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谁是三国第一美女?很多人定然会想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其实,她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罢了,历史上并不曾真正出现过。文史不假个人认为,三国第一美女的头衔当属于甄宓。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以上,出自于曹植那篇最著名的《洛神赋》,其中描绘的人物就是甄宓。只不过,那时的甄宓已经过世,而且还是自己的嫂嫂,难怪后世会有“一女乱三曹”的提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回顾三国时期这位第一美女甄宓的传奇人生和悲惨结局。
甄宓(183年——221年),上蔡令甄逸之女,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又被称为甄夫人或者宓妃,先后嫁与袁绍之子袁熙和曹操之子曹丕。儿子曹叡即位后,被追尊为“文昭皇后”。
河北的甄家是世家大族,传承到甄逸这一代时只做了上蔡令一职。甄逸共有三子五女,长子甄豫早逝,次子甄俨和三子甄尧都是举孝廉入仕为官;五个女儿分别是甄姜、甄脱、甄道和甄荣,最小的女儿名叫甄宓。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指后曰:“此女贵不可言!”
或许,从出生不久甄宓就注定了自己的非凡。到了童年时期,她越来越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远胜于自己的几个哥哥和姐姐,言谈举止都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
作为世家子女,甄宓有机会接受传统儒学的教育,却对针织女工不感兴趣,一心希望能做成一些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大事。例如,她屡屡劝谏母亲开仓救济百姓,安顿流亡的难民。
建安二年,袁绍被汉献帝加封为大将军,直接兼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事务,成为了诸侯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而中山无极就属于他的势力范围,才色双绝且出身高贵的甄宓自然就进入了袁绍的视线。
袁绍共有三子,分别袁谭、袁熙和袁尚。其中,长子袁谭跟随袁绍南征北战,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幼子袁尚外形俊美,颇有乃父的英气,深得袁绍宠爱;唯独次子袁熙,是最没本事也最不被看重的一个。不过,偏偏袁绍就把甄宓聘给了袁熙为妻。
官渡之战后,袁绍被曹操彻底击败,狼狈逃回了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受此重创,他在气急败坏下吐血而亡了,袁家彻底陷入了混乱,一时间群龙无首,甚至发生了兄弟相残。
于是,邺城轻易就落入了曹操之手。袁氏兄弟四散逃窜,但袁门的一家老小却统统成为了俘虏。其中,就包括了袁绍的妻子刘氏,包括了袁绍的儿媳甄宓等人。
听闻甄宓的美色,曹氏父子都希望一睹芳容。曹丕最先下手,立即向父亲曹操和母亲卞氏提出要迎娶甄氏入府,时年,他十七岁,她二十一岁。
婚后不久,曹丕对甄宓可谓是百依百顺,夫妇二人称得上是琴瑟和谐。一年后,甄宓便为曹丕生下了他的长子曹叡,也成为了曹操的长孙,相当于变相地为他的夺嫡争储加分助益。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
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此后,每当曹操和曹丕外出征战,甄宓总能尽职尽责照顾自己的婆婆卞氏,而且从来都没有恃宠而骄,真正成为了曹家的好儿媳。而且,为了给曹氏一族延绵后代,她还规劝丈夫曹丕多多亲近其她女子。
或许,甄宓实在太大度了,或许是对自己的美色太自信了。以至于,曹丕纳入了其她的姬妾,郭女王因为精通舞艺而日益得宠。受此影响,他开始对甄宓逐渐疏远,尤其是对她的“二婚” 颇为介意,夫妻之间出现了裂痕。
在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操大宴群臣于此,并且命诸子以铜雀台为题当场作赋助兴。曹丕等人虽也成文了,但皆不能令曹操满意,唯有才十五岁左右的曹植作了一首《铜雀台赋》语惊四座,令所有人啧啧称奇。
当时,甄宓第一次领教了曹植的才华。不过,已经二十五岁并结过两次婚的甄宓,绝对不会寄情于十五岁的小叔子,至多也就是崇拜他的诗词歌赋罢了。但是,嫂嫂和小叔子的故事从来都颇具流量,即便到了唐朝还有李商隐作《无题四首》: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极不成熟,只是由于被父亲宠爱才牵涉进了储位之争,被兄长曹丕所怨恨。曹操临终前,因为担心“废长立幼”会像袁家那样导致兄弟阋于墙,还是选择了由年长的曹丕作为世子。
继任魏王后,曹丕立即安排华歆等人联名上奏汉献帝,迫使其禅让退位。登坛受禅称帝后,曹丕改国号大魏,史称“魏文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不过,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他却犹豫了。按理说,曹丕的原配任氏已经被休,甄宓入府更早,即便是妾也要早于郭女王,况且还是皇长子曹叡的生母,她理应受封为皇后。
为了减小阻力,曹丕选择暂不册立皇后,但却册封郭女王为贵嫔,随同自己一起移居洛阳。而可怜的甄宓,却被他扔在了邺城,形同弃妇一般。
遭到公开羞辱后,甄宓希望挽回与曹丕的夫妻关系,甚至还创作了一首《塘上行》。谁知,这不仅没有挽回曹丕的心意,反而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郭女王借此落井下石,利用曹叡不足月所生的事实,竟然诬称甄氏是在怀孕之后才与曹丕结婚。
甄宓伤心失望至极,她不仅怨恨郭女王陷害,更怨恨曹丕的冷酷无情,遂与之彻底决裂了。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为了担心冤死的甄宓死后向地府申冤,曹丕竟然下令将其“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之后,郭女王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黄初七年,年仅四十岁的曹丕就患病不起,由于其他皇子年龄太小,他最终还是册立了甄宓所生的曹叡为太子。
即位之初,曹叡立即尊祖母卞氏为太皇太后,尊郭女王为皇太后。朝局稳定后,他替父追尊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并且还开始不断为母亲进行翻案。
青龙三年,在魏明帝曹叡的软硬兼施下,郭太后自杀身亡。 在她死后,曹叡同样下令对她也以“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下葬,以自己的方式为母亲甄宓报了仇,终于使她可以安睡于九泉之下了。@文史不假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甄宓是三国第一美女,其中腹有诗书才自华,说的就是她。关于她的故事和死状的传说有多个板本,但都很凄惨。究竟事实如何,历史自有结论:
据《魏略》记载,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将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继位,数次向太后询问母亲死状,太后因此忧惧暴崩。这时李氏才向明帝说明甄氏因构陷而亡,明帝哀痛不巳,使人也被发覆面殡葬了郭太后。
据《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甄宓是因为郭氏受宠而死,死后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甄宓确实被郭氏所害,死状凄惨。这正应了一句古话:"自古红颜多薄命"。
古代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是由她们的容颜.青春和是否受宠来稳固,她们的命运任人宰割。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这话大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虽然美女的美,很主观,但能名传天下,想来不是浪得虚名的。甄宓的人生极其传奇,她的美既是她人生的幸运,也是她人生的不幸,她的结局和当时的人比起来,也算是惨的,据说她得到了曹丕的一纸死令,死后“尸身‘以身覆面,以糠塞口’”,中国人向来讲究死者为尊,如此做法,的确是一种侮辱与凌虐。——当然了,这极有可能是黑,但甄宓被赐死的事情,总是没错的。
为什么甄宓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和曹丕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曹丕建安九年纳甄宓的时候(有许多关于曹操曹植一起争的传闻),曹丕对甄氏,是非常宠爱的,有许多相关的描述,只是帝王之爱,能有多久呢?建安十八年曹丕纳郭女王,甄宓逐渐受到冷落,终至于死去。曹丕对甄氏的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甄氏是河北大士族,影响力很大,夺取天下时,也许有优势,可是到了和平年代,那就不好说了。她生下了曹睿,而曹睿又可能是未来天下之主,甄氏家族相当可能会造成外戚干政,增加了曹家天下的风险。而郭女王就不同了,如果郭女王抚育曹睿,曹丕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郭女王等人肯定脱不了干系。妻与妾能和平共处吗?可能很小,至少甄宓和郭女王这里,不行。甄宓虽然极为贤德孝顺,但只要是个女人,只要她对丈夫有些感情,要说完全大度不在乎,那就不可能。正妻如此,妾室也一样。郭女王虽然也不算小姑娘,但是她的智商和情商都相当高,为曹丕上位时,她出力良多。曹丕登基后,迁往洛阳,甄宓留在邺城一年多,这一段时间里,夫妻矛盾是越来越严重的。《三国志》里说“后愈失宠,有怨言”,可见两人关系已经很不好了,何况曹丕身边,可不止一个郭女王,还有什么李贵人,阴贵人之类的,她们随便说几句,也足以让曹心里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甄后最后的结局也就基本注定了。
甄后的结局,与曹丕对曹睿的感情,其实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个儿子,曹丕当然是认可他的能力的,也用心在培养,看他选的卫臻就知道了,可是他对儿子,和他父亲曹操对他的感情其实很像,再加上曹睿对祖父的崇拜,远远超过对父亲的崇拜,曹操在世时对曹睿也是宠爱得很,想来曹丕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
曹丕对甄后的死,或许是有愧的,只是愧则愧矣,于死者无益。
抛砖引玉简单说几句,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哈。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说起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的甄宓,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了,但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她的美,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也十分的凄惨。
甄宓其人其实她的名字并不叫甄宓,正史中并没有留下她的姓名,一般称为甄皇后、甄夫人。史料中,对甄皇后的评价:仁爱、聪敏、好学、知礼、贤惠。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有怎么样的经历?
自小聪明好学的甄皇后,有着一颗善良的通透之心。在战乱纷飞的东汉末年,她劝谏母亲开仓救济乡里:
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对人情世故及形势的判断,甄皇后看的十分明白。除此之外,她的二哥早逝,留下寡嫂,她劝解母亲对寡嫂多一些宽和疼爱,很好地处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见她的情商很高。
两次婚姻甄氏一共有两段婚姻,一段是我们熟悉的曹丕,而在此之前,她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
建安年间,袁绍次子袁熙聘娶甄氏为妻,之后丈夫前去赴任幽州刺史,甄氏就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氏。建安九年,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纳。第一段婚姻,甄氏基本是陪在婆婆身边度过。
被曹丕所纳后,甄氏独得宠爱多年,生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与曹家人的相处也十分融洽,对曹丕其他妾氏都温和有礼,时常安慰开导。这样舒坦受宠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曹丕即王位之后。
即位后的曹丕,身边形形色色的女子更多了,有谋士之才郭女王、李贵人、阴贵人等人的受宠,也令被留在邺城的甄氏渐渐失意。公元221年,曹丕遣使者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死后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为什么独宠多年的甄氏突然被曹丕赐死了呢?
正常病死
《魏书》记载,曹丕登基后,欲立甄氏为后,被甄氏三次辞让。后甄氏病重,死于邺城。
郭氏陷害
这种说法存在《资治通鉴》等多个史料中,郭女王向曹丕进言陷害甄氏,以此除了她最大的对手,最终成功登上后位。
阿浅说甄氏为曹丕所纳,对待曹家可以说很尽心,侍奉婆母卞夫人,调节安抚曹丕后院其他妾氏,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但后来,曹丕登基为帝后,身边的女子愈发多起来,能干聪慧美丽的女子如郭氏,容颜渐衰、长期与曹丕分离的甄氏,逐渐被曹丕冷落了。
而郭氏女王进言陷害这个说法,阿浅个人觉得还是可信度较高的,毕竟曹丕成为皇帝后,摆在郭氏面前最大的对手和阻碍,就是这位聪慧贤德的甄氏了。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甄宓确为三国第一美女,仪态万千,端庄大方,风华绝代。
甄宓生于183年1月26日,据说小时表现就不一般,见识非凡。很喜欢读书,九岁时,看过的字文都立刻就知道,多次用她哥哥的笔砚写字,她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想当女博士(官名)吗?”甄氏答道:“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哥哥听了哑口无言,对这个小妹也愈加敬重。
建安四年,嫁给袁绍的次子袁熙为妻,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色绝伦,遂产生爱慕之心。之后,经曹操批准。曹丕便纳甄氏为妻,十分宠爱。 曹植见了甄氏也心动,然他的哥哥曹丕已于甄宓完婚,令曹植终生遗憾。传闻“洛神赋”就是曹植为纪念甄宓所作。
一个已婚五六年的女人,竟然为权倾天下的曹家两位公子所迷恋,可见甄宓做为三国第一美女,必然闭月羞花,绝不虚妄。曹丕称帝后,想立甄宓为后,甄宓因为自己先前曾为袁熙之妻,又被曹植深情所念,故而推辞不肯,曹丕有些生气。加之曹丕宠妃郭贵嫔挑唆,称曹叡非曹丕亲生,而是甄宓怀孕两月后才嫁与曹丕。曹丕愤怒质问,而甄宓也是愤怒的指责他听信谗言,怀疑亲子,后来曹丕一怒之下竟赐死了甄宓。后来又后悔了,只是这是甄宓已经自尽,想必已是心死,所以曹丕下旨之后就早早赴死。甄宓冤死,曹丕很是恐慌,郭贵嫔便又进言将甄宓以糠塞口,以发覆面,使她到了阎王殿,面不能识,口不能言,无法诉冤。
甄宓素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下场为何却非常凄惨?
在有巨大利益的位置上,心善而沒有权谋的人,注定是站不长久的!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有载,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
这一段是说,甄宓在饥荒之年,建议母亲以谷赈灾,救助乡邻!这说明甄宓心地良善,颇有主见,并有勇气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得的。“匹夫无罪,怀璧为罪”这句话说明其不仅善读书,还见识不凡!
然而一个善良又沒有权谋的女子,是斗不过歹毒的有野心的伎子的。虽说歹毒之人终有报应,但是报应是在心善之人被害很久之后,在恶毒之人风光很久之后!
曹魏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自立为帝是早晚之间的事!曹操声称自己不会称帝,那么会称帝的一定是魏王世子,只要不傻都看得出来!所以世子妃这个位置自然会有人惦记!有伎子卞夫人成为王后的先例在,伎子郭氏应该早在暗中布局了!因为想算计一个美貌有才华,家世不凡,又受曹丕宠爱的正妃来说,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肯定是有滴水穿石的隐忍之功!
《魏书》说郭照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次女,少年秀慧,父亲郭永奇之曰:“此乃我女中王也。”。还说郭照出生时天有异象。这一看就是史书惯用的吹捧之法,并不可信,实际上就是个伎子!在郭照得宠情况下,为提高其地位,其父才被封太守的!
郭氏到曹府为妾的时间,是在甄宓和曹丕结婚8年之后,想必曹丕对甄氏的热情已减。29岁的郭氏此时利用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而受宠,然后设局一步一步弱化甄宓,结果是甄宓死时还毫无尊严,可见郭氏之狠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