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禧向世界各国宣战而有的百姓竟帮助八国联军?

1898年,面对如火如荼的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出手扑灭了维新运动并将光绪帝囚禁于赢台之内。

既然已经同光绪帝彻底决裂,慈禧决心废黜光绪皇帝,重新册立一个乖乖听话的新木偶作为下一任皇帝。

对国内,慈禧已经无敌于天下,没有忌惮任何势力;对国外,慈禧担心英国、法国、俄国等反对帝位更迭。为此,慈禧有意通过总理衙门放出消息,称光绪皇帝病危。

受此影响,国外各国媒体也纷纷跟进,有的国家甚至揣测光绪皇帝已经病故。为了巩固既得的利益,西方国家纷纷开始蠢蠢欲动,甚至调集军舰在周边活动。

为了求证消息的可靠性,英国公使代表各国列强照会大清帝国,表示西方国家希望能派遣西医入宫为光绪帝诊治。

一开始,慈禧立即拒绝了这种要求。但是,各国公使一再向清廷施压,慈禧只能无奈同意由英国医生入宫为光绪治病。

结果,西医的诊断让清政府和各国列强都大跌眼镜。因为,光绪皇帝非常健康,他除了心情抑郁和体虚乏力以外,再没有任何的疾病。

这下,慈禧慌了,她再也不能以光绪生病为由进行搪塞了。于是,慈禧册立溥儁作为大阿哥,过继成为过世的同治帝嗣子,也就是自己名义上的孙子,改年号为“保庆”

不过,慈禧废帝的保密工作进行得很不严谨,立即就遭到了各国列强的一致反对。洋人们认为,光绪帝正值盛年,而且思想开明,应该继续担任大清帝国的皇帝。 在各国列强的施压下,慈禧太后很快就认怂了,被迫放弃了废帝的打算。不过,她依然将光绪帝软禁在赢台,自己独掌朝政。

恰巧在这段时期,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目标直指各国列强。在清廷内部,对于是剿还是抚一直都游移不定,难以形成定论。

溥儁的生父端郡王载漪,对于儿子没能顺利登基称帝,一直都极为不满,深深怨恨各国势力的干预。因此,他旗帜鲜明的主张朝廷对义和团运动予以支持。

作为清政府的代表,载漪与西方各国进行了谈判,征询他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处理意见。而且,一向懦弱无能的载漪竟然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他竟私自伪造了一封外国公使团的照会,以蛮狠无理的态度提出四点要求:

一、保证光绪帝安全。

二、由各国代收清廷的钱粮和赋税。

三、慈禧太后必须交出兵权。

四、逐步还政于光绪皇帝。

看完这份照会,慈禧太后当即就勃然大怒,气得浑身瑟瑟发抖,连连叫嚷“欺人太甚”!

1900年6月17日,清廷举行朝会,慈禧太后一锤定音,旗帜鲜明的支持义和团运动,支持他们抵抗西方势力。甚至于,她还决定对所有列强同时宣战:

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顾事未可知,有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诸公今日皆在此,当知我苦心,勿归咎于一人,谓皇太后送祖宗三百年天下。

我们都很清楚,慈禧太后对于西方列强历来都以妥协为主,尤其是她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体现了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

那么,为何这次会强硬回击列强的挑衅呢?

笔者个人相信,载漪伪造的那份公使团照会,的确把慈禧太后惹毛了,所以她才会不顾一切的进行报复。对她来说,同时向各国列强宣战,就是为了出口气!仅此而已。

慈禧太后宣完战,嘴上是痛快了,可实战中却完全不是各国列强的对手。仅靠义和团那帮乌合之众,自然是阻挡不住八国联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为了发泄对于清王朝腐朽统治的不满,甚至沿途还有百姓支持八国联军的侵略。

慈禧一看战况不妙,赶紧脚底抹油,带着光绪皇帝慌忙逃往了西安。

1900年8月14日,都城北京被八国联军所攻陷,又一次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之后,躲在西安的慈禧太后答应了八国联军的所有条件,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回答完毕!欢迎点击关注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