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霍去病英年早逝,才二十多岁就死了,而且是把匈奴歼灭后不久就暴毙了,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我觉得事有蹊跷,会不会是汉武帝觉得霍去病功高盖主,感受到了霍家军的威胁呢?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

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秦皇汉武”。

回顾汉武帝这一生的励精图治和征战四方,最倚仗和最信任的军事将领就是卫青与霍去病,称赞他二人为“帝国双璧”。

卫青出生低贱但却战功赫赫,虽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却是军事贡献最大的将领。他不仅打破了“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彻底扭转了汉朝在军事上的守势,从此开始对匈奴展开了绝地反击。

霍去病年少成名,作为卫青的外甥,从小就舞刀弄枪并且研习军法。十七岁时,他作为校尉率领八百名骑兵就敢于深入大漠对匈作战,被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赐爵“冠军侯”。

而且,霍去病因为善于进行长途奔袭骑兵作战,积极贯彻了汉武帝提出的“大迂回、大穿插”战略而极其受宠。十九岁时,他就官居大司马之职,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权。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令整个西汉王朝都无比扼腕。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推测与汉武帝难逃干系。

今天,抱着还原历史和探寻真相的目的,文史不假带您重温霍去病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代表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死后葬于茂陵,谥号“景桓”。

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接再厉,下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兵北伐匈奴。此战再次大获全胜,尤其是霍去病这一路人马更是英勇无敌,一直将匈奴人追至狼居胥山才大功而返。

可惜,仅仅两年后的元狩六年,霍去病就突然离世,距离他漠北大捷并“封狼居胥”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已。据《史记》记载:

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而另据《汉书》记载: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相信您也发现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对霍去病之死的原因做出详实记录,前者用到了“卒”,后者用到了“薨”,简简单单一笔带过。对于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且风华正茂的将军,他在二十多岁时突然离世却不去探究原因,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与此同时,各种史料却对于汉武帝如何哀悼,如何祭奠霍去病进行了详细记载,这更加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

关于这个疑问,关于真正死因,有人认为霍去病死于疾病,有人认为死于瘟疫,有人认为死于外戚集团。甚至于,还有人认为霍去病之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本人。

一、死于疾病

这种说法是目前流传最广,也是被官方和民间都能认可的。根据褚少孙所编修的《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这样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司马迁编撰《史记》后,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遗失,导致许多历史事件记录不全。为此,褚少孙搜集其它史料和民间记载,进行了积极的补充和修善工作。在他的补充内容中,以弟弟霍光的口吻明确认定,当年霍去病是死于疾病复发。

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幼年时却疾病缠身,故而才起了“去病”的名字。而且,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由于患病而早逝,可见霍家的确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

二、死于瘟疫

在数次远征匈奴期间,霍去病初生牛犊不怕虎,坚决执行了汉武帝“大迂回和大穿插”的决策。这样一来,的确达到了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备的效果,但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后勤供给,完全依靠“取食于敌”。

为了遏制他的攻势,匈奴人也不断思考对策。其中,最阴损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毒”。匈奴将患瘟疫而死的牛羊或者马匹丢到水源中,导致了汉军骑兵饮用这些水源而感染瘟疫。

不过,若真是有瘟疫的传播,那绝不是霍去病一人感染,但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汉军大面积感染的记载。而且,这种瘟疫的潜伏期很短,断不会在两年以后才发作。

三、死于外戚

卫青出身不高,凭借自己的军功才获得汉武帝擢拔。他的姐姐卫子夫得益于平阳公主青睐,才一步步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还诞下了太子刘据。几年后,卫青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又迎娶平阳公主为妻。这样,卫家终于成为了当朝的第一外戚集团。

纵观两汉,外戚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时刻都会威胁到刘氏的皇权。从之前的吕太后、窦太后和王太后,到现在的卫家,汉武帝自然是心存戒备的。因此,他开始有意疏远卫青,逐步重用霍去病,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漠北大捷后,霍去病被不断委以重任,即便生性谦和的卫青能够容忍,但卫氏集团的其他成员却越来越警觉。比如,平阳公主和卫皇后,甚至是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都有动机去伺机除掉霍去病,毕竟这已经事关到太多人的荣辱和兴衰。

四、死于汉武帝

霍去病的一生荣光见顶于“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深入匈奴腹地后,通过祭告天地来宣誓大汉的威严和主权,也为了震慑匈奴残余不敢再次南犯。可以说,他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也就是汉武帝没有公开处罚他的原因。

但是,这种封禅和祭天仪式却不是谁都可以的,只有封建帝王并且是“受命于天”的贤能之主才可以。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啥意思?管仲为了阻止齐桓公封禅,就连“凤凰”和“麒麟”等灵异神物都搬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成为众矢之的。你想,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那霍去病有吗?

而且,霍去病“封狼居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而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又亲自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可见,即便已经事隔了九年,但他还是要通过自己封禅的方式来抹去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的历史影响。

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经触犯到了汉武帝的逆鳞,只是他为了平衡朝局故意隐忍罢了。但是,霍去病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危机和隐患,依然还在固执地维系着自己与卫氏外戚集团的亲情。

元狩六年时,位居高官却极少参与政治事务的霍去病突然联合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子少傅等官员共同上疏,请求汉武帝“册立三王”。据《史记》记载:

今臣去病上疏,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件看起来无关卫氏外戚集团的事件,却彻底触怒了汉武帝。

皇子封王表面看起来很正常,西汉历来就有这样的惯例。不过,皇子一旦封王就得远离长安去各自藩国赴任。这样一来,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就会地位稳固,“册立三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氏外戚集团。

在霍去病的带领下,群臣依照祖制纷纷上疏。不得以,汉武帝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三个儿子分别册封为齐王、燕王和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离京赴任。

在这次事件中,汉武帝明显感受到了卫氏的威胁,也感受到了两大将军联手的威胁,终于决心除去霍去病以稳固自己的皇权。没过多久,霍去病就突然去世了,甚至没有任何的征兆,成为了皇权和外戚斗争的牺牲品。

文史不假个人推测,霍去病极有可能是被汉武帝秘密赐死的。毕竟,在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可能危及到皇权的逾越都是必死之罪。@文史不假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谢谢悟空邀请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是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留下的千古名言。十七岁封冠军侯、十九岁为将军、二十一岁加官大司马。在多数人看来,此刻的霍去病正是仕途坦荡,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之时。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甚至连卫青的门客也纷纷转投霍去病。

可偏偏就在其战功赫赫,贵为皇帝身边红人的时候,却突然传出了死讯。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对其扼腕叹息之余,对其死因却充满了怀疑。

这样的怀疑,缘于正史上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并没给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答案,以至于各种猜测其死因的说法甚嚣尘上,以图找出一种贴合事实的合理解释。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与之同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只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卒”字。虽说“卒”同“猝”,可到底怎么死的?硬是没说。是司马迁不知道内情不敢乱写,还是得知了什么内幕而有所顾虑?没人知道。

倒是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补记上说了个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说出,“光未死时上书曰: 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么病,还是没松口。

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有关,只是猜测其死因的众多说法之一

后世猜测霍去病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五个。它们分别是,一、功高震主,为汉武帝所杀;二、饮食不慎,感染瘟疫;三、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四、诈死隐居;五、患病。

霍去病之死是否与汉武帝有关?这要从几方面来看。所谓的“功高震主”,一是要手握兵权拥兵自重;二是能威胁皇权;若要将其诛之,还得看是否仍有利用价值。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南宋岳飞,若真的直捣黄龙,迎回钦、徽二帝,触动最大的却是南宋皇帝赵构。因此,十二道金牌恰是当时皇帝焦虑程度的真实反映。

又如平定西藏乱事,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年羹尧,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手握重兵,且周边能威胁大清江山社稷的危险业已解除,对雍正皇帝而言,其可利用的价值也基本耗尽,最缺的,反而是治理地方协助管理国家事务的能手。

反观霍去病,虽立下赫赫战功也手握兵权,但汉武帝手上还有一个卫青。撇开双方的亲属关系,汉武帝在当时情形下,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正作战争准备,并派霍去病率军歼灭匈奴主力。

霍去病的去世是在准备战争阶段,适逢汉武帝急于用人之时,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因此,既无拥兵自重,也无威胁皇权,更当用人之际,汉武帝并无害死霍去病的理由。因此,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无关。

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说法饮食不慎,感染瘟疫

据《汉书·本纪》记载,“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这个说法应以上述记载进行推断而来。说的是霍去病的部队出征时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夺敌方粮食。

首先,在众多的史书当中,从未见霍去病所率大军的将领死于瘟疫,或士兵大面积感染的相关记载;其次,霍去病去世时,并非身处大漠与匈奴对战;最后,霍去病作为大将军,后勤及安全保障必然受到加倍重视和保护,连普通士兵都未见感染,就别说是身居高位的霍去病了。因此,这说法也不成立。

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战后获封关内侯。此后,李敢为报父仇将卫青击伤,而卫青也一直隐忍。后来,被霍去病知道这事后,在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借机将李敢射杀。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有意为之,代舅舅出头,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所作的举动,应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准机会才下手。若说霍去病在射杀李敢后,会因此事忧郁而终,显然只是牵强附会之说。

诈死隐居

贵为朝廷重臣的霍去病要诈死隐居,这种可能几乎为零。首先,要躲过汉武帝的众多耳目;其次,隐居是要隔绝与外部所有联系,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后,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又怎会做出临阵脱逃隐居之事。

患病

患病之说是最有可能,也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司马迁只记载“卒”,也可能确有难言之隐。汉朝时,医疗水平并不高,在现代医学看起来只是稀松平常的普通病症,在当时可是会掉性命的。

另外,当时对于某些未知的疾病也没有一个认知,若记载死于“怪病”一类的,反而会有损其名。还有一个观点是,既然“卒”与“猝”同,那么霍去病或是猝死的,毕竟他的儿子霍嬗,也是年纪轻轻就猝死了。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从汉武帝重用霍去病弟弟霍光的做法来看,霍去病的确是病死的。霍去病带兵出击是不自带粮食的,而是抢夺敌人的粮食自食。孙子兵法中称为因粮于敌。但是,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饮食习惯和方式与汉人不同,霍去病在长途征战后,突然改变了饮食习惯,身体未必能够承受。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匈奴人败退时,用死马死羊污染了水源,霍去病率兵经过时,饮用了这些水,导致生病。所以班师后,很快发病而亡了。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忽然身亡,虚岁才24岁,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详细的纪录,比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写: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里写: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

但从其弟霍光的奏章:“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提及是“病死”(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说其死因和汉武帝有关,没有明证,但是他死前有件事:

漠北战后一年(元狩五年),因部下李敢击伤他的舅舅卫青,霍去病在不久后的一次打猎中,将李敢射杀。其父李广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征匈奴漠北时向汉武帝请求先锋之职以求军功,汉武帝熬不过李广就口头上答应私底下偷偷给卫青密信让卫青不要让李广打先锋,因此被安排到东路支援。李广之后在沙漠中迷路延误战机导致单于逃走受到卫青责问,李广由于不愿意受军法调查因此自杀;李敢认为是卫青挟怨报复自己的父亲动手击伤了卫青。卫青出于对李广的同情,对这件事情没有追究,但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够原谅下属冒犯舅舅,不久后在甘泉宫射猎时借机将其射杀。汉武帝事后用“李敢被鹿撞死”了结此事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没过多久),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结果霍去病在射杀李敢一年后,就患了不明疾病因而死去,也挺蹊跷的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病死,无关政治斗争,没有阴谋。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参考辅证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一•神一:汉武帝起柏梁台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悼痛之,岁中亦死。死而有灵,其姒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主,民人多往请福,说人家小事,颇有验。平原君亦事之,其后子孙尊显。以为神君力,益尊贵。武帝即位,太后迎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责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亦惭。及去病疾笃,上令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乃去。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子三人,与朔俱死。

就是病死,没什么疑问。霍去病的死在史书上是毫无争议的,就是猝死。司马迁的《史记》里关于他死的内容就一个字:卒。cu,第四声,表示突然死亡。如果念zu(第二声),应该是病卒(病死)。反正都是突然死亡。

传言汉武帝阴谋害死他,汉武帝能做出这样的事,但是此时没必要对霍去病下手。史书中记载,那两年汉武帝并没有对匈奴发兵,即使是匈奴扣押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也没有派霍去病出征,在忙着内政,没工夫管霍去病。所以阴谋杀禁不起推敲,也毫无证据。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根据史料分析霍去病是病死,跟汉武帝、卫青等无关。霍去病得病可能跟匈奴坚壁清野,在河流草原扔病死畜禽,产生有毒物质或瘟疫有关,如果霍去病真是非正常死亡也是匈奴人搞的鬼。

一、霍去病生病而死可能性非常大

1、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弟弟,又是西汉权臣,说霍去病生病而死是非常可信的。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此为霍去病异母弟霍光在临终前上书汉宣帝刘询的奏折。 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褚少孙是西汉经学家,作过博士。记载可信度高。

2、司马迁写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自元狩四年(前119)出击匈奴以后三年,即元狩六年(前117)就去世了。司马迁对霍去病和卫青死因写的都不详细。司马迁秉公执笔,也是汉武帝时期人,如果霍去病死于特殊原因,他会写岀来。

3、霍去病是军事家,天才骑兵统帅,同匈奴作战,千里奔袭劳累,伤身累脑,导致严重身体透支,容易生病而亡。卫青和匈奴作战劳累,也是导致身体不好,四十多岁就死了。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是36岁箭伤复发生病而死。明初军事家常遇春39岁回军途中暴亡。古代医疗水平,治疗条件,防护知识有限,平易寿命不长,尤其领军打仗的将军们属于高风险危险职业。

4、霍去病性格急躁,有一定缺陷对他身休不利。像射杀李敢这件事情说明霍去病年轻气盛,存在一定不足地方。李敢是李广儿子,有功的将领,和卫青有矛盾,卫青没说啥,霍去病竟然射杀李敢,这种做法有些过分,存在行为过激现象,不利于身体健康。性格不好,好生气、动怒容易得心脑血管类疾病。

二、霍去病的死和汉武帝及卫青无关

1、汉武帝刘彻(前156年7月31日-前87年3月29日),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卫青(?-前106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汉武帝刘彻是霍去病姨父,非常喜爱霍去病,不会对霍去病下毒手。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为了表达对他的哀悼,调遣陇西、北地等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茂陵墓地,举行了隆重葬礼。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如今陕西省兴平县境的茂陵旁边,还矗立着霍去病陵墓。

2、“伴君如伴虎”。汉武帝确实杀了不少大臣,包括他在位的13位丞相被杀三个,自杀四个。但是被杀、自杀原因都有据可查。如果霍去病真是被汉武帝所害,能够有记载。霍去病不养士,没有结党营私现象,死之前主要忙于战争,根本没有篡逆现象和时间及机会。而且汉武帝对霍去病才能非常赏识,死后怀念厚葬等现象表明:霍去病死跟汉武帝无关。

3、霍去病是战绩非常好的常胜将军,西汉政权和百姓需要他,不会害死他。

公元前117年,因为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年仅23岁。由于霍去病的死,导致了汉武帝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卫青、霍去病战功显赫,两个人死后,没有适合挂帅之人,李广利进攻匈奴被打得全军覆灭。

4、有种观念认为霍去病之死是卫青等所为。

卫青是霍去病舅舅,为人非常好,低调谦逊,而且经常出塞作战,七次战胜匈奴,落病身体不好,对权势看得很淡,也不会加害霍去病的。

三、霍去病英年早逝与匈奴战争有关

1、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对匈奴打击很大。匈奴对付汉军进攻办法是远循,设伏等。还污染河流水源草原环境等,使汉军饮食中毒或瘟疫出现,增加汉军进军困难。卫青、霍去病率军对匈奴进行沉重打击,但是汉军损失减员也很大。霍去病极有可能在恶劣环境中毒生病。但是当时对中毒瘟疫认识不足,或者既使知道霍去病死因,但是为了怕影响士气,也没有对外公布。

2、霍去病率军对匈奴打击很大,匈奴在军事上打不过霍去病,能不能派人搞谋杀活动呀。当时,很多匈奴人进入汉境,或者收买汉奸搞谋杀活动。匈奴很嫉恨霍去病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