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期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一度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和50万以上的军队,极大地动摇了满清的腐朽统治。同时,它还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史不假虽然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对于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却并不认同。可以说,正是他的狭隘自私、嗜杀成性和生活腐化才直接导致了这场起义的失败。

1814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福源水村,本名叫作洪火秀,族名叫作洪仁坤,两个哥哥分别是洪仁发和洪仁达。虽然家中世代耕种,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故而被送入村里的私塾读书,也肩负起了光耀门楣的重任,还被吹捧为“十二三岁经史诗文无不博览”。

1827年,也就是道光七年,13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到花县参加县试就名列前茅,成为了村里的神童。不过,他被送到广州参加府试时却一败涂地,因为家中的经济拮据而开始耕田务农。

当时,自认为“学业有成,只差运气”的洪秀全斗志昂扬,从来都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于是,他在1836年、1837年和1843年接连参加了科举考试,每一次都铩羽而归,实在是令人汗颜。

清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明朝,具体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乡试在各省举行,中试者被称为“举人”可以参加在京师举办的会试,再中试者被称为“贡士”才具备了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资格。最终,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名次皆为“进士”。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参加乡试,必须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的层层考核。县试和府试的通过者被称为“童生”,院试的通过者被称为“秀才”,这才算进入了士大夫行列并且拥有资格参加乡试。

换句话说,洪秀全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却始终只是一名童生而已,甚至就连秀才也没有混上。因此,他不再专心苦读,而是开始反思人生,也反思自己。难道,我真的不是读书的材料?我真的不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官?

痛定思痛后,迷之自信的洪秀全推翻了以上的怀疑,坚定地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只是科考的试卷和阅卷的老师有问题而已。为此,他还萌生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推翻这个制度。

1840年6月,英国以鸦片贸易受阻为由悍然发起了侵略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此为标志,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戛然而止,被迫进入到了“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受此影响,洪秀全成为了“开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只不过,他并不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而是学习西方的宗教和教义,可谓是“另辟蹊径”。

洪秀全学习西方的宗教,说起来充满偶然性,主要通过流传于广东一带的民间读物《劝世良言》。严格讲,这并不是很地道的布道读物,而是由一个名叫梁发的中国人翻译和改编的通俗读物,其可信度与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那本“如来神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洪秀全在没有一点基督教认识的基础上就开始自学,开始悉心苦读《劝世良言》,具体情节可以通过电影《功夫》自行脑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悟”出了一套理论体系,并且开始大肆宣扬自己的理论:

生死祸福皆由上帝主宰,他是天上和人间的共父。

洪秀全宣称耶稣是上帝的长子,负责统御西方世界,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负责统御东方世界。而且,他还开始积极传教和布道,甚至成立了自己的粉丝后援团“拜上帝会”。

实话实说,洪秀全读书学习和科举考试的能力一般,但愚弄百姓和煽动民众的本领却特别强大,很快就拼凑起了上千人的教众追随自己。为了显得更加逼真,他竟然把家中的所有神像佛龛和祖宗牌位都砸烂烧毁,终于被全村都视为“逆子”和“异类”而遭到驱逐。

由于广东已经待不下去,洪秀全索性带着他最忠实的信徒冯云山一起来到了广西继续布道。由于这里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大都食不果腹的百姓自然对于现状不满,对于清廷不满,使得他的“事业”蓬勃发展。

看到形势如此喜人,洪秀全已经不再满足于“骗吃骗喝”,立即对拜上帝教进行了变革,增加了越来越浓厚的政治色彩。期间,他创作而成了《原道觉世训》,把上帝及其儿女同阎罗妖徒鬼卒分为了“正”和“邪”两个阵营,同时以宗教语言影射现实社会。

从此以后,“拜上帝教”逐渐从单纯的宗教团体演变成了准军事组织。而且,洪秀全还创作了《时势诗》来继续“做广告”,借机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近代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姑且不去评价这首诗的水平如何,但的确是他在正式起义前的真实感受和内心写照。很显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洪教主”的身份,而是希望能够效仿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两个农民皇帝,希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政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为了庆祝自己的38岁诞寿而召集所有信徒齐集犀牛岭,在此誓师起义向清廷宣战,从此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早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权力欲望,洪秀全在东乡这个弹丸之地就宣布登基为“天王”,与刚刚登基只有一个月的咸丰皇帝分庭抗礼。于是,1851年既成为了咸丰元年,又成为了太平天国元年。

一个欲望,一个权力,这是绝大部分人都向往的。不过,“东乡登基”只是解决了洪秀全一个人的待遇问题,其他合伙人的编制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很多人都心存怨言。

洪秀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很多封建帝王都会使用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加官进爵以“犒赏群臣”。于是,太平天国历史上又一件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永安建制”。

1851年底,天王洪秀全同时册封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还正式颁布了《太平礼制》 , 规定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远胜于当时的满清帝国。之后,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他的排场开始盖过了咸丰皇帝,真的是“比皇帝还像皇帝”。

洪秀全的进展虽然很顺利,但很快面临着一个难题,或者说一个“死结”。而正是这个“死结”,为太平天国的最终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宗教上,洪秀全借由“上帝之子”的身份统领东方世界,自然要接受对方“名义上的管辖”,至多也就是“二把手”而已;政治上,洪秀全又一心想要推翻满清帝国并且建立太平天国,属于绝对的“一把手”。

最可气的是,东王杨秀清还屡屡挑衅洪秀全的地位,越来越让他难以忍受。在创教之初,他为了将“上帝之子”形象化,只好假借杨秀清的肉身被上帝附体。但是,这造成了巨大隐患,使得东王在政治上二把手的同时,却成为了宗教中的一把手。

杨秀清不只具有“东王”的身份,而且还具有“天父”的身份。于是,他日常要跪拜天王洪秀全,被“上帝附体”后又要接受包括洪秀全在内的所有人跪拜。究竟谁是老大,究竟谁是老二?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1853年3月,太平军终于攻占了江南重镇江宁,正式宣布在此定都并且改称为天京。此后,天王洪秀全将自己的农民局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始大兴土木沉迷享乐,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

洪秀全在原先两江总督府衙的旧址上兴建了气势恢宏的天王府,分成了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又名“金龙城”,以金龙殿为主体展开构建,后面还修建了二殿、三殿、后宫和花园等地;外城又名“太阳城”,正门为天朝门,周围的城池比紫禁城还要坚固,是上朝和议事的地方。

搬入天王府以后,洪秀全基本上足不出户,将朝政事务都交给东王杨秀清负责,自己则以一种半人半神的状态统御“东方世界”。于是,东王逐渐将他架空,把太平天国的政权、军权和教权全都揽于一身,俨然成为了事实上的“一把手”。

杨秀清并没有就此罢休,更没有进行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增加自己的权力。他时不时就会“上帝附体”,以“天父”的名义教训儿子洪秀全,逼着他不断给东王“加官晋爵”,距离天王只有一步之遥。

洪秀全对于存在的危险并非一无所有,但依然还是沉溺于女色。据《江南春梦庵笔记》记载,他的天王府内设有爱娘、嬉娘、妙女、姣女、姹女和元女等23个等级共计1168名嫔妃,还有各类女官和宫女1000多人,总数达到了2300多人。

虽然,《江南春梦庵笔记》中存在对太平天国的诋毁和污蔑成分,著名史学家罗尔纲也形容其为“太平天国历史的第一大伪书”。但是,洪秀全的后宫泛滥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数量没有那么夸张而已。据《太平天国史》记载,洪天贵福被捕后在南昌的狱中这样供述:

父亲老天王洪秀全有八十八妻,我系第二房赖氏名莲英所生。

在这88个妻室中,洪秀全将自己虚无缥缈的“天妻”封为“正月宫”,而将事实上的正妻赖莲英封为“又正月宫”。而与他同时期的咸丰皇帝,尽管以好色昏庸而著称,但后宫的嫔妃数量也不过20多人而已,谁更好色一目了然。

正当洪秀全躲在天王府中装神弄鬼和玩弄女性之时,西方的基督教教廷听说了这个遥远的“分支机构”。于是,他们专程派人远赴中国去了解情况,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影响力波及到东方。

教会的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竟然发现这所谓的“拜上帝教”完全就是无耻的剽窃,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可以说,这不仅不是基督教的分支,而且还是对基督教的亵渎和侮辱。据英国传教士富礼赐在《天京游记》中这样记载:

天王是我所听说过最固执的异教徒,如果教皇有权惩治他,早就把他烧死了。

洪秀全尴尬了,无论政治方面还是宗教方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国外的基督教尚能不去搭理的话,那国内的杨秀清却不能不搭理。

在江南大营被清军打垮后,东王杨秀清竟然再次“上帝附体”,逼迫天王亲自到东王府加封自己为万岁。受此大辱,洪秀全决心展开绝地反击,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率部回天京平乱。

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到天京,包围东王府后诛杀了杨秀清及其眷属,而且在城内大肆杀戮。这种血淋淋的屠杀终于激起了所有将士的愤怒,洪秀全只好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改任石达开掌管政务和军务。不过,由于长期的猜忌和怀疑,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翼王率兵脱离了天京后向西进发。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从此丧失了乘胜歼敌的有利时机,是这场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据《清史稿》记载: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号定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

天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起了大举进攻,分兵进攻湖北武昌、江西瑞州、皖北巢湖和皖南宁国等地,天京城变得岌岌可危。不过,由于英法联军在此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被迫调兵遣将去抵御外敌,自然无法向太平天国发起全面进攻,相当于留出了一些喘息之机。

利用清廷的自顾不暇,太平天国稳住局势并且进行了局部的反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劣势地位。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在四面被围的天京城中病逝(一说是饿死),其子洪天贵福即位。

1864年7月19日,随着天京城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清军随即展开了屠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落下帷幕。在忠王李秀成和干王洪仁轩的保护下,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逃了出去,直到10月25日才在江西被清军俘获,随后被凌迟处死,时年仅仅十五岁。

对于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后世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据著名史学家郭廷以在《太平天国极权统治》中这样评价:

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和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在二千万至五千万。

不论外界有多少抨击的声音,文史不假都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太平天国运动”。它除了领先于时代的旧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外,还强有力地打击了满清反动势力,打击了国外列强的侵略势力,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不过,具体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文史不假却实在是“夸不起来”。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短视与享乐,正是由于他的自私和狭隘,才将这场农民运动演变成了一场闹剧,才导致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生灵涂炭。@文史不假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信仰和远大志向,开始只是利用了教会的影响,而缺乏真正组织的坚强领导,这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所以当他们遭到清政府与洋人的残酷镇压、力量被严重削弱的时候就出现了内部分裂、内外交困的绝境,而最终彻底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谢谢邀请!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说一套做一套,愚弄人民。一旦取得政权,作威作福。腐败糜烂是致命的,战略上战术上失误多!猜疑内斗导致灭亡,还有利用封建迷信欺骗人民。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金田起义发生在道光30年,(1850年7月)广西贵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起义会众达一万多人。

说起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谓是成也洪秀全,败也洪秀全。更深层次来讲,洪秀全失败的原因,并非失信和后来的分裂以及后来的内部腐败。而是另有更大的隐情。

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其后台是西洋基督教。洋教在中国咸丰年间盛行,洪秀全正是因为信仰基督教,他代表一部分基督教会众,清朝才不敢轻易惹他。

太平天国壮大后,西方列强暗中鼓动洪秀全趁机消灭清朝取而代之。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那都什么人呢,他们一眼就识破了西洋人的用心。

为什么天国定都南京后,就再不思北伐了呢?清朝自鸦片战争过后,赔下了巨扻,洋人见清朝偿还能力有限,嘬筋渐肘,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天国名下。当时史料记载,洋人曾暗地派史臣游说洪秀全,只要他愿意承担清政府所欠债务,列强将出兵协助天国灭清。

洪秀全的态度实分坚决,天父的子女怎能替清妖还债呢,一口就给回绝了。

正是因为洪秀全的一口回绝,洋人才死心塌地帮助清朝,他们回过头来一齐对付太平天国。

如果说,这就是天国失败的原因还不全面,后来的忠王李秀成率兵攻打上海,不顾大局,彻底得罪洋人,更近一步激化予盾,彻底为太平天国的覆灭种下祸根。

当然,列强的参与是因素,但天国内部也确实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太平天国失败是多方面的。

上述谨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请留言,欢迎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它的思想路线是信仰宗教。它的最高颂拜者是

‘’天父‘’,洪秀全是天王,东王杨秀青,南王箫朝贵,西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其中东王杨秀青是通天大使。

。太平军所到之处得到农民的拥和参于。从1844年广西金田起到1853年1月12日攻克武汉,3月14日攻克江宁(即南)建都。江南大半亇中国被占领,已真在进行北上。在一片大好形势下,就开始了严重危机的到来。

。太平天国的败亡有多方面的原因:

。|,是核心集团中的内贡是至命伤。核心集团中共有六王,即上面说过的洪秀全,杨秀青,箫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有一天杨秀青特然向天王洪秀全提出,天父有命:杨秀青由九千岁上升万岁。(这是借宗教骗人的)其实杨生了坏心,想谋王篡位。洪秀全没有答应,事后有韦昌辉谏言天王,处置杨秀青,天王同意,连夜北王韦昌辉带兵围攻东王府,杀了东王全家,还无故杀了二万余人。后有石达开回京见此情况,指责韦昌辉烂杀无姑,韦昌辉不服,又杀了石达开全家,石达开见情况不好而逃走。从此造成内部混乱,指挥前线战斗不力,从军事上受到很大影响。

。2,从这此内乱之后。洪天王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废除了量才落用,认为外人都靠不住的及端思想,核心组织都任用洪氏宗亲,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治国理政的水平一落千丈。同時这批宗亲腐败顺行。

伤失了中央领导能力。

。3,有太平军的死对头,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协助清军清剿

太平军,太平军由于失去统一指挥被各亇击破。

。4,由于曾国藩颂洋眉外,引进了洋抢洋炮,西方列强不支持太平军,从冷兵器時代的太平军,怎抵挡得了火抢火炮,一场战斗下来军兵的死伤像倒竹排。最后被曾国藩,李鸿章汇同清军将最后一支太平军石达开部消灭在金沙江畔。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内部分裂固然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任何组织都会有矛盾,不可能有完全团结的团体。

清朝正规军数量都是固定的,八旗兵22万,绿营兵66万。而且八旗兵许多都已经上不了战场,绿营不满员的现象很普遍。加上清军还要防守全国各地,所以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清王朝总共能动员的正规部队只有40万上下。早期的太平军只有几万人,进入湖南,打下武汉,东下南京这几个节点获得滚雪球式的增长。打下南京后可战之兵大约十万人,在局部地区能够形成优势。清军主力当时集中在江南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一万七千人,江北大营两万多人。主要用于围困天京,扼杀新生的农民政权。同时防备太平军北上中原,进攻北京。黄河一线清军兵力大约是两万五千人,防备太平军渡河。但是战线漫长,这点兵力非常薄弱。这些是清军能够集中的主要军事力量,其他清军以省为单位分区驻防,由各省督抚分别负责。

其实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依旧是压着清政府打,直到和洋人翻脸的时候。太平天国1858年之后重整旗鼓由衰转盛,取得了浦口之役、三河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二破江南大营一系列胜利,开辟了苏南大片版图。清政府面对太平天国军队只能采取守势,如果不是清政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根本就不是对手。

太平天国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下不合,即政治理念上下不一致。洪杨冯萧创立上帝教建立太平天国的本意是利用太平天国达到为己所用,满足私欲的目的。这从太平天国建立之初的王特权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私欲的膨胀最终导致了天京内讧的发生。韦死石走之后,洪秀全从下层中提拔的李秀成代表了广大底层官兵的呼声,即建立真正的太平天国,而不是王的太平天国。(不提陈玉成的原因是陈只是战将,不懂政治,且在政治方面毫无建树。)以李秀成为代表的底层官兵的这种呼声严重影响到洪秀全的特权,为了维护特权,洪秀全大肆封王的真正目的是收买底层官兵用来维护王的特权。但洪秀全的这种做法使得广大的底层官兵对太平天国彻底失望,崩溃不可避免了。如果不是李鸿章的苏州杀降行为,太平天国是可以提前瓦解的。

太平天国的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这一制度和广大地主利益相抵触因此遭到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太平天国不承认当时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妥协。太平天国被湘、淮军和英、法、美、沙俄联合镇压,这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