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谢谢邀请。

1643年3月19日清晨,上朝的钟声从紫禁城传出,撞钟的是崇祯本人,可是崇祯却等不来上朝的大臣了,大家早已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了,崇祯走投无路,想到了以死殉国,“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让他选择了在景山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的时候光着左脚,右脚穿着红鞋,时年33岁。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也很快在煤山(今景山公园)找到了崇祯的尸体,当然还有崇祯皇帝在蓝色袍服上写的的一封遗书,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遮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想想也是心酸,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场。

李自成找到崇祯的遗体后,让人将崇祯的遗体用两扇门板装起来,搭盖了一个寒碜的灵棚,崇祯的棺材暂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也就是现在故宫东华门外面的那个河边,路边的百姓看到以后,纷纷掩面而泣,至于办丧事的钱,李自成竟然没掏腰包,没拿一分钱,还是一个无名小官组织募捐的,当地平民看到崇祯无处安葬,又将崇祯合葬在田贵妃墓中。

崇祯毕竟是位明君,只不过当时大明朝气数已尽,崇祯也无能为力,对李自成来说,崇祯是你逼死的,江山是你夺下的,为什么不能给这位亡国皇帝办个像样的丧礼,来笼络下人心呢?李自成的举动寒了当时百姓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心,对待亡国之君尚且如此,怎么可能笼络百姓的人心呢?

相对于李自成狭隘小气的做法,满清入关以后对待崇祯遗体又是另一番做法,重新厚葬了崇祯皇帝,并将其墓地改名为思陵,还在陵墓旁边营造了一些地表园寝建筑,可能并非是真心实意,可是毕竟面子工程做的很足,此举得到了明朝文官武将以及士大夫的拥戴,顺利的笼络了人心。

李自成占据先机,却失了天下,清朝后发制人,却入主中原,仅仅从他们对待崇祯遗体的处置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了,你们认为呢?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沉重的钟鸣声从紫禁城中传出,可是这钟声再也召不来文臣武将了。

几个小时前,皇帝同皇后、嫔妃和皇子公主举行了告别。

皇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回到自已的寝宫,再也没有出来。袁贵妃脸色苍白,本能的避开崇祯凌厉的目光,求生的本能让她想逃出这个皇宫。

崇祯抽出佩刀砍去,袁贵妃顿时血溅满地。 幼小的昭仁公主,在父亲的剑下倒在血泊中,长平公主死里逃生,只被斩断了右手。

癫狂的皇帝结束了一切,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自缢身亡。

此时的李自成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开进了北京,在一片狼藉的皇宫中,李自成看到了全身被血浸透的长平公主,安排人将她送到了外公周奎家中。

可是崇祯皇帝下落不明。

自尽:

五天后,皇帝的尸体终于被发现。大明天子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只有一只脚穿着靴子,他胸前的衣服上写着: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刘宗敏命人用椅子把崇祯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停放道旁临时搭起的席棚中,只有几名老太监守在旁边。

皇后也许是怕死后被侮辱,特地将下身衣服缝死,见者无不落泪。

李国祯等人哭求李自成,请求以帝礼安葬皇帝,李自成答应以帝礼安葬,王礼祭祀。

李自成:

但是这个命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李自成手下的将领们根本没有工夫安葬崇祯,他们抢掠百官和百姓都来不及。

崇祯最后的归宿是草草与田贵妃合葬,费用还是由昌平小吏赵一桂募捐得来。

李自成跑了,清军来了。多尔衮命令以帝礼重葬崇祯,将崇祯陵墓命名为“思陵”,营建了园寝建筑。

虽然崇祯是看不到了,但这些举动确实收买了不少人心。

之后满清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四处宣传满清帮助大明一雪前耻的,大明百姓欢呼雀跃,对清兵十分欢迎。

吴三桂引清兵:

满清占领了道义高度,又大力拉拢官绅地主,所以能以十万之众,夺取大明万里江山。

再观李自成,始终摆脱不了小农思想的控制,胸无大志,放纵手下,不论是对崇祯还是前明官员的处理,都显示出了狭隘的认知。

从一开始北京百姓欢迎到后来的憎恨,李自成只用了一个多月,他的失败也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虽然后来满清制造了许多杀戮,可是在入关初期,他们利用死去的崇祯做足了文章,收获了人心,最终夺取了天下。

可怜亡国之君崇祯,死后也被人利用榨干价值。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冯生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有朱元璋一手缔造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土崩瓦解。身在紫禁城的崇祯,耳闻外面喊杀声,已经万念俱灰。绝望中留下“任贼分朕尸,毋伤百姓一人”的遗书,在煤山自缢殉国。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四处张贴告示,寻找崇祯下落。直到三天后,才发现自缢的崇祯。如何处理崇祯的尸体,成为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崇祯在位17年,既无纣王的暴虐,又无隋炀帝的荒淫,在百姓心目中是个不错的皇帝。如果李自成有一统华夏的胸襟,就应该高规格安葬崇祯。但李自成的做法简直让人目不忍睹。他先把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拉到东华门外,示众三天,做为彰显自己赫赫战功的资本,然后,又弄到皇宫北面的河边不管不问,任凭风吹日晒。普通百姓死后还讲究入土为安,何况一个堂堂的天子呢!李自成的做法引起了明朝臣民的强烈不满,只是摄于李自成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时间久了,崇祯的尸体开始腐败发臭,老百姓实在看不下去,就冒着杀身之祸,凑钱下葬了崇祯。而李自成再干什么,他正在悠然自得享受崇祯的御用澡盆泡澡,等待崇祯的妃子来侍寝呢!不仅如此,他还以筹措军饷的名义,下令拷略明朝的大小官员。很多交不起规定银两的官员被活活折磨而死,一时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北京上空。最后,这些抢红了眼的农民军,竟把罪恶的手伸向普通百姓,开始了明目张胆的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李自成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支号称秋毫不犯的义军,已经彻底堕落成了土匪强盗。

李自成在北京短短42天,把这个曾经繁华无比的大都市,弄的千疮百孔,怨声载道。而清朝进入北京后的做法,比李自成高明了许多。他们先把崇祯的尸体请出来,再以天子的规格下葬,让百姓服丧三天,并追封崇祯为庄烈愍皇帝。清朝此举不仅安抚了百姓,还收买了人心,减少了老百姓对这些辫子军的抵触情绪。

从李自成和清朝对待崇祯尸体,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推测:即使没有清朝入关,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我自己没有专门研究,但我读过一些相关的文字。

据说,李自成闯进宫之后,找来找去找不到崇祯,于是派人四处查找,手下人看到吊死的崇祯,赶快报告,估计李自成亲眼看到时,崇祯还挂在树上,因为没有人敢动手处置啊。

然后李自成看到了崇祯留在皇袍上(估计是里面的一层白色袍子,因为外面的袍子满满的刺绣花纹)笔墨,这段文字被人抄写下来了,有兴趣的人可自行在网上搜索来看,

这段留言,大意是说:我有罪,所以上天怪罪下来了,使我使明朝遭此大难,然而,也要怪朝廷的大臣们都坑害我。我知道自己没脸见祖宗,所以我上吊前用头发遮住了自己的脸面。那些攻进来抢明朝天下的人请注意,所有的罪名我一个人承担,请不要伤害百姓。

李自成及其手下自然也震惊啊,但他们这些人一直认为明朝太坏太黑暗,应该被推翻,所以也不会有多少内疚。

据说李自成于是下令把崇祯下葬。因为崇祯自己的陵寝还没有来得及修筑(不然今天就不是十三陵而是就十四陵了),所以具体办这事的人就匆匆忙忙地把崇祯遗体放到了田贵妃的墓中,整个过程都比较草草了事。

后来满清在吴三桂的反水引领之下,入关和李自成的队伍打仗,(TMD,吴三桂既然能这么猛,又何必引清兵入关来给自己助威呢?!自己独自跟李自成拼的话,恐怕后来历史上名声也会好很多。)

李自成手下这些一直在明朝官兵面前勇猛威武的农民起义军,却被吴三桂打得稀里哗啦、逃命时恨自己没有多长两只脚。可见当时明朝官兵很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对明朝皇帝和朝廷的信心,在行驶所谓灭寇任务时都可能是应付差事的态度,只要把这帮流民驱散了就拉倒。终于在关内李自成这帮起义的力量越做越大。

满清跟随吴三桂入关之后,一开始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也的确给崇祯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葬礼。然而这不过是演戏而已,连崇祯的遗体在哪里、是否葬得合适、要不要换一个正式的陵寝,等等,所以这些相关的事情一概没有去管。

天下人都知道,觊觎并袭扰中原几十年的满清不可能没有心怀鬼胎,果不其然,满清住进紫禁城之后就再也没有主动撤离。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李自成以王的规格葬了崇祯!大清高规格的以皇室规格葬了崇祯!无非彰显自己的大度,收买人心!都是玩弄死人的帝王之术

崇祯自缢后,李自成和满清对崇祯遗体的处置有何不同?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随之也找到了崇祯自缢的尸体,还有一封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遮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难免让人悲痛,一个帝王竟然落得如斯下场。帝王的一举一动,从来就是牵扯着无数的政治权谋,暗含他意。何况是帝王之尸体,这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好处多多,利用不好祸患无穷,而李自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他让人将崇祯的尸体用两扇门板装起来,然后装入柳木棺材内,搭盖了一个寒掺的灵棚,最后崇祯皇帝被葬在了天贵妃墓中,至于出殡办理丧事的钱,李自成竟然没出,那还是一个小官而组织募捐的,你说江山都被你李自成给夺了,人也被你逼死了,你怎么就不愿办个像样的丧礼,来笼络笼络人心呢?李自成此举可谓是让有识之士给寒心了,帝王之心必定要有广阔的胸襟而礼贤下士的风范,可是自从李自成进京城以来,他就没有一件事让人看到了仁者之风,烧杀抢掠,拷打官员捐钱,完全是凭借着强权而奴役北京臣民,如此欠缺政治权谋,眼观短视之人如何能够统御九州万方,难怪李自成会被后世之人所痛恨不已,实是恨其不智,恨其不争,恨其亲手将华夏基业而拱手相送异族。

相较于李自成狭隘和小气的做法,不说立场,满清的做法的确是棋高数着,两者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满清会在局势关键时刻来制造有利的政治军事氛围。就说吴三桂的借兵一说,多尔衮就很好的利用了当时吴三桂的窘迫,让关宁铁骑和大顺军先战一场,让双方力穷之时,适时出击,坐收渔翁之利。之后大顺军溃败,满清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让吴三桂铁骑为开路先锋,四处宣传满清是“友谊之师”,是要帮助大明一雪前耻的,如此之下,关内军民一致欢迎,让自己师出有名,站在了道义的高度。满清入主北京城后,他们对待崇祯的尸体又是另外一番做法。他们重新厚葬了崇祯皇帝,而且将其墓地改为“思陵”,意思很明显,让人们感怀崇祯。接着又是拉拢大小官僚,得到士大夫们的拥戴将会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重要基石,这一招招的组合拳打来,可谓是漂亮至极,顺利的笼络了心向大明的人心。不可否认,后来满清政府造就了大量的杀戮,可谓是流血千里,十室九空,可不得不承认,在满清入关初期,他们利用“死去的崇祯”而收获了大量的好处,定鼎了紫禁城,占据了这个天下政治权利的中枢,给他们席卷天下而争取了众多的时间。

李自成占据先机,却失了天下,满清后发制人,却定鼎了九州华夏,仅从他们对待死去的崇祯尸体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多么的短视,果然是政治上的侏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