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祖籍河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西南)。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善于长途奔袭作战,果敢勇猛,积极推行“大迂回和大穿插”的战争思路,多次有效击退匈奴的进攻,使匈奴由之前对西汉的“攻势”转变为“守势”。
可惜!天不假年,元狩六年时霍去病便早早离世,年仅24岁。汉武帝悲痛万分,为彰其功,追谥他为景桓侯。
霍光,字子孟,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早年时,由其兄长霍去病保荐入宫,充当宿卫宫廷的郎官,开始步入政坛。
由于霍光本人的性格原本就沉稳,内敛含蓄,加之他深知自己不是靠着真才实学进入宫廷,而是走了霍去病的“后门”。所以,为人处事更为低调,严于律己,心无旁骛,勤勉规范,开始逐渐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汉书·霍光传》记载:“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步入晚年的时候,变得性格乖张,孤僻难测,对于自己一手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都不再相信,在“巫蛊之祸”中逼其自杀,之后却又开始痛心不止。
痛定思痛之后,汉武帝刘彻有意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接手老刘家的江山社稷。刘弗陵虽年幼,但聪慧伶俐,体魄健壮,武帝对他寄予厚望。 他命人绘制“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交给霍光,几乎是公开的表达了传位刘弗陵和要求霍光辅政的意愿。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享年70岁,谥号为孝武皇帝。刘弗陵正式登基称帝,成为汉昭帝,霍光则接受汉武帝遗诏进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政。
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莞尔一笑吧,但我不想一笑而过。汉宣帝时代权势熏天的霍光和汉武帝时代抗击匈奴的名将、大司马霍去病是有血缘关系的,说是打断胳膊连着筋一点也不夸张。这二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应该说关系匪浅吧?
霍去病他老娘是大汉一代贤后卫子夫的亲妹,也是一代帝王汉武帝刘彻的小姨子,名叫卫少皃,现在听起来很牛逼吧。不过 ,他的老娘卫少皃却出身低微,卫子夫还在平阳公主府上当讴者时,她是平阳家里的丫鬟。因有一点姿色,被平阳县的微末公务员霍仲孺看上了,在一番花言巧语的攻击下,卫少皃向霍仲孺献出了芳心和爱意。
卫少皃自是井底之蛙,伺候他人的工作的内容,让自己的生活单调而乏味。现在有吃皇粮的“公家人”看上了自己,就产生了受宠若惊的感觉。正值情犊初开,在青春血液沸腾的时日,卫少皃向霍仲孺以身相许了。换一句话说,在婚姻应该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环境下,天真无邪的少女卫少皃由于自作主张,被骗失身了。
卫少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怀上了霍去病。而霍仲孺先上船,却不愿意买票。他把公主家丫头肚子弄大了后,害怕公主找事,又付不起青春损失费。于是用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连夜潜逃了。
霍仲孺薄情寡义,卫少皃却是情深义重的人。看在肚子里孩子的份上,好对自己的初恋念念不忘,心存一丝感激。随后毅然决然地生下了与霍仲孺的私生子霍去病。尽管没有明媒正娶,没有名分,也没有谁给孩子抚养费。但卫少皃无怨无悔,颇而点爱过就不要说抱歉的意思!随后,她以单亲母亲的身份单独养育霍去病,贤惠风范不亚于她姐姐卫子夫了。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当了皇后后,卫少皃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大汉为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连带着私生子霍去病也倍受皇帝汉武帝的器重。当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功成名就,被封冠军侯后。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卫少兒才告诉了霍去病,他的生身父亲是霍仲孺。但,一点没有谴责他父亲的意思。
霍去病留心了,在带兵回长安,路过霍仲孺的家乡时,他不计前嫌,放下身段去看望他不负责的老爸。霍去病发现自己的老爸霍仲孺已经娶妻生子了,他的儿子就是霍光。
史书上说霍光身材魅梧、皮肤白晰、眉目疏朗,是玉树临风人美男子。霍去病很喜欢这个弟弟霍光,就不怕麻烦,顺路把霍光带到了长安城,还上书汉武帝,给霍光弄了个光禄大夫的官当当。霍去病从十七岁时就为国家南征北战。由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仅24岁。汉武帝感念他的功绩,就开始培养、重用霍光,霍光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年一步步走向了大汉的政治权力中心确实不易!他辅佐幼主,实现“昭宣中兴”。后来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掉皇帝(昏帝刘贺)的大臣,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权臣废黜皇帝的先河。
但,不管多么牛逼,他的成功离不开哥哥霍去病的帮扶、引荐与提携!同样,也抹不去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小弟弟的身份。
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霍去病、霍光,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是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至于他们的身世和关系来源,我们得从一个尊贵公主说起。
汉景帝与王美人(汉武帝生母)所生的女儿,封地本在阳信,按规制应称为“阳信公主”;但是她长成后,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寿,曹寿继承了曹参‘平阳侯’的爵位,所以公主被称为“平阳公主”。即使日后曹寿去世,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也没有改称“汝阴公主”。
后来夏侯颇因罪自杀,公主再次守寡,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三次嫁人,居然是嫁给自己以前的骑奴,不过这是我们后面要说的,还是回归题目的中心吧。
在平阳公主府中,有一个女仆,名字已经失传,因为夫家姓卫,所以被称为“卫媪(卫老太太)”。之前与丈夫卫某生了一子三女,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皃、三女卫子夫。后来又与奉命前来平阳公主府内服差役的平阳县小吏郑季私下里生了卫青、卫步、卫广三兄弟,三人日后都随母姓卫。
卫媪丈夫早先去世,家里生活艰苦,无法养活这么多儿女,所以幼年的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家中,以求能够安身。但郑季因家中早有妻子儿女,所以没有对卫青这个私生子有任何关爱,只是让他放羊种地,郑家的儿子们对于卫青也没看成兄弟,只当奴仆一样。
所以卫青稍长大后,就不愿再在郑家受气,于是便回到平阳公主府内,通过母亲的疏通,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而他的兄弟姐姐们,都在平阳公主府内充作差役或讴者(舞女),其中三妹卫子夫是服侍平阳公主的近侍。
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由于皇后陈氏无子,所以其同母姐姐平阳公主就收买一些女子,准备让弟弟选取为妃。
建元二年(139年)汉武帝在灞上皇陵祭祀后,来到平阳公主家中,于是平阳公主将众女子装饰打扮,以备汉武帝选择。汉武帝看后都不满意。平阳公主为助兴,让自己府中讴者助兴,汉武帝一下子看中了其中一个讴者,就是卫子夫,之后便并临幸了她,带入宫中,并将其兄卫青调入建章宫服役。而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没再受宠幸。
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预备放出多余宫人,在挑选时却再次见到卫子夫,于是再度临幸。 不久,卫子夫竟然怀孕!这是汉武帝后宫第一个怀孕的女子。此时,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感觉卫子夫对自己女儿产生了威胁,为消除隐含,遣人绑架了卫子夫在建章宫当差的弟弟卫青,意图杀害,幸亏卫青的同僚公孙敖救了他。
汉武帝知道事情后,立即封卫青为侍中、建章监,卫子夫为夫人,并赐予卫家大量财物府邸,卫家从此由奴婢之家而成为皇室外戚,兄弟姐妹们都一朝显贵。尤其是卫青,日后成为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数次出征匈奴,建功赫赫,是有数的大汉名将,并娶了自己的主人平阳公主为妻。
而卫子夫也在后来为汉武帝生下长子刘据,并册立为太子。卫子夫自己也取代陈皇后成为新皇后。
而卫青的二妹卫少皃,也在平阳公主府内为女侍,期间与来府中应差的平阳县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一子。后来霍仲孺差役服满,回到平阳县,与卫少皃及幼子联系断绝,并在平阳县娶妻,生下儿子霍光。卫少皃则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给他取名去病,随霍姓,但没有告诉他生父是谁。
卫家显贵后,除了卫子夫、卫青外,长子卫长君授侍中,长女卫君孺由汉武帝亲自做主,嫁与时任太仆公孙贺为妻,日后公孙贺还成为丞相。次女卫少皃之前就与开国功臣曲逆侯陈平的曾孙詹事陈掌有私情,汉武帝知道后,招陈掌陛见,授予其高官,并正式将卫少皃嫁给他为妻。
而少年的霍去病,更是得到汉武帝喜爱,很小的时候就被接进宫中,成为侍中。之后少年霍去病逐渐熟悉弓马骑射、并对军事产生浓厚兴趣,汉武帝曾想亲自教授其兵法。
汉元朔六年(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就任票姚校尉,随舅父卫青出击匈奴,率八百人深入敌后,斩二千另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祖辈、相国、当户等高,功冠全军,所以受封冠军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之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立下歼敌三万余人。俘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并缴获匈奴祭天金人的大功。并于同年秋,在迎接匈奴投降部众时,部分降众变乱,霍去病驰入匈奴军中率投降的匈奴人斩杀变乱者。从此,汉控制了河西,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役后,西北边境几乎没有匈奴进犯。于是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以此使全国百姓的徭役负担得到宽缓。此战也标志着匈奴开始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就在霍去病就任骠骑将军时,其母卫少皃终于告诉了他为什么姓霍的由来,并将生父是谁一并告知。于是,在出征途中,霍去病特地路过平阳(今山西临汾),让属下寻找到霍仲孺,请他来平阳官舍相见。
霍仲孺这时候还不知道朝中赫赫有名的骠骑将军、冠军侯就是自己的儿子,接到赴官舍通知后莫名其妙,不知何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平阳县官舍。见到霍仲孺后,霍去病在确认了这就是自己的生父时,毫不犹豫地跪下叩头说:“之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就是大人(古时称呼长辈)之子,没有尽孝,很是惭愧!”
霍仲孺起先搞不清事情原委,惶恐畏惧,不敢应声。后来在旁人及霍去病解释下,才知道原来朝廷的骠骑将军、冠军侯,就是自己早年在平阳公主府与卫少皃所生的儿子!惊喜交加之下,接着是惭愧不已,连忙也俯首参拜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未尽其责,实有愧于心。”于是父子终于相见。
之后,霍去病在平阳县为没有尽过一天父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好生奉养,以尽孝道。出征大胜归来后,霍去病再次路过平阳,征得霍仲孺同意后,将异母弟霍光带到长安,准备栽培其成材。
此后,霍去病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再次与舅父卫青领兵出征,并于作战中大破匈奴,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肯特山),并在此举行了祭天封礼,汉军兵锋一直逼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此战后,匈奴于漠南被荡涤干净,“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于是汉武帝设置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时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而其弟霍光,也因为年少而谨慎,处事诚实稳重,在兄长的栽培下,先后被授予郎官、各曹官、侍中等职,在逐渐的成长。
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再一次准备出击匈奴,决心一举消灭大敌。就在紧张地准备中,时年二十三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却突然去世。汉武帝万分悲伤,下诏霍去病陪葬茂陵,谥“景桓侯”。并调由匈奴归附人组成的属国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兄长的突然去世,使得时年只有十来岁的霍光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此后,他更加小心慎言、兢兢业业,忠实侍候汉武帝,宿卫尽职,从不越权干政,历时三十余年而一贯始终。所以汉武帝一是顾念霍去病遗泽。二确实是霍光自身公正持重、勤劳国家有目共睹,终一生对于霍光都是无比信任,恩宠有加。
哪怕是卫青去世后,卫家势衰。又因“巫蛊之祸”而导致卫家包括卫青之子卫伉全家、卫君孺及公孙贺全家、乃至已经身为皇后的卫子夫及太子刘据全家都死于非命,卫家被族灭,甚至连霍去病的独子也不明不白的死去,卫、霍外戚被一扫而空的时候,霍光也因为忠诚谨慎,宿卫有力而未受任何牵连。
之后霍光先后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侍奉在汉武帝左右。在二十余年随驾生涯中,未曾犯下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无比信任。
汉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后,汉武帝懊悔中决定幼子刘弗陵为储君,在考虑身后安排后,最终决定由霍光辅政。于是汉武帝将《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霍光感慨万千,伏地痛哭,,接受汉武帝重托。
汉后元元年(前88年),在霍光多年的宿卫警惕下,及匈奴大臣金日磾的奋不顾身护卫下,汉武帝才没有被谋反的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其弟重合侯所杀害,由是汉武帝更加倚重霍光。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于五柞宫驾崩,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会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太子刘弗陵。霍光等于汉武帝榻前叩首受命,在汉武帝驾崩后,迎立太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
此后,霍光兢兢业业,辅佐汉昭帝十四年,并挫败燕王刘旦(汉武帝第三子)、辅政大臣上官桀、鄂邑长公主(汉武帝女)等人的政变,清除了政敌,并在汉昭帝支持下,得以独揽大权,成为朝政实际决策者。
此后霍光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由汉武帝晚年的“亡秦之祸”,逐渐恢复了生机。
汉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霍光主持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之后因刘贺荒唐无礼、淫乱无道,就又废黜了他,改奉迎汉武帝曾孙,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刘询)继位,即汉宣帝。而汉宣帝与卫家、霍家都有剪不断的血脉联系,霍光在某种意义上,也算为逝去的兄长霍去病实现愿望了。
此后霍光有辅佐汉宣帝六年,以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博陆侯的名义实际执掌朝政,直至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重逝世。汉宣帝下诏褒奖:“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给予了霍光极高的评价。
虽然之后霍家谋反被全族诛杀,但是并没有牵连到霍光,他的身后荣誉依旧不衰,墓地不受打扰,依旧陪葬茂陵。汉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在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时,令人画十一功臣图像悬挂于麒麟阁,以示怀念、宣扬。其中霍光列为第一,并且因尊敬,不书霍光全名,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霍氏”,其余十功臣皆列全名。
此后霍光一直为汉后世皇帝尊崇、祭祀。汉成帝曾增加霍光守墓人一百户。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再以千户食邑赐予霍光堂弟之曾孙霍阳,并将霍光的“博陆侯”爵位授予他,以奉祀霍光。
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霍光和霍去病有没有关系?很明确地说,他俩不但有关系,而且还是关系匪浅的亲兄弟。
据史书记载,霍去病他老娘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姨子,也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妹妹卫少皃。卫少皃还在平阳公主家里当丫鬟的时候,被平阳县的小公务员霍仲孺用花言巧语骗了芳心。
年轻人大都是容易冲动的,卫少皃没见过什么世面,又是情犊初开的年纪。被霍仲孺这家伙三言两语就骗得失了身子。
于是卫少皃就怀了霍去病,结果霍仲孺这家伙一看卫少皃有了身孕就吓得连夜潜逃。不过虽然霍仲孺逃跑了,但是卫少皃还是对霍仲孺这家伙念念不忘,并且毅然生下了霍仲孺的私生子,那就是霍去病。
后来卫子夫当了皇后,卫少皃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连带着霍去病也倍受汉武帝器重。当霍去病功成名就,获封冠军侯以后才从母亲卫少皃口中得知自己的生身父亲是霍仲孺。
于是霍去病在带兵回长安的途中路过霍仲孺的家乡时,专门去看望了他这个便宜老爹。结果霍去病去了以后发现霍仲孺早已经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光。
霍去病很喜欢霍光,于是顺路把霍光带到了长安城,并且上书汉武帝给霍光弄了个光禄大夫的官。之后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就开始重用霍光,以转移他倾注在霍去病身上的心血。
所以说,霍光和霍去病不但有关系,而且他俩的关系还不简单,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小弟弟。
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的,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霍去病生父是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官吏霍仲儒。霍去病母亲是卫少儿。英雄不问出处,霍去病和母亲卫少儿都属私生子,汉朝时期社会比较开放,汉武帝母亲曾是生过孩子,离过婚的女人,汉文帝母亲薄氏也曾是魏国宫里的嫔妃。
霍去病的外祖母卫媪与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子夫、卫青与卫少儿,后来卫少儿与县衙役霍仲孺私通生霍去病。卫青曾在郑季呆了很长时间,由于在郑家受欺负,就回到母亲身边,随母姓了。
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家里的女婢,遇到暴风雨被平阳县小官员霍仲孺搭救。后来两人私通,卫少儿怀孕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因为担心自己的仕途,不敢承认跟平阳公主府的女奴私通,不承认卫少儿生下的孩子,回去后另娶了其他女人,生了霍光。卫少儿后来告诉了霍去病生父是霍仲孺,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一次在出击匈奴时,特地到平阳看望了生身之父霍仲孺,并把年仅十余岁的霍光带到长安。
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是同父异母。
他们的老爹是霍仲儒,曾在平阳县做县吏部,而霍去病的生母卫少儿此时与字节妹妹卫子夫一样一同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作为侍女。于是在没有举办正式婚礼的情况下,卫少儿与霍仲儒私通,结果有孕,后来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的身份是私生子
但是卫少儿与霍仲儒的爱情并没有结果,因为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进入宫中,并且为汉武帝先后生下了女儿和儿子,卫家鸡犬升天了,包括卫少儿、卫青在内的所有卫家一族都被汉武帝看中,得以全部富贵以来,此时卫少儿当然看不上了县里的公务员霍仲儒,結果兩人分道揚鑣。
此后,卫少儿重新与汉朝开国功臣陈平的孙子陈掌结婚,而霍仲儒早就被卫少儿抛之脑后了(女人啊.....),后来霍仲儒也彻底对卫少儿不抱希望,也回乡娶妻生子,生的儿子就是霍光。
汉武帝十分看重霍氏兄弟
而霍去病长大以后,他逐渐知道了自己身份,但是他在汉武帝身边长大,史书中记载他心机颇深,而且由于受到汉武帝的器重,他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立下功勋,后来已经有了独领一军的资格,此时他已经知道了他的亲生父亲就是霍仲儒,于是在他独自领军远征匈奴的时候,他特意来到霍仲儒的家,去看望这个给予他生命,但是从未养育过父亲,史书中记载霍去病对他亲生老爹拜伏于地,而他的老爹也受宠若惊,当朝的骠骑大将军,万户侯亲自来认他这个乡下人当爹,他百感交集,甚至对着自己的儿子跪拜。而霍去病给他的老爹买房置地,进了孝心,让老霍同志十分高兴。
后来霍去病得胜还军的时候,再次拜访他的老爹,这次走的时候,老霍请求霍去病把他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去发展,混个好前程,霍去病对自己的弟弟也是够意思,像一个真正的亲哥哥一样,将霍光带入长安,来到汉朝的最高权力层。
霍光成为史上有名权臣
后来霍去病去世,乃至卫家受到巫蛊之乱牵连,几乎所剩无几,但是霍光却因为办事稳重反而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乃至于最后汉武帝临死前将霍光列为首席托孤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弗陵,刘弗陵死后,霍光有废立皇帝刘贺,再立汉宣帝刘病已,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权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