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经创作了《明妃曲二首》,成为颂扬王昭君最好的诗作之一,在文学上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其中,那句“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诗句中提到的“阿娇”,就是西汉时期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堂邑侯陈午的女儿,更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阿娇被后世所熟知,除了“长门冷宫”以外,更离不开“金屋藏娇”,据超级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中记载: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以上记载,就是金屋藏娇这个典故的出处和来源。不过,随着元光五年时她被废后并且幽居长门宫,就标志着这段爱情故事的落幕。

那么,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阿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汉武帝又为何会对她过河拆桥?

为了抵制卑劣的原文抄袭现象,本人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之举。而且,本人的原创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只属于“文史不假”这唯一的账号和网名,其余平台比如搜狐号、网易号、一点号和大鱼号等皆属于剽窃行为!

不可否认,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否则,毛主席也不会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但是,刘彻也的确属于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对身边的女人更是如此,除了阿娇以外,之后的卫子夫、钩弋夫人等都无一善终的。

阿娇的父亲名叫陈午,是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的曾孙。他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才,却也是忠厚老实之人,而且还承袭了祖上的爵位,陈家当然算得上名门望族。

阿娇的母亲是长公主刘嫖,乃汉文帝和窦皇后所生的嫡女,还是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的同胞姐姐,被册封为“馆陶公主”。因为嫁与堂邑侯陈午为妻,所以后世也称她为“堂邑大长公主”。

有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阿娇自幼就娇生惯养,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性格,为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汉景帝在位期间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薄皇后所生的嫡子。依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祖制,他只好册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长公主刘嫖非常贪恋权势,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给太子刘荣为妻。但是,太子的生母栗姬却与她长期不睦,甚至多有龃龉,因此一口回绝了长公主的示好和提亲,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虽然册立了刘荣为太子,但汉景帝最宠爱的儿子却是由美人王娡所生的第十子刘彻。此子不仅聪明伶俐,而且王美人在怀孕期间景帝还被汉文帝托梦,告知此子未来会贵不可言。

在栗姬处碰壁以后,长公主刘嫖将目光转向了刘彻。而且,他的生母王娡在宫中的位份不高,母家也没有什么势力,很容易被掌控。而心思缜密的王娡也积极回应,答应了刘彻和阿娇的亲事,从此结成了一荣俱荣和一损俱损的关系。

为了替自己未来的女婿争储,长公主仗着自己的身份开始在母亲窦太后和弟弟景帝面前进谗言,不断诋毁栗姬。久而久之,汉景帝也开始认为栗姬的心胸过于狭隘,故而有意疏远她。

眼见自己失宠,栗姬慌不择乱昏招迭出,终于危及到了儿子刘荣的太子位。在景帝患病期间,她竟然怂恿大行令上疏,以冲喜为由请求重新册立皇后。

汉景帝突然意识到,栗姬在此时提请册立皇后是为自己驾崩后她担任太后而提前布局。于是,他在大怒之下不仅处死了大行令,还将栗姬废除封号打入冷宫,就连无辜的刘荣也被废除太子位,改立为临江王。

栗姬这次完败,或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司马迁就认为是美人王娡在背后搞鬼,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

栗姬负罪,王氏乃遂。

刘荣被废后,长公主和王娡共同发力,终于促使汉景帝册立胶东王刘彻为新的太子,而王娡也母凭子贵,成为了景帝的第二任皇后。

公元前141年3月,西汉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驾崩,谥号为“孝景皇帝”,葬于汉阳陵。同年,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位称帝,史称汉武帝,册立陈阿娇为皇后。

当时的西汉,刚刚历经了“文景之治”,国家已经从汉初的战乱中复苏过来,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因此,年轻的刘彻希望摒弃之前的无为而治,转而推行积极的大有为之政。

不过,以祖母窦太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却坚决反对,祖孙之间还一度引发了政争。盛怒之下,窦氏还扬言要废帝,幸亏皇后阿娇和长公主刘嫖从旁化解,才使得刘彻有惊无险的保住了皇位。

在窦太皇太后过世后,汉武帝刘彻终于大权独揽,开始推行一系列内政外交。尤其是,他重用董仲舒等儒臣,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凭借着“拥立之功”和“辅保之功”,阿娇母女俩越发的骄横,甚至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渐渐的,刘彻和阿娇的夫妻关系也迅速恶化,往日的情意早就一去不返。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阿娇嫁与刘彻数年间始终都没有诞下子嗣,使得自己的皇后地位岌岌可危。据《汉书》记载:

孝武陈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

为了绵延皇族的子嗣,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挑选一批歌姬入宫侍奉。其中,一位名叫卫子夫的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温柔谦和,很快就得到了刘彻宠幸,还十分争气地生下了皇长子刘据,使皇后阿娇更加相形见绌。据《史记》记载:

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

歇斯底里下,阿娇居然想到了使用“巫蛊之术”去诅咒卫子夫。事发后,汉武帝下令由朝中的酷吏张汤查办此案,前后一共牵扯出了三百多人被处斩。

这次,汉武帝没有宽纵阿娇,当即就宣布废后并将其幽居于长门宫内。据《汉书·外戚传》记载:

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得知阿娇被废,长公主刘嫖虽然感到惭愧,但还是斗胆向汉武帝求情,希望饶恕皇后并从轻处罚。只不过,此时的汉武帝早已不复当年,完全不再畏惧长公主的权势,只是淡淡地表示:

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在长门宫幽居期间,阿娇每日都是以泪洗面,希望刘彻可以原谅自己。为此,她还花费重金请名士司马相如创作了一首《长门赋》: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不过,阿娇再也没能挽回汉武帝刘彻的留恋和原谅,在惊悸忧郁中含恨而死。据《汉书·外戚传》记载:

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有人说,汉武帝刘彻太过于薄情寡义,对身边的女人都很苛刻,对祖母、母亲、姑母和妻子都异常决绝。对此,我只能回答:也对,也不对

汉朝是一个很奇特的王朝,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外戚的势力都很强大。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吕太后、窦太后和王太后这三位权势熏天的太后,她们极大地影响了刘氏的江山社稷。

在汉武帝刘彻看来,他要建立自己的千秋伟业,开创大汉王朝的不世之功。因此,任何人都不能阻碍或者束缚自己的手脚,尤其是对外戚集团更加的提防。

此刻的阿娇,还有日后的卫子夫和钩弋夫人等,一旦危及到了汉武帝的权力和地位,都会被迅速的打压。或许,阿娇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的转变,只是汉武帝刘彻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大汉王朝姓刘”!@文史不假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陈阿娇这座桥被拆,不是汉武帝一个人的“功劳”,既有汉武帝的冷酷无情,又有陈阿娇自作自受的成分,同时跟长公主的骄纵密不可分,最后新宠卫子夫的出现,给了摇摇欲坠的朽木最后一击。可以说他们四个人“齐心协力”,给陈阿娇搬了一次家。

一、“金屋藏娇”背后的交易

“金屋藏娇”不见载于正史,而是出自魏晋时期的小说《汉武故事》。讲的是陈阿娇的母亲长公主刘嫖,想将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为妃,不想被太子的生母栗妃一口回绝。

这事被心机颇深的皇十子刘彘(即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得知。她深知刘嫖作为窦太后的女儿、汉景帝的姐姐,在宫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就主动攀附刘嫖。

有一次,刘嫖逗只有4岁的刘彘玩,挨个指着身边的宫女问,把她们做你的媳妇好不好?刘彘直摇头。刘嫖又指着陈阿娇对刘彘说:把阿娇给你做媳妇呢?

刘彘当着众人的面,说下了千古名句:“若得阿娇为妻,当以金屋储之!”此言一出,刘嫖非常高兴,就和王娡定下了二人的亲事,并奏请汉景帝同意。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源头。

“金屋藏娇”的说法不是真的,刘彘和陈阿娇结下娃娃亲是真的。这段婚姻,说白了就是一段政治联姻。两个孩子结亲后,王娡和刘嫖一个明里一个暗里,搞得太子刘荣被废,栗妃惨死,小刘彘奇迹般地坐上了太子之位。

二、汉武帝就是一个“薄情郎”

汉武帝登基后,迎娶陈阿娇为后,史书上没有交代,他们俩婚后初期的感情状况,但我个人判断,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本来就是政治联姻,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同时汉武帝又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不会因为个人感情影响政治。所以,极有可能是陈阿娇心满意足,汉武帝尽心敷衍。

当窦太后去世后,长公主刘嫖失去了对汉武帝控制,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汉武帝已经坐稳龙椅,长公主对他的价值归零了。从这时候开始,汉武帝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纵容陈阿娇,陈阿娇的好日子也就算到头了。

汉武帝一辈子身边新宠不断,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情意绵长的痴情男,更不是一个为了感情不顾一切的情痴。别说是女人,就是他的母亲、舅舅、儿子、女儿等血亲,以及窦婴、主父偃、韩嫣等宠信重臣,说贬就贬说杀就杀,一切为了政治需要,从不留情。

这就注定了陈阿娇的悲剧,不,应该说他所有女人的悲剧,一旦他不需要了,立刻会弃之如敝履。陈阿娇碰上汉武帝这么个“薄情郎”,命中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三、陈阿娇自作孽

陈阿娇有两大特点,一是性格上蛮横霸道,一个是智商上“残缺不全”。陈阿娇一直自诩是汉武帝的恩人,总觉得汉武帝欠她一辈子的债,加上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脾气,全部用来对付汉武帝了。

蛮横霸道要看对谁,假如是晋惠帝那样的面瓜,不受也得受了,偏偏汉武帝比陈阿娇还要蛮横霸道,俩人针尖对麦芒!尤其让汉武帝不能忍受的是,长公主刘嫖压得他抬不起头。所以,一旦头上的这座大山被搬掉,可以想象,汉武帝会怎么对待陈阿娇。

但陈阿娇智障似的,不能看清形势的变化,不能洞悉未来,以为汉武帝就是他们家屋里的“那口子”,彼此制约。别说皇帝,这样的女人,就算普通平民家庭的男子,也未必能够忍受得了。

卫子夫受宠后,陈阿娇采取极端的手法对抗汉武帝,这是完全没把皇帝当皇帝。汉武帝看中的不光是卫子夫这个人,而是自己的尊严,无疑陈阿娇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了汉武帝忍耐极限。

当然,陈阿娇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育!这对后宫女人来说,就是致命伤。倘若陈阿娇能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夹起尾巴做人,缓和与汉武帝的关系,即使不受宠,维持一个皇后空头衔还是有可能的。但陈阿娇面对怀孕的卫子夫,采取的是极端的做法——巫蛊诅咒!

巫蛊历来是高压线,碰不得,她这么做无疑是自寻绝路!

四、煽风点火的刘嫖

刘嫖此人也有两个特点:一是贪婪,二是愚蠢,估计陈阿娇的智商就是遗传她的。女儿悲剧的源头就是源自于刘嫖的贪婪,自己是皇帝的姐姐,女儿还想当皇后,所有便宜都想占尽。

便宜占到手后,还是不满足,还得让女儿独占龙宠,这就很愚蠢了。既然知道是政治婚姻,就应该知道政治婚姻的特点,就该接受政治婚姻的命运。她不,她愚蠢地认为皇帝就应该拜服在她们母女的脚下。

面对女儿与女婿的婚姻危机,她不是积极地疏导劝正女儿,而是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助纣为虐。她妄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给皇帝施压。岂不知,她这么做其实是在拱火!面对卫子夫的得宠,刘嫖竟然企图截杀卫青泄愤,这等于逼着汉武帝跟她母女翻脸。

有这样一个帮倒忙的蠢妈,陈阿娇越滑越远不足为奇。

五、卫子夫像助燃剂加速了陈阿娇的毁灭

虽然自始至终,卫子夫都没有对陈阿娇有任何报复,乃至反抗的举动,但她的出现,无疑在汉武帝与陈阿娇的婚姻火灾上,投下了一注助燃剂。

如果没有卫子夫,相信早晚也会出现张子夫刘子夫,但至少陈阿娇的悲剧会来得晚一些。而且卫子夫很争气,得幸就开花,为汉武帝先后生下皇长女和皇长子。要知道,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到来前,他也饱受不育的讥讽。

卫子夫接连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子,关键她跟陈阿娇完全不同,不但歌舞俱佳,而且温婉贤淑。两个女人,你说汉武帝会选择谁?

所以,陈阿娇被过河拆桥,不能单纯责怪汉武帝,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陈阿娇自己要担负很大责任。好在汉武帝这个人有个特点,只要不涉及政治,一般他还比较宽容。被废的陈阿娇从“金屋”搬迁到长门宫,没有被杀,也算保留了一点点温情。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觉得“过河拆桥”用在汉武帝身上有点滑稽,是题主对帝王的温情寄予了厚望;而“金屋藏娇”表面上是在昭示花好月圆,实际上已经为“长门宫”悲歌谱写了凄凉哀婉的乐曲!

1.“金屋藏娇”是利益导致的短暂的合作关系,利尽则散。

陈阿娇的母亲是长公主刘嫖,原想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为妃,不料被太子的生母,独宠后宫的栗妃高傲地拒绝了;刘彘(即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她进宫前已有过一次婚姻,工于心计)得知后,处心积虑地攀附刘嫖,她深知刘嫖作为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在后宫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有一次,刘嫖逗4岁的刘彘玩,她指着阿娇问刘彘说:“她给你做媳妇,好吗?”, 刘彘当着众人的面,不假思索地说:“若得阿娇为妻,当以金屋储之!”。这典故正史无记载,出自魏晋小说《武帝纪事》,我觉得不靠谱,纵使是真的,保不定王娡事先对刘彘搞过情景模拟训练,即是王娡早先教他说的!

金口玉言,让刘嫖心花怒放,就刻不容缓地奏请景帝,与王娡定为儿女亲家,这就是典故“金屋藏娇”的来历。

明眼人懂得:刘彘与陈阿娇结合纯属政治联姻,此后,王娡和刘嫖各显神通,一内一外,一明一暗,纵横捭阖,终于废黜了太子刘荣,栗妃落得惨死,而刘彘被册封为太子。

2.窦太后殡天,武帝挣脱羁绊,阿娇失去了保护伞。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武帝上位后,立阿娇为皇后,窦太后在世时,慑于长公主的势力,武帝对阿娇态度不明朗,最低是相安无事;奶奶殡天后,姑妈刘嫖失去了靠山,武帝真正亲政,大权独揽, 血气方刚的他开始追逐佳丽,新宠不断;由此猜想,长辈蒂结的政治联姻,并没有拴缚住刘彘的心,他对她并无感情。

而陈阿娇秉承了母亲长公主的不可一世与蛮横霸道,缺乏作为女人应有的辩风识向与见机行事的能力,继续以武帝的恩人自居,动辄颐指气使, 谁来买你的帐呢.

3.阿娇本人有不孕症,没为武帝生下一儿半女。

尽管婀娜多姿,颜容妩媚动人,但她的肚子不争气,始终无怀孕迹象,尽管武帝花巨资遍求名医良药,但阿娇的肚子始终没动静。

而在马车上被临幸的卫子夫,后来入宫受宠就大腹便便,阿娇由嫉妒而昏聩,做了一个触碰高压线的动作——“巫蛊诅咒”! 这在当时可谓罪恶滔天,无异于自寻绝路!

4.刘嫖 的贪婪与愚蠢,是阿娇受冷落的催化剂。

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是刘嫖的特点,窦太后在世,武帝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刘嫖依然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武帝早已怒火中烧;匪夷所思的是,卫子夫得宠后,愚蠢的刘嫖运筹帷幄竟然绑架了卫青(卫子夫的亲弟,后来出将入相),企图除之而后快;这无异于逼着羽翼丰满的武帝翻脸。

5.卫子夫优秀,阿娇相形见绌。

卫子夫不仅风姿绰约,能歌善舞,而且性格温婉,懂得察言观色又谨言慎行,颇有贤淑风范;并且接二连三地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子,在武帝心目中无疑是母仪天下的主。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谢谢邀请!汉武帝由胶州王当上太子,她的姑姑长公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于是,汉武帝按照姑姑的意思,娶了她的女儿陈阿娇。登基后,封陈阿娇为皇后。

这个陈阿娇,皇亲国戚,家庭条件极好,与汉武帝结婚后,嫉妒心强,总想一人独享宠爱,对汉武帝也是管的很严格。最重要的是,汉武帝与她婚后几年,一直没有子嗣。汉武帝有点着急,大臣臣也很急。大臣们给汉武帝介绍大臣家的美女,汉武帝都看不上。

汉武帝在去姐姐家时,看上了歌女卫子夫,于是带进宫里。卫子夫出身卑微,却得到了汉武帝得宠爱,陈阿娇嫉妒至极,几次以死相逼汉武帝。使汉武帝很反感,不再管陈阿娇了。最后,陈阿娇铤而走险,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这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行。被汉武帝发现后,陈阿娇被废除了皇后的位置,打入冷宫,孤老终生! 不是汉武帝过河车桥,而是陈阿娇嫉妒心太强了,犯了打罪了!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一、汉武帝这个鸟人从来是翻脸无情的。

阿娇作为曾经的皇后被打进冷宫,结局还算幸运的。后来上位的卫子夫,被逼自杀,卫太子刘据被逼自杀,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尽管上位,但钩弋却被杀。武帝不是朱见深,他和后宫女人的关系无非是利用,对后宫女人而言,得到刘彻的爱情是奢侈品。

二、武帝和阿娇的金屋藏娇神话,只不过是王夫人刘彻母子与馆陶公主阿娇政治联姻中的重要一环,原本和爱情无关。

金屋藏娇的故事我不想赘述。当时得景帝宠的栗姬儿子刘荣已成太子,她一时昏头娇横地拒绝了馆陶公主嫁女的要求,王夫人抓住战机,主动和长公主联姻,刘彻为讨姑母喜欢,还逢场作戏,成了金屋藏娇成语的主人公,后来王夫人与馆陶公主联手,先搞定窦太后,再利用栗姬的骄横,胶东王刘彻成了太子,陈阿娇成了太子妃,再后来刘彻成了汉武帝,阿娇如愿以偿成了皇后。刘彻、阿娇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而是政治交易。

三、阿娇娇生惯养,从来都是个需要人伺侯的角色,怎么可能去伺侯人呢?何况她自以为皇帝上位,她母亲是最大的功臣!

四、阿娇有严重妇科病,没有能为刘彻生下一儿半女。

阿娇有严重妇科病,尽管为治病化费了几万万钱,但仍未见成效。

五、刘彻有了新宠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国舅爷卫青又在征讨匈奴大仗中屡立奇功。

卫子夫原是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歌姬,后由平阳公主引荐给武帝,得宠怀孕。如阿娇学会忍让,应该最多失宠,绝没有打入冷宫的说法,但她嫉火中烧,抓住卫青想杀掉,幸亏公孙敖带人劫夺逃生,阿娇与卫子夫、卫青姐弟结下梁子。后卫青因军功显赫,晋大将军、大司马,封万户侯,成为大汉之长城,卫子夫早在元朔元年春天,因生男孩被立为皇后。

所幸,有高人指点,阿娇不惜千金买得司马相如为她作《长门赋》,刘彻心里涌起点滴旧情,终于放她一马,享受贵妃待遇,但与武帝再同床共枕,成了痴人说梦,陈阿娇如守活寡般,只能靠回忆过日子!最终郁郁而终!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汉武帝为何对原配陈阿娇过河拆桥?

很意外会被邀请答此问,不过我确实对陈阿娇的故事有自己的看法,就献丑回答啦!

一、古来帝王将相的爱情,几乎和权利相连,汉武帝也不例外。

‘金屋藏娇’是汉武帝对陈阿娇的誓言,更是仰仗长公主之力,登上王位的一条好路子。无论是长公主还是陈阿娇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女婿或是丈夫能够君临天下。为此,这一对母女也是倾尽全力,为当年刘彻登基付出不少努力,刘彻自然看在眼里,也对这对母女感恩有加,履行当年的承诺。

二、陈阿娇是否真的如所记载那么善妒恶毒?外戚干政才是罪魁祸首!

可以肯定的是,汉朝自立朝开始,吕雉,窦漪房外戚干政严重。

刘彻的丈母娘乃是长公主,比当年吕雉,窦漪房的娘家背景更牛,假如刘彻一直将陈阿娇金屋藏娇,大概他自己都怕陈阿娇成为外戚干政的又一典型代表吧!

至于陈阿娇性格如何,也许是真的善妒,也许只是杜撰之词。

三、只闻新人笑,哪听旧人哭

当年《长门赋》的话语,不无道理。

不说帝王,只说一般男人都是只闻新人笑,哪听旧人哭,更何况刘彻这个男人是拥有天下的帝王啊!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陈阿娇不过是众多女人之一!刘彻不成帝王之前,可以情深义重,成了帝王之后,糟糠不够爱的也再正常不过。

四、汉武帝反击匈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最好的选择!

卫青,霍去病,选择身为歌女的卫子夫,不仅可以笼络他们,更可以一定程度阻止外戚干政。

不过,不说陈阿娇,阿娇之后的正宫娘娘卫子夫也不过只是风光一时,最后也被刘彻担心外戚干政。不过那些就不在本回答里细说了!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关注我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