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袭人虽然只是一个丫鬟身份,但却是全书中一个不可或缺和极其重要的角色。基本上,袭人这个人物,她贯穿了整部书的始终,而其结局也见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当中。
在《红楼梦》第三回,袭人第一次出场时,曹雪芹就这样描述到这个人物:
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袭人本姓花,原名叫做珍珠。不难发现,曹雪芹对于这个人物,大体是持一种否定和贬抑的态度。这里,并非我在胡乱揣测,而是有着充分的依据。
“珍珠”是杂质和碎石在渗入贝壳体内,长年累月而积成的一种物质。通常情况下,上好的珍珠都是以纯白色为最佳品质,灰色次之,其余的都是下品。
显而易见,袭人这颗花色的珍珠,一定不是真正的上品,而是披着光鲜外衣的杂质和次品而已。从她的名字,就点出了袭人的性格和命运。
原本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丫鬟,但并没有真正赢得贾母的喜爱,起码不如对晴雯那般喜爱。为了增加宝玉身边的伺候丫鬟,贾母便将这个看起来素来温良恭顺的袭人,赏赐给了贾宝玉。
成为宝玉的丫鬟后,袭人一步步成为了他身边的头等大丫鬟。甚至于,宝玉还因为一首“花气袭人知昼暖”而为她改名为花袭人。
宝玉在跟随贾母、王夫人等一起到宁国府赏梅,午间发困就到了秦可卿的闺房中小憩。入梦以后,他竟然神游了太虚幻境,后来便与袭人开始偷试云雨之事。
在和宝玉发生关系后,袭人更加用心伺候他。而宝玉也待袭人与旁人不同,视其为身边最信任的第一人。这段时期,是袭人和宝玉关系最和睦的时候。
这种男女之事,即便瞒得过别人,但终究无法长久隐瞒身边的人,比如怡红院的晴雯、麝月等大丫鬟,就都通通知晓此事。在书中,晴雯就曾多次揶揄和笑怼过袭人,公然提到“你们那鬼鬼祟祟之事”。
既然已经成为了小范围内半公开的秘密,袭人索性豁出去了,完全将自己梭哈上了赌桌。甚至于,在感受到晴雯的威胁之后,袭人主动投靠了王夫人。不过,她又非常的讲究策略,知进知退。
在“宝玉挨打”的事件中,曹雪芹既为日后袭人下嫁伶人做出了暗中的铺垫,又准确地刻画出了袭人精明和主见。在王夫人询问袭人当时宝玉挨打的经过时,袭人尽管深知所有的来龙去脉,但她却只说自己不清楚。
但是,为了担心王夫人产生不满,袭人又回答她,仿佛听闻是忠顺王府来索要一个戏子。绝口不提贾环的出卖和陷害,是她最大的精明之处。而这个回答,她也拿捏的恰到好处,简直让人刮目相看。
袭人在贾府中工作多年,对于嫡庶之间的争斗和矛盾,她自然非常清楚,也非常忌惮。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一句错误的回答,都会成为她致命的错招儿。
王夫人虽是贾政的嫡妻,是宝玉的生母。但是,王夫人贴身的丫鬟彩云和彩霞二人,就暗中和贾环以及赵姨娘走得走近。如果袭人此刻一五一十说出了贾环出卖宝玉,极有可能被传给了贾环和他身后的赵姨娘。
赵姨娘尽管惹不起王熙凤等人,但是,收拾一个区区袭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明哲保身是袭人最好的一种选择。
另外,袭人或许还有另外的一层深意,也是他考虑得极为周密之处。那就是,她为了顾全王夫人的颜面。
试想一下,如果袭人提到贾环告状,就必然要牵扯出金钏跳井的事。可金钏是王夫人的丫鬟,她死得并不算光彩,是王夫人见她勾引宝玉才打了她,导致了金钏跳井。
索性,袭人选择完全不知情,落得个痛快,使得大家都安心省事,不会留下芥蒂。果然,王夫人在听到袭人的回答后,也不去深究。看来,袭人的判断完全正确,从内心深处讲,王夫人还是希望袭人不知道所有事情。
面对晴雯的崛起,尤其是她病补雀金裘之后,宝玉和晴雯的关系迅速走近。而且,晴雯的姿色本就远在袭人之上,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袭人必败无疑。
在危机面前,袭人赶紧调整自己,开始向王夫人靠拢,她提到:
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闻,当时就很高兴,她命令王熙凤暗中把袭人的待遇提升,到了姨娘的水平。相当于,从那时起,王夫人就暗自确定了袭人宝姨娘的身份。
从此,袭人彻底成为了王夫人的棋子和暗探,死心塌地的维护自己“宝姨娘”的身份。甚至于,对于晴雯等人决绝出手,毫不留情。
可惜,袭人机关算尽的同时,却没想到贾府会迅速败落,最后含泪嫁与蒋玉菡为妻。
袭人细想自己曾经步步专营,投靠王夫人、贴近宝钗、诋毁黛玉、试探宝玉、嫁祸芳官、出卖晴雯……,无非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嫁入豪门的夙愿。
结局!结局却是一场空,自己无奈嫁与了伶人为妻。而且,她在这个伶人身上,竟然发现了自己曾经送给宝玉的那块汗巾。
原来,自己嫁的这个伶人,就是当年宝玉经常提及并被牵连挨打的那个蒋玉菡;而蒋玉菡,也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妻子,就是宝玉当年的贴身丫鬟,那个“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花袭人。看来,一切都是命数。
最后,以曹雪芹的叹词来结束这个回答: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欢迎关注!
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我们在读巜红楼梦》时,不难有一种感觉,宝玉和袭人的关系,远超出主仆的关系。
多种关系相互交织,既像母子,还似姐弟,又如夫妻,朋友。一,母亲的角色
贾政对宝玉见面不是横眉冷对,就是吹胡子瞪眼,王夫人更多是严母角色。
宝玉对父母的爱,特别是母爱的渴望使得将情感转移到袭人身上。
年长几岁的袭人温柔和顺,柔媚娇俏就成了母亲最理想的替身。
”袭人承担服侍宝玉日常生活的一切琐事,铺床叠被,哄着睡觉洗漱更衣,端茶道水等等。
可以说袭人就是宝玉的小母亲。所以看到晚上睡觉总把宝玉那块玉取下来用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怕第二天冰着脖子!每天宝玉出门晚归,袭人或四处寻找或倚门等侯。”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幅慈母盼儿归的画面感呦。
那宝玉那,在袭人面前不时地撒娇,耍赖,赌气,哭笑,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最能反应这种关系是《红楼梦》第十九回。
过年期间,袭人母亲接女儿回去吃年茶,宝玉在贾府看戏,觉得厌烦,就和茗烟去找”花姐姐去”瞧他在家做什么。”
见面之后,袭人先惊再责怪,然后是关心体贴。
雪芹先生描绘的就是一个母亲照顾儿子的场景。
二,姐姐的角色
元春早年对宝玉疼爱照顾。元春入宫关系似乎”生分”,姐姐的角色袭人接了。第八回,”留给晴雯的豆腐皮让李嬷嬷吃了,沏好的枫露茶被李嬷嬷喝了,宝玉对茜雪发脾气,摔碎了茶杯,贾母遣人来问,”
袭人赶紧揽到自己身上,说自己失手打了茶杯,庇护了茜雪和李嬷嬷,这不就是一个息事宁人的大姐姐的形象吗。
三,妻子角色
巜红楼梦》第六回宝玉和袭人有了夫妻之实。所以袭人在宝玉跟前始终以妻子的角色说事。
每次宝玉出去见人,什么人,总是像俩口子那样把所见所闻一样一样的告诉袭人,跟谁喝酒,跟谁看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等。
在宝玉的潜意识里,袭人肯定要和自己”长厢守”,在袭人心里早就认定自己是宝玉的人。
三十六回,其它丫头午睡,只有袭人坐在熟睡宝玉身旁,一边驱苍绳蚊子,一也做针线,一个贤妻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闺中好友
宝玉结交的朋友,水静王,柳
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袭人的根本角色是丫环,但在怡红院他主要尽到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母亲的角色,一个是姐姐的角色。
母亲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对宝玉上学的准备工作与嘱托上。第一 . 准备工作
袭人为了宝玉上学,逐一完成收拾书笔、服侍梳洗、包好毛衣、带好手炉等工作。
第二 . 嘱托
“念书的时候想着书,不念的时候想着家。总别和他们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可谓语重心长,兼顾了家庭和学校,也兼顾了努力学习和身体健康。袭人在这里尽到了一个慈母的角色。
姐姐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对宝玉的约法三章上。第一 . 禁说化灰化烟的事。
第二 . 要有读书人的样子。
第三 . 不许偷吃嘴上胭脂。
这些约法就是告知宝玉,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而这些事,假如是他的父亲的话,宝玉做不到,一定会挨打的;假如是他的母亲的话,宝玉做不到,一定会找责任人,甚至是把他们撵出去的。只有姐姐才这样耐心的嘱咐他,袭人恰是这样个角色。
袭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可以通过他的判词,做一结论。第5回,判词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里用八个字对袭人进行了点评,即“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就是他的品性,这也从他的角色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枉自、空云”,是说具有好的品行的袭人,结果嫁给优伶,因而白白有这些好的品行了。也就是说,有如此品行的袭人,应该与公子有缘。
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袭人怎样看待袭人这一人物?
我也来说说。
袭人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是宝玉房中所有丫鬟的头儿。在她的身上集中了祖母的慈爱、王夫人的希冀而又严厉的母爱、姐姐般的友爱、夫妇似的情爱,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暗示了袭人的性格和命运。
那么,袭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代表了祖母的慈爱:
袭人最初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又去伺候湘云,最后,给了宝玉。之所以把袭人指派给宝玉,是因为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贾府中,能够享受到老太太赐丫头的人不多,贾赦想讨要鸳鸯和贾母生了一大场气,就是一例。宝玉因为是贾母的“心肝儿宝贝肉”,所以,特地把她认为最妥当的人赐给宝玉。正因为袭人是老太太的人,她在宝玉房里自然高人一等,连宝玉有时都不得不听她的话。
是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眼线:
刚开始,王夫人和袭人之间是没啥关系的,“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节里,宝玉向黛玉表白,被袭人听到了,吓得魂飞魄散,担心失了体统,利用时机,很巧妙的提醒王夫人,要对贾宝玉严加管教,获得了王夫人的高度重视和无比信赖,立刻涨了她的月例银子。后来,晴雯被逐,王夫人竟然能点出她和宝玉之间很多的私密话语,应该和袭人不无关系。
姐姐般的友爱:
为了保护宝玉,不致受到来自贾政的严厉惩罚,怡红院在贾政身边安插的也是有眼线的,随时通报情况。比如,贾政什么时候要查书,什么时候要查字。在袭人的主持下,一大帮子人帮忙,理书的理书,理字的理字,想尽各种方法应对。
袭人因为是“外面的”,春节有假期可以回家探亲,短短几天,宝玉竟然带着小厮偷偷造访,惹得袭人全家像见了“活龙”似的,也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夫妇似的情爱: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宝玉的第一次是和袭人的。袭人没有反对,认为“不是越礼”。说明在当时,通房大丫头和主人发生这样的事是被认可的。有很多公子还没娶亲就有了儿子,就是这种情况。
可惜,世事难料,贾府被查抄,宝玉出家,袭人和宝玉之间有其实而无其名,又因为没有孩子,无法坚守,只得嫁给了优伶蒋玉涵,也是无可如何的了。
(图片来源网络)
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红楼梦》中的袭人,本质上是一名丫鬟,在工作上她勤勤恳恳;在处理怡红院里的突发事件时,她也是一把好手。
只是袭人这个丫鬟,为了牢牢抱住宝玉这颗大树,使用的手段让人反感;但反观袭人,一个穷人的家庭出身,在贾府这个勾心斗角的环境下,如果不这样做,又怎么生存下去呢?所以,看待袭人,我认为应该包含着同情!★袭人的身份:
袭人,因为家庭贫穷,被父母卖到了贾府当丫鬟!她同晴雯一样,都是贾母身边一等一的丫鬟,因为贾母疼惜宝玉,又素喜她心地纯良,克尽职任,所以派给了宝玉;在贾母身边的时候,她叫珍珠,只是到了宝玉这里,觉得这个名字太俗,便从“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中给她取了这个雅名。
★袭人的处境:
在《红楼梦》里,我们能够看的出来,袭人这个丫鬟,同晴雯相比,并不讨贾母的喜欢,拿贾母的话说,她就是一个“不言不语的没嘴的葫芦”。
她长相一般,也没有晴雯的漂亮,所以,为了在怡红院里站稳脚跟,她只能巴结宝玉,讨好王夫人,并不惜作为王夫人在怡红院的眼线,这一点来看,她又是一个耍心机的小人形象。
她的手段,包括同宝玉初识云雨;包括在王夫人身边打小报告;也包括,选择了王夫人的站位而背地底指责林黛玉!
★袭人对宝玉的多重身份
(1)丫鬟形象:这是她的本质身份!她负责宝玉生活的大小事情,勤勤恳恳!深得宝玉喜欢!
(2)朋友形象:在宝玉心里,她是一位好姐姐,尤其是在初试云雨后,感情也更深了。
(3)长辈形象:为了劝宝玉好好读书,她不惜以自己要离开贾府为要挟,可谓真心实意,在宝玉日常的疯癫中,她也是不顾宝玉爱与不爱,直言想劝!
小结:
袭人的多重身份,让我们对她都带有指责的情绪,尤其是为了同宝玉搞好关系,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而晴雯被王夫人撵出贾府,她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但作为一个底层的弱女子形象,似乎她又是逼不得已!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
袭人在宝玉身边扮演多重角色?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第五回,袭人判词:“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判词曰“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自幼因家境贫寒,老子娘几乎饿死,无奈之下几两銀卖于贾府当丫头。
开始为贾母身边丫鬟,贾母因袭人忠顺勤善听话,而让其侍候宝玉。可以说在宝玉身边既是丫鬟,又是总管,既侍侯宝玉,又劝说教导宝玉,有時又起通风报讯差使,尤其又是宝玉的男女情事实际的启萌老师,可谓身兼数职,伴演着多种身份和角色。
正如判词所言,她的所谓“温柔和顺”,虽然合乎当時的“妇道”标准,更符合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能博得主子的欢心和好感。从封建社会道德对女人的要求来看,这样的女子当然应该是称得上“似桂如兰”。
但从判词用语“枉自”“空云”,“堪羨”,“谁知”,等词来理解,又是对“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否定。究其原因,是作者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似乎又帶有一种调侃嘲讽意味。
尤其画的“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暗含其姓其名“花”与“席”(谐音:袭),。而破席,似乎又含有不自尊,轻视而不大光彩的意思,这在封建社会,女人不能“从一而终”可谓大事,故有“饿死事小,失身事大”这种违犯人伦道德一说。
尽管袭人在贾府这纷杂的环境中形成一的典型奴才性格与思想,跟敢于反抗的晴雯形成鲜明对比,但最后结局,也好不到哪去。这就是花袭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