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有句话这么说的“十对婆媳九不和”,婆媳关系向来是千古难题,没有任何血缘以及交集的女人因为同一个男人而变成婆媳,这关系肯定是微妙复杂脆弱的,很多时候婆婆喜欢不喜欢你和你优秀不优秀、体贴不体贴、是不是美女、是不是才女等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普通女人和婆媳相处尚且小心翼翼,那民国女神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她也不能免俗,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呢?

先来说下这位不待见民国女神的婆婆是何许人也?

林徽因公公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婆婆是李蕙仙,是清末旧家庭的大家闺秀,父兄皆在京城为官。她自幼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这也算是那时候名副其实的白富美了。

二人观念不同

李蕙仙是清末旧社会的大家闺秀,封建思想还很重,李蕙仙一辈子“识大体”,不惜掩盖自己的才华与光芒,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林徽因是处于新旧交替的新纪元里,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又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所以追求的是人格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徽因会发展自己,展示自己,而不仅仅是全力以赴,去成就李蕙仙的儿子梁思成。这样的反差导致李蕙仙不待见林徽因。

林徽因不爱做家务琐事

林徽因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自然不愿意做家务琐事,这也是婆婆不喜欢的地方,哪个婆婆都喜欢儿媳妇可以多做家务,照顾自己儿子。

看不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旧情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为迎接他64岁生日,文化界承办方决定演出他的话剧《齐德拉》以示庆贺和敬意。徽因出演《齐德拉》,扮演马尼浦囯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也许曾经英伦情深,台上的两人演得投入而忘情,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但是婆婆李蕙仙就很生气愤怒了,她认为林徽因作为一个没出阁的女子竟然抛头露面,还跟旧情人纠缠不清,同台演出,简直有辱梁家门楣!因此更加不喜欢林徽因。

看不惯林徽因新式做派

很多婆婆总想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儿媳,比如李蕙仙自己是传统的大家闺秀,也想让林徽因做个三从四德、从不抛头露面的大家闺秀,可是林徽因毕竟是受到西方教育的新女性,自然不同,梁思成有次出车祸,住进医院,林徽因听到消息以后心急如焚,连忙赶去照顾,后来的日子林徽因每天陪梁思成,陪他聊天读新闻,也给他擦汗翻身子,婆婆李蕙仙看在眼里,自然非常恼火,经常会在林徽因手里夺过毛巾,告诉林徽因礼教观念里,“男女授受不亲”,未出阁的女孩子不应该对男子举止如此亲昵,这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可见李蕙仙对林徽因是满满的成见和不满。就是看不惯这个新式做派的儿媳妇。

婆婆李蕙仙的不待见也没妨碍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因为林徽因真正嫁入梁家的时候,婆婆李蕙仙因病逝已经不在世。这也避免了林徽因婚后婆媳关系紧张的局面。否则一身诗意的林女神每天和婆婆斗的“一地鸡毛”,哪里还有什么灵感写诗创作与建筑设计?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小女子一枚,却痴恋于古代历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您的关注!

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作为民国才女林徽因,她的家庭生活备受世人关注,甚至千古难题婆媳关系好不好,也要揣测一番才行。

虽然梁思成有两个母亲,但生母逝后四年才和林结婚。只有准婆婆一说,不太满意应当是真的。

梁思成的生母李蕙仙,为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媒人)的堂妹。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大家闺秀举止端庄,又知书达理。她遵从旧式道德,典型的贤妻良母,对继母极孝,深得梁家喜爱,被梁启超称为"闺中良友”,因其亡命日本十四年,李蕙仙便成梁家支柱。在李氏去世后,祭文称"今我失君,双影彷徨"情真意切。

故李氏虽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她希望有一个安心相夫教子,能照顾好儿子贤内助式的媳妇。她认为林徽因虽聪明美丽,新式家庭出生,未必肯做主妇,担心儿子被照顾得不好。当母亲心疼儿子的担心,倒也说得过去。

林徽因自幼游学英国,耳濡目染西方男女平等之思想,加之比较工科的思维,又活泼开朗。据说1923年梁思成有一回出了车祸,她去探视当着未来婆婆的面,举止亲呢小儿女状,这在传统思想的梁母看来,有失体统而言之不悦。

再加林徽因和徐志摩等诸多男性的交往,也许更让梁母心生嫌隙一一我儿子这么优秀,只有他选的女子,还有他追女方的说法吗?大概门户之尊的虚荣心作怪。

受西风影响的林徽因也不愿低眉顺眼讨她喜欢。林徽因不是梁母心中理想的准儿媳,准婆媳关系礼貌而不亲热,也很自然的了。

倒是公公梁启超,身为维新名士讲究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理解鼓励子媳的志趣爱好,赞成他俩的婚事。只不过李蕙仙在两人婚前便去世了,说其婆媳关系不好并不成立。

梁庶母王桂荃是李氏陪嫁丫头出身卑微,为梁启超生了四子两女,待人宽厚一律视为己出。

梁思成后来回忆说,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亲母气急了,用鸡毛掸子捆上铁丝抽他,庶母心疼为其抵挡,关系亲密如此,更对媳孙疼爱有加,婆媳关系也不存在不和之说了。

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林徽因名义上是有两位婆婆的,一位是梁启超的正妻李惠仙,即梁思成的生母,一位是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虽然林徽因婚后真正与之相处的是小婆婆王桂荃,但实际上对她不满的是大婆婆李蕙仙,至于不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李蕙仙出身豪门,堂兄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不仅有才学,还有着传统女子的贤良淑惠,识大体,能吃苦,生活的一切以丈夫为中心,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而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林徽因,有着新式女子的新潮作派,新与旧的冲突在所难免;

二,在旧观念里,梁思成是嫡长子,林徽因却是庶出。在门第上,林家和梁家,也是有距离的,在林父林长民在与张作霖的作战中牺牲前,林家已经开始败落,当时林徽因的留学费用,亦由梁启超负担;

三,李蕙仙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1922年曾经做过乳腺癌切除手术,随时有复发的可能,而她逝去后,作为长媳的林徽因是要主持全家十几二十口人的家庭事务的,而作为新式女子的林徽因,好像并不合适当这个大家庭的主持。这方面李蕙仙是有眼光的,果然在她死后,家庭主妇的重任落到了小婆婆王桂荃身上;

四,林徽因是并不符合李蕙仙心目的大家闺秀的标准的,特别是在梁思成车祸后,两人尚未完婚,但林徽因天天来探望时动作亲昵,举止不庄,这在李蕙仙眼里难免有轻浮之嫌;

五,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一直风言风语不断,特别是1924年,梁启超和林长民等人主持的“讲学社”邀请泰戈尔访华时,泰戈尔在北京的活动,基本都由徐志摩做翻译,林徽因做陪同。当时他们的合照就是中间是白胡子老人(月老?),左边是金童,右边是玉女,珠联璧合。吴咏在《天坛诗话》里这样描述:“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副三友图。”而后的5月8日,由新月社操办泰戈尔的寿宴上演出了一出泰戈尔的短剧《齐特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徐志摩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演春神代森塔。英伦三人行,又凑着这机会聚到了一起。剧情浪漫,台词华丽,诗意盎然,戏假情真……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死灰复燃,一时间各种流言传得沸沸扬扬。流言传到李蕙仙耳中,对林徽因自是不满——没出阁的女子,怎可如此招摇过市抛头露面并闹得满城风雨?准婆媳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为此梁启超焦头烂额,唯有送梁林二人速速出国,一避流言的风头,二避李蕙仙的气头,三避徐志摩的念头……

然而李蕙仙在儿子的婚姻上来不及力挽狂澜操纵局面。1924年9月,一代贤妻李蕙仙女士,在和梁启超先生共同生活了三十三年之后,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李蕙仙的去世,客观上说,为林徽因嫁入梁家开了绿灯。1928年,梁思成"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和林徽因结婚。

  一生运筹帷幄的李惠仙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琴瑟和谐,比翼双飞,始终不离不弃,林徽因用行动实现了她对梁思成的那个回答:

——你为什么选择的是我?

——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提起民国女神林徽因,恐怕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那句,“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的存在,是民国那段黑暗历史上稍嫌寂寞的几抹亮彩之一,没有人不爱她,没有人不喜欢她。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受尽万人宠爱的林徽因,遇到婆媳矛盾,也是焦头烂额,始终不为婆婆李蕙仙所喜也就罢了,还到死都不同意她进门。

梁思成的母亲,也就是林徽因的婆婆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妇呢?有书君认为,其中既有同性相斥之缘,也有丈夫阳奉阴违,儿子不作为之故,但归根结底,还是林徽因并非李蕙仙心目中的最佳儿媳之人选。

一、两个同样优秀的女人相遇,仿若火星撞地球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父亲是至交好友,早在林徽因年仅14岁时,双方父亲就开始刻意引导二人相见。可是,二人都是留过洋的新式文人,并不想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只让他们自然相处,至于婚姻,随缘就好。

所以,林徽因初次出现在梁思成母亲李蕙仙面前时,并不知道她会是自己未来的婆婆。林徽因的性格十分飞扬,因为学识见地比较犀利,说起话来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而李蕙仙也不是平凡的深闺妇人,她受丈夫梁启超影响,努力学习新学,思想见识也非一般人可比。

两个同样优秀的女人相遇,要么火星撞地球,要么惺惺相惜,遗憾,林徽因和李蕙仙是前者。

林徽因虽年少时因为母亲颇吃了些苦头,但自从跟着父亲游学开始,就成了处于鲜花掌声包围圈里的宠儿。她习惯了人人都围着她转,对于素昧平生的李蕙仙,自然也不会有多低眉顺眼。

倘若林徽因和李蕙仙以忘年相交,可能还会成就一段佳话,可当李蕙仙发现这个在自己面前高谈阔论的女人将会是自己未来儿媳妇时,一切都在她的心里变了味道。

针砭时事成了牙尖嘴利,追忆往事成了爱慕虚荣,浪漫多情成了行事放荡。

毕竟,她嫁作人妇多年,太知道做朋友只需灵魂沟通,做家人就得需要性格相契的道理。

明显,林徽因这样的性格作风是不适合做她家的儿媳的。

二、林徽因家累太重,风评又不佳,李蕙仙为儿子不值

如果说,李蕙仙一开始不待见林徽因是因为自己对林徽因存有偏见,可随着她对林徽因有了深入的了解,她开始愈发觉得,林徽因确实是配不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因为,林徽因家累太重,风评也不好。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有书君有点不知所云,拜托,林徽因家世很不错的好吗,怎么会家累太重。

事实上,林徽因在林家的地位是十分尴尬的。她不是嫡女,只因父亲喜欢才常年带在身边罢了。随着林长民的去世,林徽因失去了最大的倚靠,还有老母亲要养,家累是挺重的。

尤其,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还是个被宠坏了的深闺大小姐,不温柔不贤惠也就罢了,还时不时无事生非,多管闲事。

梁思成在母亲的眼里只是个极单纯的书生,李蕙仙光是想到未来儿子要跟这样的丈母娘一起生活,头发就要被气掉一大半。

再加上,新闻报头、街头巷尾时不时就会传出林徽因和其他男人的风流韵事,李蕙仙就更觉得林徽因配不上梁思成了。李蕙仙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当家主母,她看人很准,看事也很清。

她眼睁睁看着林徽因在徐志摩和自己儿子间摇摆不定,父亲突然不在了,才下定决心选了梁思成,就更为儿子不值了。

可梁思成不管不顾,一副非卿不娶的姿态。此时,李蕙仙眼里的林徽因就跟勾引了自己儿子的狐狸精没什么两样了,尤其,这个狐狸精还是个各方面都不咋滴的狐狸精。李蕙仙为了儿子,没有找道士收妖都是好的,怎么还会待见她呢?

三、丈夫的阳奉阴违和儿子的沉默加剧了李蕙仙对林徽因的厌恶

其实,按着一开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发展速度,李蕙仙还是有可能慢慢接受林徽因的。可惜,女人不了解女人也就罢了,丈夫也不了解妻子,儿子更不了解母亲,一个两个都是猪队友,生生让李蕙仙将林徽因当成了仇人一样的存在。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原本,当梁启超挑明自己的用意时,李蕙仙就是断然反对的。可梁启超倒好,表面答应了妻子不再插手,背地里却一直在努力地撮合着林徽因和梁思成,甚至还为了替林徽因支持到一个盟友,在林徽因以未嫁之身衣不解带地照顾伤病的梁思成时,写信给大女儿,对林徽因一通猛夸。

李蕙仙本就觉得林徽因此举太出格,可丈夫不但不跟他一条心,还公开跟她叫板,这还得了!于是,所有的错又都成了林徽因的错。

其实,李蕙仙生气还有吃醋的嫌疑,毕竟,每个女人都希望丈夫的眼里自己最好,连女儿都只能排第二。

梁启超竟然当她面夸一个外人,醋缸肯定是要倒的。

然而,无论李蕙仙如何阻拦,梁启超的撮合大业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安排了两人一同去美国求学,希望他们可以趁热打铁,可是,这却更加剧了李蕙仙对林徽因的厌恶。

梁思成也十分夸张,不管母亲如何反对,他始终没有跟母亲服过一次软,求过一次情。

试问,遇到如此猪队友的丈夫和如此冷情的儿子,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不殃及池鱼呢?

综上,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始终不待见林徽因,虽然跟林徽因的性格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她觉得梁思成娶了林徽因不会幸福。每一个做母亲的心里,对孩子的未来伴侣都有一个画像,林徽因纵然是全民之宠,不符合李蕙仙的期待也是于事无补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李蕙仙不是恶婆婆

说来林徽因大抵应该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流量明星,乱七八糟的人设太多,弄得失去了原来的样子,连身边的人都跟着失真。吐槽机需要提醒的是她首先是建筑学家,其次才是诗人和作家,也就是说她首先是个理工女,然后才是文学女青年。

而几十年来围绕着她的诸多花边八卦已经模糊了上面的事实,尤其是和某徐姓渣男扯到一起后,关于她的一切都他喵往琼瑶偶像剧方向使劲。但连她两个婆婆都牵扯进来就有点过分了,事实上她的一个婆婆比很多人想象中牛。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礼部尚书李端棻以内阁大学士衔典试广东,一个17岁的青年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把这个叫梁启超的孩子提拔成举人,又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吐槽机完全相信李端棻对梁启超的偏爱,因为堂妹的父亲李朝仪一手抚养他长大,视如己出,对他来说李蕙仙就是亲妹妹。

李蕙仙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有才女之称。但读书多并不等于矫情,下嫁梁启超后她来到广东乡间,上敬公婆,下教子女,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还能当起梁启超的闺中知己。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女子就是华夏古典派大家闺秀就错了,人家新学玩儿的一样溜,光绪二十二年她就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女学并担任提调(校长),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版女性报纸的创始人和编辑,这样的人会因为林徽因的洋做派心怀不满?人家年过半百还在家吃面包学英语,比时髦那年月李蕙仙是先锋人物。

另外关于李蕙仙嫌弃林徽因不是嫡出也属谣言,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确实不是林长民的元配夫人,但元配叶氏无后早夭,何雪媛从名分上说应该是继室夫人,与正房没啥差别,从哪能算出林徽因不是嫡出来?况且李蕙仙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支持者,当初就是用一夫一妻套路思春的梁启超,之后还能在意这玩意?

事实上如果李蕙仙明确反对的话,1924年6月梁思成根本不可能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学,因为当时李蕙仙卧病在床时日无多,她有一万个理由不放儿子出国。当然,作为儿子梁思成但凡长点心也不会那时候出国,就在那年9月13日,李蕙仙病逝。

王桂荃很疼爱林徽因

林徽因的另一个婆婆没有名分,因为梁启超那老家伙支持一夫一妻制不能纳妾,但是又有点文人浪漫,深知男人秉性的李蕙仙把贴身丫鬟给了他,这个叫来喜的姑娘为梁启超生了6个孩子,但准渣男老梁不准孩子管来喜叫妈妈......

根据梁启超很多后人的回忆,这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对所有人都很好,包括儿媳林徽因,林徽因也很尊重那个温和的老太太,可以算情同母女。林徽因生完孩子后,特意拉着梁思成和小婆婆一起照相,照片上一家人笑容灿烂,看不出有啥心病。

其实很多人觉得林徽因存在婆媳关系问题大约是来自她说过的话,大意是自己身体不好是因为梁家人的折腾,这玩意属于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范畴,从资料上看林徽因跟梁家人关系还好,除了因为子女教育问题和大姑子梁思顺有过矛盾外,大体都维持着平和。

总结起来吧,吐槽机不觉得林徽因有婆媳关系困扰,网上好多段子大多没个出处,把李老太太往封建恶婆婆上面靠,我觉得对李蕙仙老人挺不公平的,她或许不太喜欢林徽因,但没有在儿子的婚姻上捣乱,扯淡完毕。

民国女神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历史,越读越有趣,民国大才女也有不召婆婆待见的地方?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梁思成的母亲不简单

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是梁启超的原配夫人。

1869年,李蕙仙出生于北京的名门世家。她从小熟读诗书,擅长琴棋书画,有着才女的美称。1891年,李蕙仙嫁给梁启超时,梁启超约19岁,李蕙仙约23岁。

结婚后,二人始终恩爱如初。"美满姻缘,百年恩爱"他们的感情在中国的学术界一直被传为佳话!

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李蕙仙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全力支持丈夫梁启超的事业。

李蕙仙不是"小脚老太",当年的妇女运动,她是发起人之一,还是《妇女报》的主编。并且,李蕙仙在上海创办了女子学堂,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

但是,如此繁忙的事务,并不妨碍李蕙仙成为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我想,这是她与梁启超婚姻美满幸福的基石。

李蕙仙,是个不简单的女人!

当年,梁启超家境贫寒,李蕙仙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又有才又多金。但是,她硬是看中了梁启超这支潜力股,并选择嫁给了梁启超,可见其眼力是多么的独特!

那么,李蕙仙在对待准儿媳妇的事情上,同样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眼力和独特的洞察力。

所以,当林徽因、梁思成双双到国外留学时,梁思成常常收到姐姐梁思顺的来信,信中反复传达一个意思:

母亲反感林徽因,坚决反对他们结婚!

做天才的父亲好难,做天才的丈夫难乎?

在民国时期的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与同时期的萧红、张爱玲相比,要全面得多,人生的际遇更是幸运得多。

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建筑等方面,林徽因成就斐然。有人说:她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

萧乾在《才女林徽因》中如此评价她:

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当年的北平,在东城北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文艺沙龙。不要误会,“太太客厅”绝不是林徽因附庸风雅的闲处!金岳霖说:

“梁思成林徽因的生活就从来不是打发日子的生活,对于他们,日子总是不够用的。”

而且,林徽因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坚持。

在一次欧美同学聚餐会上,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林徽因指着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破口大骂!

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林徽因竟拒绝吃药救治。

这样的女子,有才有貌有胆有识,那真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婚配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他善于辞令,又滔滔雄辩。可以说,林长民和林徽因之间,是父女,更是朋友。

然而,他却感叹:

“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做林徽因的父亲,尚且有些难度,何况是做林徽因的丈夫呢?

林徽因太优秀了,这是李蕙仙反对林徽因嫁给梁思成的主要原因。

知子莫如母,李蕙仙是多么聪慧的女人,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的性格,他的成长,以及他以后可能的成就。

而林徽因太优秀了,她的身上光芒万丈!

娶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做老婆,固然有面子。然而,在婚姻中,另一个人却只能仰着脖子。

梁思成,就是那个在婚姻生活中始终仰着脖子的人。

脖子仰久了,会是什么感觉呢?

当然是不舒服,时间久了,可能还会有颈椎病。

颈椎病在现代的医学中都是个难治的慢性病,那么,婚姻中的颈椎病就更难治了!

聪慧如李蕙仙,看见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从英国回来,林梁的婚事也逐渐提上了日程。于是,李蕙仙便开始对林徽因的所有考察。

在考察中,她越来越发现了林徽因更多的才情。李蕙仙仿佛看见了未来的日子里,患颈椎病的儿子!

因此,李蕙仙坚决反对林徽因和儿子的婚事。

林徽因惊人的美貌,更是李蕙仙反对林徽因嫁给梁思成的原因。

林徽因不止是优秀,她的外貌还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质。

她会写诗,会英语,会歌剧,她的一颦一笑,都像个精灵。这种人,你越与她相处,越觉得她的魅力无穷。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说: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

林徽因自己也说,她“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

天啦,这个太要命了!

这么优秀又优雅的女性,又喜欢热闹,又喜欢人围着她转,那个做丈夫的心岂不是天天都在煎熬?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为了林徽因,不惜抛弃怀孕的妻子,从欧洲追到国内的徐志摩。一直毗邻而居,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的金岳霖,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其他的尚且不谈,光这两个男人,一直在林徽因的身边出现,做丈夫的梁思成,难道能做到心如止水吗?

真实的历史中,林徽因确实在婚后有过对金岳霖的好感!

我们把问题想简单一点,如果林徽因没有这么美,是不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机遇就会少些?!

聪明如李蕙仙,以女人特有的洞察力,早就发现儿子娶个这么美的女人做妻子,并不是件好事!

所以,她一开始就极力反对!

梁思成的身体不太好,也是李蕙仙反对林徽因的原因。

梁思成的身体一直不太好,1923年5月,梁思成骑摩托车还出了车祸。

在母亲李蕙仙的眼里,她希望的儿媳妇能在婚后的生活里,多以家庭为重,多以梁思成的身体为重。

换言之,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多分担些家务活之类的。

林徽因显然不符合这个基本的条件!

因为,林徽因属于知识份子的新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她的这些优点都决定了自己不可能做个李蕙仙眼里的好媳妇。

反过来想,既然林徽因无法以家庭生活为重心,那么林徽因的丈夫必然就要在这些事上多付出一些。

作为梁思成的母亲,她当然希望儿子的身边有个贤内助,一心支持自己的儿子做事业。这些,林徽因可能无法做到。

所以,李蕙仙要反对他们结婚。

三少说:

李蕙仙,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林徽因作为梁家的准儿媳妇,并强烈反对他们结婚,有没有错呢?

也许,并没有错。

但是,他们的婚姻是否真正的很幸福呢?

这个还不一定。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俩的感情绝对不能同李蕙仙和梁启超的感情相比。

梁思成在妻子林徽因去世几年后,顶着全天下人都反对的声音,再娶了小自己27岁的林洙。这说明梁思成在林洙的身上,获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体验!

婚姻,就像一双鞋子,幸福的感觉,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亲,如果你是李蕙仙,你是否赞成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