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安徽定远人,他担任宰相之职的时候,中书省的大权实际由他一人掌握,他仗着朱元璋对他的宠信,独擅专权,结党营私,凡是不利于自己的奏折都按下不发,甚至随便罢黜官员也不经过朱元璋的同意,最后朱元璋实在忍无可忍,把他处死。

然而关于胡惟庸的死法,却一直众说纷坛,民间就流传了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说法,而且被蚊子咬死的说法在前几年的播出的一部《朱元璋》的电视剧里面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大致的演绎内容是这样的,话说,朱元璋对胡惟庸忍无可忍以后,朱元璋调动五万水陆大军进京,一次朝会上突然将胡惟庸拿下。

在拿下胡惟庸之后,朝廷的文武大臣纷纷弹劾胡惟庸,揭露胡惟庸罪行,比如结党营私、营私舞弊、意图谋反之类的,胡惟庸见罪行败露,便说,任凭朱元璋处置。朱元璋说:“你不是怕痒痒吗,那就让你痒痒死,这种死法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

因此胡惟庸被押往野外,脱光上衣,绑在树上,蚊虫都来叮咬他。相信是个人都受不了这种刑罚,因此胡惟庸奇痒难耐,最终在折磨中死去,在死之前大声说:“我胡惟庸就算不是千古名相,也算是古往今来痒死的第一人吧”。

电视剧以及民间流传的有鼻子有眼,因此也让大家以为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然而在我看来,胡惟庸不可能被蚊子咬死,因为当时并没有这种前例,也不符合朱元璋的风格。

第一:胡惟庸被蚊子咬死,不符合朱元璋的做事风格

当时胡惟庸的权力太大,因此朱元璋一直觉得这个丞相制度一直制约着自己的权力,因为天下是自己能力打下来的,偏偏有人来和自己分权,真是岂有此理,因此朱元璋忍到最后不想再忍的时候,下令马上处死了胡惟庸,并灭了他三族。而永乐初年的《纪事录》里面的记载,看起来比较符合朱元璋一贯的风格。

永乐初年的《纪事录》记载,胡惟庸等人先被斩首,然后被斩首以后,尸体被埋进了大坑里面,到了第二天,朱元璋下令叫来大臣和百姓围观,把尸体挖出来解剖,解剖以后放几条恶狗,把尸体吃掉,官员们一个个看得胆战心惊,朱元璋也达到了目的,这样看来,这个刑罚足够残忍,而又可以起到震慑百官和百姓的目的,如果采用蚊子咬死的方法,难道所有人都去围观吗?完全不现实,因此胡惟庸被蚊子咬死这个刑罚,不像朱元璋的风格。

第二:被蚊子咬死,并不现实

朱元璋估计没工夫去想一个让蚊子咬死胡惟庸的想法,而且蚊子不一定可以真的痒死人,就算朱元璋收集了好多蚊子,那也得保证蚊子不往别处飞啊,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况且就算全部的蚊子都咬胡惟庸,胡惟庸也不可能当时致命,也得等个好几天才发病身亡,为了尽快斩草除根,朱元璋是不可能采用这个方法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胡惟庸并不是被蚊子咬死的,这种说法大多是后世的文艺加工和民间传闻,不过不论哪种死法,对于遭受这种刑罚的人都是极其残忍的,你们说是吗?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大概是因为关于朱元璋的各种野史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缘故,才会有胡惟庸被蚊子咬死这样野趣十足的说法。

仅从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残暴手段讲,让蚊子咬死胡惟庸显然不符合朱皇帝的作风。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干掉胡惟庸的呢?

曾任朱元璋账前黄旗先锋的俞本,在永乐初年撰写的《纪事录》中,对诛杀胡惟庸的经过有详细的记录——

“是年(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掘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支解于市,纵犬食之。录其家资,以妻子分配军士,子弟悉斩之······上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简单译读一下,胡惟庸死的相当惨,先是被押到玄津桥斩首,埋入丈余深的大坑里,第二天朱元璋觉得还不解恨,又命人将尸体挖出来,先在众目睽睽下肢解,然后纵犬吃掉。财产则全部没收入官,妻妾分配给军士,家中男性全部处死。

朱元璋杀人,除了诛族这样的常规残暴动作,经常还有肆意滥杀的时候。与胡惟庸关系密切的大批官员被诛杀就不说了,上元、江宁两县百姓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朱元璋居然不分男女老幼,将两县百姓全部杀光,其凶残程度着实令人发指。

胡惟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的老乡,严格意义上他算不上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他于龙凤二年(公元1356年)才投奔到朱元璋帐下。

说到胡惟庸发迹,一般都说他是靠两百两黄金贿赂李善长,得到后者的庇护提拔,从此平步青云。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胡惟庸发迹还是有属于他自己一套道理的。首先,他天然地是淮西集团的一份子,跟李善长的关系又极近极好,这一点让他获得了发迹所需的最重要资格;其次,胡惟庸的才干和钻营功夫都是超乎常人的,这让他在大明建国初期很容易崭露头角、施展拳脚;最后,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性格很像,“为人雄爽有大略,且阴刻险鸷,众多畏之”。性格决定行事风格,这一点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朱元璋是欣赏器重他的,而他也能将之转换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

正因为这些,胡惟庸在大明官场上升迁的速度几乎是火箭式的,洪武六年,被朱元璋提拔为右丞相,洪武十年更进一步,一举拿下左丞相大位。

但皇权和相权历来是互相倾轧的,加之这一君一相在性格上又相似相克,所以说,从一开始,胡惟庸的最终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胡惟庸到底谋反没谋反?如果没有,他在这场君臣博弈中又干了什么?

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既然胡惟庸好揽权,爱专断,做事大刀阔斧,不避锋芒,那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让他在丞相大位上一干就是七年,严重影响他的帝王集权?

一种说法是,事态都是逐步恶化的,朱元璋需要逐步意识到危害性、危险性,然后再采取废杀之举。

另一种说法很有阴谋论的味道,朱元璋早想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但因阻力太大,他需要在这个位置上安置一个让朝堂上下“深恶痛绝”的靶子,而胡惟庸就是最理想的靶子,因此他和胡惟庸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养恶以用”的帝王权谋游戏。

人一旦嗜权,往往就会失去对外界的警惕和对自身的警醒,胡惟庸在丞相大位上的擅权之举就是个典型。

对待异己,此人不仅敢打击铲除,而且会打击铲除。

明初丞相杨宪被治罪处死,被后人比作诸葛亮再世的刘伯温被疑似毒杀,这里都有胡惟庸暗下黑手的影子。

而当这些最具威胁的政敌、异己被逐一打击铲除掉之后,胡惟庸变得越发地骄纵张狂、有恃无恐。

朱元璋打击他,进而废丞相的举动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但朱元璋首先祭出的不是屠刀,而是政治手段。

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悉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设布政使一员”,又增改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各司对六部和皇帝负责。

如此,中书省便失去了实权,丞相的权利也因此被大为削弱。

还没完,洪武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又下诏,“命奏事毋关白中书省”,实际上就等于夺走了丞相的行政实权。

史家认为,这是朱元璋欲对胡惟庸下手的信号。

这些,胡惟庸不可能没有察觉,他是非常熟悉朱元璋嗜杀本性的,那问题来了,这时他是坐以待毙呢,还是铤而走险,奋力一搏呢?

照胡惟庸的性格,铤而走险、奋力一搏的心理他多半是会有的。但要把这种心理发展成谋反之实,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需要一些时间。

基于此,在朱元璋围猎他的时候,他应该还没到谋反的份上,而是在极力地拉帮结派,稳固自己的势力,以图达到朱元璋想动他而动不了的效果。

于是这就有了他暗中勾结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又与御史陈宁在中书省“阅天下军马籍”,下令都督毛骧找来卫士刘遇贤和亡命徒魏文进做心腹,以及派明州卫指挥使林贤下海勾结日本人,遣元故臣封续致书元嗣君脱忽思帖木儿,当然还有寻求李善长暗中支持等一系列“大逆”之举。

而朱元璋在博弈的过程中,却很是从容有章法,一点点地挤压,乃至最后举起屠刀。

先是抓住胡惟庸儿子坠马而死,胡惟庸滥杀无辜行严厉手段;接着又拿刘伯温之死以及胡惟庸一些擅权把柄来大做文章;到洪武十三年,在一片肃杀气氛下,终于有人站出来检举揭发胡惟庸有“谋逆之事”。

至于胡惟庸诡称家中水井中涌出吉泉,邀请朱元璋临幸,进而借机弑君篡权的说法,则是经不起推敲的野史传闻。

但不管怎么讲,即便胡惟庸没有谋反之实,但谋反之心多半是有的。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他的怨怒之气才会那么重,斩首埋坑里了还不解恨!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胡惟庸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身上发痒,经常会在身上挠来挠去。为此,朱元璋将自己非常喜爱的一根“痒痒挠”玉如意赏赐给他,可谓皇恩浩荡。但是,当他犯事后,令朱元璋恨到了极点,竟要让他感受人生最大的痛苦,你不是害怕痒吗,我就要让蚊虫将你叮咬而死。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大明开国宰相李善长即将年老致仕,并向朱元璋推荐同乡胡惟庸继任。

当时,朱元璋心目中最中意的接班人选是刘伯温,因此对刘伯温说:“朕看,最适合担任宰相之职的就是你。”但是,刘伯温果断拒绝:“我的性格太刚,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宰相的职务需要平衡各方关系,那可就是一间房屋的顶梁柱,而臣最多就是屋顶瓦片下的一根椽木,会影响房屋稳定的。”

朱元璋又问他:“你认为胡惟庸这个人怎么样?”

刘伯温回道:“胡惟庸心胸狭窄、任人唯亲,并非适合人选,应该重新慎重选择。”事后,朱元璋认为刘伯温“不识抬举”,心下恼怒;胡惟庸认为刘伯温故意阻挡他的仕途,怀恨在心。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担任右丞相,遇事小心谨慎,勤奋努力,颇得朱元璋宠信。1377年,朱元璋进封胡惟庸为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

期间,朱元璋见他经常在身上挠来挠去,随手将自己喜爱的“痒痒挠”玉如意赏赐给他。受此恩宠,胡惟庸在百官中的威望一时无人可及。大人物的行事风格就是不一样,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要么恩遇尽舍。无论那种,尽可影响四方。

不久,胡惟庸的小人本性开始流露,对于朝中的生杀废黜大事,皆以自己喜好而定,有的直接避开朱元璋私自执行。例如:对于内外各部门呈送的奏章,他必先过目,凡是陷害自己的,一律扣留不呈。事后,还要寻找借口对当事人进行诬陷报复。如:刘伯温生病期间,吃了胡惟庸安排的太医开的毒药,不几日中毒身亡(官员向朱元璋弹劾胡惟庸时所讲);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见此,文武官员竞相奔走其府门,所贿送的金银财富不可胜计。

随着权势日隆,胡惟庸渐渐变的专权自负起来,不轨的异心也在开始萌芽。

后来,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归来,擅自乘坐驿车,遭到朱元璋的怒责;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期间,整日沉溺酒色,遭到朱元璋的斥责。胡惟庸得知此事后,心中暗喜,随私下与俩人多有秘密往来。一日酒酣,胡惟庸喝退闲杂人等,悄悄对二人道:“我们都做过许多的犯法之事,一旦泄露,尽皆大祸临头。”当二人惊慌之时,他则告诉二人不必担心,只要大家结成同盟,会有更好的未来。同时,暗示他们在外多收集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记载: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胡惟庸案发,被朱元璋诛杀,但《明史》中并未言明胡惟庸是如何遭到诛杀的。至于胡惟庸被脱光衣服,绑在树木中,遭蚊子叮咬而死的说法,当来自“2008年胡军版的《朱元璋》电视剧中的剧情”,应该只是人物形象的艺术升华,或者是个民间传闻。

盗贼也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但是胡惟庸作为一名堂堂宰相,竟然不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大义,反而想要行那“食君之禄,饱己私欲”的祸乱之事来,岂能有个好下场。

图片来源网络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不实,胡惟庸肯定是被朱元璋杀掉了,但是有人说朱元璋想出了一个绝招,把胡惟庸扒光了衣服扔到野外,让他被一群蚊子给咬死,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史料来证明。

有人这样言之凿凿,无非是想证明朱元璋有多么的变态,多么的令人恶心。明朝洪武年间是诛杀功臣最多的,朱元璋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几乎把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而且杀到最后,各种杀人手法层出不穷,可能胡惟庸就撞到了枪口下,也是他自己倒霉。

胡惟庸为什么被杀?其实他最早得罪朱元璋不是因为后来叛乱,而是骄纵跋扈,更主要的是他的位置。洪武六年和十年,胡惟庸先做右丞相,后做左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员。

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目空一切的,却没有想到朱元璋此时已经向他举起了刀,缺的只是一个杀他的理由。自明朝以来,丞相的位置就十分尴尬,他界于百官和皇帝之间,如果皇帝不愿理事,这个丞相正好可以作为桥梁。

但是偏偏朱元璋是个勤政的皇帝,这样一来,夹在朱元璋和百官之间的丞相位就显得有些多余了。那么,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呢?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可笑。真是应了那句俗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洪武十二年,占城来使朝贡,丞相胡惟庸没有报告给朱元璋,但是后来这件事还是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大怒,下令彻查是谁下令不许报告的,于是胡惟庸说是礼部没有报告,礼部又说是中书省没有报告。

推来推去,把朱元璋惹火了,从礼部到中书省,从大臣到普通的官员,一律抓起来。这其中,御史中丞商皓为了保命,说出了胡惟庸试图谋反的事情。

关于胡惟庸谋反这件事,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可能只是他在某种环境下的一句戏言。但是一旦被人告发出来,朱元璋就像是抓住了重要线索。重刑之下,胡惟庸手下的许多人都说他曾经有过谋反的意图,这下子,胡惟庸就算是有嘴都说不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正好利用这一机会,杀掉胡惟庸,废掉丞相之职位,从此由他一人统领六部,掌握大权。在这种背景下,胡惟庸的死就是一种必然了,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样,牵连甚广,前前后后被杀的达到了三万多人。许多人仅仅是因为和胡惟庸说过一句话,或者打一个照而被处死的。摊上了朱元璋这样的皇帝,算他们倒霉了,但是我相信朱元璋一代皇帝,不至于玩那么变态的游戏,让蚊子把一个人活活咬死。

这一定是后世人看不惯朱元璋的滥杀,编造出来诋毁朱元璋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屠杀功臣是不争的事实,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的失败,儿子夺了孙子的天下,孙子打不赢儿子,因为朱元璋把能打的战将都给杀了个精光。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这应该是电视剧的版本吧,在电视剧《朱元璋》中,胡惟庸的确是被蚊子给咬死的,原因是胡惟庸到临死还拿着朱元璋赐给自己玉如意用来挠痒,有点嘲笑朱元璋的意思,而在朱元璋知道之后就发飙了,既然你这么喜欢挠痒,今天就彻底让你痒个够,于是派人把胡惟庸放到了森林之中,给胡惟庸身上涂满了惹蚊子的东西,不久之后便全是蚊子在胡惟庸的身上吸血,而胡惟庸也因此而最后被痒死了,可笑之至。

而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是被五马分尸的极刑处死的。但是在历史上这两个版本都不是真的,而且胡惟庸是一个犯了那么多罪的人,朱元璋怎么舍得让他这么轻易的死去。最关键的是不符合朱元璋那种以怨报怨的作风,比如跟朱元璋做对的蓝玉谋反罪名的处理方式就被剥皮实草,残忍之至,在永乐初年的《纪事录》中有一段对于胡惟庸以及相关的人和事的描述: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崛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肢解于市,纵犬食之,录其家资,以妻子分配军士,子弟悉斩之,连及内外文武官员数万人......以上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大致意思应该很明白了,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在玄津桥被处死了,然后挖了坑就给埋了,第二天朱元璋又反悔了,觉得这样处死了有点便宜了胡惟庸,于是又派人把尸体挖了出来,选择了在闹市将其解尸,然后还特意放狗去吃胡惟庸的肉。而胡惟庸全部的财产被没收,妻妾女儿们都被分配给了军士,家中的所有的男丁都被杀死。

而胡惟庸的死,正好也顺道让朱元璋加强了一下皇帝的权利。在胡惟庸担任丞相的时候,几乎是一手遮天,而所谓的中书省也是形同虚设,只要他的一句话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是也就是因为胡惟庸的案件,丞相制度就彻底没有了,而胡惟庸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一直都是相互克制的,一旦相权过大,必然导致皇权不稳,而朱元璋恰恰又是一个专政之人,对于胡惟庸这样的宰相自然是最厌恶的。

当然胡惟庸之死,关键在与结党营私,试图谋反,而这和他相位的权利过大也是分不开的。还有人说朱元璋是故意把胡惟庸这个人放在宰相这个位置上的。因为朱元璋早就发现了胡惟庸的为人,让他做宰相并不是看重他,而是想要借胡惟庸犯上作乱的心思顺带的把千年的丞相制度彻底的废除,而胡惟庸就成为了朱元璋的一颗棋子,从而达成帝王拥有更高权利的目的,不至于无理由的就废除了丞相制度。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是真的吗?

一看见这个问题,好多人身上冒起了鸡皮疙瘩,好像蚊子嗡嗡嗡在耳边鸣叫,蚊子尖嘴已经扎进皮肉了。

所以,我不敢在晚上写这个问答,特地放到白天来写。

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很接地气,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民间的思考者,他的提问,让我想起来好多历史内容。

丞相胡惟庸该不该杀?

大明王朝建立不久,经过李善长推荐,朱元璋任命胡惟庸担任丞相。

胡惟庸上任后,在朝廷中,一方面想方设法培植爪牙、发展朋党;另一方面尽心尽力打击、迫害不利势力。

后人敬奉为诸葛亮再世的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以治病为名下药毒死的。

胡惟庸利用官职、俸禄等种种手段拉拢、团结淮西朋党的元老实力派,使得自己势力不断膨胀、能量如日中天。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大,胡惟庸的欲望越来越膨胀,行为也越来越疯狂。

胡惟庸渐渐把朱元璋不放在眼里。

所有大小奏折先经过胡惟庸预览,对于胡惟庸有利的就上报;对于胡惟庸不利的就隐瞒。甚至于一些生死攸关的案件,胡惟庸都擅自做主、欺瞒朱元璋。

胡惟庸疯狂的顶点是密谋暗杀朱元璋。

1380年,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到他的老宅院里看醴泉。胡惟庸告诉朱元璋,他家的醴泉不仅飘散酒香,而且还有彩虹一样的色彩。

朱元璋同意前往观赏。

朱元璋的马车行驶到明故宫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突然异常,他紧拉着缰绳,紧张得讲不出话语,一只手直指胡惟庸家。

朱元璋意识到有问题,便命令立即返回。朱元璋登上宫城最高处,眺望胡惟庸府院。

朱元璋发现胡惟庸府院中,靠墙站着很多手执武器的士兵。朱元璋明白了,这是胡惟庸要对自己暗下杀手。

朱元璋异常愤怒,命令禁军将胡惟庸逮捕关押,并宣布他的罪行是:枉法诬贤、蠹害政治。

由此看来,胡惟庸真是罪该万死。朱元璋会怎么处死胡惟庸呢?

朱元璋会用什么方式处死胡惟庸?

朱元璋在惩罚大臣时,很善于动脑筋。他很喜欢针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刑罚。

朱元璋既痛恨蓝玉,又要告诫其他大臣、还想警告蓝玉的女儿,所以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

对于情敌杨希圣,朱元璋既要惩罚杨希圣,又要让熊小妹痛苦一辈子,所以,朱元璋先在杨希圣脸上刺字,后来又把杨希圣鼻子割掉,让熊小妹天天与丑八怪在一起生活。

徐达患了风险很大的背疽,朱元璋听说背疽最忌红烧公鸡。

为了让徐达死亡,朱元璋命人烧了一只老公鸡,亲自带人送给徐达,并且督促他当场吃完。

徐达流泪吃完红烧老公鸡,几天后命归西天。

现在朱元璋又要考虑如何惩处胡惟庸,他希望让胡惟庸经历最难受的折磨。

朱元璋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夏天,在凤阳,总是被蚊子叮咬,又疼又痒,十分难受。他决定让胡惟庸重温被蚊子叮咬的感受。

胡惟庸脱光了,被绑在丞相府后院的一棵树上,旁边杂草丛生,湿气重重。

晚上,蚊子飞向胡惟庸、扑在胡惟庸身上吸血。胡惟庸全身被蚊子爬满了,几乎看不见白色的皮肤。

过一会,看管的士兵用扇子驱赶胡惟庸身上的蚊子,全部赶跑后,士兵便停下来,让下一批蚊子再来吸附胡惟庸的身体。

估计蚊子吸饱了,士兵再来驱赶蚊子,换下一批蚊子上场。

显然,再疼再痒,胡惟庸也只能忍受,他的手脚都是不能动弹的。

经过一夜蚊子叮咬,胡惟庸瘦削了一圈,原来的脑满肠肥全都不见了,只看见松弛的皮肤拖拉下来。

被蚊子咬得有气无力的胡惟庸被拉倒玄津桥旁边。

士兵挖了一个大坑,把奄奄一息的胡惟庸放下去,用土填上。

第二天士兵从坑中、把胡惟庸尸体扒出来,拉倒大街上切割肢解,放狗过来抢吃。胡惟庸就这样从明朝人的生活中消失了,随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丞相这个官位。

胡惟庸是不是中国最后一个宰相?

秦始皇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宰相,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宰相职位很高、权力很大。

胡惟庸的肆意妄为,让朱元璋觉得丞相对皇权构成的威胁太大,甚至有可能超越皇权。

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朱元璋认为除了剪除丞相别无他法,所以,他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丞相废除后,国家大事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实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在中国废除了。

胡惟庸是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丞相,也算是历史上标志性人物。

至于清朝还有“宰相刘罗锅”,那只是形象说法。刘罗锅最高职位是大学士,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像宰相;实际上,刘罗锅权力比宰相小很多。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不全是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