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罗·蒂贝茨说“轰炸广岛,我终生无悔”?
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亿人口被卷入,造成了9000多万人的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万亿美元。
在二战的末期,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但军国主义的死硬分子依然还在负隅顽抗。面对太平洋战争的节节败退,日军开始不计生死进行挣扎,甚至不惜推出“神风特攻队”进行自杀式攻击,对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取得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终于成功。不过,因为担心原子弹过于巨大的杀伤力和毁灭力,杜鲁门政府一直在犹豫是否将其投入到战场。
随着战争的推进,随着日军不计后果的自杀式攻击,尤其是冲绳岛战役的惨烈进行。美国人终于意识到,如果贸然登陆日本本土作战,美军必将付出数十万军人的巨大代价。
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更为了迫使日本尽早投降,美国杜鲁门政府决心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最终,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保罗·蒂贝茨。
1945年8月5日,他驾驶着一架编号为“44—86292”的B-29轰炸机,从塞班岛的美军基地起飞,直接飞往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了大约14万人的死亡。
结果,已经被军国主义彻底昏头的日本天皇裕仁竟然拒绝投降。三天后,也就是1945年8月9日,查理士·斯文尼又驾驶B-29轰炸机在日本的长崎投下了名为“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
这次,小日本傻眼了,很快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不过,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在战后并没有遭到彻底清算,以至于他们胆敢将自己打扮成为战争的受害者。甚至于,很多日本人谴责美国使用原子弹的行为是灭绝人性,要求保罗·蒂贝茨向当年的死难者及其家属道歉。
对此,保罗·蒂贝茨却予以了坚决的回击。他坚称,自己一生都未后悔过当年投下原子弹的行为,那是“为了尽快结束杀戮”而采取的正确行动,绝不会进行道歉。
1995年,在二战胜利50周年纪念仪式上,曾在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查理士·斯文尼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原子弹下无冤魂》的著名演讲:
很多日本人主观认为我会内疚,但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目睹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孕妇肚中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如果需要,我还会再来一次。
2005年,在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仪式上,保罗·蒂贝茨公开坦言:
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日本肯定会仇恨于我。但是,那些饱受日本残害的国家却能得到安宁,杀人的同时更是在救人。
2007年时,保罗·蒂贝茨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2岁。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嘱,不要将自己下葬,更不要立碑,以避免那些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人在自己墓前闹事,搅扰自己身后的安宁。
为什么保罗·蒂贝茨说“轰炸广岛,我终生无悔”?
1945年8月6日,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驾驶着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导致广岛十几万人死亡,现场惨烈无比。但是,保罗·蒂贝茨却说,“轰炸广岛,我从未后悔”。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才能够尽快结束战争。
二战战场上最后的法西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大灾难,犹如一场漫长的噩梦,这场战争涉及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一战。
日本对我国垂涎已久,在二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对我发动了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军队找借口主动发起攻击,几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
占领了我国东北占领东北只是第一步,日本法西斯妄图控制整个中国,之后不断向内地推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了。
二战期间,日军不只对中国发动了进攻,还对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确立其在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
对于日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英美两国一直采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然而日军的胃口和野心实在太大了,不只想吞并中国,还想称霸亚洲和太平洋。
日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英美两国不再袖手旁观,开始出手干预。英、美两国不再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并相应加大了对于中国的支持和援助。
这时的美国虽然对日本不满,但是并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中。之后日本为了夺得战争的先机,主动与美国开战,偷袭珍珠港,在东南亚对美国发动大规模攻击。日本的这一系列举动,让美国无法再置身事外,无法再保持中立国立场,之后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中。
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意大利和德国终于坚持不住,先后宣布投降。这两个法西斯国家投降之后,二战战场上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还在苟延残喘。
1945年5月8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发起了全面猛攻,战场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日本。连同中国在内的一些被日军侵略的国家也展开了全面反击。
这时的日本法西斯败局已定,却不肯轻易认输,还在垂死挣扎。日军中的士兵也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在战场上负隅顽抗,经常采用自杀式方法来攻击美军,致使美军士兵伤亡人数骤增。
接受任务,投放原子弹美国政府估计,如果以当前的武器和军队继续向日本国内推进,想要达到让日本投降的目的,美国军队还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美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无法承受的。
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在日本投放前不久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用于震慑日本那愚昧而顽固的统治者,以此来迫使日本投降。
原子弹的杀伤力极大,后果也十分严重,投掷原子弹之后,负责投掷原子弹的人势必会被人们站在道德的角度进行谴责,会引来人们的非议,但是美国轰炸机飞行员,保罗·蒂贝茨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又特殊的任务。
投掷原子弹要求的技术非常高,差之毫厘就有可能危及到飞机上人员的安全。蒂贝茨带领着他的团队反复练习,不断尝试,终于掌握了投掷要领。
1945年8月6日,30岁的蒂贝茨带领着十几名机组人员驾驶着轰炸机飞到了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用于战争的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
原子弹投下去后,广岛变成了人间地狱,现场惨不忍睹,数万日本人瞬间失去了生命。如此沉重的代价依然没能让日本投降。三天后,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
这两颗原子弹让日本的两座城市几乎成了废墟,日本天皇终于支撑不住了,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也因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从未因轰炸广岛而后悔的蒂贝茨战争结束后,很多日本人谴责美国投掷原子弹的行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妥当的,是灭绝人性的。并要求当年投掷原子弹的人站出来,向广岛和长崎那些被原子弹所伤害的人及其家属道歉。
蒂贝茨断然拒绝了这些人的无理要求,并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他说,对于当年投掷原子弹的行为他从未后悔过,也不会后悔,因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日本在战争中所犯下罪行应该承受的后果,是为了尽早结束杀戮而采取的正确方式,他绝不会因为这件事而道歉。
2007年,92岁的蒂贝茨安详离世。对于投掷原子弹这件事,他到死都没有后悔。他临终时留下遗嘱,不让人们为他举办葬礼,不要给他立碑,以免那些反对使用原子弹人来找他的麻烦,打扰他死后的清静安宁。
在二战前以及二战之中,日军的侵略行径给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噩梦般的灾难,战争结束后他们从未向受害者道过歉,甚至还要抹杀这段历史。
然而,他们转过头来却要求别人道歉,这种行径简直是可笑之极,可耻之极。在此只能对当年投掷原子弹的行为说一句,咎由自取。
为什么保罗·蒂贝茨说“轰炸广岛,我终生无悔”?
我是汴梁哥我来回答!
提起保罗·蒂贝茨可能大家不熟悉,但要是提起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大家就一定都知道了。而保罗·蒂贝茨就是执行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这是其一生能做到最好的事,如果历史能够倒流我还会这样做!”这句话让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
11年前——2007年11月1日,92岁美国老兵保罗・蒂贝茨走完了争议人生。但是,围绕他展开的口舌战并未就此消散——作为人类首次核战的直接实施者,以及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全部真相的唯一知情——保罗·蒂贝茨一生都坚信自己没有错,也从不为自己向日本投下原子弹造成20万人死亡而感到后悔和内疚,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孽!
1915年2月23日,蒂贝茨出生在伊利诺伊州,12岁那年随家人迁居佛罗里达州,并在那里爱上了飞行,立志成为优秀飞行员。然而,父亲一心想让蒂贝茨做医生。1933年,高中毕业的蒂贝茨难违父命,进入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飞行的热爱。一有机会,他就瞒着家人和同学,溜出去学习飞机驾驶技术。几年后,从医学院毕业的蒂贝茨,驾机技巧却已十分成熟。走出校门不久——1937年,他就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兵团,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
“他(蒂贝茨)将来肯定会成为陆军航空兵队伍中最好的飞行员!”时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的阿洛德中将,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飞行技术精湛的年轻人。果然不出所料,1942年,入伍仅5年的蒂贝茨,凭借出色的成绩及过人的胆色,就当上了驻扎在英格兰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97轰炸大队的中队长。很快,他便投入盟军对德国的战斗,先后25次带队驾驶B-17轰炸机空袭德国的军事目标。当年11月,他又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执行轰炸任务,掩护盟军对北非的进攻。“他做事严谨,跟他一起执行任务,不但能活命,还能立大功!”
1943年3月,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团当飞行员的蒂贝茨突然接到指令,负责波音公司新研制的B-29轰炸机的试飞工作。直到此时,他仍不知道,自己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一个极端机密的军事计划。
1944年9月的一个深夜,阿洛德中将亲自把蒂贝茨叫到他的会议室里,表情凝重地说:“你已经被选入美国绝密的原子弹研发计划――‘曼哈顿计划’了。”
在此次密谈中,阿洛德中将一改平日的干练作风,“婆婆妈妈”地同蒂贝茨谈了很久。谈话结束时,蒂贝茨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其一,组织和训练一支能投掷原子弹的部队;第二,全权负责对B-29轰炸机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安全、精准地投掷原子弹。
蒂贝茨随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绝密行动中,立即着手对15架崭新的B-29轰炸机进行全面改造:去掉射击舱和底部装甲,改造炸弹舱……改装后的B-29轰炸机飞得更高、更快、更安全,就连当时世界上射程最高的防空炮火也对其无可奈何。与此同时,蒂贝茨频频带着他的轰炸机中队,飞赴犹他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温德弗陆军航空兵试验场,进行原子弹投掷训练。
1944年12月17日,蒂贝茨的轰炸机中队正式升格为第509轰炸机大队(简称“509大队”),他一跃成为拥有1700人的指挥官。此时,他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原子弹的威力。多年以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原子弹爆炸后,成千上万的人将灰飞烟灭。得知这一点后,我不可能没有任何顾虑,但对日作战的残酷性,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
“509大队”成立后,蒂贝茨多次率部协同其他轰炸机编队,参加对日本的空袭。与其他编队不同的是,他们每次只携带一枚炸弹,投弹时要求轰炸机保持在一定的飞行高度,还要确保炸弹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爆炸——全队只有蒂贝茨一人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一奇怪的作战方式。蒂贝茨带领飞行员团队经过刻苦练习、不断尝试,最终达到专家要求——飞机投弹后立即偏转159度飞行,所有动作要在一分钟内完成……
1976年,蒂贝茨驾驶B-29轰炸机在德克萨斯州参加航空展。当轰炸机从观众头上飞过时,跑道上引爆了一颗炸弹制造“磨菇云”效果。蒂贝茨宣称这是为了让观众们知道“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并非为了刺痛某人。然而,日本政府对此大怒……
即便面对日本起诉,在庭上的蒂贝茨也铿锵有力的说道:“我知道自己所扔下的那颗原子弹杀掉了很多人,但同时也拯救了很多人,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只痛恨战争,却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这(轰炸)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正如当年,杜鲁门总统在白宫接见他时意味深长说:“用原子弹轰炸广岛是我(总统)的决定,你别无选择,所以你不用理会任何质疑与责难!”
“我也有感情,但我不后悔。”蒂贝茨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说,“使用原子弹是历史的必然。如果当时以登陆日本本土的方式结束二战,那么,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活不到今天……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而感到内疚、良心备受谴责。但事实上,我为什么要感到内疚呢?我至今每日都睡得香甜、美好!我亲眼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看到过日本士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的肚子里挑出来的场景。这样的滔天罪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遭到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
1959年,蒂贝茨因功勋卓越被晋升为准将;1966蒂贝茨带着赞美与谴责从美国空军退役,退役后的他曾担任过俄亥俄州国际租机服务公司的总裁。
2007年11月1日,蒂贝茨因病去世,享年92岁,临死前他曾向亲友要求不为他举办葬礼,不立墓碑,以免成为反核战人士游行示威的集结地,而是将他的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峡,因为那是他当飞行员生涯时期最喜欢的地方,“二战我在那里浴血奋战,许多战友都长眠于海底。我终于可以与他们团聚了……
为什么保罗·蒂贝茨说“轰炸广岛,我终生无悔”?
说到保罗-蒂贝茨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只要说到二战时期,美国往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这件事就很多人知道了。保罗-蒂贝茨就是投下这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他曾经说过:“这是我一生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如果历史能够倒流,我还会这样做”。一句简单地话说出了世界人民对于法西斯、对于日本的憎恨。
保罗-蒂贝茨
保罗-蒂贝茨在1937年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团,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他凭着高超的飞行技艺和过人的胆色,很快当上了驻扎在英格兰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97轰炸大队的中队长,紧接着又投入了对德国的战斗,先后25次带领B-17轰炸机空袭德国的军事目标,同年11月,他又前往阿尔及利亚执行轰炸任务,掩护盟军对北非的进攻,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
1944年9月的一个深夜,保罗-蒂贝茨被时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的阿洛德中将叫到了会议室,表情凝重地对他说:“你已经被选入美国绝密的原子弹研发计划——‘曼哈顿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保罗-蒂贝茨的使命是:一、组织和训练一支能够投掷原子弹的航空部队;二、全权负责对B-29轰炸机进行改造,使之能够安全、精准地投掷原子弹。
保罗-蒂贝茨
在对B-29轰炸机进行改造的同时,保罗-蒂贝茨频繁带领他的轰炸机中队飞往犹他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的温德弗陆军航空兵试验场,进行原子弹投掷训练。1944年12月17日,该轰炸机中队升格为第509轰炸机大队,简称509大队。而此时的保罗-蒂贝茨已经很清楚原子弹的威力,也知道投掷原子弹的后果是什么。后来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保罗-蒂贝茨说:“原子弹爆炸后,成千上万的人将会灰飞烟灭,得知这一点后,我不可能没有任何顾虑,但美军对日本作战的残酷性,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
保罗-蒂贝茨多次带领“509大队”和其他轰炸编队协同作战,参加对日本的空袭。“509大队”每次都只携带一枚炸弹,在投弹时还要保持轰炸机处于一定的飞行高度,还要确保炸弹在视力所及范围内爆炸,整个大队只有保罗-蒂贝茨一个人明白这奇怪作战方式背后的意义。经过不断地训练,保罗-蒂贝茨带领飞行员团队不断尝试,最终达到专家的要求。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刻
1945年8月6日,保罗-蒂贝茨驾驶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名叫“小男孩”原子弹。爆炸给日本带来的结果是: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据估计军人伤亡在4万人左右、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二战后的很多年中,日本媒体报道称保罗-蒂贝茨对他投放原子弹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愧对于因为原子弹死去的所有日本人。但在1975年的一次采访中,保罗-蒂贝茨狠狠打了日本人的脸,保罗-蒂贝茨否认了日本媒体的报道。
在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采访中,保罗-蒂贝茨再次详细表达对投掷原子弹的感受:“虽然原子弹让很多日本人死亡,但那是为了阻止日本人的恶魔行为,是避免更多无辜的人死在日本军枪口下,显然投掷原子弹是最好的选择。”。保罗-蒂贝茨还表示自己亲眼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看到过日本士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的肚子里挑出来的场景。这样的滔天罪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遭到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
被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
面对日本的起诉,保罗-蒂贝茨依然铿锵有力地说道:“我知道自己所扔下的那颗原子弹杀掉了很多人,但同时也拯救了很多人,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只痛恨战争,却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保罗-蒂贝茨投掷原子弹时驾驶的B-29轰炸机
保罗-蒂贝茨投掷原子弹,不仅可以避免美军登录日本本土作战,避免更多的美军死亡,而且是对日本的报仇,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军众多的舰船受损和众多美军死亡。保罗-蒂贝茨认为自己的行为远不够日本人的行为残忍,这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孽,而保罗-蒂贝茨自己的行为是为了结束日本人的残暴行为,为了拯救世界更多无辜的人,为了结束这场暴力的侵略战争。保罗-蒂贝茨不会为自己的投掷行为感到后悔和愧疚,相反如果时光倒流,他还会再来一次。保罗-蒂贝茨这是正义的行为,保罗-蒂贝茨是一名伟大的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