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作为曾经的文明古国,印度主要是以印度教为主导的文明,显赫一时的莫卧儿帝国以及它所倡导的伊斯兰文明,其实都属于是典型的外来者。在阿克巴大帝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政策还算宽容,从而促成了帝国的繁荣强盛。

到了沙贾汗在位期间,莫卧儿帝国虽然号称鼎盛时期,但许多的隐忧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他本人不仅好战,而且还非常凶残,最引以为傲的“泰姬陵”,尽管见证了他的爱情,可也是畸形和血腥的见证。而这座建筑,更成为了莫卧儿帝国最后辉煌的缩影。

到了沙贾汗的晚年,由于他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左右摇摆,导致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皇位,颇有我国清代“九子夺嫡”的意味。沙贾汗本人最宠爱长子达拉·什克,希望由他来继位,但第三子奥朗则布却能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最终取得了夺嫡之争的胜利。

之后,奥朗则布为了稳固地位,竟然处死了自己的三个兄弟,还将父亲沙贾汗废黜,登基成为莫卧儿帝国的新帝。称帝后,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还将父亲沙贾汗实施了软禁措施,直到五年后病逝于阿格拉堡,才将父亲和泰姬合葬。

奥朗则布实施了比父亲沙贾汗更加激进的宗教政策,对于伊斯兰教以外的所有宗教一律打压,甚至还下达了“毁坏一切异教徒庙宇”的命令。而对于不断反抗的印度教徒们,他也毫不宽容,采用了决绝的手段予以镇压,甚至不惜用大象进行踩踏。

虽然暂时保住了皇位,但印度国内已经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奥朗则布过世后,帝国内部的分裂终于公开化,各地都纷纷独立,统一的莫卧儿帝国也不复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强盗”开始抵达这里,意欲瓜分这片土地。

随着新航路的开通,葡萄牙人来得最早,之后是荷兰人,再之后是法国人,最后来得才是英国人。英国很会经营,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作为代理人,在印度境内实施经济扩张,逐步击败了葡萄牙和荷兰,与法国共同占据印度。

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终于击败了法国,夺取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其中就包括印度。从此以后,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也逐渐成为英国侵略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各国的中转站。

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式成为了印度女皇,标志着英属印度的完全确立。

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印度国大党在1920年底通过了由甘地拟定的“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在印度兴起,目标是争取脱离英国而谋求自身的独立。

到了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终于批准了《印度独立法案》,又称为《蒙巴顿方案》,英国同意将英属印度分立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英国人对于印巴分治方案非常笼统,只是根据宗教信仰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划分,分别建立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而忽略了民族、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

巴基斯坦成立后,行政区划为东孟加拉省、西旁遮普省、西北边境省 、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几个重要部分,首都位于卡拉奇。其中,东孟加拉省远离巴基斯坦本土,而且中间还有印度阻隔,相当于一块“飞地”,习惯上称呼本土为“西巴基斯坦”,称呼东孟加拉省为“东巴基斯坦”。

除了外部差异外,东巴内部的差异也甚大。东部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但西部地区却主要信奉印度教,双方的矛盾可谓由来已久,根本无法调和。

基本上,东巴和西巴之间除了都信奉伊斯兰教以外,无论从语言、民族、肤色等方面,都几乎再没有其它的共同点。而且,西巴对于东巴也缺乏友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方面,东巴都明显感觉自己不被重视。

久而久之,东巴的离心力越来越强,为日后脱离巴基斯坦埋下了隐患。

黄麻是一种韧皮纤维类的经济作物,主要产自东巴地区,但收益却大多被用于西巴地区。在1954年时,东巴和西巴终于爆发了“黄麻之争”,使得“两巴”内部的关系更加紧张。

在东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相对温和的穆斯林联盟被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党”所击败。联合阵线上台后,立即就向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提出了增加地方权力的诉求,希望除外交和国防以外,其余所有事务都由东巴地方政府自决,史称“拉赫曼方案”

这些诉求,虽然得到了东巴基斯坦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抵制,也加深了东巴和西巴之间的分歧。为了遏制这种分裂倾向,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措施,不仅下令解散了东巴议会,还逮捕了拉赫曼并将其关押在了西巴。

此举无疑是不恰当的,立即遭到了东巴基斯坦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抗,武装起义和暴动频繁发生。期间,印度自然没有放弃这种打击和削弱巴基斯坦的机会,不断扶持东巴独立。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终于宣布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并在印度境内的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对此,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叶悔亚汗立即进行军事打击,从海上运送部队抵达东巴作战,很快就控制了局势。

由于当时巴基斯坦在“美苏争霸”中推行亲美政策,所以并不受苏联的待见。眼看孟加拉的独立计划要歇菜,印度在苏联的暗中支持下,开始对巴基斯坦展开军事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此爆发。

印度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成功轰炸了巴基斯坦军队所控制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交通线,使得东巴守军瞬间就成为了一支孤军。之后,印军全面攻入东巴并占领了首府达卡,巴基斯坦只得接受战败的事实,并且同意东巴脱离自己独立建国。

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国正式宣布建立,定都达卡,而拉赫曼也在获释后出任了该国总理。

到了1975年10月4日,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一直保持了健康和友好的发展态势。@文史不假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这个三千字的长回答将告诉您,导致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所谓印度出兵肢解巴基斯坦,不过其中的推手而已,不能把所有的锅都扣在三哥脑袋上。

1974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虽然东巴不到西巴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位于恒河冲积平原上的孟加拉国,却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按2017年的统计数据,孟加拉国人每平方公里生活着1265人。印巴分治时,东巴的人口便占到整个巴基斯坦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在《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乱》一文中提到,巴基斯坦是一个被阿里·真纳匆匆捏在一起的“拼盘国家”。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完全基于“印度次大陆上有一群害怕成为印度人的穆斯林”。

这个草创而成的国家,有如此大面积的一块国土、有如此多的人口,被分隔相距两千公里,中间还夹着一个别有用心的印度,想不出问题都难。

更可怕的一点是,东西巴之间除了都是穆斯林以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共同点了。

巴基斯坦人

从人种基因上讲,巴基斯坦人种的主体旁遮普人,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

而孟加拉国则是以孟加拉族为主体,说孟加拉语,更多的保留了南亚人种的特点,皮肤相对黝黑身材比较矮小。

孟加拉人

巴基斯坦独立后,不想成为印度人的诉求达到了,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平衡东西巴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遗憾的是,巴基斯坦的领袖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巴基斯坦独立后,西巴政治豪门便掌握了巴基斯坦行政权力,在巴政府和军队中,孟加拉人所占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分治时,加入巴基斯坦的133名穆斯林文官,仅有1名孟加拉人。西巴旁遮普人只占巴基斯坦总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但在军队中占据了77%份额,而孟加拉人占巴总人口的55.4%,但在军队中仅占不到3%。1955年,军队中仅有一名准将来自东巴,来自西巴的则有34位。中下级军官中,来自东巴的也很少。

当然了必须要承认,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基本是从英属印度继承来的,东巴人员比例低也有英国人不愿意招募孟加拉人的原因。但建国二十几年后,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是西巴领袖们的领导能力问题了。

孟加拉独立运动的浪潮,首先爆发在语言平等方面。

1948年,一名来自东巴的国会成员在制宪会议上提议将孟加拉语与英语、乌尔都语同样作为会议语言。但遭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的拒绝,认为这等同于分裂国家。

此举迅速激化了东巴孟加拉人的民族情绪,东巴首府达卡学生举行抗议示威,3月演变成了东巴大罢工,最后许多学生领袖被捕。

此后,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成了东西巴间长期悬而不决的议题。

195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不顾全国只有4%的人母语是乌尔都语的事实,将乌尔都语定为全国唯一官方语言,此举极大激化了民族矛盾,东巴首府达卡随即掀起大规模学生抗议和罢工活动。2月21日,达卡警方开枪打死数十名学生和游行民众,激起孟加拉人更多反抗。直到1955年,中央政府同意将孟加拉语与乌尔都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东西巴的语言之争方才暂时告以段落。

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看起来像是东西巴的文化之争,其实深层次的看是东西巴在争夺政治资源,因为如果承认孟加拉语为巴官方语言,将会增加孟加拉人在政府机构和经济资源中的人数和势力。反之,则受过教育的孟加拉人就很难进入政府公务员序列。

应该说如此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域,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诉求是个考验领袖政治能力的问题。但可惜,西巴的政治豪门都不愿意摊薄自己手中的权利,而给西巴与之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导致,孟加拉精英认为自己被排除在国家权力之外,在军队中更是无足轻重,对中央政府怨气不断积聚。

孟加拉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1954年,东巴、西巴围绕黄麻之争矛盾更加尖锐。

黄麻主要在东巴生产,但收益多被中央政府收走,用于西巴的工业发展和军队装备上。独立最初的十年,巴基斯坦三分之二的政府资金用于西巴。自1947至1960年,62%的外来发展援助和贷款被投入西巴,只有17%给了东巴。

巴基斯坦独立之初,穆斯林联盟在西巴、东巴都占统治地位。但随着东巴民众对中央的不满日益增长,穆斯林联盟失去执政地位。1954年3月,东巴举行省议会选举,穆斯林联盟被孟加拉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击败。

从此后,穆斯林联盟只局限在西巴之内,孟加拉政党也只能在东巴生存,在西巴没有支持基础。

联合阵线上台后立即向中央提出分权诉求:除外交、国防外,其他事务都归省政府管理,这就是著名的谢赫·拉赫曼“六点方案。

这一诉求得到了东巴基斯坦民众的广泛支持,凭借民众人数上的优势,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在1970年大选中大获全胜。

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的300个一般席位中,人民联盟获得了160席,几乎囊括了分给东巴的162个席位,一跃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而西巴的人民党则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人民联盟在西巴却未能取得一个席位;同样人民党在东巴也未获得一席之地。

孟加拉独立运动纪念碑

国家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再次弥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巴基斯坦政府下令解散了国民议会。

这引起了东巴人民的愤慨,巴基斯坦军队进行血腥镇压,逮捕了穆吉布·拉赫曼,并把他投入监狱。东巴基斯坦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为回答,从此开始长达 9个月的内战,孟加拉国称之为“孟加拉解放战争”。

巴基斯坦军队和解放军(绝大部分是孟加拉共产党人)之间的战斗,导致30万人丧生,上千万人逃至印度阿萨姆邦及西孟加拉邦。

上个月印度阿萨姆邦清查居民户籍,导致数百万印度人成了非法移民。这些所谓的非法移民,其实就是1971年内战期间逃入印度的孟加拉人。

东巴的乱局给了印度可乘之机,当然东巴内乱本身,也时时处处都有印度暗中支持的影子。但无论如何,东西巴之间巨大的裂隙,给了印度上下其手的机会。

1971年11月21日,得到苏联支持的印军开始向巴基斯坦发起小规模边境进攻。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向印军展开反击。

得到消息后,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兴高采烈地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了。

印海军航母“维克兰特”号

印度海军迅速以优势兵力,成功的轰炸了东西巴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联系以及后勤补给线,使得东巴守军成为孤军。

印度陆军则从西、西北、东北、东四个方向全面进入东巴,在孟加拉解放军的配合下,迅速瓦解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防守。

12月16日,达卡巴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向印军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全胜告终。

同一天,宣布独立的孟加拉国诞生,穆吉布·拉赫曼为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迫承认孟加拉国独立。

有意思的是,孟加拉国独立时,其第一任总统,“国父”穆吉布·拉赫曼还被关押在巴基斯坦。直到1972年,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贝·布托的父亲)才释放了拉赫曼,并让其回国就职。

纵观孟加拉国独立的过程,东西巴之间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是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印巴战争,不过是印度利用了东西巴裂隙。虽然我们和巴基斯坦关系好,但也不能让三哥把所有的锅都背上。只能说,巴基斯坦这个有缝的蛋,被印度这只苍蝇盯上了而已。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T教授说】

是在印度阿三的帮助下独立出来的。

先说下为何孟加拉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立,由东孟加拉省、西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 、信德省组成,首都卡拉奇。

相对于西旁遮普、俾路支、西北边境 等省,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之间隔了个印度。而当初,孟加拉之所以加入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主要是因为宗教原因,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印度则为印度教为主,双方尿不到一个壶了去。

而孟加拉之所以在20多年后的1971年,坚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主要是利益分配不均。

除了宗教信仰以外,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几乎全是冲突,比如巴基斯坦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和财富的支配权,但问题是孟加拉的经济比巴基斯坦发达。

孟加拉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如巴基斯坦多,但人口总数却将近是巴基斯坦的两倍。

孟加拉自己的财富也多、人口多,却仅仅为了一个宗教信仰而听命于巴基斯坦的盘剥,孟加拉人内心是越来与不满。而且另一方面,孟加拉和印度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关系上十分密切,可以互利互惠;

但碍于印巴关系,所以,无法进一步加强。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孟加拉都希望建国。

矛盾在最终在1971年爆发了,当年的3月25日,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为自主、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独立。

随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悔亚汗便下令对孟加拉进行军事镇压,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爆发。

不过这次较量中,孟加拉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到了当年的12月,眼看孟加拉要撑不下了,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最终,巴基斯坦战败。

并在1971年12月17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到了1972年1月7日,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东巴基斯爆发孟加拉国之所以要独立,主要原因巴基斯坦不会包容、太霸道。

说到孟加拉国独立,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印度,似乎印度是孟加拉国独立的始作俑者,没有印度的话,巴基斯坦就不会分裂似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有位伟人说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孟加拉不想独立,十个印度也干瞪眼。

那么,当年孟加拉为何要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印度独立说起。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十七世纪初遭到英国入侵,十八世纪中叶沦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期间,英国为了应对纳粹进攻,希望印度人参战,提出的条件是等战争结束,就允许印度独立。

1947年6月,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备受诟病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获得独立。

同时获得独立的,还有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长期遭受外敌入侵,阿富汗加兹尼王朝、蒙古大汗国、莫卧尔王朝等多个王朝,先后对巴基斯坦地区进行统治。

巴基斯坦沦为英国殖民地,比印度晚了一个世纪,它是在1849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的。

由此可见,印巴原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彼此没有认同。

所以在印度独立的时候,英国末代总督蒙巴顿提出备受诟病蒙巴顿方案,主张按照宗教信仰,把印度教的地区和伊斯兰教的地区分成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此诞生。

蒙巴顿方案之所以备受指责,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严谨的方案,给印巴留下了贻害无穷的克什米尔问题。

蒙巴顿一拍屁股走人了,印巴却为克什米尔归属大打出手,争斗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罢手。

克什米尔问题是跟宗教问题有关,但巴基斯坦可不是因为宗教问题而分裂的。

孟加拉地区的居民跟巴基斯坦人一样,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天下穆斯林是一家,跟巴基斯坦应该是血浓于水的关系。

可是既然亲如兄弟,孟加拉为什么要选择独立?

孟加拉跟巴基斯坦原来就不是一个地区

孟加拉在英国殖民后,被人为分为两个邦即西孟加拉邦和东巴基斯坦。

印度独立的时候,东孟加拉(东巴)被分到了巴基斯坦。

东西巴基斯坦居民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两地中间大部分地区被印度领土阻隔,相距一两千公里,就像夫妻长久分居两地一样彼此感情淡薄。

问题是夫妻分居还可以调动工作,走到一起;而东西巴基斯坦的地理距离永远难以缩短,这就为两国日后分裂埋下伏笔。

文化、习俗不同

由于两地距离遥远,彼此的语言差异很大。东巴基斯坦在18世纪中叶就沦为英国殖民地,因此这里的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孟加拉语和英语。

巴基斯坦是在19世纪中叶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当地人主要讲乌尔都语。

由于孟加拉受英国殖民统治时间长,跟西巴基斯坦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处事方式也不一样,有着很深的隔阂。

西巴基斯坦人霸道

东巴领土面积比虽然比巴基斯坦少了将近两倍,但是东巴人口却占了巴基斯坦人口的多数,而且东巴地区经济繁荣,财政收入高。

巴基斯坦独立之后,西巴基斯坦成为一等公民,国家的财政、行政、外交、军事大权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东巴(孟加拉)人没有发言权,沦为二等公民。

东巴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了巨大贡献,可是国家的财政投入,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西巴基斯坦建设上。

而且,巴基斯坦建国之后,将乌尔都语定为国语,孟加拉人在官方场合不能讲自己母语孟加拉语。

在东巴人的一再要求下,政府才不得不才把孟加拉语和乌尔都语定为国语。可是却没有落到实处,只是一句空话。

因为无论是官方文件,还是国家货币、以及邮票上的文字还是印刷着乌尔都文,孟加拉文不见踪迹,这让东部巴基斯坦的人心里超级不爽。

西巴基斯坦人一意孤行

1970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在巴基斯坦统治13年的总统叶海亚.汗在压力下举行全国议会选举。

选举中,东巴(孟加拉)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获胜获得了议会多数席位。

紧接着,人民联盟党又在省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囊括了东部选区300个席位中的280个。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利人民党遭遇惨败,西部选区180个席位仅仅获得113个。

这样一来,人民党坐不住了,因为人民联盟党如果组成政府,一定会争取东巴人的权利,通过一系列有利于东巴人的法案。

于是到了交权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统却耍赖了,不但不承认选举结果,还同时宣布将国民议会召开日期无限期推迟。

总统的所作所为让东巴人彻底失望,他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号召工人举行全国大罢工。并喊出了东巴要独立的口号。

对此,总统叶海亚.汗恼羞成怒,在1971年3月下令逮捕人民联盟党领袖,并派全副武装的军队进入东部地区,对示威群众进行镇压。

东部地区的人民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成立武装组织,宣布成立孟加拉国,开始跟政府军交战,巴基斯坦内战正式爆发。

当时巴基斯坦的军队被西巴人控制,政府军代表西巴人的利益。

跟强大的政府军相比,孟加拉游击队根本不是其对手,很难取得战场主动权。

但是由于游击队得到东巴支持,政府军短时间内也无法将其消灭,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成为拉锯战。

在印巴打内战的时候,印度偷偷乐。他们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支持孟加拉独立,因为孟加拉独立会大大削弱巴基斯坦,对印度有利。对于这个天赐良机,他们当然不会错过,一直在等待时机。

1971年12月,印度终于出手,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巴基斯坦军队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强咽苦果,在12月17日和印度达成停火协议。

1972年1月7日,东巴基斯坦人如愿以偿成立孟加拉国。

东巴独立过程中,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主要是西巴人不懂得包容和珍惜,把手里好好的牌打烂了。

这就好比夫妻俩有矛盾,老婆觉得委屈的时候,做丈夫的要检讨一下自己,好好对她,用实际行动感动她,也许还会融化她冰冷的心。

如果你不认错,还对她家暴,她不跟你离婚就怪了。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源于英国的“印巴分治”政策。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异常尖锐,如果不让他们分别施行自治,随时会打起来。于是,他便制定了一份法案,叫《印度独立法案》(通称“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成为英国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后,内部矛盾日渐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两地不仅不接壤且相隔很远。东巴基斯坦面积较小,约1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约16%。东西巴基斯坦的人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都讲乌尔都语,但人种差异很大。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旁遮普人是雅利安人,而东巴基斯坦80%以上是孟加拉人。

由于巴基斯坦中央政权一直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里,东巴基斯坦的居民一直非常不满, 经常提出享有更大自主权的要求并得到印度的支持。1971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对孟加拉人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进行了压制和取缔,使大批人民联盟成员逃亡印度。4月,孟加拉反政府人士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

1971年12月16日,印度军队攻占了东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达卡。随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从加尔各答迁往达卡。1972年1月,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正式宣告成立,以达卡为首都并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承认。1974年2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承认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使得巴基斯坦领土大幅缩水,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历史的必然因素,又有巴基斯坦歧视的因素,更有邻居印度推波助澜,导致局势不可控,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成功从西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但东西巴的分裂,最主要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蒙巴顿方案埋下分裂的隐患

1947年,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势力急剧萎缩,英国也结束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迫于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对整个印度殖民地中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地区提出“印巴分治”方案,成立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国家。

当时蒙巴顿提出这个方案时,并没有提及孟加拉地区的问题,只是提出各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更关键的是西部的旁遮普地区和东部的孟加拉地区又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使得这两块地区被分割成四块。

旁遮普地区分为旁遮普省加入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和旁遮普邦加入印度信仰锡克教;孟加拉地区又被割裂为东巴基斯坦加入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西孟加拉邦并入印度信仰印度教。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居住在伊斯兰教徒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则逃亡印度教徒地区,两边经常发生混乱、甚至流血事件。

最终使得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被印度隔开,成了西巴基斯坦的一块飞地。为日后孟加拉的独立埋下了巨大隐患。

西巴与东巴各自为战以及歧视性做法

孟加拉地区加入巴基斯坦后,改称为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被称呼为西巴,但由于两块地区分开两地,在民族融合、国家认同方面出现很大偏差,东巴和西巴除了同属于伊斯兰教之外,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久而久之,矛盾就显露出来。尤其是西巴基斯坦以自己为国家主体,对东巴采取歧视性做法

西巴面积约有79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亿人,东巴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人口1.64亿人,可以看出东巴的人口密度要远比西巴人口密度大得多,在国家治理方面本应该是来自两边地区的议员都相互融入到对方议会中参政议政,可事实是来自东巴与西巴的议员在各自阵营中各自为战。

比如1970年12月叶海亚·汗总统举行议会大选,来自东巴的人民联盟负责人拉赫曼得到东巴的拥护,所在政党人民联盟获得了国家议会分给东巴地区162个席位中的160席,成为巴基斯坦议会第一大党,可来自西巴基斯坦执政党人民党却没能在东巴地区的席位中获得1席。而且,来自东巴的人民联盟在西巴的席位中也未能取得一席之地。

可见,此时东巴和西巴实际上已经各自为战,无论是东巴和西巴都把对方当外人对待。东巴和西巴的见外动作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在军事上也是一样,巴基斯坦军队很大部分士兵是东巴的孟加拉人,但军官大部分却是来自西巴的旁遮普人,这类歧视性现象在巴基斯坦非常严重。

我们接着上面的选举说,由于那次选举东巴的人民联盟在议会是第一大党,那么将由人民联盟负责人拉赫曼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届时将会诞生巴基斯坦首位来自东巴地区的总理。

可时任总统叶海亚·汗见状大事不妙,觉得东巴人统治整个巴基斯坦不合适,就解散了国民议会,推翻了选举结果,此举果然引发了东巴人民的愤慨,东巴地区开始出现骚乱,反对总统叶海亚·汗的政治歧视做法。而西巴面对骚乱也毫不手软,西巴派出大量部队空运到东巴地区镇压,并且把东巴人拥护的领导人拉赫曼逮捕了,这就成了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的导火索,军事冲突愈演愈烈。

印度出兵助推东巴脱离西巴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向来不和,曾多次爆发战争,看到巴基斯坦内部出现分裂之势,印度顺水推舟,由暗地支援东巴转变为明面派出部队进驻东巴地区。此时,巴基斯坦内部问题已经演变成了印巴之间的军事较量。

巴基斯坦士兵被空运到东巴后,部分是孟加拉人的巴基斯坦士兵临阵变节,加入到东巴的孟加拉军对抗东巴的巴基斯坦军,印度军队也乘势开到东巴首府达卡,兵力远远多于东巴的巴基斯坦军。

孟加拉军在印军的支援下,打败了东巴地区的巴基斯坦军,最终于1971年3月26日顺势建立了孟加拉国,东巴正式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