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历代王朝中有明文规定皇室实行“试婚”制度的只有大清一朝,因此衍生出了“试婚格格”一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满清皇室宫中明文规定,皇室的公主在出嫁前,要实行试婚,不过试的可不是格格,而是驸马爷,这样做的理由想必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古代女子一定要从一而终的,况且公主是金枝玉叶、金尊玉贵,为了防止公主嫁给一个不堪做丈夫,不能托付一生的驸马,因此才有了“试婚格格”的角色,这样就可以保证公主嫁到如意郎君了。
公主下嫁一般都是太后皇帝指婚,都是选择门当户对、相貌英俊的文武大臣的儿子们做驸马,而外在的家世门第和外貌看的一清二楚,然而对方准驸马的性格和是否有生理缺陷却不知道,怎么办呢?因此派出了聪明貌美的公主充当“试婚格格”在给公主正式指婚前去和驸马同床住一晚。
“试婚格格”和驸马住一晚后,第二天回宫给皇后和太后禀报驸马的身体状况和性格,以及是否有隐疾等,根据宫女的汇报,皇后和太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正式决定驸马和公主的婚姻。
不过虽然有“试婚格格”这个制度,然而清朝很多公主格格还存在出嫁以后和驸马婚姻生活不幸福,也不和谐,说明“试婚格格”制度并不完美。
因为作为“试婚格格”的宫女也肯定是个情窦未开而又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她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辨别能力,也不会分辨人心好坏,只会看到表面,因为自己都懵懂无知,驸马表现的好不好,她如何说得清楚呢?因此她给太后和皇后提供的情报就大打折扣了,“试婚格格”所说的并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
“试婚格格”制度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的一个缩影,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哦!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从摄政王多尔衮带军队和明降将吴三桂联手赶跑了闯王李自成后,多尔衮拥立自己的侄子福临入关称帝,正式建立了清朝。
清朝在政治及经济上和明朝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在后宫实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制度,那就是“试婚”制度,于是“试婚格格”应运而生。
清朝为何实行试婚制度呢?试婚格格又是什么梗呢?原来清朝吸取了前朝永宁公主悲惨婚姻经历,在婚姻上为清朝公主实行了保护措施,避免悲剧的重演。
永宁公主悲惨经过是这样的:明朝是汉族皇帝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汉族注重礼仪,不像唐朝和清朝那么开放,即便皇家公主婚前也不能和未来的老公谈恋爱,和民间女子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在结婚前没和郎君拉过手。
永宁公主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个女儿,老爸死得早,后来由哥哥朱翊钧接了皇帝位。
到了十五岁出嫁年龄时,哥哥开始为她选驸马。具体事宜由司礼监太监冯保负责。
冯保收受了京城一富户人家的贿赂,把富户家身患痨病的儿子梁邦瑞选为了驸马。
当时富家子弟到了病重晚期,家中有钱,就想买个皇亲国戚的地位。但此时梁公子连路都走不动,整日咳血。公主的母亲李太后和哥哥朱翊钧一直被蒙在鼓里。
其实就算知道也没什么作用,朱翊钧当时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在太监冯保和老师张居正手中。
到了婚礼那一天,新郎官咳血沾湿了礼服。跌跌撞撞几乎不能完成婚礼。
即便这样太监们一个个睁眼说胡话,说带红是吉兆。婚后不到两个月,新郎官遭到太监和宫女的勒索。原来新郎官要见公主必须经过太监和宫女的批准,梁公子不舍得拿钱了,时常被宫女和太监殴打,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永宁公主终生不识闺房之事,27岁时忧郁而死,到死都是一个处女。
永宁公主的婚姻悲剧,固然是太监冯保贪财一手造成的。其中还和明朝制定了一项特殊制度有关。
明朝后宫规定,驸马必须从平民或者低级官吏阶层选拔,一旦被选中驸马,他的父、兄、弟等亲戚就不能为官,当了官的必须提前退休,意思是怕驸马家族干预朝政。
清朝建立后,废除了公主不能嫁世家子弟和驸马亲戚不能当官的规定。为了防止永宁公主悲剧的发生,还专门设立了“试婚格格”这一人选。
试婚和我们听说的试穿、试驾、试吃是一样的意思。
清朝后宫选中驸马后,先让一个聪明伶俐的宫女打前站,在婚前去全方面接触驸马,主要了解一下驸马性功能和脾气秉性等方面的事情,为出嫁的格格提供第一手资料。
试婚格格一般在驸马家生活半月多时间,除了驸马还要了解驸马家庭情况,包括他的父母脾气如何,财富如何等等……
基本掌握了驸马家的情况后,试婚格格回到皇宫汇报所见所闻,如果公主满意,到时候准时出嫁,如果不合心意,公主提出退婚,这场婚事就此告吹。
由此可见“试婚格格”的汇报至关重要,所以准驸马对试婚格格全身心的呵护温柔对待,目的就是让她回宫美言几句,这被戏称为“回宫降吉祥”。
如果公主嫁给了驸马,试婚格格一般会随公主出嫁,成为公主随身侍女。这叫“滕妾”。一般都会成为驸马的小妾。试婚格格在随后成了和宫中联系的娘家人,负责汇报公主在婆家的情况,以便皇上皇后掌握女儿的信息,试婚格格在清朝很吃香,宫女都抢着当试婚格格。
文/秉烛读春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感谢提问,大狮来答。
满清皇室有规例:举凡公主出嫁,先由格格试婚。
这事挺新鲜,本来一个女人该做的事儿,却让另一个女人替自己做了,而且还不能吃醋,更不能有埋怨,因为这是规矩。具体这个规矩是谁制定的,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或是多尔衮,历史上没有记载,只说从入关之后,便有了这个规矩。因此,许多史学家将其认为是延续了明朝旧制。
皇帝的女儿,不是一般人,是帝王家中除了太子之外的天之骄子。有清一朝,皇后所生之女,皆称“固伦”。出门可乘古黄轿,文武百官不论官阶大小见到之后,需提前下轿下马,以示回避,殊甚显贵。
公主下嫁,这不是小事,多数时候由皇帝、皇后或皇太后于满蒙大臣里选择其子,作为额夫,也就是驸马爷。
能当上驸马,一定不能平凡普通。需长相俊美,身材魁梧,能文能武,比如笔者这样的,就完全符合额夫的标准。
除此之外,公主与额夫的年龄还要相当,并且八字要合,别看满人信奉萨满教,但对于生辰八字也看的尤为重要。当某个男子被指婚后,这家人就算拿到资格证了,要立即到皇宫谢恩。由皇家出钱,为其修建宫府,择吉日过嫁妆。而后由皇太后或皇后选一位精明的宫女,作为“试婚格格”,随同嫁妆一并到额夫家中,当晚即举行试婚。
这一夜,额夫要向对待公主一夜对待这位试婚格格,不能马虎,不能大意,要施展男子毕生之力,将其彻底征服,这样才显得自己是个合格的男人。
事后,试婚格格要立即将额夫一夜的表现,有无生理缺陷,是否温存等等情况如实回报宫中。
实际上,这位试婚格格也是人生第一遭“破题儿”,她哪里有什么经验,况且仅仅同床一次,额夫就算在这方面再有能耐,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试婚格格只能凭借草草感觉,加上额夫的连哄带骗,将这一夜之事按项回报过去罢了。
第二天,公主正式下嫁,迎娶进府。试婚格格要么留下做额夫侧室,要么成为公主的使唤人,总之要给个着落,毕竟人家多少也有些功劳。
另据《清室旧档》记载,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帝嗣主、公主,王府贵族不能有试婚之举。另外试婚之夜,有人在窗外监听里面动静,试婚格格在此之前会有“前辈”教授一些男女之事的注意事项,如极尽温柔,却不能放荡不羁。可施展妩媚之态,却不可秽声浪语。要施展浑身解数将额夫的本能勾出来,方能辨我是雌雄。
事实上,尽管提前有所经验传授,但试婚格格必定是女儿家第一次,面对一个从未见过的男子,本就羞涩,一番龙虎相搏之后,早忘得一干二净。至于如何回报,就看额夫的本事了。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试婚格格”,指满清皇室格格出嫁前,先派个有经验的宫女去试一下驸马是不是真男人,万一这驸马有毛病,满清的格格又不能改嫁,那就毁终身了,于是这个宫女称为“试婚格格”,看清楚了,试的是驸马,而不是格格,这是满清皇室为格格们婚姻幸福,制定的一套试婚制度,事实上,满清的格格们生育率非常低,所以这套制度是否存在或有效,还要打上问号。
据说,满清的格格们出阁前,先挑选一名宫女到驸马家里,与驸马睡觉,进行试婚,这是皇家对驸马的考验,看管不管用,宫女要将驸马的身体情况,有无缺陷,床上功夫等一切详细情况回报,在没有其他问题,驸马功能正常,没隐疾情况下,格格才能正式下嫁,这位称为“试婚格格”的宫女,可以被驸马收为侧室,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原职。
但请注意了,满清皇室试婚制度只有传闻,没有正儿八经的记载,中国古代在封建礼教下,年青人对房事讳莫如深,两人都是头一次,可能什么都不会,所有民间就有“通房丫头”的现象,在男人结婚前,先买个丫头练练,免得到时生疏,可能个别格格下嫁前,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于是传开,所以试婚格格一说,可以当成谈资吹吹牛,但别真信。
这里多提一嘴,前面说了有钱人家在结婚前,可以买个通房丫头练练手,而一般家庭也有方法传授闺房之乐,比如,姑娘出嫁前,由家中女性长辈陪睡,在枕头边上言传男女之事;还有的,买几本春宫图让姑娘学,内有男女之事详细讲解,图文并茂;实在学不会的,结婚后婆婆亲自上阵,指手划脚教的,也有。讲到最后,古代试婚一事还真有这一现象,发生在西南的苗人。
《苗人之跳月结婚》、欧阳修的《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有描写夷陵地区的苗人试婚现象,欧阳修还调侃“夷陵之俗多淫奔”,大概就是,苗人只看重女性的生育能力,不太重视是否贞洁,可以先两人在一起,女的生出儿子后,两人再办婚礼,男方给予彩礼,名曰“回亲”,如果不能生子,女方有可能终不能成家。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所谓的“试婚格格”,其实就是一位宫女儿,在大清朝特别流行这样的婚前试婚行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他们皇家有保障,但是此举对“试婚格格”却极为不公平,可惜她的公平与否,并无人在意。
“试婚格格”也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只有在公主下嫁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试婚格格”,其他的任何皇亲国戚或者贵族都不可以使用“试婚格格”。
据我了解,这“试婚格格”是一位公主亲信的宫女,公主出嫁,尤其是下嫁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马虎不得。
“试婚格格”的存在,也是为了保证公主的终身性福着想,毕竟古代的时候,结婚之前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对方具体什么样,所以这“试婚格格”就是公主结婚的开路先锋。
在公主嫁人之前,皇室会派一位公主身边的丫鬟去做“试婚格格”,这位宫女去往未来驸马爷家,在当天的晚上和未来的驸马爷同房,当然了,这一天必须要做那件事才行,因为“试婚格格”主要就是来试试这件事情。
两人一番云雨之后,未来驸马爷使出浑身解数,满足“试婚格格”。所谓的“试婚格格”名字虽然好听,其实身份并不高,她被试婚之后,就不再是处女了,这在古代是很可怕的事情,也就是不贞洁了。
“试婚格格”回去后,会将关于未来驸马爷所有的细节全都学一遍,包括持续时间,坚挺程度、是否有什么毛病等等,都要一一的汇报上去。
万一这未来的驸马爷真的有毛病,那“试婚格格”就惨了,因为公主的婚礼会取消,“试婚格格”白白的失去了贞洁之身,未来的日子也就不会好过了,公主不会让不洁的丫鬟陪在身边。
如果未来的驸马爷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公主嫁人的婚礼正常进行,“试婚格格”也会随着公主嫁过去,做驸马爷的小妾。
你不要以为“试婚格格”成为小妾,未来吃香喝辣的享福了。哪有那么好哟,如果驸马是一位处男,他的第一次给了这个“试婚格格”,“试婚格格”的第一次也给了他,他们的感情难免有一点特别,但是这样的特别感情,公主是不允许它存在的,所以“试婚格格”的下场一般都很悲惨,很少有享福的人。
顺手关注野史日记,一起了解历史~~别忘了点个赞哦~~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试婚格格”有格格之名,却无格格之实。
清朝是中国历朝历代唯一明文规定皇室实行“试婚”制度的朝代。
清时,皇帝、诸皇子在正式结婚前,都会有专门经历过“鱼水之欢”的宫女前往侍寝,专门负责教他们如何进行房事。
如皇帝在大婚之前,太后会专门从宫中精心挑选出8位已不是黄花闺女的年龄稍长的宫女前往侍寝,同时会挑16位侍女从旁协助。
侍寝完成后,她们或称司仪,或称司门,或称司寝,或称司帐,每月都能从宫中领取俸禄,当然如果皇帝看中了其中某个人,也可将她纳为妃嫔。
而诸皇子亦是如此。那有人就会问,那些公主有这个制度吗?答案当然是有,当然实施的方法绝对不是与皇帝、诸皇子那般,由女子或男子前往教学。
而是在选中驸马后,由皇后亲自挑选一个宫女前往准驸马处,由她负责去检查准驸马有无生理缺陷,性格是否温顺等问题。
然后第二天一早,她就需赶回宫中向太后、皇后汇报这位准驸马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则公主正式下嫁,反之则退婚。
这位替公主实行“试婚制度”的宫女就是我们现在所俗称的“试婚格格”。
可以说“试婚格格”地位虽卑微,但在试婚时,几乎是一手掌握着公主未来的命运。如果她在明知准驸马有隐疾的情况下,还向太后、皇后禀报没有问题的话,那公主日后的生活可就难过了,毕竟皇家的脸面不可丢,一旦下嫁可就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试婚格格”多有公主自己的近侍所担任,毕竟自己人终归放心点,再怎样自己的贴身侍女也不应该会背叛自己。
而一旦试婚成功后,这位试婚格格就会留在驸马身边,或为妾,或为婢。当然,如果试婚失败的话,试婚格格或遣送出宫,或被之前试婚的驸马所收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