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谢谢悟空邀请。
太监制度是封建王朝流传已久的制度,太监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按照身份他们一般是古代皇宫内院里面专门服务于皇室中人的仆人。
到了清朝,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然而在清朝灭亡后,这项制度却被溥仪给废除,并把全部太监全部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会落得怎么样的结局呢?
太监们没有后代,养老成了问题,因此离开皇宫的太监的结局,根据他们自身的积蓄和财力,也会有不同的结局:
第一:有积蓄的
伺候溥仪和其他嫔妃的太监中,得势的太监和普通的太监还是不同的,得到的赏赐也存在很大差异,太监中还是存在积蓄多的。
有些富裕的太监在皇宫里面积攒了很多妃子和皇帝们赏赐的奇珍异宝,太监在皇宫除了可以领取每月的工资外,每年还有节庆赏赐,加班赏赐等,特别是遇到皇帝大婚的时候,赏赐也会很多。
因为有些钱的太监们在被溥仪遣散后,可以出宫买房或者租房子住,有条件的甚至还有娶一个妻妾过一种另类的夫妻生活,这种算是太监中过得比较让其他人羡慕的。
第二:穷苦的太监
1、大部分太监还是很穷苦的,因为他们在皇宫没有赏赐,只能靠着微薄的每个月工资勉强度日,他们中大多是身上没有钱并且做太监时间短,没有一点积蓄的太监,只能和好几个人租一间民房或者住在破庙里,一起合住。
2、有些贫苦的太监,出宫后也是身为分文,就连和别人合租也拿不出来钱,因此为了可以混口饭吃,他们只能沿街乞讨,受尽别人的白眼。
3、还有一部分太监靠自己的体力劳动赚钱,因为当时清朝虽然灭亡,可还存在很多满清遗老和贵族,他们也想享受皇宫里面有太监伺候的待遇,因此太监们很多去了贵族家里继续当仆人。
综上所述,太监们被溥仪遣散后,大部分太监的结局命运是悲惨的,他们都是苦命人,也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他们前半生卑微屈辱,后半生也还是得不到尊重,孤苦无依,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是为了生活所迫,都是封建王朝时期的浮萍,身不由己,过着凄惨的一生。
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在我国有几个皇帝能登三次皇位,又从皇位上掉下来三次的呢?估计只有溥仪一个了,他也算是一位传奇的皇帝。另外他还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了,他的退位昭示着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溥仪最大的贡献就是结束了太监时代。 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例》,溥仪不仅可以继续在紫禁城生活,而且民国政府每年还要拨款400万元供溥仪生活支出,年收入400万在那时是啥概念呀,完全可以继续养太监继续伺候自己的,为啥溥仪却选择将所有太监都赶出宫呢?
这主要是由于溥仪生性多疑,在他小的时候他自己经常捉弄太监,动不动在暴打他们,这在溥仪个人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是有记载的,例如上面记载了他有一次在玩救火用的唧筒,喷水取乐时,有一个老太监刚好从他面前经过,他便恶作剧把龙头冲着他喷去,这个老太监看是溥仪喷他,自然是不敢跑开的,他就这样被冷水激死过去了。还好最后经过太医一番抢救,把他给抢救回来了。 这样的事在当时发生了不知道多少,如今溥仪已经不再是皇帝了,没有威严,溥仪害怕这些太监们还记得这些事,会为此报复他。当然他不可能仅仅因为自己的这样猜测就把他们全部赶出去,主要还是福建宫失火刺激他了。
据说福建宫之所以会失火是因为溥仪发现这个宫里全是收卷字画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是乾隆最珍爱的,非常有价值。但是有很多珍贵的被太监们拿出宫卖了。溥仪决定彻查此事和保护起这些珍贵的玩物,但是他还没有开始查,就被有心人知道了,为了躲避责任他们就放火烧了福建宫。
当然福建宫失火究竟是不是因为这个事而被人为的放火还是自然着的火,已经无据可查,但是却使得本就心里疑虑的溥仪更加提心吊胆了,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溥仪决定将这些潜在危险全部赶离自己身边。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家里太穷,谁会跑来当这个太监呢?如今溥仪将他们全部驱赶出去,这些太监会落得个什么结局呢?太监也分三六九等分,所以他们落得结局自然也不同。
一:一些比较受宠的太监们,平时会得到主人的各种赏赐,所以他们比较有钱,会自己在北京置办家业,衣食无忧,甚至有人还娶妻纳妾,例如李莲英。
二:一些比较普通的太监,他们为了防老,平时会定期交钱到太监养老义会,相当于现在的养老院,这部分的太监在被驱赶后,基本会选择去太监养老义会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福气,毕竟里面住的全是自己老友,不用担心被人家嘲笑,也一点不孤单,还有吃有喝。
三:对于最低等最贫穷的太监,他们没有钱交给太监养老义会,对于还有点劳动能力的就去给人家做小二或者是给富人家做奴才,从而养活自己。而这时既没有钱又已经失去劳动力的太监,只能是去乞讨过日了,最后很多都被冻死或者饿死。
这时可能会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家庭去,确实如果这个家庭能接受他们身体的残缺,他们是有部分回去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已经不被自己家庭接受了,所以他们只能一直住在被遣散时安排住在的雁翅楼内,然后靠乞讨为生。
以上是溥仪将太监们驱赶后,他们所落得结局,不过在1949年解放后,政府统一赡养剩下的太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块钱,并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例如孙耀庭。
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据溥仪的伴读溥佳回忆:溥仪驱逐太监一是受了英国教师庄士敦的影响,因为庄士敦非常讨厌太监。二是太监有偷盗行为。
个人以为这两个判断都很准确。庄士敦有意无意按欧洲王室的标准培养溥仪,欧洲王室的仆人都比较矜持,很有点派头,相比之下,太监显然太卑屈了一些。溥仪不能客观深刻地理解太监问题,而是单纯地厌恶太监,说明溥仪在庄士敦的影响下完全丧失了对满清传统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这也是他日后甘当日本傀儡的思想根源之一。
民国后溥仪对太监不能随意处罚,权威下降,而且溥仪的宫廷前途渺茫,朝不保夕,所以太监们想通过偷盗攒点钱,准备自寻出路,这也是正常心理。
溥仪遣散太监时还留了一百七十五人伺候太妃等人,其余近千名太监出宫后被安置在北京各庙居住,开始一段时间这些太监每天可以去北洋政府的雁翅楼新兵教练所领取食物。
溥仪的内务府对出宫太监的补偿标准是按照常例,一次性发给三个月的钱粮。
据清末的老太监回忆:当时的北京有一个太监养老义会,据说是乾隆年间就有了,入会的太监要交百八十块钱,三年后就可以到养老义会所属的寺庙养老,吃住不用花钱。据这些老太监说:也有连这几个钱也拿不出来的太监,出宫后流浪冻饿而死。
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1912年2月12日,溥仪在养心殿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历史上2千多年的皇帝制度,不过他退位时,民国政府还是给他留了条“优待条款”,让他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也能把所有太监和宫女留住。不过到了1923年,开始有部分宫女太监被遣散释放,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留在溥仪身边,这也让人好奇那这些太监宫女们,最后的生活怎么了?
1、军阀贵族家佣
清朝灭亡,有威望的勋贵旧族,就自己建了军阀。有些太监、乞丐就去了军阀等大户人家做了家佣,在那里,万一又得到了那边的主人的宠爱,得到了新的权利,不是又和从前一样了吗?不禁有权利,还好吃好喝的供着你,又恢复了从前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2、寄宿寺庙
还有部分太监宫女,年纪大的就会寻关系,进入好的寺庙,但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就会去到破庙。但大部分太监,宫女,不会去出家,因为很容易被欺负、嘲笑。
3、荣归故里
有一种太监宫女就不一样了,为了家庭,为了家里的人的生活,他们之前没少出资出力。所以清朝灭亡了,他们和亲人们团结,家里还有他以前赚的往家里这边寄的钱,保准够够的,家人也没有什么理由不去接纳他。
4、古董玩家
还有一种是见识比较广的,常年在皇帝,贵妃娘娘之间服侍的太监,高等宫女,他们见识了许多高级,高价的古董古物。他们可以到街道的最隐藏中的古文街里面为别人辨别古董古物的真假。
除此之外,有钱的太监也可能在京城安家、娶妻、领养义子,安安稳稳终老;比较没钱的,进太监养老义会,大家相互照应;完全没钱的,只能沦为乞丐。
宫女们呢,有的回老家隐藏身份嫁了人;有的当了大户人家的小妾;最后一种宫女最悲惨,因家庭条件差,只能沦为青楼娼妓。
当然上述的情况只是大多数太监、宫女的出宫后的生活,他们本来就是封建制度废除的牺牲品,也没有机构组织会关心他们最终的下落。也有不少太监活到心中国成立之时,并获得妥善安排照料,比较起来算是有很好的晚年生活了
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清朝末年的太监晚年大多过得非常惨!
太监也是分等级的。在宫里的时候就有总管、大太监、小太监之类的区别,有些有头有脸的就会多捞点钱在宫外置办家产,买佣人、养干儿子,为自己留条后路,出了宫之后这些人是为数不多的算是个能有个善终的。
其次就是混得一般和混的不好的太监了,混得一般的还算有点积蓄,有的就捐给了城郊附近的寺庙,捐个香火最后从宫里退了休还可以去寺庙撞个钟当个和尚。
而混得不好的太监就惨了,要钱没有,要命。。。也是残躯一个,力气大的活也干不了,回到老家乡下还要受人侮辱,并没有合适的容身之所。所以这些人大多四处流浪,很多被送死饿死在他乡,这都是冰山一角罢了。
就算上面说的那些有钱点的太监,由于常年生活在宫里,见惯了宫里奢靡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大多也是很快就挥霍光了家底,或被买到的小老婆卷跑了,或被收养的干儿子卷跑了,或被小老婆和儿子一起合伙卷跑了,惨兮兮。
心中郁闷无处发泄的太监们,有的也渐渐染上了毒瘾,抽大烟赌博更是加速了他们的毁灭。这就是大多离开皇宫的太监最后的结局,没有几个是好过的、善终的,说来他们也很惨啊,时代的牺牲品。
滚滚流逝的历史长河里,他们生来落寞。
溥仪把全部太监遣散,离开皇宫的太监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总所周知,袁世凯曾为了让大清王朝宣布承认民国的地位同意让位改为民国,答应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 在退位后仍然可以住在皇宫并且可以继续使用皇帝的称号,每月按时发送银粮 但是活动范围却只限于整个皇宫,没有了之前的大国金库想要养起这个浩大的皇宫显然有些难度,所以溥仪也有想飘散太监的想法,可是封建制度5000多年来也从没有过这种做法的呀,并且也还受到裕隆太后的反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宣统皇帝执意要遣散太监一众人呢?
原来是当时的那些太监们听说大清王朝被推翻后一个个在为自己的后来做着打算,变着法的把宫中的宝贝拿出去变卖!!最后被宣统皇帝溥仪发现后想要查房时,太监们一把火烧了藏宝的地方,这才彻底的激怒了溥仪 这才使得有了遣散太监的举动,之后的太监们领着遣散费后都走出了皇宫。那么那些走出皇宫的太监都最后一怎么样了呢??
有一些太监在宫中就是官职比较高的太监,经过在宫中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自己手里存了不少钱,出宫以后也置办了自己的产业,再给自己找一个妻子,过继一个儿子这样的生活在乱世也还算过得去了。可是这样的事情也毕竟都是少数,就只有那几个在宫里的时候在主子面前得宠的太监能有这样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的太监出宫以后日子过得极差,在宫里的时候这些无权无势的小太监最怕的就是老了出宫以后没人照顾自己,更是花钱捐造了许多的寺庙希望自己出去一后能有一个安身之所。这些太监捐造了寺庙以后,出宫了就在寺庙里养老,不过寺庙里的条件也是极差的,只能管这些太监有一个栖身之所。其他的都不能有保障,比如生病这一类的全部要另外花钱。也还有很多的太监连这样的寺庙都没能住,这些太监从宫中出来以后很多人只能在路边乞讨。乞讨为生又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北京这样的恶劣天气,很快很多的太监就命丧街头了,还没有人前去收尸,这才是最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