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最近在看唐朝这段史书,说李靖是战神。后期李世民不亲征了都是靠李靖打天下。但是现实中貌似李靖并没有那么出名,至少没有尉迟恭,陈咬金等人出名。请问这李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643年,也就是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缅怀当年的开国功勋们,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画像。这些画像根据各自的官阶和贡献排定了顺序,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作为唐王朝的开国名将,李靖位列第八位,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这个排名与他的贡献并不相符,究其原因是其曾经在隋末时试图实名举报李渊谋反,还差点儿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因为这个“扣分项”,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才会大幅下跌。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还原历史,深入了解“大唐战神”李靖有勇有谋和善始善终的一生。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隋唐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他为唐王朝的建立可谓居功至伟,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和尚书右仆射等职,被封为“卫国公”,谥号为“景武”并且陪葬于昭陵。甚至于,通过历朝历代的造神运动,他被民间百姓视为是“托塔李天王”。

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曾经担任殷州刺史,被封为“永康公”;父亲李诠官至赵郡太守,深得隋帝的信任;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不断被隋文帝杨坚委以重任。

李靖从小就表现得天资聪慧,很早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舅舅的直接影响下,他不仅舞枪弄棒,而且还颇具军事才能,被誉为是“可与孙、吴一较高下”之人。

入仕以后,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任殿内直长和驾部员外郎等职。担任马邑郡(今山西省朔县一带)丞后,他开始与唐国公李渊有了交集,随其一同与突厥进行作战。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国内的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已经此起彼伏。尤其是,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翟让、李密和江淮的杜伏威等人已经颇具规模,极大地动摇了隋朝的统治。

见此情形,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伺机而动发兵叛乱。李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深受隋朝大恩的他准备亲自向隋炀帝告密,经过化妆后逃离山西前往江都。结果,由于各地的起义不断,使得他在告密途中被困在了长安城。

617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李渊终于率军三万在太原起兵,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出兵关中。为了拉拢中间势力,他在发布的檄文中还明确“反杨广但不反隋”,很快便攻入了长安,顺带也俘获了李靖。

对于像李靖这样的“隋朝忠臣”,李渊自然不会心慈手软,下令进行处斩。临行前,李靖想到自己壮志未酬,随即就大声呼喊:

公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欲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本就欣赏李靖的忠义之气,加之此时也在用人之际,就在李世民的从旁劝说下赦免了他,从此归入秦王麾下被用作三卫。所谓“三卫”,实际就是“亲卫、勋卫、翊卫”这三种禁卫军的统称。

到李世民麾下任职后,李靖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幕僚。期间,他才逐渐展露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李唐政权和洛阳的王世充对峙之时,南梁的萧铣政权却乘机出兵袭扰。在此背景下,李世民下令李靖率军前去增援,从此开始独当一面。

武德三年,李靖率军抵达南方后,深入分析了自己和萧铣的优劣势,认为只有一鼓作气才能取胜。于是,他联合李瑗和李孝恭的力量连战连捷,终于逼迫萧铣投降,成功将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收入到了大唐帝国的版图。

非常讽刺的是,就在萧铣刚刚投降之时,他的十多万精锐部队才终于赶到江陵救驾,自然也被李靖轻易收编了。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李靖坚持速战速决的话,长江中下游地区势必将会陷入持久战和消耗战。

打败了萧铣后,李靖算是彻底扬名了,真正成为了手握重兵的大将,也成为了各方势力都积极拉拢的对象。

称帝前,李渊对于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争斗作壁上观,希望兄弟二人可以相互制衡;称帝后,李渊开始旗帜鲜明地支持李建成,不断打压李世民的势力,甚至不惜剥夺他的军权,只保留了“秦王”的虚名。

李靖的横空出世,无疑给李渊和李建成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因此,唐朝在统一过程中后期的几场硬仗,基本上都是李靖打下来的。

武德四年,李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加封上柱国和永康县公。之后,他开始负责招抚和平定岭南地区,并最终将岭南九十六州都收入囊中,极大地加速了唐朝的统一进程。

武德七年,原本投降李唐政权的江淮农民军领袖辅公祏在丹阳发动了叛乱,李靖奉命前去镇压,很快就平定了局势,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极力赞许。据《旧唐书》记载:

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卫何以加!

这几场仗打完后,南方的局势已经彻底统一,李靖又被调任北方前去对抗突厥。在镇守山西期间,向来能征善战的突厥人都没有占到便宜,唐帝国的北境也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而与此同时,唐帝国的内部却极不平静,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内斗已经到达了白热化程度。期间,李靖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却一直都恪守本分,尽量不与长安各方进行接触,老老实实和本本分分地把守着北大门。

武德九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兵变,派遣亲信前去试探李靖的态度,希望能得到边军的支持。对于私下调兵的请求,李靖毫不犹豫地予以了拒绝。但是,他并没有将此事上报给李渊知晓,显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事实证明,李世民虽然希望李靖能帮助自己夺权,但他两不相帮和秉持中立的态度也算是忠于唐朝。况且,李靖的弟弟李客师还是铁杆的“秦王党”,直接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且还立下大功,也算是变相替自己哥哥站队了。

626年7月,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的支持和参与下,于长安城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借此,他不仅铲除了夺嫡的唯一障碍,而且还向高祖李渊彰显了自己的威望和实力,迫使父亲退位并且传位给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初,立即将边关的李靖调回长安任职。不过,随着“战神”的离开,突厥很快开始蠢蠢欲动,甚至趁机进攻长安,迫使唐朝签订了“渭水之盟”。

此后,这个盟约一直被李世民视为耻辱,发誓要消灭突厥后雪耻。贞观三年时,唐太宗任命李靖为统帅全权负责进攻突厥的战事。

出兵以后,李靖以雷霆之钧直捣黄龙,一举捣毁了突厥的王帐,就连颉利可汗也差点被生擒活捉。从此以后,突厥势力远远撤离了唐朝边境,此后数十年都再没有进犯过唐境。

随着吐谷浑进犯凉州,已经64岁的李靖再次挂帅出征,为唐帝国彻底解决了西北地区的危机。这次出征,成为了李靖最后一次谱写自己的军旅篇章。

此时,李靖已经是66岁的老人,而且实现了功成名就,堪称是唐帝国的最强武将,甚至有了功高盖主的危险。虽然李世民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也很有容人之量,但李靖还是丝毫不敢贪恋权力,返回长安后就主动放弃了所有的军权。

到了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在远征高句丽前,还亲自前去李靖的府上探视。不过,此时的李靖已经70多岁,再难以统兵为国出战。后世通常认为,如果李靖再年轻十岁的话,李世民根本无需御驾亲征高句丽。

相比李靖,他的两个儿子就显得相对有些平庸。长子李德謇因为和废太子李承乾交好,在他谋反失败后受到牵连,被流放到了岭南,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将他赦免;次子李德奖则生性率真,并没有入仕做官,长期仗剑走天涯,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游侠。

649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三年,退休在家的李靖病情已经恶化。当时,同样病情沉重的唐太宗李世民还亲临病榻前进行慰问,据《新唐书·李靖传》记载:

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在李靖溘然逝去后,李世民悲痛不已,特旨追赠其司徒和并州都督,赐谥号为“景武”,准其陪葬昭陵。八天后,唐太宗自己也在翠微宫含风殿内驾崩,安葬于昭陵。@文史不假

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是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是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早年就表现出有军事天赋,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他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他父亲李诠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年轻时便常与舅父韩擒虎学孙、吴兵法,隋吏部尚书牛弘在李靖年少时就夸赞李靖有“王佐之才”。

李靖是在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降而进入李渊阵营的。李渊太原起兵后攻占了长安,李靖与隋朝当时的一些将领一样,被李渊俘虏了。李渊要杀掉李靖,在临刑前,李靖对大声疾呼:“公起义兵,原是为天下除暴乱,今不思成就大事,反而以私怨斩壮士,为何?”李渊对李靖临死前所表现出的气魄很欣赏,而李世民更是爱慕李靖的才识和胆略,于是,他们便释放了李靖,李世民将李靖召入秦王府,充做三卫。

李靖(剧照)

自此,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参与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李靖因军功升任开府。之后,李靖协助李孝恭攻陷江陵,逼降萧铣。后来,李靖又领兵攻南岭,达桂州,接连攻下下九十六州,战功显著。李靖为李孝恭出谋划策,助其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随后,李靖被调往北方,先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因在边防有战功,李靖升任为兵部尚书,兼任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多次亲率唐军轻骑,突进敌方腹地,与东突厥激战,最后灭了东突厥。唐太宗继位之后,李靖由兵部尚书晋升为右仆射,由武将进入宰辅的班子里,成为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李靖深通韬略,有超出其他武将的诸多厉害之处。

首先,李靖除了跟随李孝恭、李世民东征北伐有了赫赫的战功之外,他还有与其他唐初名将不一样地方,而其第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能知足而退。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月,李靖担任右仆射职务刚满四年之后,便以足疾为名,向李世民恳请辞去相位,唐太宗念其战功显赫,特赐一条灵寿杖,以帮助李靖疗养足疾,并特告其如足疾稍好,每二三日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李靖这种急流勇退的态度使唐太宗对他更加信任和欣赏。

其次,李靖的另一个厉害之处是当朝廷需要他时,能积极站出来,为皇帝分忧,即便是仍在患病中,他也不怕辛劳,披挂上阵,而且战而能胜。

李靖休病假两个月之后,吐谷浑突然进犯凉州,需有能征善战的将领统兵御敌,唐太宗在朝中物色能带兵的统帅,但都不太满意,思来想去,他感到身经百战、富有韬略的老将李靖是统兵迎战吐谷浑的最佳人选。可是,李靖正在家医治足疾,染病未愈,李世民不忍心召唤他上战场。此时,李靖已年逾花甲,而且染病未愈,他本可以不再涉军事的。可是,当李靖得知李世民正在选合适的将军领兵远征吐谷浑时,他便顾不上年纪大和患足疾的事了,他一闻战事便精神振奋,他主动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得知后非常高兴,感到君臣默契。于是,这一年十二月,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一归李靖指挥。李靖率各路军出击,拉开了反击吐谷浑大规模决战的序幕。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唐军一路踏雪行军,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第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

吐谷浑伏允可汗十分狡诈,他一边往西撤退,一边下令把草木烧光,使唐军断绝马草。战马缺食草,便不能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相离,父子失散,唐军正是攻击的大好时机,若不乘胜追击,必将后悔。李靖赞同侯君集的看法,认为决不能给敌人有喘息之机,于是,李靖令唐军兵分两路攻击吐谷浑军:一路由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追击;另一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等从南道追击,两路大军同时进发。

李靖亲自率的北路军进展顺利,才过了几天,前方部将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以所缴获的大批牛羊草料充作士兵和军民的食物。接着,李靖的主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战中击败吐谷浑军。同时,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深入荒漠二千余里,历经艰辛,长途奔袭,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将敌军击溃,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也于赤海也打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此后,在追击中,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

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李靖的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其部将纷纷离散,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最后,伏允可汗的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了天柱王,率众将投降了唐军。李靖率唐军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军,向朝廷报捷。李世民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唐军大将李大亮协助防守,以控制吐谷浑旧境。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改封李靖为卫国公,授濮州刺史。

李靖画像

再次,李靖还有一个厉害厉害之处就是能知人善任,识人极准。

李靖不仅深通兵略,而且,他识人极准。比如,他对侯君集的为人看得很清楚,侯君集是一员虎将,是唐太宗所疼爱的能征善战的武将,而且,唐太宗历来要求武将们要知兵法。唐太宗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李靖领旨后,却没有教给侯君集军事韬略,而是只教他一些战术常识,侯君集心里清楚,他很不满意,便上奏太宗说李靖不授其兵法精华,称李靖将兵法韬略藏而不露,将来很可能会造反。唐太宗听后训斥李靖,李靖回答说:“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李靖早就看出了侯君集必定会谋反,果然不出李靖所料,贞观十七年四月,侯君集鼓动太子李承乾谋反,因谋反之事败露,侯君集被处斩。李靖识人极准,在识人用人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还有,李靖的智谋远高于一般的武将,他不仅熟读兵书,深通军事韬略,而且还很有治政智慧。

比如,李靖为唐太宗提出了一条大臣们所意料不到的建议,他建议太宗免除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勣的将军之位,然后再让太子起用李勣,以此来使李勣对太子能感恩载德,因此,李勣一定会对太子知恩图报。试想如果不是很有政治智慧的军事统帅,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建议的。当然,也是由于李世民与李靖君臣关系紧密,李靖才敢提出如此的建议。本来,李靖与李勣的关系就非常好,李靖曾把兵法传授给李勣,两人有师徒之谊,而李靖对唐太宗有如此建议,不仅表明李靖对李世民的尽责尽忠,而且,也反映出李靖不是一般的武将,而是在政治上富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家。

李靖(动画形象)

最后,李靖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他与李世民关系密切,有关于军事韬略、兵谋兵法方面的共同语言,李世民这位明君与李靖这位名将,能非常亲近地谈论兵法。

李世民胆略过人、能征善战,唐王朝有一半以上的江山是由他亲自领兵征战而打下来的。李世民是唐军杰出的军事统帅,唐朝建立前,他围攻洛阳,逼降王世充;战虎牢关,俘虏窦建德,战绩辉煌。李世民是常胜将军,他创造很多战场奇迹。而李靖也是能征善战的杰出军事家,他也创造了诸多成功战例,战功卓著。如此一来,两位都有成功征战经验的军事家就很有共同语言了。作为李世民属下最得力军事统帅,李靖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和爱戴,而作为亲自统兵打下天下的唐皇李世民,很有李靖的敬仰,两人心意相通,他们对于战事的认知,对于军事韬略思考,在很多方面是相知相慕的,他们有沟通不完的话题。

正是因为他们两人心意相通,所以,李世民与李靖这两位君臣经常在一起讨论军事问题,经常交流对军事韬略的看法,而他们关于军事、兵法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后来就被人编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世民和李靖两人不仅经历几十场战斗,属于实战型领兵将军,而且,他们还是熟知兵法的军事谋略家。据说,李靖曾收集过很多兵学著作,只可惜到宋代多数兵书都遗失了,没有能保存下来。幸运的是,唐宋之际,有懂兵学的人,辑录了唐贞观时期李世民和李靖的事迹,编成了《李卫公问对》,宋神宗元丰三年(1018年)《李卫公问对》被钦定经典兵书,收入《五经七书》。书中所记,表现了史上帝王和武将的最为知心知意的关于兵略的讨论,帝王与武将如此亲密、坦诚地交谈兵略,如此惺惺相惜,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当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隆重安葬,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设建如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

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唐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曾经有一种说法,叫在唐初,你没有灭过国,都不好意思称自己的名将。而在唐初,特别是李世民上位后的贞观年间,唐朝对外的几次重大灭国之战,特别是灭突厥之战中,李靖发挥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靖

李靖的军功无可比拟

李靖是标准的名门之后,名将世家。他的父亲是李诠是隋朝的官员,曾经担任过赵郡太守的官位。舅舅韩擒虎也是隋朝名将。李靖从小就受家庭的影响,有充足的资源供其学习,所以是文韬武略无不精通,与他的名将舅舅谈论军事,往往有自己独特高明的见解,这也让韩擒虎感叹不已,称其有吴起之才。

在隋朝当了一段时间普通官职后,恰逢隋末乱世,李渊暗中做准备,打算起事,被李靖潜回长安告密。后来李渊在晋阳起兵,迅速南下占领了长安,李靖被俘,在被处斩时大声为自己鸣不平,他的才华得到了李渊父子的赏识,于是到了李世民账下效力。可以

李靖

大唐建立后,国内群雄割据,李世民素有军事才干,因此被李渊授予开府之权,开始重视军功,李靖也因为杰出的军事才干开始异军突起,暂露头角。在平定萧铣的战役中,李靖先后立下大功,被李渊亲自下诏声称赦免他此前的所有过错。并因功升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后来李靖又辅佐李孝恭征讨岭南,平定反叛的杜伏威部将辅公佑。在这些战役中,李靖靠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均立下了大功。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上位后,太宗皇帝一代明主,雄心万丈,李靖这样的军事天才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的舞台。

在被迫签下了“渭水之盟”后,李世民一直引以为耻。在国内局势平稳,各项准备工作皆完备后,借突厥再次进犯唐边境为由,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带领李勣、柴绍、李道宗、薛万彻等名将,分六路出兵,统率总共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在此次战役中指挥若定,战绩出色,特别是兵行险着,认领三千轻骑千里奔袭,攻占突厥王廷,一举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被迫仓皇出走,逃往碛口才保住了性命。李靖这一行为也让李世民赞赏不已,认为这一战斗足以一雪“渭水之盟”的耻辱。

后来李靖又参与指挥了出击吐谷浑之战,也立下了大功。可以说在军功方面能够与李靖相比的也只有李孝恭和李勣,以及苏定芳三人了。

李靖除军功外的功绩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诸多杰出的军事著作,最为著名的《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等。而李靖作为大唐最为出色的名将,也曾将自己的军事思想,对战争的思索等写了下来,有两本出名的著作问世。

其中最为出名的一部就是与唐太宗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融入了回答之时,形成了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李卫公问对》,也叫《唐太宗与李公卫问对》,或者简称《唐李问对》。另外一部军事著作则是《六军镜》。可惜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些著作只见于史册,早已经失传。

李靖的名气小的原因

在唐初的名将中,论起功绩李靖几乎无人能比。但论起名气,李靖则要逊色的多。起码相对于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要小的多。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秦琼、徐茂公

一个原因就是演义故事、影视作品的加成。众多隋唐演义类小说中,均是以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寨的英雄为主要人物来展开的,在这些演义中,李靖有些版本中甚至都未出现过。而尉迟恭出名则是因为和秦琼一起成为千古以来和神荼、郁垒齐名的门神形象。

李靖唯一出现的文学作品形象只有和虬髯客、红拂女的风尘三侠故事,以及红拂夜奔的典故。

不知道李靖是不是天赋点都点在了军事上,导致李靖虽然军事方面的才能无与伦比,但政,治方面的才能就相对欠缺了一些,诸多关键时刻的选择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是曾在早期举报过李渊谋反,二是玄武门之变选择了明哲保身,站队出现了问题。虽然李世民并没有在意,但对他也一直未真正当成心腹,甚至多有提防之处。再加上李靖功劳太大,一直担心功高震主,采取了闭门谢客,甚至自晦的方式来保全自己,名气相对来说不大。

在生前,李靖的官职也并不算高,所以才导致在贞观十七年建立凌烟阁时,李靖虽然在军事方面才能突出,也立下了无数大功,但排位仅仅只在第八名,甚至还在尉迟敬德之下。

所以说李靖还是十分厉害的,在唐初名将辈出的年代中,李靖仍然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辉,成为谁也无法忽视的存在。论起军事才能,遑论整个唐朝,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李靖也有一席之地。

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李靖在军事上的厉害,可以说就算不是历史第一,那也是历史前几。与卫青、霍去病不同,李靖行军并不拘泥一种风格,往往是随机应变,天马行空,正奇合一。要说李靖为什么名气没那么大,其实主要也怪他和李世民同个时代。李世民是什么人物?毛主席的评价我觉得很在理: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可别把李靖看做电视剧里的那样窝囊,就如可别低估武则天的政治智慧,而过分高估颜值。

那么李靖的真实水平究竟怎么样呢?可以说李靖打出了事后诸葛亮也看不懂的风格!

这里先给大家讲个历史小故事,关于李靖与侯君集的。

话说,李世民曾经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结果侯君集学了一段时间后去找李世民告状,说李靖每次兵法教到精髓后就不肯教了,分明是想造反。

李世民一听,“有点意思”,就叫来了李靖问话,结果李靖回答道:“我教侯君集的兵法都已经足够平定四方了,这还不满足。他还想学更多,侯君集才是想造反!”

这个例子我们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刘邦活着的时候,除了韩信是个威胁外,其他诸侯王基本只有被刘邦收拾的份,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其实军事才能也就显露的一般。那李世民呢?在李世民领军能力也是震古烁今的情况,依然让另一个兵法优秀生侯君集觉得李靖有足够造反的军事造诣,大家说这李靖什么水平?

那么李靖的军功如何呢?

其实我们用李世民的说法就可以了:南边平定吴会,西边平吐谷浑,北边扫清突厥。

那么李靖究竟是如何打仗呢?

这里再举个例子,告诉大家李靖是如何用反向思维打仗的!

李靖当年平定萧铣的时候,刚好遇到暴雨连绵不绝。当时领兵的是李靖和李孝恭。

可是到了两军对垒的时候,李孝恭觉得雨太大,想等天气晴朗后再进攻,李靖却说这要出其不意,主张进攻,李孝恭听取后,果然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了几个军事重镇。

后来,萧铣的大军赶来了,李靖说对面一堆精神小伙,我们先避其锋芒。可是刚大胜的李孝恭却觉得自己大军刚刚大胜,自己看上去和李世民一样,是战神,于是就不听李靖的劝告,让大军出击。

结果呢?李孝恭被一顿胖揍,准备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这时候李靖又来了,他说这时候可以出兵了。原来,这时候南梁的军队正在战场上缴获战利品,无心打仗,这哪里挡得住李靖呢?自然被李靖一顿胖揍。

到了南梁的都城后,李靖主张把先前缴获的战船还给对方。李孝恭心想,你这怕是傻了吧?

结果傻的却是李孝恭。

李靖回答道,你不懂,对方看到这些空船我们都不要,一定以为我们大局已定,肯定军心会动摇。

结果没出李靖所料,下游的萧铣守军都以为南梁投降了,也就望风而降了。萧铣一看大势已去,也就跟着投降了。

如此深谙兵法、心理的李靖,难道不厉害?

可别被演义和电视剧祸害了,有时候还是要多史书。

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李靖不够程咬金他们名气大,恰恰是因为太厉害了。他如果名气再大一点,即使大度如李世民也得想想,这个这个家伙,没完了,是吧。想干嘛呢,嗯。包括他自己和李世民,大家都怕他功高震主,所以,才有意淡化他的名气的。李靖军事才华,非常强悍。稳稳当当的封建王朝十大名将。

唐朝李靖真的那么厉害吗?

李靖是李世民时代最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堪称用兵如神。

相传李靖著有多部兵书,像《六军镜》《卫公兵法》等等,但大多已失传。

李靖不愧为唐初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征战数十年极少落败,立下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功,让后世的将军望尘莫及,官至尚书右仆射,又获封代国公,于是世人称之为“李卫公”。

李靖跟随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击败了王世充,后南下荡平萧铣和辅公袥,平定岭南诸部落。又北伐东突厥,为边疆扫除了隐患,让大唐得到稳定的发展。贞观九年,李靖又统领大军攻破西面的吐谷浑。

李靖忠于大唐,是忠臣的典范,历代称赞,一生为国为民,较之宋朝的杨家将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靖又被称为“战神”,他真的被神化了。

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看过“西游记”,应该记得里面有个托塔李天王,说的就是李靖,把李靖神化到了天庭里王者。大家知道,李天王是大神,即哪吒的父亲,在神的地位仅次于三清等寥寥数个。试问后世有哪位将军得到如此殊荣?从这一点已证明李靖十分厉害,没有那么厉害,在民间又怎会传说到这等地步?

因后世的神化,李靖的地位要比关羽和岳飞还高出一筹,在普通老百姓心里已成了守护神,而且是个没有任何瑕疵的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