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在古代,如果想做官考取功名的话,在很多人的眼中,出身门第以及血统是很重要的,如果祖上曾经出过大奸臣等就是比较尴尬的存在。
众所周知,秦桧一直是历朝历代背负骂名的一位历史人物,然而在清朝的乾隆年间,他的后代中竟然出了一位大才子,名叫秦大士,自幼聪明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十年寒窗苦读,38的时候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成为新科状元以后,免不了要去皇宫面见乾隆皇帝,乾隆早已知道他是秦桧的后人,因为秦大士的出生地在江宁,而秦桧的家乡也在江宁。
而且古代考生信息的核查非常的严格,早已经报备吏部,他在询问秦大士之前,状元、探花、榜眼的名字早就上了奏折了。
但是乾隆还是深受血统论的影响,毕竟古人都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乾隆也心存怀疑,怕因为秦桧的后代毁了自己明君的称号,再者他为了考察秦大士的才学和机智,于是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
秦大士心里自然很清楚,他的祖宗秦桧是一个大奸臣,被世人唾骂,他的子孙自然世世代代也抬不起头,而乾隆皇帝显然已经知道,秦大士知道这是乾隆故意在考自己,因此很有必要巧妙而圆滑的回答这个问题,既顾全自己的颜面又让乾隆龙颜大悦。
秦大士毕竟是饱读诗书的状元,他不慌不忙且语气不卑不亢的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一说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他和秦桧并不没有多大关系,虽然秦桧是自己祖宗,但是毕竟过去很多年了,不能代表自己也是秦桧那样子的人。
另一层意思才是重点,那就是秦桧所处的时期是宋高宗当皇帝,是个大昏君,因此用的人是奸臣,而秦大士所处的时期是乾隆当皇帝,乾隆是明君,自然也用的是忠良的臣子。
不得不说,秦大士这个马屁拍的真是妙哉,这样既为自己的身份洗脱,也避免了朝堂之上的尴尬,还赞美了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
通过秦大士的回答,也让乾隆深信他具有做官的品质和察言观色的能力,因此秦大士也如愿进入了朝堂做官。
不仅如此,乾隆特别欣赏他的才华,高中状元后,秦大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掌修国史,还让他担任科举考试的考官,培养了很多人才,乾隆还提升他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教皇子们读书。
秦大士也没有让乾隆丢脸,是个忠臣,一生清廉,为官正直不阿,也刷新了百姓们对秦桧后人的看法。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个叫秦大士的人,这个人非常有才华,而且还是一个状元。在历史记载中,他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三项本事,在当时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秦大士因为才华横溢,非常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因为在清朝文艺岗位上,干的有声有色,而且官运亨通,所以晚年也是很逍遥自在。
他的最高官职是侍读学士,这个职位,起源于唐朝,在清朝时,为从四品官职,看起来不是很高,也没有太多实权,但名额实在是有限的很,在清朝时规定,侍读学士满汉各三人,到了乾隆年间,变成满人两人,汉人三人,总共也就是五个人的名额而已。
所以说,能当上侍读学士,甚至比当上军机大臣还要困难。对于这样一个文艺青年来说,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但这个秦大士,也遇到过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姓氏问题。他姓秦,秦琼的秦,可是,当时人自然而然的想到的,却不是秦琼这个大英雄,而是另外一个大奸臣秦桧。秦大士也是相当无语,也很无辜。
乾隆故意刁难秦大士在秦大士的族谱中记载,他祖上和秦桧,倒也是能攀上关系,他的祖上,叫做秦梓,是秦桧的哥哥,这个人在宋朝时,那可是出了名的清官,当他知道自己的弟弟从一个抗金的主战派,退化成了卖国求荣的奸臣,耻于与秦桧为伍,所以隐居山林。因此,秦梓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秦大士的祖上,就是这个十分有名的清官,可很多人却依然以为他的祖上就是奸臣秦桧。最让秦大士尴尬,甚至感觉到危险的是,在他考上状元,面见乾隆皇帝之时,乾隆皇帝问了一个让他十分难堪的问题,那就是秦大士的祖上是秦桧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相当凶险恶毒。对于一个状元,乾隆皇帝一定会派人把秦大士祖宗十八代全都翻出来查一遍,就相当于现在的政审一样,只有这样,才能非常放心的给秦大士官职。
所以,乾隆皇帝其实已经知道秦大士的底细,但依旧这样问。显然是要看看这人除了才华横溢以外,应变能力和政治立场如何。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点都不好回答首先,秦大士绝对不能说自己不是秦桧的后人,而是秦梓的后人,虽然这是事实,因为,如果秦大士这么说,就等于说乾隆皇帝错了,可是皇帝怎么可能错,又怎么敢在大殿之上揭露皇帝的错呢。所以,他一定不能说自己是秦梓的后人。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果他不承认自己是秦梓的后人,那就是欺君,可是要诛灭九族的。他刚刚当上状元,还没有来的及享受荣耀,就因为这么一个危险的问题,搞得家破人亡,显然很不合适。
所以,秦大士脑筋飞快的转动,想出了一个极为笨的回答方式,那就是和稀泥,而和稀泥,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人说,和稀泥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两不得罪吗?圆滑一点不就可以了,大不了歌功颂德一下。事实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两不得罪,因为两不得罪意味着要符合双方想要的结果。就这个问题来说,秦大士首先要明白,乾隆皇帝想要什么答案。
乾隆皇帝为什么偏偏提到秦桧,除了和他祖上有关系以外,还在于他是一个大奸臣。可这个奸臣,他辅佐的是宋朝,也就是宋朝的奸臣。
但对于金朝而言,却成了金国的老朋友,清朝刚开始,也自称后金,民族也是以女真族为主体。这是一个相当巧妙的两头堵问题,所以,秦大士不能对秦桧作任何评价。
经过飞快的思考,秦大士终于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回答,答案只有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得不承认,这个答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和稀泥。谁都没得罪,而且还证明了自己的忠心。更主要的是,这七个字,让乾隆皇帝抓不到任何把柄。
这件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只在野史中有记载。虽然这个故事的真伪,有待商榷。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秦大士不但学问高深,做人也是相当厉害,很会讨皇帝欢心。做事很有分寸,这样的人,没有理由不成功。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秦桧(1090~1155年)是南宋初年的宰相,江宁人(今南京人),状元出身,他的另一身份却十分不堪,是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的凶手,这是他一生洗不掉的罪责,到现在还跪在岳飞墓前赎罪呢!
说秦桧遗臭万年一点不假,在他死了600多年后,他的后人秦大士差点被他连累。
“只因为老祖宗太不长脸,做了让人唾骂的事情”,当时的乾隆皇帝故意问秦大士:“你的祖宗是谁啊?”这分明是为难秦大士,幸亏秦大士脑瓜机灵,巧妙回答方才解了围,秦大士到底如何应对的呢?
首先咱们认识一下秦大士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字鉴泉,江宁人(今南京),大士从小聪明,10岁能提笔写诗,23岁中举人,38岁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据说他是清代大文学家袁枚的学生。
秦大士学富五车,乃饱学之士,诗、书、画在当时堪称三绝,到后来官至太子侍读学士,相当是未来皇帝的老师。现如今南京贡院附近仍有秦大士故居和秦状元巷。
大士是清朝的第43位状元,状元乃“天子门生”,当初乾隆钦点秦大士时曾故意问:“你的祖宗是谁呢?”
说实话这是乾隆故意考考秦大士,无论秦桧如何坏,他也不能否认不是秦桧的后人吧?直接回答是秦桧的后代对自己有影响,毕竟历朝历代都唾骂秦桧。说不是又有悖人伦。
秦大士不愧是新科状元,他没有接乾隆的话头,而是巧妙的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什么意思呢?
昏君用奸臣,明君用名臣。问题直接踢给了乾隆,我虽然是奸臣的后人,我在明君手下效力就是名臣。皇上用我自然是明君了。这话回答的太妙了。
秦大士在朝时,一日(皇)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乎?”秦(大士)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没过多久,秦大士和朝中好友去杭州西湖游玩,朋友看到秦桧在岳飞墓前的跪像,于是纷纷戏谑道:“新科状元也姓秦,你是他们的后裔吧?”
秦大士苦苦一笑,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朝中好友对他的文采纷纷叫好,秦大士用他的智慧解除了尴尬。
文/秉烛读春秋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乾隆皇帝问状元秦大士是不是秦桧的后人这件事,记载在《清朝野史大观》中。虽然说是“野史大观”,但是流传很广,为后人所熟知。
(乾隆剧照)同时,我还认为,实际上乾隆皇帝是有可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因为乾隆在当了皇帝以后,对历史上的一些大臣的“忠奸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评估。他搞过一部史书,叫做《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这本书有15万字之多,乾隆皇帝在里面写了1900多条批注。上自伏羲氏,下至明亡,几乎所有的成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他都会作一番评价。而作为敏感人物秦桧,当然也是乾隆重点评价的一个人。所以,他肯定是有可能问秦大士,是不是秦桧后人的。
《清朝野史大观》是这样记载的: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也就是说,当乾隆皇帝问秦大士是不是秦桧后人的时候,秦大士什么也没说,只是回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事实上,按照《清朝野史大观》,秦大士根本不是秦桧的后人,在族谱上,他是秦梓的后人。秦梓虽然是秦桧的哥哥(次兄),但是,他并不与秦桧同流合污,而且为官清廉。在秦桧当政的时候,他为了避免受秦桧的影响,甚至举家迁到溧阳隐居,表现出了了不起的气节。
那么,既然秦大士并不是秦桧的后人,当时他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告诉乾隆皇帝,为什么却不为自己辩解,只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话呢?
(秦大士见乾隆)我觉得,秦大士这样回答,是非常巧妙的。
因为秦大士当时不管回答是,还是不是,都是很不恰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满人是女真人的后代。虽然历史上还有疑问,但是满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也叫“金”(历史上称为“后金”)。秦桧当年极力主张求和,可以说是汉人与女真人的亲善大事,为维护“华夷一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主张“华夷一家”,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极力在做的一件事。直到雍正皇帝的时候,还专门搞了一本《大义觉迷录》,维护“华夷一家”的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桧应该是受到满清统治者认可的人。
但是,当乾隆当了皇帝以后,他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时候,满清已经在中原坐稳了江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在中原国家中处于正统地位。所以,乾隆皇帝才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明末的人物重新进行了评价。乾隆皇帝还编了一本书,叫做《贰臣传》,对那些曾经背叛明朝投降了满清的人,比如洪承畴、祖大寿、冯铨之类,一律打入另册,称之为“贰臣”。
(贰臣秦桧)当然了,秦桧这样的人,也应该是“贰臣”。
既然秦桧如此敏感,因此,秦大士任何对秦桧的评价,都是不恰当的。所以,他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至少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满清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朝代,已经获得了历史的认可。二是我秦大士本人是忠于满清的大臣。三是历史问题不用去纠结,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当下。
这个回答,显然让乾隆皇帝非常满意。可以说,秦大士的历史观价值观,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认可。我们看到,后来,秦大士被乾隆皇帝多次任命为朝廷考官,让他去靠天下士人,就是他肯定秦大士有一个很好的历史观价值观的表现。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贰臣传》)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古往今来,卖国贼应该是每个朝代都有,但后人往往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就是秦桧。同时也就会想到杭州岳王庙内岳飞墓前的跪着的秦桧夫妇雕像。
(秦桧夫妻跪像)
秦桧相信不用多说都知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正史上记载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导致岳飞被“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所以秦桧遗臭万年,每个人一提起他,估计内心深处都会有一股怒火,陷害忠良,猪狗不如。这里不经就想问句,秦桧的后人该如何自处?试想下,或许当时如果说自己的祖上是秦桧的话,估计当时真的没有容身之所。因为古人都很相信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
所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个人中了进士。而中进士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有的甚至要追根溯源。这个进士叫秦大士,号涧泉。从小秦大士就是一位爱学习的孩子,在他38岁的时候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当乾隆看到他的出生地跟秦桧是一个地方时,下意识就问了句,祖上是不是秦桧。这秦大士一听,心里拔凉。如果说祖上不是秦桧,那到时候皇帝一查到底,就是欺君,严重的要诛九族的。可是万一说了,可能这个乌纱帽要丢了。所以他只能顶着头皮说是秦桧。
当乾隆问他如何自处时,当然这个时候也体现了进士的素质,他说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对比非常满意,也暗自称赞他的回答。
仔细想想是有深意的,那个朝代帝王不一样,臣子不一样。乾隆盛世年代,不是北宋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秦桧是秦桧,秦大士是秦大士。相对于把问题又抛给乾隆了,乾隆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开心,于是就封他做了状元。后来秦大士在一次回杭州探亲时,在岳飞墓前,面对先祖秦桧的跪像,他说:“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承认自己的祖先是秦桧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跟脚。正所谓子不嫌家贫一样。同时秦大士能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不为祖先遮丑饰恶,表明在秦桧后人中也是有正直的人!
说到秦桧的后人我就不得不提起岛国人,二战的血债累累却依旧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一种不尊重历史,我行我素,伤害世界人民的心的行为,令人气愤。相比于日本,德国总理在犹太人面前忏悔,就是一种能自省的民族。相信日本右翼分子终究会付出代价。
当然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也要向前看,不能仅仅活在愤怒中,因为我们还有生活的目标去追求:做一个对祖国有用人的!同时对于秦桧的后人,多点包容吧。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乾隆年间有个秦桧的后人在殿试中拔得头筹,面对乾隆的面试题目“你的祖先是谁?”问题,抖了一个小机灵,留下了千古美谈。
一,秦大士和乾隆的小故事。秦大士祖籍安徽当涂,生于南京(当时叫江陵)。秦大士是一个典型的神童,10岁会作诗,23岁中举人,38岁考进士时,遇上了乾隆皇帝的亲自诘问,差点丢了功名。
众所周知,清代的科举考试要先考秀才,后考举人,然后是会士,然后才是进士,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考到皇帝跟前成为“天子门生”的凤毛麟角,极其罕见。秦大士能走到这一步实在不容易。
殿试中,主考官根据成绩排名,提出推荐名额,让皇帝钦点状元。皇帝在钦点时,往往不堪成绩,因为随便哪一个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因此就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典型代表是慈禧太后在钦点状元时,看到了广东梁士诒的名字,以为是梁启超的亲戚,直接划掉!看到了湖南谭延闿的卷子,以为是谭嗣同的亲戚,再次划掉!
这样的事情,在乾隆皇帝那里也出现了。乾隆看到“秦大士,籍贯江宁”,立刻想到了同样是籍贯江宁的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这个人是不是秦桧的后人?我大清如果录用了大奸臣秦桧的后人当状元,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乾隆不敢大意,单独召见了秦大士。
乾隆问秦大士“你的祖先是秦桧吗?”此时秦大士进退两难,如果他说是,状元肯定当不成了。如果说不是,一查户口,指定暴露,欺君之罪,小命不保!
秦大士不愧是神童才子?说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立刻心领神会,点了秦大士为状元。
秦大士的意思是,赵构是昏君,所以才有秦桧那样的奸臣;当今皇上是明君,我作为秦桧后人也收到传染,成了了忠君爱国的贤臣。
秦大士用七个字解决了自己的这场无妄之灾,当得上风流才子的称号。
秦大士和乾隆这个小故事,记载在《清朝野史大观》中,虽是野史,也有一定可信度。
二,秦大士游西湖参拜岳坟。秦大士是清朝的风流才子,经常和朋友到处游山玩水,有一次到了西湖边,看到也岳飞墓,尴尬的现象出现了——秦大士发现自己的祖宗秦桧,就跪在岳飞墓前面,两颊被游人们打得褪了色。更尴尬的是,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是秦桧和王氏的狗咬狗——“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秦大士为了缓解尴尬,一副对联脱口而出“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朋友一方面赞叹秦大士的才情,另一方面也理解了秦大士作为秦桧后人所背负的“原罪”。
事实上,秦大士并不为自己是秦桧后人感到特别沮丧,甚至有时候用以自嘲。比如秦大士的这首诗“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嫱日日枕寒津。伤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秦大士对南京的六朝金粉并没有太多的惋惜和惆怅,反而赞叹秦淮河还是姓秦的。
需要指出的是,秦淮河其实是秦始皇在南京修建的水利工程。所以祖籍南京的秦桧和秦大士,也许和秦始皇还有一定关系。
三,秦大士和秦桧的血缘关系。仔细深究发现,秦大士其实并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人,因为秦桧实际上是绝后的。秦桧和王氏没有儿子,就过继了王氏哥哥王唤的儿子王伯当,改名为秦禧。所以,秦禧不是秦桧的儿子,其实是内侄儿。类似于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的关系。
秦大士的祖上,其实是秦桧的哥哥秦梓。秦梓虽然是权奸秦桧的兄长,但他不与秦桧同流合污,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也正是这个原因,秦焴、秦燧与秦桧血缘最近,却没有过继给他。
其实,秦桧同时代的人,还有一个人家族被误认为是秦桧后人,那就是大才子秦观的家族。秦观家族世代居住在高邮,距离秦桧家族的南京很近。秦观在苏轼教导下成为著名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
所以,臭名昭著的秦桧后人,有很多托庇于秦观家族下面,少受了很多骂。
关注历史知事,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