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诸葛亮之后,身为蜀汉公司CEO的姜维,一味的谋求出兵北伐,一味的穷兵黩武,而对于内部的朝政和事务几乎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你们爱咋滴就咋滴,反正别影响我北伐就行。
长期下来,使得朝局混乱,宦官掌权,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终于,在内忧外患之下,蜀国在公元263年正式被灭亡。
对于当时刘禅的投降之举,后世还存在许多争议之处,一些人认为如果国都南迁,再加上蜀地险要,蜀汉王朝或许尚可一战也未可知。
但更多人都认为,在明知回天无力的情况之下而拼死一搏,致百姓于水火而不顾,刘禅的投降之举也算是最好的选择。
回答完毕!
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没有,一丝机会都没有。
当时的情况是邓艾卛5000精兵偷渡阴平,虽然因为天险难行折损了一部分兵马,又因为是一次带有偷袭性质的军事行动加上地理因素,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辎重粮草和攻城器械,所以能不能顺利抵达成都并拿下?邓艾心里也没底。但是他的运气却出奇的好,首先蜀汉在阴平小道完全不设防,可以使邓艾从容不迫地指挥士卒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续的魏国大部队进军成都铺平了道路。其次江油守将马邈不敌邓艾而降,使邓艾获得了一部分军事补给和人员补充,即使拿不下成都也可以退守江油等待大部队到来合力攻城。最后邓艾抵达成都城下时虽然兵马不多,但都是曹魏在西线的百战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反观成都方面此时驻扎的主要是屯田军和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屯田军嘛顾名思义主要以种田为主,而御林军完全是花架子,唬唬人还行但战斗力和野战军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所以虽然当时成都方面的驻军比邓艾人数要多,但真打起来未必是邓艾的对手。
如果只是守军战斗力不行那还不是最要紧的,只要有合适的武将指挥,那战争的胜负还未可知。但最要命的是当时的成都已无将可派,剩下的基本都是文官。蜀汉能打的几个都不在成都,姜维在剑阁阻挡钟会大军、霍戈在防备南中、罗宪在永安驻守,一时半会肯定是赶不来。有人把蜀汉灭亡归咎于刘禅不抵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面对来势汹汹的邓艾大军,刘禅委派诸葛瞻率领成都城内的城防部队、屯田军及御林军前去抵抗邓艾,但诸葛瞻虽然贵为诸葛亮之子,但他的军事才能和他父亲比起来完全是天差地别。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他却反对姜维北伐,也正因为这样他从未在军中历练过严重缺乏军事经验。在出兵之前黄崇(黄权之子)曾劝说他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不让魏军进入平原,避免野战、固守待援,这本来是一条很好的建议可惜诸葛瞻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结果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锦竹。双方紧接着又在棉竹展开决战,军事小白诸葛瞻自然不是军事家、老兵油子邓艾的对手,诸葛瞻全军覆没,他和儿子诸葛尚、黄崇、李球等皆战死沙场。平心而论,虽然诸葛瞻父子勇气可嘉,父子二人不愧为一门忠烈,但把成都仅有的兵力就这样葬送敌手,可以说是坑了刘禅一把,也把蜀汉最后的生机就这样给断送掉了。
仗打到这份上刘禅就是想不降都不行了,邓艾已经兵临城下,自己是内无精兵良将,外无援军来救。当然摆在刘禅面前还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坚持抵抗与城共存亡,博得个君王死社稷的美名;二是突围逃往南中或永安,以图东山再起。最后刘禅选择了开城投降,蜀汉灭亡。在这里我不想评判刘禅的决定对不对,我只是觉得刘禅可能是没有骨气,但他的决定客观上避免了成都遭受一场浩劫,保护了成都的军民百姓,因为此时无论做那种选择蜀汉都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刘禅就算是继续死守成都,打算坚持到底,决不投降,最后蜀国还是免不了灭亡。
此时蜀国的主力兵团已经基本上都被姜维带走了,国内兵力严重空虚。而邓艾剑走偏锋,偷偷的爬过天险,兵锋直指蜀国都城。
大军远在边境作战,腹地被敌人插入了一把尖刀,国内接到这个消息肯定是人心惶惶,既无足够的兵力应对强敌,也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武将救朝廷于危难。
蜀国也已经没有国力支撑大军作战,常年的战争,已经造成国力空虚,百姓已经负担不起这些开支蜀国的人口不超过百万,但是却养着十五万大军,这其中还不包括各地的官吏,每次出征打仗,都是一次巨额的开支。要靠着这区区百万人,养着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还要负担国家的正常运作,可想而知,蜀国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武侯七伐中原,姜维出征九次,打赢了要花费大笔的国家财富,打输了也要承担,这些花费使得国家的财政严重匮乏,估计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这次刘禅没有投降,蜀国也无法坚持下去,毕竟中原地区富庶,蜀国难以继续抗衡,国家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刘禅不是愚蠢之人,但是他性格软弱,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对死亡的畏惧迫使他选择投降,这也就磨灭了蜀国的最后一线生机如果是那种性格坚毅的人,肯定会选择抵抗到底,但是刘禅不是这种人,他并不愚蠢。相反的他很聪明,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无法放下一切去破釜沉舟,他畏惧死亡,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虽然说只要他能坚持半个月,就可以等来援军,但是现在他被困在城中,心中焦急万分,他不愿意放下现在的富贵,然后选择同敌军决一死战,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我想他当时肯定想了很久,觉得自己投降很可能不用死,因为吴国还没有灭亡,只要自己足够的小心,即使做个亡国之君,也可以过的不错。他也有些不想管蜀国的这个烂摊子了,国家穷的无以复加,百姓和将士们都有怨言,他把那天这些人控制不住反叛他。
因此在刘禅看来,投降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他的软弱性格也决定了他会选择投降。毕竟敌军已经打到了老窝,国家各方面也坚持不下去了,一个君主都这样想了,蜀国自然也就没有了最后一线生机。
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当时邓艾率5000精兵偷渡阴平,过江油,因为天险难走,5000精兵折损了一大半,过来的只有2000多。后来在绵竹跟诸葛瞻打,又折损了一部分。所以兵临成都时只有1000多,而且已是疲惫之师,又没有攻城器械,根本不可能拿下成都!(成都当时守备兵力有数万)其实当时城中守军杀出去,就能轻易灭掉邓艾的1000多残兵。而姜维将魏军主力堵在剑阁,魏军根本过不来,时间久了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所以当时蜀国完全有翻盘的可能。城中守军数万而刘禅却向却向城外邓艾的1000多残兵投降,足以证明刘禅是多么的愚蠢!
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要是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可能还会像东吴那样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比对比邓艾和成都的军力,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先看邓艾,偷渡阴平,这是险棋,他这是孤军深入,有去无回。由于邓艾军队走的是连路都没有的路,一边走一边还要凿路修桥,并且局部需要攀岩,最终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最终全军是身裹毛毡滚下山坡的。到达江油的时候,粮草不寄,军械缺乏。进军成都的路上还遭遇了江由守将马邈和诸葛瞻父子的抵抗,虽然邓艾战斗力爆表,但想必到达成都已经是伤痕累累,兵困马乏了,并且肯定粮草缺乏,兵员缺乏。
再看成都,自古成都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又是蜀中富足中心,城内士卒数量据记载比较可靠的有一万兵力。但是成都具有地利之优势,以逸待劳,占据高大的城墙,城内有吃有喝,对抗邓艾几千残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邓艾军队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早晚会溃散,到时候派一将再追击,邓艾可擒,再退一万步,姜维不要剑阁了,回军夹击邓艾,邓艾必亡,然后蜀汉缩小军事范围,再坚持几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只可惜,刘禅确实不辜负扶不起阿斗的称号,被吓破了胆,率领诸王群臣自缚投降。
现在我们看来,也许刘禅的头像,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但在当时看来,这样不抵抗,确实有负刘备和诸葛亮的志向。
若刘禅死守成都,拒不投降,蜀汉是否还有一线生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蜀汉灭亡,邓艾只是起导火线的作用,就算拒守成都,那么结局依然还是失败,原因如下:
1,军事分析
《三国演义》里面描述说邓艾偷渡阴平后只剩两千人,但这是小说为了衬托邓艾的艰难和突出他的传奇,不能当成历史来看。实际上的情况是:邓艾指挥3万精兵,以邓忠5千人为开山队,后率大军以3千人每寨下寨,就算最后损失过半(已经是超额估计了),也还剩下1万5千精兵。涪城天降神兵,守将马貌不战而降,邓艾粮草精备但未用降兵,又占住涪城险关,因此大败蜀军,蜀军主力都在剑阁,董阙2万,姜维6万,加上张翼廖化各一万,共10万,蜀中共10万2千兵,因此诸葛瞻只带着2000御林军,这也是成都的最后力量,最后还是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成都本就属于盆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丢了绵竹就必败无疑,刘禅也并非没有抵抗,只是成都此时已经无兵可调。
2,政治分析
蜀汉集团内部矛盾很大,有两大集团对立,内部分裂是最大的败亡原因。
一是荆州集团,也就是刘备入川所带去的荆州集团,荆州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聚集了中原地区避难的名士,思想较开放,他们建功立业的态度很积极。荆州集团的成员大部分是失去故地且不甘心埋没的士人,刘备的到来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他们在入蜀前就已经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荆州集团人数是最少的。
二是益州集团,益州地区受贫地影响,相对闭塞,益州人士心态保守,益州集团具有很强的排外性,刘备在世时,对于荆州与益州集团驾驭得当,两大集团各尽其才,各司其职,蜀汉政权非常稳固。刘备托孤以后,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开始激化,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集团与李严为首的益州集团明显对立,但诸葛亮的治蜀策略,以及对益州集团人士的笼络和擢用,使得二者矛盾得以缓解,此时蜀汉政权下的政治地位仍然是荆州集团高于益州集团。
蜀汉后期,益州集团的政治地位全面超越荆州集团,蒋琬、费袜两位领袖不具备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与魄力,集团间争斗不休使得蜀汉政权内耗加剧,国力不断地衰弱。到蜀汉末期,益州集团为了达成“蜀人治蜀”的政治目的,灭国主张已经成为国家对外的政策,蜀汉灭亡已是大势所趋。
3,民心所向分析
蜀汉灭亡以后的统计,蜀汉有28万户,94万人,10万2千军队,4万官吏,意味着蜀汉的人民9人(包括男女老少)养活1个士兵,7户养活1个官吏,这个负担太重了,人民根本就不堪重负。人民也不希望战争再持续了,也想早日结束这样的负重,因此民心已经失去了。
军队打不过,内部不愿打,人民不支持,成都固然是守不住的,因此刘禅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是顺应天命,蜀汉必定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