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杨广(569年——618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俗称“隋二世”,他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在我们的通常印象中,杨广是一个杀兄灭父、贪婪成性、骄奢淫欲和腹黑狭窄之人。

那么,他真的就是一位“渣帝”吗?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尽力回答这个问题。

在正史的记载中,杨广绝非一个暗弱之人,不光不暗弱,甚至还是一名仪容俊美和追求上进的贤人。据《隋书·世祖本纪》记载:

上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而且,杨广本人也精于诗词歌赋,堪称文采飞扬,据《隋书·文学传序》记载:

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

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相信大家都读过。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人,实在难以想象他会是一位渣帝,会是一个不学无术和浪荡无度的昏君。

581年,也就是开皇元年,隋朝刚刚建立后杨广就被册立为晋王。后来,他又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和内史令等职,其父杨坚有意安排她在政务中锻炼和实践。

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就担任了隋军的大元帅,直接统领数十万军队南下征伐,向富庶的陈朝发起了统一战争。

虽然当时隋朝的统一趋势已经明朗化,基本剿灭了所有的地方割据势力。但是,仅剩的陈朝却据有长江的天险,地理位置绝对易守难攻。

所有人,包括隋文帝杨坚在内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历史上先秦的符坚,就曾亲率“百万大军”南下,非但没能突破长江天堑,反而在淝水之战失利后导致了自身政权的灭亡。

结果,杨广这次却不辱使命,率军一举就突破了长江,彻底击溃了陈朝的部队。而且,最关键的一点,他治军极其严明,对南方的百姓秋毫无犯,极大地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此战后,杨广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鼎盛,赢得了“天下皆称广为贤”的美名。灭陈之后,杨广也众望所归地受封为太尉,继续统领大隋的所有军队,得到了朝臣的一致拥戴。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杨广那颗不安稳的内心开始加速跳跃了,开始疯狂躁动了!于是,他的兄长杨勇就成为杨广登基称帝的唯一障碍。

在杨广的疯狂怂恿下,隋文帝杨坚开始怀疑太子杨勇。据《资治通鉴·隋纪》记载:

上性节俭,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

《资治通鉴·隋纪》还记载:

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上及后每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送,上意甚喜。

终于,太子杨勇被废了。开皇二十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地被隋文帝立为太子。

隋文帝杨坚病逝后,杨广即皇帝位,史称隋炀帝。他的夺位之路,尽管有过阳谋,甚至阴谋,但历朝历代的夺嫡争宠大都如此。从这些方面讲,绝不能认为他就是一位渣帝。

个人认为,杨广不但不是渣帝,甚至还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单单从修建大运河的角度来看,杨广就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帝王都强出太多。

登基后,杨广积极撸起袖子着手国政。他下令调发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的三百万农民,开始分段开发大运河。

首先开凿了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长达1000公里的永济渠,之后又开凿了从洛阳到江苏清江长达1000公里的通济渠。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黄河与淮河的贯通。

同时,隋炀帝还改造了邗沟和江南的原先旧有运河,形成了完整的运河系统。

610年,杨广开凿了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的江南运河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主体规模和格局。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抵北京,沿途经由浙江、山东、江苏和河北四省,以及天津和北京两市,全长大约1797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久的古代人工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4年时,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又一个象征和名片。

不过,运河工程的修筑,的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基本上,这种宏伟的工程,应该由几代人来完成,可是杨广却硬生生地在他手中就完结了。

此后,聚集起来的矛盾还没来得及化解或者缓和,就遭遇了接踵而至的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直接将来之不易大隋一统江山给断送掉了。

617年,唐公李渊在晋阳(太原)起兵,同年就攻入了长安。他在名义上,继续拥护大隋的统治,推举杨广的孙子杨侑为新帝,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缢弑。之后,隋恭帝杨侗谥世祖为“明皇帝”,但到了唐朝时,改其谥号为“炀皇帝”并且沿用后世直到今天。

毫无疑问,是大运河的修凿才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也是杨广被人诟病的最主要原因。那么,隋炀帝杨广为何执意要开凿这条大运河?

一些人认为,开通运河是为了贪图个人享乐,为了巡游江南,为了搜罗美女。事实上,在运河开通后,隋炀帝的确先后三次巡幸,每次都耗费巨大,此事不假。

但是,如果认为这是他唯一目的,或者主要目的,那就将杨广这个帝王看轻了。他开通大运河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政治上

不可否认,隋朝结束了纷乱的分裂局面,表面上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但是,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所形成的政治分歧,绝不会一朝一夕就能一措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碰撞才能磨合。

看似统一的隋朝,时时受到各大门阀家族的掣肘,不得不经常进行各种妥协,勉强维持这种统一局面。

当时,门阀士族主要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共五个姓氏和七大势力。北方的士族还好对付一些,南方的多支势力大都支持残余政权,或明或暗都在抵制隋朝,而且势力都不容小觑。

作为有抱负的继任者,杨广难以忍受被南方门阀势力威胁,因而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此,开凿大运河就显得势在必行。

二、经济上

在长期的南北分裂中,北方一直都战乱,南方相对平稳,所以在南北间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

南方凭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了隋帝国中绝对的经济中心,无论农、林、鱼、盐、棉、麻、丝等物品,都是绝对的主要供应地。

尤其是,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粮食,据《隋书·食货志》记载:

开皇、大业时,全国共有六大粮仓。分别是兴洛仓、广通仓、回洛仓、黎阳仓、河阳仓、常平仓。

虽然这些国家级的大型粮仓,都在北方洛阳和长安附近。但是,主要的产粮区却集中在南方,南北之间的粮食运输,自然要首选水路。

有人会问,为何不索性在南方建粮仓呢?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原本就不利于粮食存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隋朝的军事隐患大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粮仓自然要建在这些地方。

三、军事上

定都长安的隋朝,为了继续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在边境地区驻扎了大量的军队。而所需要的军粮,单靠北方的国家粮仓显然不足,必须加快从江南调运的速度。

而且,江南的割据政权虽然被消灭了,但旧有的势力并没有彻底根除,这些残余势力并不真正臣服于隋朝中央。

为了威慑并加强中央集权,隋军进行频繁的调动就不可避免,而水路无疑是最为便捷的。

此外,由于中国的长期分裂,使得东夷和南蛮都对我国不再敬畏。其中的高丽、新罗、百济、流求和倭国,尽管互不统属,但是彼此之间却摩擦不断。

从军事角度讲,大运河的开通对以上这些都意义重大,可以有效进行震慑。

四、文化上

南北朝时期,文化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非常的鲜明。

在北中国,汉族对外来文化,或主动或被动地表现出一种包容和汲取的态度,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交融。无论在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皆是如此,不再是汉族单一的文化。

《续汉书·五行志》记载:

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皆竟为之。

但是,这种开放的文化特征,在南方的汉人政权中就没有太多的体现。

在南中国,文化比较柔和含蓄, 基本上就是汉族长久以来形成的单一文化体系。

开通大运河后,官方和民间的往来大为便利,文化方面更是如此。隋炀帝的巡游出行,一定程度上也能算是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单单就从修建和开凿大运河的角度来看,隋炀帝杨广就算不上是渣帝。只是,他在唐朝时被黑得太厉害了,才导致后世对他无休无止的骂名。

回答完毕!

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隋炀帝是一位暴君,但谈不上昏君,更谈不上“渣帝”

逆天虐民曰炀

现在我们提起隋炀帝杨广,人们就会和好色、淫荡、残暴等联系在一起,但这其实是千古奇冤。隋炀帝死后,被唐朝人追谥为“炀帝”,这个谥号“炀”是个恶谥,当时隋炀帝刚登基,当了隋朝15年俘虏的陈后主陈叔宝病死,出于对陈后主荒淫玩乐生活的轻蔑,杨广给陈叔宝的谥号,恰恰就是“炀”这个字。根据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陈叔宝死后14年,隋炀帝杨广被他手下大臣宇文化及和其党羽勒死,死后他的大表哥李渊给他定谥号为“炀帝”(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隋炀帝真的那么好色吗

隋炀帝最后不得好死的结局确实也是活该,但他的品行和为人,绝没有后世渲染的那样不堪入目,隋炀帝被描写的荒淫好色,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明清小说家为迎合市井百姓的口味,才把隋炀帝写成了像西门庆那样的色鬼,首先,我们讲一讲隋炀帝的好色,也是给隋炀帝泼脏水最多的,其实是明朝一部小说《隋炀帝艳史》,其中有许多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看这个名字也知道多不正经。其实隋炀帝本人在女色方面根部不过分,他的正妻萧皇后十四岁就嫁给他了,到他临死都没有被冷落过,夫妻二人十分恩爱,而且盛壮之年的隋炀帝,一生也仅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中有两个都是跟萧皇后所生,相比较于他的大表哥李渊,打仗期间都不忘好色,短短几年,制造出二十多个子女来,真是一点都不荒淫了。

昏君还是暴君

与其说隋炀帝是“昏君”“渣帝”,不如说他是“暴君”,史书上记载隋炀帝少年时期“美英姿,少敏慧”当王子时南平陈国,北却突厥,而且文采飞扬,诗词水平可以说吊打李世民,科举制度也是始于隋炀帝。而且隋炀帝的开凿大运河、攻伐高句丽、击败吐谷浑,四处巡游,也并非像我们今天想象的,就是好大喜功,四处游玩,其中包含统御天下的政治意图和效仿古代明君名帝的豪情壮志。但是隋炀帝这个人性情险燥、志大才疏、不纳忠言、滥用民力,最终成为被老百姓唾弃的独夫民贼。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朝之富庶,在明清之前的封建王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隋朝当时人口也不少,有近五千万人甚至更多,但是为了实现隋炀帝自己的政治军事目标,隋炀帝无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急功近利,一项接着一项的大工程,大徭役,无休无止。大概估算下来,隋炀帝在位期间,二十二项大徭役,征用的人力高达三千多万人,几乎是全民徭役,隋炀帝的各项工程,隋朝的官府督役甚严,根本不顾当地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平民死在工地,徭役加上无休止的兵役,如此苛刻的政权,不亡也难。最终造成天下骚动,把一个又强又富的大隋朝,抛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说隋炀帝是把一副最好的牌给打烂了。

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渣指的是哪一方面?生活上是渣,但是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如科举选拔人才,大运河等!

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台湾史学家柏杨说杨广“具有绝顶的聪明和精力,所以只短短的十数年工夫,就把自己的王朝消灭。”

从为人乃至治国理政,杨广都“渣”得可以——个人品行集虚伪、歹毒、狂妄于一体,治国理政最大的败笔,却是唯我独大,向自己手中的皇权要他乐见的“成就”,换一句话说,他要“播威名于四海”,同时给予自己人生快意享受。

隋文帝杨坚将长子杨勇立为皇太子后,作为次子的杨广本来不能问津皇位。但为了锲入皇位,杨广打起了“土狼算盘”,言行举止谨小慎微。不同杨广的夜宴笙歌、宠姬无数,杨广却只有妻子萧氏,乐器布满灰尘,少了弦线。而且,相异于杨勇的派头,华车丽马,高眼观天,杨广家中的奴仆又老又丑,他待他们还如别的人一样厚道。每次入朝后离开,杨广总与父母依依惜别,体现孝字当头。装出来的节俭、朴实、谦恭、礼贤下士,还有他的聪明,他的勤奋好学、以及文学素养,都成了他的加分项。

六〇〇年,在杨广的巧妙布置下,对杨勇“诬以谋反”成功,杨坚下令将杨勇贬为庶民。杨广成了皇太子。

又过两年,杨坚病重,杨广入宫侍奉,他内心的兴奋使他无法再控制自己,对老父的宠妃陈夫人欲行非礼,陈夫人逃走,报告了杨坚,杨坚识破了次子杨广的险恶用心,要派人召回杨勇,杨广立即断绝内外交通,派部将张衡将杨坚殴打至死。

杨广成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与自己美丽的庶母陈夫人睡觉。第二件事,就是派人杀了兄长杨勇。

为夺嫡,杨广用十四年进行伪装,在虚伪、歹毒之后,又绽放出狂妄这株“恶之华”,还有利用国家公器满足自己的“尊贵”和人生享受——

成为皇帝的第二年(六O五年),扩建洛阳(后改为“东都")。在洛阳西郊筑“西苑”花园。开通济渠(洛阳到淮安运河)、邗沟(淮安到长江运河。)在洛阳南郊建显仁官。从洛阳乘龙舟出游江都。(第一次下江南)

成为皇帝的第三年(六O六年),自江都返洛阳。

成为皇帝的第四年(六O七年),凿太行山娘子关险隘,开太原到华北御道。开渔阳郡(河北蓟县)到榆林(陕西榆林)御道。从洛阳出涿郡(河北涿县) ,再经榆林到启民可汗王庭,从太原返洛阳。筑榆林到紫河(绥远和林格尔)长城。在太原定晋阳官。

成为皇帝的第五年(六O八年),开永济莱渠(洛阳到涿郡运河)。在汾州(山西静乐)建汾阳官。从洛阳出游五原(绥远五原)

成为皇帝的第六年(六O九年)从洛阳赴长安、出游浩整川(青海乐都)、张掖。

成为皇帝的第七年(六一O年),从洛阳乘龙舟出游江都,再由江都乘龙舟回洛阳(第二次下江南)。开江南河(自镇江至杭州运河)。

成为皇帝的第八年(六一一年),乘龙舟从洛阳出游涿郡,再由涿君乘龙舟回洛阳。下诏宣布高句丽玉国罪状,征全国兵集中涿郡,征全国粮集中辽西郡。

成为皇帝后的第九年(六一二年)亲统大军一百一十三万,进攻高句丽王国,大败而归。(第一次东征)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年(六一三年),再征全国兵集中涿郡,亲统大军攻高句丽王国,围辽东城,仍不能克。大将杨玄感据黎阳(河南浚县)叛变。杨广解围回军,杨玄感败死。(第二次东征)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一年(六一四年),再乘龙舟去涿郡,征全国兵攻高句丽王国,时全国民变蜂起,所征兵多不能到,高句丽王国也精疲力尽,请和。(第三次东征)杨广乘龙舟回洛阳。既返,征高句丽国王高元入朝,高元拒绝。杨广下令再征全国兵,准备第四次东征。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二年(六一五年),出游太原,居汾阳宫避暑,再出长城,北巡。突厥始毕可汗发兵围杨广于雁门(西代县),赖义成公主教,始得逃归。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三年(六一六年),自洛阳乘龙舟出游江都。(第三次下江南)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四年(六一七年),在江都,日夜欢宴。

成为皇帝后的第十五年(六一八年),兵变, 被绞死。一代“渣”帝送掉自己的王朝和生命。可以说,国家已因之付出昂贵的代价。

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是很渣,但是还是留下了点东西。

隋二世杨广,真的是一位"渣帝”吗?

超渣。

如果说项羽代表了战力无敌的人,并不代表适合成为领袖。那杨广就充分证明了绝顶聪明的人,却不一定适合当皇帝。

决断力,自制力,对人才的使用能力,勇气,面对挫折的毅力。

这些皇帝重要的素质,杨广都没有。

中国五千年史上第一败家仔,有他在,崇祯都没有那么烂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