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双体航母哪来的什么优点?全是缺点!
总有一些不专业的军迷、媒体,喜欢创作未来双体航母的画作,让很多军事“萌新”以为双体舰体是未来航母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双体船一点都不新鲜,也一点都不科幻,他只是看上去科幻而已。而且,双体船根本不适合航母使用。
首先,双体船和航母舰体对空间的需求是相悖的。总有人说,双体船可以提供比同吨位普通船更大的空间。诚然如此,但是要注意的是,双体船是靠更大的尺寸,来实现比同吨位普通船更大的空间;而航母的尺寸不会无限地拉大,但是航母对内部空间的需求确实很高。毕竟,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下,就是机库,航母对机库的要求,自然是越大越好。
图为俄罗斯的双体航母模型。
一般而言,双体船的舰体很“单薄”,因为他要在两个船体中间搭建起一个平台,无论是这个平台,还是两侧的小舰体,内部都不可能挖出一个巨大的机库来。而即便是可以在这些地方想办法凑出一个机库,这个机库也是结构分割的,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船体和中间的平台内部,对于机库内部的飞机正常调度来说,极为不利。
图为航母结构图,可见其内部非常复杂,绝对不能省却空间需求。
有人说,那双体船跑得快,提高航母的机动性呀!这就是舍本逐末了,航母对于各种性能的需求中,机动性和速度是最末尾的,对于航母而言,他就算跑得再快,也快不过导弹,这么大一个目标,难道还能寄希望于机动性躲避打击吗?何况,航母的安全是由护航军舰提供的,航母也不会单独行动,如果航母跑得太快,护航军舰又怎么能跟得上呢?因此,一般的航母战斗群中,别管航母是不是核动力的,他都得和护航的驱逐舰保持一个速度。
有人说,双体船更加稳定,续航力更大呀!是稳定的,航母也确实对飞机稳定的起降有很高要求,但是问题在于,不论这个要求有多高,现在的单体航母已经可以满足飞机起降对舰体稳定性的要求了,又何必多此一举搞双体航母呢?至于续航力,有这个需求的国家,可以建造核动力航母嘛,还用得着双体?
图为航母的机库,需要占用很大的内部空间。
可以说,双体航母的所谓优势,都可以用单体航母现有的技术来解决。比如,速度要更快,可以用核动力;续航力要大,可以用核动力。但是单体航母的优势,双体航母就没有了,比如机库空间大、舰体空间大;同等内部空间下,军舰尺寸可以更小;军舰防护性更好,可以设置更多功能的舱室,比如战情中心、弹药库、宿舍、医院、超市等,方便提供更好的长期部署后勤保障。这些空间,双体船是没有的。
图为航母的机库,需要占用较大的内部空间。
最后,双体航母造价也必然更高,比起传统的单体航母,双体航母在结构、动力系统设计、内部结构等方面都是全新的,需要单独一套后勤、培训、维护、作战体系,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经费,但是有这个必要吗?显然没有,单体航母的战斗力已经足够满足各国军事行动所需,又何必为了一个“科幻”外表而下这种毫无性能收益的“血本”呢?
所以,双体航母一直都无人问津,也一直没有出现过,除了那些不专业的画作外,再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市场了。
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现代并没有哪个国家造出双体航母,连正儿八经的设计都没有,所以关于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的比对无法在现实中完成。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双体船”,这种特殊船舶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拥有两个船体或下船身(片体)的的船舶。简单来说,这种结构就是用两个船身扛上块大板,用最简单的方式将船舶整体造得更大。
又因为双体船的每个片体可以造的更细,所以在兴波阻力方面更小,能显著的提高航速,也能更好的提升稳定性。如此对于航母而言,双体船似乎是相当好的选择,所以各国一直在梦想能实现一艘双体航母,她能拥有更大的甲板面积和航速。目前的船舶科技发展也在向大型化的双体、三体船方向迈进。
美军的LCS就是典型的穿浪型三体船,然而适航性极差问题多多,DDG1000也有类似的设计,但不太明显,目前已黄。
但是轮到真的建造时,各国却又纷纷装聋作哑,磨磨唧唧的等第一只小白鼠出位。因为大家实在是没有三体航母的建造经验,你想啊,世界上能造航母的国家有几个?每一艘航母都是海军的核心力量和吞金兽,谁也担不起担子玩非常规布局。
事实上双体船的BUG也挺多,比如连接强度问题,两个片体之间受到的应力作用非常大,还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恶化,特别是大型双体船,船体越大遭受的连接强度问题越严重。
另外,双体船看似垂直稳定性很好,但这种结构会形成水平方向的“横摇”,换句话说叫“Z轴线转动”。因为幅度比较小,所以一般靠直接感官是感受不到的,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晕船、呕吐。所以对航母而言双体结构确实需要慎重,毕竟它不是货船,上面有几千口子人需要聚精会神的作战,动不动就吐怎么行?也正因为如此,双体船普遍用于河流和近岸的航行,这东西在远洋上并不见得合适。
还有最最重要的问题——双体船的船体内部空间太少,它更像一种承载式的浮筒,虽然扛的大板上能建造不少东西,但航母本就不强调上层建筑,除了飞行甲板外,机库、弹药库、燃料库、人员仓都一样重要。它们不光要求放得下,还得排布合理、放的稳、能抗损毁。然而双体船最怕的就是重心布局问题,航母不是集装箱货轮,又需要面对严酷的战争,要的是坚实的抗沉性和可靠性。
单体船就没问题了,这种结构历经历史考验甚至是战火考验,跨过台风、挨过炮轰,撞过冰山,挺过鱼雷;大的、小的、超巨大的...对设计师而言什么情况的例子没有?现代航母已经是发展的相当完善的船型,就像军规笔记本电脑一样,它虽然没有外星人的本子性能强大,却能砸能摔能提着摸爬滚打。
况且单体航母建造也是一件难事,我国通过购买多艘国外航母才真正学习到奥义,印度至今只摆弄出个船壳,俄罗斯干脆没钱也没技术,乌克兰技术到荒废也没弄到钱,日本有钱有技术不敢造太真的东西。
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在现有船舶技术还没有进步到能可靠设计巨型双体船的时候,双体航母只能停留在论证研究上,任何贸然的行动都是对国家资源的不负责。
目前单体航母的路还很长,能把航母造到美国“福特号”那个程度都很了不起了,但是近年有些国外媒体不断炒作中国要建双体航母的新闻,某些自媒体还跟着起哄,实在是令人无语。
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世界上并没有双体航母的存在,但是在计划论证阶段,无论是潜水航母还是双体航母,三体航母,甚至五体航母都是有的。
那么为什么最终的胜出者往往是大型单体航母,而非更先进的多体航母?
第一,多船体航母的最大优势,当排水量相同时,多体船的甲板面积远大于单体船。同等吨位下战斗力更强。
航速快/同航速下动力要求更小,双体航母可以将其船体设计的更加狭窄,长宽比大能够降低兴阻力,
双船体,在设计水平相应的情况下能够承受更多的舱室破损 抗损性强。
隐身能力更强,舰体更短,侧面rcs更小
缺点,双体航母对于材料学的要求高。会对连接处造成极大的应力,如果采用机库强力甲板的话,机库承受主要压力,材料学不够,可能出现加速老化,甚至焊缝断裂的情况。
(更关注隐身的一个福特级计划,被最保守的版本斩于马下)
如果是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压力更大。
缺点2,采用两个船体,一旦一个船体受创严重,会导致就算另一船体完好也会被拖入大海。
缺点三 对于船坞要求更高 双船体航母甲板宽度更大,由于世界主流船体为单船体,船坞尺寸一般为1/6-1/10之间,所以对船坞要求更高,而且会产生更多的空间浪费(可以考虑一个船坞里造两艘)
缺点四,世界上没有大型双体舰船存在,无论是工业体系还是设计体系均缺乏相关经验,存在大量技术风险,试错成本过大。
实际上 水翼船这种极度适合追求高航速舰艇的设计,被吹捧,但是没下文了.....就是因为反正打不起来,慢慢发展呗,着啥急?
缺点五,历来保守的国会/议会/杜马/总装/议院从来不支持太追求极端的设计,不会允许不成熟的设计贸然被使用
缺点六,所有先进设计直接等同于造价高,非战时,为了保障其他的领域的发展,至多不超过4%,大多数国家不会超过2%,就这么多钱,你自己看着办,要么是中庸的航母三艘,要么是极端的航母一艘。自己选 你选哪个?
女王就是这样,面对工党的五十米大刀 皇家海军只能自己削减标准,不然的话,威尔士亲王真的没了.....两艘stovl总要强于一艘catobar吧?
所以各国海军的选择极度一致,选择大型单体航母。
单体船的优点其实也没啥,就是技术成熟,外加习惯成自然。没有明显缺点,但是也没有明显却也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缺点,反正没有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就这么凑活着吧。
战机不选择极端的,f5u飞行薄饼凉了,mig25/31系列成了弹道导弹载具.....至于勉强
坦克不选极端的,双炮塔或者双管之流,隐身坦克,潜水坦克,凉的整整齐齐。
水面舰艇,大型多体船,潜水航母,集装箱航母,换头怪(包括载机巡洋舰,载机战列舰 等)也是凉的整整齐齐。
水下的千奇百怪的潜艇连上船坞的机会都没有。
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双体航母作为人类对于战争机器的狂热憧憬,虽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实现双体航母的难度并不是天顶星那般触不可及,但是双体航母的实战意义也远非想象中那样夸张!伴随着一系列与身俱来的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单体航母仍然将是海洋的霸主,这个地位依旧无人可以左右。(人类最强大之福特级航母)
所谓双体船就是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单体船通过一定装置(连接桥)连接并组合成一个整体,如果使用三个船体那就叫三体船,以此类推。其实脑补一下的话,就相当于是曹操铁锁连环船的升级PLUS版本,双体结构运用在小型舰艇上,通常就是采用深V型片体的双体穿浪结构。比如我国名噪一时的022导弹艇,采用双体穿浪结构后,不仅速度提高到50节/小时,而且抗波稳定性增加不少,200吨的艇体能够适应相当恶劣的海况。(022导弹艇)
那么如果使用双体结构建造航母能够有什么优势呢?航母其实就是海上的移动机场,所有的防御工作基本上都交给了护航的军舰去做,它唯一的工作就是负责舰载机的起降,担任整个战斗群的进攻矛头,所以能够搭载多少舰载机就是衡量航母战斗力的唯一标准!双体航母相对于现有航母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极大的拓展了航母甲板面积,除了两个船体本身的甲板面积之外,连接桥面积也是一个白送的福利,所以双体航母那就相当于买顶层复式楼,还再送一个楼顶小阁楼,面积那是相当的大,舰载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其次就是双体结构减少了长宽比,提高了航母稳定性,航母的作战环境适应性也提高不少,高海况也阻止不了我的征途!以尼米兹航母目前甲板面积约为1.8平方米,一共设置了61个固定翼飞机机位,如果算上直升机的话,最多可以供80架各类舰载机停放并进行起降,战斗力堪比一个中等强国空军全部实力。而如果将两艘尼米兹航母进行双体连接,不出意料可以拼出相当于三块现有大小的甲板面积,粗略的估算那就是可以同时起降至少200架舰载机,这实力换算成国家的话已经可以排进世界前十了。那么建造双体航母具备可行性吗?双体船最大的难点在于两侧船体浮力不完全相同,连接桥部位容易产生不可逆转的扭矩力,如果材料和焊接强度不过关,当扭矩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双体船就会直接断裂解体。虽然以目前人类的技术实力,绝大多数双体船的排水量都不超过5千吨,但是韩国大宇集团已经在2010年建造了90万吨级的PioneeringSpirit双体铺管船,这种排水量比之双体航母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建造双体航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无法逾越的鸿沟。(世界最大双体船PioneeringSpirit号)
那么双体航母这么好,为什么连美国也没有建造甚至没有这方面的长远规划呢?主要还是双体船劣势大于优势:
第一、双体船船抗打击能力太差,一旦有一侧船体中弹,两边马上失去平衡,不仅会让连接桥断裂,甚至会直接让航母倾覆。
第二、双体航母排水量太大,长宽比太小,即使采用强大的核动力驱动,航速也不可能达到现有航单体航母的速度,极大的降低了机动性和躲避打击的能力。
第三、航母其实并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不管是成本、维护性都会直线上升,而大多数军事冲突往往只需要几十艘舰载机就能完成任务,你整几百艘有什么用?大不了多出动几艘不就够了?
总体而言,双体航母虽然不存在太大技术障碍,但是却并不实用,未来前途堪忧!
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总体讲双体航母还是弊大于利,所以没有哪个国家再开发建造双体的了。
优点吗无非就是储存承载量大(舰载机,弹药,物资,人员等等)。
至于弊病,既然叫双航母就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更高的维护维修保养的代价。
简单的说,航母本身就是巨无霸了,再弄成双体的,一个能顶两个用吗?显然不能,但是日常运转起来确实要不折不扣的顶两个伺候着,另外在战时,自己被打击的目标也能顶两个用……
双体航母和单体航母各自优点在哪?
近年以来俄罗斯要玩双体航母的消息不胫而走,无独有偶,中国名为“搏鲨一号”的双体实验船被指无人机航母在今年正式下水,难道说双体又香了吗?与海军需求相关,更要与双体船的特点来判断。
航母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单体,如果俄海军当真打造双体,将开启航母双体的历史新纪元,中国真要成就无人机航母,也将成为一个新生事物。
双体船上层甲板宽阔,用于飞机停放没有问题,而且具备耐波性强船体稳定的特点有助于高海况条件下舰载机起降,问题是双体航母内部空间狭窄,官兵居住怎么解决,重点是双体船因结构复杂造价不菲,于中国来讲不是问题,对于俄罗斯就很现实,想一下子拿出很大一笔,有点费劲。我们知道俄罗斯一直想造新航母,各设计局方案提了一次又一次,最终都无果而终,这一次又如何呢?目前看仍具很大不确定性。
单体航母造得最大最好的当属美国,世间无出其右,一直在打造单体,并非不知双体构型的优势,然缺点同样明显,为此从没有打造双体的明确想法和计划,目前正有放弃巨型航母去发展轻型的考虑。
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巨型航母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如其“福特”级,一艘裸舰高达150亿美金之巨,真个伤不起。尽管福特级战力较高,作战半径大,控制海域广,但终究拦不住射程高达2000多公里速度已到几倍音速的弹道导弹,有限的几艘一旦被敲掉,即会永远失去对海洋的控制,这使得美国非常纠结。航母造得小,没有那么高的战斗力,打不了大规模海战,造得过大自身如今也成了重点被照顾的目标。
中国开始的双体实验,有型号足够多的无人机可供驱使,不失为对未来海洋作战环境的一种新质战力的探讨和摸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