把亲戚降成奴仆(妾)算怎么回事?这是礼法不容的)。
民间礼法如此,皇家也基本照搬就是了。
皇后是国母,意义重大,只要皇帝不抽抽,不是皇帝对皇后讨厌到极点,或者皇后犯下什么大错,是不会轻易换皇后的。皇帝想换也会招到大臣们的反对的,所以一旦废后,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皇帝都不会留着废后在眼前晃悠,有时还要大开杀戒。
比如汉武帝废陈皇后,一面是早就很厌恶陈皇后了,另一面是找到了陈皇后行巫蛊之术诅咒他人的证据,于是废黜了陈皇后,还牵连诛杀了三百多人,不过留了点面子,让她迁居长门宫。犯下这种错误,他又怎么可能让她接着当妃子?
又比如汉宣帝废霍皇后,罪名是毒害太子,这个罪名是霍家试图政变被诛灭后扣上的,不管是否霍皇后有毒害太子,外戚霍家谋反,是必然株连到霍皇后的,更何况汉宣帝还跟她没啥感情。汉宣帝杀了霍家满门,还能放心让霍皇后当妃子?
妃妾出身之后被扶正的皇后不在此例,是可以降回去的(当然一般活着不会,但死后被降回妃嫔的情况存在)。
另外少数民族没有这种礼法,辽、清都是有降为妃子的皇后的(契丹、满洲都有多妻制,皇后只是妻之领袖,降为妃子也不算降妻为妾,依然还是妻,不可能降为庶妃女奴什么的)。
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给他选的,顺治一直不喜欢,没过两年就把找了个由头,把皇后废了,降为静妃。当时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但是顺治一心要废后,大臣只能随皇帝的意见走。以后这个静妃就被边缘化了,孝东陵也没有她。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皇后的来源,就能揭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皇后的皇帝是刘邦,他的皇后就是吕后。吕后是从外地搬迁到沛县的,刘邦的老岳父是一个大富翁。
尽管历史上没有更多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受吕后一党被铲除的原因,吕太公一家的资料缺失的很多。但刘邦能够造反成功,他的老岳父肯定为他创业成功提供了原始资金。
当刘邦成为皇帝后,吕后作为最重要的创业合伙人话语权是比较重的,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皇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刘邦的儿子刘盈的皇后是谁?刘盈的皇后是自己的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女。
有人会问这不是近亲结婚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历史上的很多婚姻都是政治婚姻,皇帝也同样如此。尤其是皇帝的皇后,政治婚姻的味道最重。
无独有偶,当张学良长大成人后,张作霖就为他指定了于凤至为他的正房太太。张作霖还对张学良说:这个儿媳妇我认了,你若不喜欢你也不能动。当然你可以娶自己喜欢的女人当妾。张学良的老岳父家是东北的大富商,在东北的人脉也是杠杠的,肯定能为他们掌管东北提供很多支持。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皇帝娶谁当皇后自己说了不算,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娶皇后的最大目的就是稳定自己手中的权利,娶谁不重要,完全是为了强强联合,是一桩政治婚姻。
我们再来看一下历史上第一个废除皇后的人,那就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的皇后是自己的表姐,也就是父亲汉景帝馆陶公主的女儿。当时促成这桩婚姻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亲上加亲,能够确保汉武帝继承皇位。
也就是说汉武帝根本就不喜欢陈皇后,在自己皇位尚不巩固的情况下,他也就只能忍了。当汉武帝决定摆脱后戚对朝政的干预时,就选择了废除皇后,实际上也表示了自己已经不需要皇后背后的这一派势力了。
也就是说皇后本身就是一个牺牲品,需要的时候摆在这个地方。皇帝对皇后往往没有什么爱情,本身不过是拉郎配。当一些皇帝翅膀硬了之后,就会选择废除皇后。
如果单纯的把皇后降为妃子,这个皇妃就有可能勾结娘家人来威胁皇权,至少也会逼迫皇帝重新把自己立为皇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选择了打压皇后娘家的势力,那么往往就会选择直接废掉,以防止死灰复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就是一出悲剧。对于历史上的皇帝来说,没有什么比权利更重要,威胁到自己的权利,谁都可以杀,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皇后。
东汉末年,曹操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借此来拉近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当然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汉献帝。这样的皇后,就算汉献帝100个不情愿也没有办法。
在那个时候政治婚姻比比皆是,比如刘备的儿子刘禅的皇后就是张飞的女儿。当然历史上的张飞也不像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五大三粗,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一个将军,学识也比较渊博,不用担心他的女儿长得不漂亮。
在历史上把自己的皇后降为妃子,顺治皇帝干过这样的事。因为顺治的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这毫无疑问是一桩政治婚姻。甚至皇帝对自己的皇后非常不满意,长大以后自然是要废掉。
但在这时却遭到了孝庄皇太后的反对,双方斗争到最后,甚至只能妥协把皇后降为皇妃。在顺治皇帝的计划里,是想把自己最宠爱的董鄂妃立为皇后,但遭到了孝庄皇太后的一票否决权,最终也只能作罢。
在很多的时候,皇帝废除皇后就是一个政治信号。这个政治信号就是自己一定可以独立掌管朝政了,皇后娘家的这一党要彻底打倒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作为皇后也只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被淘汰出局。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想要回答题主的疑问,我们先来看看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皇后会被废黜。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被废的皇后是汉景帝的皇后薄氏。根据《汉书》记载,薄氏为人谦和,大方得体,与刘启夫妻二十多年感情却不怎么好,也没有子嗣,终于被刘启找机会废掉了。
汉朝还有个被废的皇后,是汉和帝的媳妇阴氏。这个阴氏是阴丽华的曾侄孙女,被废掉的原因是无子和巫蛊。
汉武帝的两个皇后阴氏和陈阿骄都卷入巫蛊事件,先后被废。
到了唐代,李治的皇后王氏无子,被武则天诬陷杀害小公主都没事,却自己作死,卷进了厌胜事件,终于被废黜。
厌胜是利用邪术对他人施以诅咒,等同于巫蛊术,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是皇家大忌,是不被赦免的罪行。
李隆基的发妻王皇后原本贤良淑德,对李隆基登上皇位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她也是因为无子而变得善妒,最后栽在厌胜事件上。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废掉皇后不是件小事。非但不是小事,简直就是动摇国本的惊天大事。
古代皇帝也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自由和肆意妄为,他们虽然坐拥天下,却也会受到限制,受祖宗礼法的约束,也受到宰相团体的制约。
李治想废王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干宰相都不同意,李治甚至亲自带着武则天去给长孙无忌送礼,却没有得逞。
李隆基烦了王皇后的善妒,想废了她立武惠妃,遭到李峤、王守一和张嘉贞的一致反对,只好作罢。
所以古代的皇后一旦被废掉,很少是因为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样的蒜皮小事,一定是发生了大事,犯了大错。
比如谋反,比如厌胜和巫蛊。
只有这样的滔天大错,才会动摇皇后的地位。而一旦皇后被确认犯了这些大错,基本很难善终了,不杀头灭族都算皇帝仁慈。
以上,就是为什么很多皇后犯错,受到的惩处通常是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根本原因是小错不足以废后,而大错不可原谅。
另外,很多时候皇后代表的是某一个势力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决心要废黜皇后,就必须一惩到底,否则反而会祸乱皇帝的后宫。
后院起火,皇帝也怕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很简单啊!就像现代的两口子离婚,有几个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难道偶尔还一起滚滚床单?同样的道理,皇帝一旦废后,就意味着和妻子决裂,不可能再把她当妻妾看待,直接一撸到底,好一点的迁居别宫不再相见,差点的就是直接白绫或者毒酒,满门抄斩都不带磕巴的。像郭圣通、静妃那样都是凤毛麟角,薄皇后胡善祥那样的也不多,更多的是暴死,幽死,鸠死等等各种死,不要想着降为妃嫔,幻想东山再起了。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近些年来历史影视剧火热,其中不可忽视的当然是宫斗剧的热度,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一些皇庭内院的生活。宫斗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皇后犯了不可饶恕的错事,一般都会被皇帝贬为庶人,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好奇,为何古代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皇后乃是一国之母,为皇帝管理后宫,同样拥有着很大的权利。
一般皇后的册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一项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倘若一个帝王在登基之前就正室的话都是不会另选他人做皇后的,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一些主要节日和一些皇室成员生日之时同样要接受百官的朝贺,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皇后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侧方面说明皇帝废后并不容易。
古代帝王的婚姻大多都是会存在一定的政治性,皇后不但只是帝王的正妻,其身后还拥有一股强大的势力,皇帝立后和废后都要权衡各方势力,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
皇帝立后之后,皇后之名可谓是天下皆知,如果一个帝王要废后可谓是动摇国之本根,毕竟皇后乃是一国之母,当然倘若皇后犯下了十恶不赦之罪,皇帝要昭告天下,阐明皇后所犯之错,然后进行废后,一般都是废为庶人。
只所以皇帝一般对皇后最大的惩处为废为庶人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废为庶人合理合法。
其一,皇后乃是一国之母轻易不可废之,倘若废后必定是皇后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犯错接受处罚才能不落下万民口实,如果将皇后降为妃嫔与处罚自相矛盾,达不到约束和处罚皇后的目的。
其二,古之礼法的原因,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形成一整套礼法来约束万民,其中帝王虽是权利第一人也要尊崇礼法,毕竟都是以礼法而治国。民间也有休妻一说,休妻之后就是断绝夫妻关系,基本上不在往来。废后也是如此,废后代表着皇后被帝王所休,民间休妻之后妻不能为妾,皇后也是如此,被废只能成为庶人,不能为妃嫔。
其三,皇后一般身后都有强大的势力,如果皇后犯下了足够废除皇后之名的错事,对于帝王来说既然已经废后,变相的跟皇后身后的势力成了不一样的关系。倘若把皇后贬为妃嫔,皇帝如何面对其身后的势力,妃嫔同样有着一定的权利,对于帝王而言,把皇后降为妃嫔无异于把自己置入危险之中。
其四,古代帝王也是男子,皇后被废虽是皇后犯了很大的错事,其实说白了也是帝王对皇后的厌恶,都要废后了也就是民间的休妻,显然帝王内心真实想法是不想在见到此人。倘若把皇后降为妃嫔其还是在皇室之内,作为男人你愿意身边生活着一个自己及其讨厌的女人么。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皇帝对皇后的惩处一般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而不是降为妃嫔是有道理的,符合礼法,符合自身的利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