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核动力军舰也有续航距离的限制?那是当然,因为这里不仅考察军舰这台“机器”的承受力,还得考虑人的承受力!
像俄罗斯海军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他标定的续航能力是14000海里,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彼得大帝”的核-常联合动力 导致的。其实不然,“彼得大帝”的核动力装置同其他各国海军的核动力舰船,没有任何不同,即便是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的辅机,以便于在核动力出现故障时航行,大家都是如此。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有2台KN-3核反应堆,每一台可以提供300兆瓦的动力,相当强悍。同时,他还有2座GT3A-688蒸汽轮机,输出100兆瓦的动力,还有2台锅炉提供原动力。在核动力条件下,“彼得大帝”号可以无限续航,而在常规动力下,他的续航力是1000海里。但是这里所说的“无限续航”是军舰,而不是船员。
很多专家都说过这么一句话:决定战争的是人。在海军领域,虽然技术和大舰巨炮能决定一切,但是就续航力、自持力而言,还是由人来决定。毕竟,在一艘核动力军舰上,最难保障的不是军舰本身,而是军舰上的人!且先不说“彼得大帝”号,全世界的核动力潜艇都有一个自持力的极限,叫“90天”,也就是该核潜艇执行任务时,最多只能外出90天时间。因为艇上的物资保障,最多就90天的。
“彼得大帝”号也一样,舰上几百号人,吃饭、喝水、看病、医疗、娱乐,都需要消耗物资,一般的食品还好说,外出时间太长、或者距离太远,舰上连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都成问题,在荒无人烟的大海上,人的精神、身体都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如果时间太长,就会丧失持续战斗力,因此很多国家都会在远洋军舰上开展文娱活动,帮助大家放松神经,活跃气氛。
对于俄罗斯而言,他们早已经不是一个远洋作战能力很强的国家,但是“彼得大帝”号这样的核动力巡洋舰每次外出,都会有拖船、海上基地船、综合保障船来随行,目的就是维系这艘大军舰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故障,就用拖船拖走,而海上基地船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军舰上的士兵上基地船休息一次,基地船上有餐厅、澡堂,在士兵们休息的时候,基地船上的卫勤人员会登上军舰,给作战舰艇进行消毒、卫生处理,并且加注化学、气体等物资,把蔬菜、水果搬到上面,以提高军舰本身的保障能力。
对于一些远洋作战的舰艇而言,物资所占的吨位比例是很大的,越是重视远洋作战的海军,就越是如此。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摩耶级驱逐舰,其1万吨的满载排水量中,大约有2000多吨用来搭载物资,各类型保障、储备物资,对军舰的吨位、空间占有率,大约是25%左右。像俄罗斯海军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有2.8万吨满载排水量,物资占据的吨位甚至可能达到5000吨,像“库兹涅佐夫”号航母,6万吨的最大排水量中,大约有1万多吨用来搭载物资,光是燃油就有8000吨。
所以说,即便是核动力军舰,也是有自持力极限的,毕竟人不是机器,机器能一直运转,人可不行呀!所以说,彼得大帝号的最大续航距离14000公里,到了这个距离,军舰上的自持物资就耗尽了,这就是他的极限。不过这个极限已经很厉害了,洲际导弹的射程都没有这么远的!
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谢邀;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浬的题问。
答;
该舰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完全栖装服役在九十年代未(1986年4月在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建造,1989年4月下水,1998年开始服役)。
此舰动力系统是混合助力系统,采用了两个小型KN-3压水式反应堆,另有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气轮机。两台核动力装置总功率为8万马力,可助该舰以23节速度航行。如果同时开启两台蒸气锅炉,总功率可达12万马力,使该舰以30节速度航行。
从理论上来说,"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在不加速情况下,就凭2座核反应堆就能做到无限续航。
重点,没有海外补给基地來补充舰上燃料物资,(舰上有限的空间,也不可能向补给舰一样装满所需物资),所以航行月余后就必须补充给养和维修损伤的部位。这是苏联解体后,导至俄罗斯经济乏力最主要原因,也是该舰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保养关键所在,也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孤弋的悲哀。
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核动力巡洋舰或核动力航空母舰只是理论上具备无限续航能力,实际上都不可能无限续航,而且其真实续航距离和续航时间与常规舰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原因有三个:人的因素、设备磨损因素、补给消耗因素。
先来看核动力巡洋舰的续航能力。核动力巡洋舰与常规动力巡洋舰相比,其续航能力的优势非常明显。常规动力舰艇一般是使用柴油或重油作为燃料,出海燃料消耗完后就不得不返回港口补给,当然也可以用补给舰补给,但这与舰艇自身的续航能力没有关系。以俄罗斯海军的“光荣级”巡洋舰为例,这款常规动力巡洋舰续航能力为7500海里。
“彼得大帝”号属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这艘巡洋舰的动力系统是两台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一旦启动理论上在不出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运行几十年,也就是说可以让舰艇连续航行几十年,但这仅仅是理论而已,实际上“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续航能力也仅仅是“光荣级”巡洋舰的两倍,其续航能力在14000海里左右,远远达不到无限续航的程度,原因就是以下三个方面。
1,人的因素
采用核动力系统的潜艇理论上也具备无限续航能力,但为何全球核潜艇最高的潜航记录仍然是中国海军创造的90天呢?这就是因为长时间在水下航行,潜艇官兵的身体会受不了,即便潜艇的动力系统没问题,但时间长了人的身体机能会慢慢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让潜艇行驶是很危险的。巡洋舰的环境和居住等条件比潜艇要好一些,但如果在海上待的时间过长,巡洋舰上的官兵身体机能也会慢慢下降,到了一定程度反应、体力、应变能力都跟不上,如果继续行驶也会出现不安全因素。
2,补给物资的因素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标准人员配置为759人,这么多的人每天需要的淡水、食物等物资加起来有几十吨,而巡洋舰用于存放生活物资的空间是有限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20节左右,最高速度31节,即便按照最高速度计算,航行14000海里也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十几天里对物资的消耗就高达几百吨,但任何一艘舰艇都不可能以最高速度连续行驶十几天,“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行正常行驶14000海里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消耗的物资量非常惊人,在海上连续行驶半个月以上携带的物资也基本消耗完毕了,这样的情况下要不停靠港口补给,要不用补给舰补给,如果得不到补给就只能返回基地。
3,设备磨损的问题
海洋上的环境对舰艇的舰体、电子设备、雷达设备等侵蚀非常厉害,另外舰艇在航行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处于运转状态,任何设备一旦运转就会出现磨损或故障率的问题,即便是理论上可以提供无限动力的核动力系统也会有故障率,而一艘排水量26000吨的核动力巡洋舰舰载设备非常复杂,长时间航行各种问题和故障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虽然巡洋舰上面有专业的维护人员,但海上的维护条件当然比不过港口,很多情况下只能应急而无法彻底消除,当无法彻底得到处理的故障和问题积攒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返航。
当然,14000海里并不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极限航程,如果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这款巡洋舰连续航行15000海里以上甚至是20000海里以上也可以做到,但这属于拉到了极限航程,舰艇连续这样行驶会导致寿命迅速降低,所以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任何舰艇都不会轻易去挑战极限航程。
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几乎所有的核动力战舰都有续航的限制。
为什么呢?
战舰上除了动力装置(物)以外,还有舰上作战人员(人)。续航范围不仅受制于机器/物的最大承受力,也受制于匹配作战员/人的最大承受力。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有2台KN-3核反应堆,每一台可以提供300兆瓦的动力,相当强悍。同时,他还有2座GT3A-688蒸汽轮机,输出100兆瓦的动力,还有2台锅炉提供原动力。在核动力条件下,“彼得大帝”号可以无限续航,而在常规动力下,他的续航力是1000海里。此处所指“无限续航”是指“物”,而不是指人。
世界上的核动力潜艇都有一个自持力的极限,叫“90天”,也就是该核潜艇执行任务时,最多只能外出90天时间。因为艇上的物资保障,最多就90天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也不例外。
“彼得大帝”号舰上几百号人,吃饭、喝水、看病、医疗、娱乐,都需要消耗物资。外出时间太长、或者距离太远,舰上连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都成问题,在荒无人烟的大海上,人的精神、身体都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如果时间太长,就会丧失持续战斗力,因此很多国家都会在远洋军舰上开展文娱活动,帮助大家放松神经,活跃气氛。
彼得大帝”号这样的核动力巡洋舰每次外出,都会有拖船、海上基地船、综合保障船来随行,目的就是维系这艘大军舰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故障,就用拖船拖走,而海上基地船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军舰上的士兵上基地船休息一次。基地船上有餐厅、澡堂,在士兵们休息的时候,基地船上的卫勤人员会登上军舰,给作战舰艇进行消毒、卫生处理,并且加注化学、气体等物资,把蔬菜、水果搬到上面,以提高军舰本身的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即便是核动力战舰,也是有自持力极限的,毕竟人不是机器,机器能一直运转,人可不行呀(当然,未来有机器人行!)!所以说,彼得大帝号的最大续航距离14000公里,到了这个距离,军舰上的自持物资就耗尽了,这就是他的承受和自持极限。
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答,
核动力的巡洋舰,比常规的巡洋舰唯一的区别就是不用像常规的巡洋舰一样,航行14000海里的油料,要占据巡洋舰的大量的舰载力,导致雷达,武器,淡水,人员等一系列东西都会受到压缩。影响巡洋舰的其它性能降低。
不过俄罗斯的核动力巡洋舰相对而言,比常规的巡洋舰,也不是增加太多载重量,因为我觉得俄罗斯的核动力巡洋舰最起码要有一到两个常规动力作为备用方案,这要把核动力的巡洋舰的优势给剪掉一大部分了。我觉得俄罗斯的核动力可靠性不强,应该是最大的短板。如果核动力强,对于常规手段备份一般可以最小或没有。
核动力巡洋舰与核动力潜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核动力潜艇是跑单帮的,不客气就是单干的。那么核动力巡洋舰就需要一个舰队来实现自己价值。
把一个舰队都核动力化,轻量化恐怕没有,因为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另外一个就是不安全。最起码现在是混编的居多。
为什么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只有14000海里?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也是除航母之外唯一的核动力水面舰艇,服役20多年的彼得大帝号充满了许多神秘色彩。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续航能力参数,从公开资料上看,至今依然存在分歧。
关于彼得大帝号的续航能力,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续航为14000海里(基于中国航海博物馆数据);另一种说法是全速(30节以上)的情况下,续航仅为1000海里,而只使用核动力进行低速(20节左右)巡航时,其航程是不受限制的,或者说只受核燃料限制(基于维基百科及相关报道)。
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来分析一下。
彼得大帝号在俄罗斯的正式分类叫做“重型核导弹巡洋舰”。它的身材非常巨大,它长252米,宽28.5米,吃水9.1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8000吨。这个个头可不比那些轻型航母小,所以西方一些军事评论家把它归类在“战列舰”,而不是“巡洋舰”。
要想推动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没有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不行。考虑到核反应堆的安全,彼得大帝号采用了“核与蒸汽联合推进系统(CONAS)”。它的主动力系统是2台KN-3核反应堆(300兆瓦级别)和2台GT3A -688蒸汽轮机,可以输出100兆瓦(14万匹马力)的轴功率。另外还配有2台备用锅炉,每一套1小时可产生115吨的蒸汽,总输出功率约30兆瓦(4万匹马力)。备用锅炉可在核反应堆关闭的情况下,让彼得大帝号保持17节的速度航行,而舰载燃料可以使其续航1000海里。
在两套动力系统同时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30兆瓦,可以让彼得大帝号获得超过30节的航速。而在只靠核动力的情况下,航速为20节左右。
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号最大速度运行时的续航能力,取决于舰载燃料的储量。显然,第二种说法中的最大速度续航1000海里比较合理,而不是第一种说法中所谓的14000海里。自然,对于20节航速的情况下,它的续航将不受限制。
那14000海里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均未见任何说明。所以我就大胆猜了一下,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即使在低速航行时,2套备用锅炉依然会运转,只是无需全功率运行,这种情况下,舰载燃油可以支撑14000海里航程的消耗。嗯,这样去想的话或许比较靠谱一点。
另外,对于KN-3核反应堆来说,其性能还是很强悍的,可靠性也不错,为何还要配两台备用锅炉呢?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彼得大帝号并不是按照“战列舰”来建造的,其装甲厚度只有100毫米,所以抗打击能力较弱。这种情况下,核反应堆系统受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也就需要一套皮实一点的蒸汽动力来,否则就只能等着被拖走了。
综合上述分析,彼得大帝号续航14000海里的说法不能说一定不正确,但起码是不严谨的。因为它有2套动力,也就是会有3种动力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带来的续航是不一样的。如果简单说最大的话,那我认为是取决于核燃料。而苏联后期使用的核燃料浓度大多在20%~45%之间,其寿命自然要按年来算,而不是距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