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有什么逃生之术?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天下定,谋臣亡。”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潜邸时就豢养了一个黑暗谋士,他的名字就是邬思道。此人尽心竭力,终于辅佐雍亲王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成功登基称帝。

但是,在雍正登基后,邬思道却没有分享这份胜利的果实,甚至不顾雍正的挽留,执意主动离开,过起了“半归隐”的生活,远离北京而远走他乡。

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看不透邬思道的这种选择。文史不假个人认为,邬思道此举非常高明,这种功成身退恰恰是他的逃生之术。

不可否认,邬思道在雍正还是亲王时,的确是“四爷党”的核心智囊,为雍正献计献策,既有阳谋又有阴谋。而且,其中还是以阴谋居多,比如在“百官行述”事件中。

康熙时期,原吏部主事任伯安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搜集并撰写了一份秘档,将三百多位官员的隐私和把柄都悄悄记录在案,还起名曰“百官行述”。

到了“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诸皇子都在各显神通,摩拳擦掌,老四胤禛也不例外。在邬思道的建议下,他密令四川的年羹尧带兵赶赴江夏镇,立即夺取这份“百官行述”。

不过,由于任伯安的提防,他早就将这些证据寄存到了远在京城的万永当铺中,那里是老八胤禩的势力范围。

此刻,黑暗谋士邬思道继续发力,他安排狗儿(李卫)冒充山西的纨绔子弟,终于设下圈套夺取了“百官行述”。

老四召集众位皇子,在自己府中当众烧毁了这些罪证。而看似公允的老四胤禛,却在邬思道的建议下留了后手,那就是由太子胤礽秘密写给任伯安的信件,希望日后能够要挟太子。

在黑暗谋士邬思道的布置下,老四府里的奴才坎儿(高福),将计就计的就将这封密信交给了老八的手下。要知道,这封信可以直接置太子胤礽于死地。

果然,老八胤禩没有客气,立即安排老十四给康熙帝上疏,弹奏太子的不臣之心。最终,此事成为太子第二次被废的直接导火索。

不过,邬思道虽然离开了雍正,但却不敢离得太远,因为她深知自己的这位主子是个疑心重重之人。所以,邬思道开始依附于雍正的宠臣李卫,借由李卫之口让雍正时时知道自己的处境。

在雍正登基后,继续进行追缴欠款的工作。山西巡抚诺敏为了邀功求赏,竟声称半年内已追回了之前历年积压的欠款。一经上报朝廷,立即就引起了雍正的重视。

他开始大肆宣扬此事,将诺敏树立成了忠君爱国的典型代表,甚至还御赐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不过,在张廷玉的暗示着,雍正立即发现了端倪,于是安排自己的另一个亲信田文镜去查探。

田文镜忠心有余,能力不足,始终都没有查出有价值的线索,处在了进退维谷的之中。恰在此时,邬思道适时地来投奔田文镜,虽然索要高额的年薪,但保证可以帮田文镜查明真相。

而事实上,邬思道也的确不辱使命,告知田文镜说山西商户和富户特别多,由当地衙门出面借贷几百万两白银,非常容易。至此,田文镜才查明诺敏欺君的真相。

那么,邬思道在退隐后,为何还要千里迢迢远赴山西帮助田文镜?

邬思道当年远离雍正,就是担心这位心思复杂的主子对自己不放心,甚至杀人灭口,故而才主动离开,这是不得以的逃生之计。

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邬思道为了让雍正放心,又不敢离得太远。于是,他索性先后依附于李卫和田文镜这两个雍正最信任的宠臣,过一种半隐退的生活。

综上,就是邬思道的逃生之计。回答完毕!#历史龙元阁#

《雍正王朝》邬思道有什么逃生之术?

雍正王朝中雍正要即位的那天晚上可以说是风云变幻莫测,当晚虽然康熙在临终之前当着皇子们的面说将大位传给了四皇子,但是八爷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先是假装没听清楚接着又说是传给十四阿哥,反正就是跟老四过不去。好在这个时候张五哥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拿着金牌令箭给邬思道让他可以去放出十三爷,然后由十三爷拿下丰台大营和西山锐键营,这样就拥有足够多的兵力拥护老四当上皇位。当十三爷带兵到了康熙驾崩的畅春园的时候,众皇子和大臣就已经发现情况被老四一伙掌握了,也就无条件的接受了四爷当皇上。四爷能当上皇上的功臣有很多,在其中贡献最多谋略的人物那么肯定是邬思道,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邬思道要因此飞黄腾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那就是雍正即位的当晚就想杀掉邬思道,并且被邬思道使用计谋给阻止了,具体情况我们来分析:

一、雍正打算杀掉邬思道

我们要知道雍正当晚已经成功的即位了,并且皇宫里面有十三爷带来的兵马把守又有隆科多九门提督的兵作为巩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危险。而这个时候雍正居然没有呆在皇宫而是急急忙忙的赶回自己的潜邸,这是非常让人不解的。一方面潜邸不一定会比皇宫安全;另一方面康熙刚驾崩,雍正按照规定得在皇宫守孝,因此雍正没有在皇宫而是回来潜邸肯定是有很重大的原因,那就是杀掉邬思道并且除掉其他秘密做事情的人。所以我们才发现雍正回到潜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邬先生在哪里,显然是害怕邬思道跑了。而雍正看到邬思道之后是说“顺便来看看你”这令人非常的不解,因为雍正即位当晚太多事情需要他忙活的了,可以说是根本忙不过来,邬思道和他三天两头就见面根本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来看看他。

情况的转变是从邬思道跟雍正说潜邸的防护是由五路互相不认识的兵马组成,相辅相成。这个时候雍正显然被吓到了,还说了一句“既然是邬先生的安排自然万无一失”,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保护雍正万无一失而是保护邬思道万无一失,此时的雍正并不清楚这些兵马的具体情况,如果贸然出手杀掉邬思道的话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还是个未知数,于是才有了后面一句“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这句话更是透露出了对邬思道的杀机,你想想邬思道在雍正潜邸替他谋划了这么多年,雍正居然没有想过给他安排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旦雍正即位成功他就会立即杀掉邬思道,所以之前才没有想到要为他安排名分。只是雍正没有想到邬思道会使用这种方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的同时还威胁到了他,于是才有了要给他安排名分的说法。

二、邬思道的逃脱之术

雍正说了会给邬思道慢慢安排名分,那么就说明了他暂时不会轻举妄动,邬先生今晚应该是死不了了。这个时候邬思道你想要什么就提出来吧,我尽量满足你。

当然邬思道心里很清楚,他无论想要什么结果都不会好。理由如下:

1、如果邬思道想要一个大官,那么自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而且邬思道是戴罪之身很难服众。

2、做个小官,雍正怕他心里不满意,一旦不满意很可能就会在暗地里偷偷的想办法整雍正,所以早晚会被除掉。

3、做官的话依然是属于雍正的权力范围内,今晚雍正就动了对邬思道的杀心,只是没杀成还被他威胁了,如果邬思道还去做官的话,等雍正大位稳固之后肯定会找个借口除掉他,邬思道想要做官简直是自找死路。

4、不做官退隐的话,那么会死的更惨。因为当时虽然雍正在斗争中赢了,但是敌人依然很多八爷党的势力更是无比的强大。邬思道是暗中替雍正谋划的人,一旦邬思道退隐后被八爷党的人找到并且帮助了对方,那么对雍正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旦邬思道想要退隐,雍正肯定会想办法除掉他斩草除根。

既然做官和退隐都不行,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当然有,那就是邬思道提出的半隐,邬思道自己给自己说了一个三不可用,明确的表明了自己是不会去做官的。并且又以自己和雍正相遇几十年的感情来融化雍正那颗心,这个时候雍正是多多少少有些被说动了。因为:

1、雍正才刚刚登基,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现在还在这里跟邬思道博弈,那么其他事情就很难抽出时间去办理,所以如果有解决方案雍正多多少少会考虑。

2、邬思道在自己潜邸布下了这么多兵马,自己又不清楚里面的情况,这里会不会安全很难说,一旦不接受这个提议很可能邬思道会为了自保而杀掉雍正逃跑,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几十年的感情就算是雍正也多多少少有些感动,如果有好的解决方案他心里也不愿意杀掉邬思道。

4、半隐的这个方案很合适,一方面邬思道不做官很难上的了台面,因此别人不清楚雍正私底下干过什么事情;一方面,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也不用担心邬思道跑到地方阵营里面做谋划;还有就是,现在刚登基依然有很多事情需要邬思道替他出计谋,这样邬思道也可以继续为自己效力。

这个时候雍正就被邬思道说动了,于是同意了他的提议。

三、十七阿哥的到访

十七阿哥这个人物其实电视剧里面之前一直没有出现过,没有提到是雍正派系的。很显然雍正除了邬思道、李卫、年羹尧、十三爷这些常见的帮手以外,还有其他的人马。而且他们之间相互是不联络的,之间没有感情一旦雍正有需要就可以让自己手下的人马除掉另一部分人。当晚十七阿哥来雍正潜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杀掉邬思道和除掉府里帮雍正秘密做事情的人。

雍正刚答案邬思道放他一条生路,十七阿哥就要过来杀他了,这个时候连邬思道也慌了。所以才有了邬思道自作主张替雍正传说挡住了十七阿哥这个举动。要知道就在之前的剧情里面,邬思道从来没有直接传令的举动的,因为邬思道仅仅只是谋士他就是个出主意的,雍正才是老大有什么主意需要他确定后才可以,更重要的是雍正现在已经是皇上了,更不可能让别人替他发号施令。但是这个时候邬思道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直接挡住来使,并且以三条理由拒绝了十七阿哥的求见。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皇上无私事。这个其实是说给雍正听的,你现在成为了皇上了,你做的一切都会在天下人的眼皮底下,如果你今晚杀了我肯定会被传到其他人耳中,对你没有好处。

邬思道正是通过自己的谋划成功的在雍正手中死里逃生,他的半隐方案有下面这些好处:

1、雍正如果杀掉邬思道,那么其他跟随者也会害怕,特别是年羹尧、李卫、十三爷这些人,那么以后他们谁还敢认真的帮你做事。

2、自己在雍正的监视下也不可能做出对雍正不好的事情,这样保证了邬思道就算不死也不会背叛雍正。

3、邬思道的能力可以继续为雍正使用,我们可以看到后面邬思道又出面帮助了田文镜解决了山西的库银案同时还帮年羹尧找到了叛军的位置。

4、邬思道不做官说明他真的是一心想要帮助雍正,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来的,这样也让雍正心软没有痛下杀手。

《雍正王朝》邬思道有什么逃生之术?

懂的进退

《雍正王朝》邬思道有什么逃生之术?

四个字,若隐若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