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俄乌战争中,大量坦克、装甲车被单兵反坦克武器摧毁,于是“坦克无用论”又被提了出来。但事实上,坦克不光有用,而且还是有大用的。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如果坦克没有“标枪”导弹有用,那现在进攻的就不是俄罗斯,该是拿着几万发反坦克导弹的乌克兰了。
事实上,坦克被各种武器针对、摧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坦克诞生伊始,各种有效的单兵、重型、空中反坦克武器就层出不穷,而且坦克也大量被摧毁在各个战场上。可是坦克的地位却从来都没有被彻底动摇过,因为坦克依然是陆军手里最强大的突击兵器。
图为俄罗斯较新的T-90M“突破”主战坦克,他在俄乌战场上表现的很好,可见不是坦克过时,而是老旧坦克过时了。
在一战、二战时期,很多坦克的重量很轻、装甲很薄,使用重机枪或者专用的反坦克步枪,就可以在坦克上打出许多弹孔,击杀里面的驾乘人员。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苏联的T-34、IS-2、KV-1/2等坦克大战德国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黑豹、虎式等坦克,双方的坦克损失数以万计。二战时期,就已经有了“铁拳”这样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还有斯图卡、伊尔-2攻击机等空中反坦克力量,但是他们也没有淘汰掉坦克。
图为俄乌战场上的俄军T-72B3主战坦克。
到了现在,各种攻顶导弹、大穿深导弹层出不穷,一个反坦克小分队就能拿着许多RPG、斗牛士、标枪、NLAW等“反坦克筒子”伏击很多坦克。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坦克防不住这些单兵大威力武器,那还有什么能防得住呢?何况,北约已经把数万发反坦克导弹投入到了乌克兰,为什么俄军的坦克部队依然威力十足,压在第一线呢?
图为俄军T-72B3坦克进入乌克兰战场。
原因很简单,以坦克为代表的重型装甲部队,是陆军手里最强的突击力量,坦克的作用可不是“抗揍”,而是“突击”。这一点必须要强调,因为很多人把坦克看做是“移动掩体”,似乎坦克要抵挡所有武器的攻击,才算是安全。其实,这是因为我国在二战时期长期缺乏反装甲武器,才出现了“坦克难打”、“移动掩体”、“铁王八”的看法,但在真正的军事专家、坦克设计师、军事强国看来,坦克可不是“肉盾”,而且突击重锤。
举个简单的例子,战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武器,步枪、机枪、机炮、火炮、掷弹筒、反坦克导弹,如果我们要组织一支部队去突破敌人的一道坚固防线,用什么武器能阻挡最多的敌人火力、能以最快的速度在不同地形推进、能在快速行进中摧毁遇到的目标?答案只有一个:坦克。有人统计,就连比较脆弱的59D中型坦克,也能阻隔战场上80%以上的火力,如果你觉得自己坦克的装甲防护不够,那么大可以研发新的装甲、增加车重堆装甲,然后去研发新的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图为俄罗斯T-15重型步兵战车,新式战车在防护力上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种兵器能取代坦克的突击作用。轮式突击炮一度被认为可以取代坦克,毕竟他拥有接近坦克的火力,尚可的装甲防护,但是有一点,轮式突击炮的行走机构,无法适应所有的越野地形,尤其是泥泞、崎岖的地形。如果给轮式突击炮换成履带行走机构呢?那不还是坦克嘛!
图为俄罗斯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在反坦克武器的威胁下,装甲战车的装甲越来越厚了。
坦克机械化部队可以脱离后方,在有遂行补给保障的情况下,连续向前突击作战几个昼夜,连续突破敌人数道防线。按照一些“坦克无用论”的说法,如果让一支装备1万发反坦克导弹、却没有装甲车辆的部队去突破防线,他们能做到吗?显然不能,因为这支部队的火力虽然尚可,但是他们机动性差,完全不具备快速移动能力,也没有什么防护力可言,可以被任何战场火力射杀,就连最简单的地雷、手枪甚至是石头都能打击他们,这个时候就不是坦克被攻顶的问题了,而是士兵防弹衣不够厚的事情了。
图为现代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
当然,不可否认现在的坦克也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进行一些变革。中美俄三大国也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最大的一个趋势就是坦克的轻型化、数字化。比如我国的15式轻型坦克,俄罗斯的2S25“章鱼MD”轻型坦克,美国正在推进的轻型坦克计划等,这些坦克的发展思路就是,既然坦克无法隔绝重型反坦克兵器的打击,那就削弱装甲,把战力放在信息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上,提高坦克的反应速度和精确瞄准、快速打击能力,并且提升坦克的机动性,方便投送。这样可以快速在一线形成高机动的突击兵力。
图为俄军T-72B坦克在城市战中突击,坦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突击兵器。
再一个趋势就是更加重型化,这主要是针对城市战场。毕竟,单兵反坦克装备使用最广泛的地方是城市,只有在城市里坦克的机动性才会丧失,而单兵的埋伏才会变得方便。因此,城市型坦克的装甲防护越来越厚,典型的例子就是豹-2A7、豹-2A4EVO、M1A2 SEP V3等坦克,这些坦克的车重直逼70吨,确实算是“重量级选手”,加上现代复合装甲的保护,往往能实现全向高强度的防护效果。但是这样的重型坦克却不适合野战突击作战,毕竟行动速度太慢、而且行走机构故障率高。
总之,坦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想要让坦克彻底从战场上消失,首先必须要有一种能取代坦克机动性、防护性、火力的新型装备,成为新的突击利器,但是估计50年内,是看不到这样的装备了,即便是有,也肯定是新型坦克。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现代人被地摊文轰炸多了,总有种错觉,认为反坦克武器是现代才有的,坦克也是现在才开始倒霉的。
这种观点罔顾历史,大错特错。
上图.一战时期的雷诺坦克,不小心又乳法了
实际上呢,坦克自从被发明以来,无时无刻都在遭遇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威胁,甚至还一度被逼到了绝路,然而坦克仍然继续发展了下来,通过更新技术,变得越来越强。
你说现在的RPG和导弹打坦克好打?好似坦克一摆出来就会被它们如土鸡瓦狗般消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怎么打坦克的?人们用掺了点碳化钨头的K型子弹打坦克,一打一个眼。即便隔远了,只要用水冷重机枪拼命往上泼弹雨,当年坦克的薄钢板就会开始发热、变红,然后疲劳脆掉。
德军还有专用的反坦克枪,对雷诺FT-17这样的坦克来说,当年可谓是一枪一个洞,比现在的巴雷特反器材步枪可有效多了。
实在不行,还可以反装子弹,把步枪子弹的弹头拔下来,反塞进弹壳,这样也能提高穿甲性能,打穿初期坦克的装甲。
而且那会儿的坦克如笨瓜一般,速度慢、人员多、可靠性低,很容易就会陷进反坦克壕沟,或者被工兵贴上去炸掉。
上图.遇坑就跪的圣沙蒙坦克...在乳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在不行,一顿重炮覆盖上去,许多坦克都会被炸得当场趴窝,不是乘员给震死就是弹片打烂了装甲,被直接轰成废渣也很正常。
面对纵深大一点的堑壕都不敢冲的坦克,你说能有多大能耐呢?为什么还要发展?
很简单的原因,坦克符合了战场的需求,它是能蹲在前线的最强大的战车,是最强大的战线支持力。
真不要坦克了,那么人们当然不操心如何反坦克了,一切又该回到步兵顶着机枪大炮往肉磨子里送的情境之中。
二战时,坦克又给开发出了新的功能。战车嘛,当然不应该只是动动而已,它们还应该跑起来,用车轮子的速度快速进军,还得扎堆使用。
于是闪击战出现了,人类的战斗变成了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矛头是坦克,前沿是轰炸机,后面跟着机械化步兵,整个阵地战时代都被坦克给葬送了。
二战时代的大规模坦克战相当残酷,能反坦克的东西太多,但能顶住对方坦克的,也只有坦克。所以哪怕坦克战打得再残酷,一场战役就能让几千辆坦克化为废铁,人们也必须依靠坦克,不会说有IL-2强击机和斯图卡疯狂屠杀坦克,就不发展坦克了。
现代也是一样,现代战争是高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战场,坦克本身也成为了机械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单位,它们变得更坚固,更快速,也更狡猾。
对于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言,坦克无从取代,人们要做的不是谈论坦克如何容易被打爆,而是怎样利用信息化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坦克的能力,让部队在合成作战上形成统一。
从世界几大强军的发展表现上来看,美、俄、中这三大机械化集团都表达得非常一致,以坦克为核心的机械化部队依然是最重的矛,是最强大的突击力量。
两次海湾战争很深刻的阐明了这一点,伊拉克军低质量的坦克和近乎于无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让其在面对美军机械化军团时一筹莫展,只会把自己埋在沙子里送死和冲上去送死两种套路。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还让美军坦克部队来了个“大飙车”,像利刃般插进心窝。
很显然,坦克并不是什么弱鸡兵器,在正确使用它们并搭配上强大体系的时候,坦克所向披靡。
若非如此,苏联当年也不会整出用装甲洪流淹没欧洲的恫吓了,而北约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他们第一时间做出的决策是在德国边界摆上一堆装备M388核无后坐力炮的小队,如果苏联冲锋,他们就炸出污染带,迟滞苏联的进攻。
苏联当然也知道华约对北约的大战免不了核弹的参与,所以他们也准备了一套用核弹轰炸机开路,坦克跟着冲的策略。这些坦克要么是自T-55开始就有的“三防”坦克,要么是专门开发的“核战坦克”。这其实就是当年坦克被逼着进化的一种表现。
在今天的俄罗斯看来,坦克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他们有广阔的国土和平原需要守卫,单纯依靠其它战车、飞机、步兵根本不现实,最优的作战配置就是成群的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军团,没有坦克,根本连一点战术支持力都不会有。
所以俄罗斯在自己的“阿玛塔”坦克上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实践,以更高的信息化水准和自动化控制,设计出了这种更高效也更安全的新型坦克。如果谁说不要坦克了,那俄罗斯肯定是第一个嗤之以鼻的。
美国、欧洲等国其实也抱有同样的态度,有些认为坦克“不时髦了”,主要原因还是前些年美国过火的治安战理论所引起的。为了实现全球快速部署,美军认为可以淘汰掉部分坦克,换上更轻型快速的部队。
然而实践证明,坦克的装甲再容易被打破,那也是一辆坦克,这种集合了大口径加农炮、高功率发动机、前线最硬的护盾、多种电子传感器的兵器永远是最难搞的存在,是对面的噩梦。
而且,任何对应于正面大战场的装备,都最好不要拿到不对称作战中去检验,它们很容易水土不服。
也正因为多年治安战的经验,美国开始在M1A2SEP坦克上加装“巷战生存模块”,给坦克加厚了侧甲,增加了细口和缝隙中的聚碳酸酯防护板,强化了对燃烧弹攻击的防御,安装了主动防御设备,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相关战斗场景。
我国当然也没闲着,除了99这类高端重甲的主战坦克,还开发了15式这种基于高原和水网作战需求的新轻型坦克,被网友戏称“光速打印机”。
目前许多国家都有轻型坦克的重研计划,以在21世纪开发出防御靠谱,机动超强,火力坚挺,便于部署的轻型主战坦克。
所以,基本上各国都拿出了关于新时代坦克发展的答卷,新型坦克不是还既不继续研发的问题,而是已经被研发和正在被研发出来。
只是有些人可能会失望,在他们的眼里,两代装备的差异要有高达那么大才行。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有相当一部分军迷认为,现代反坦克导弹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种先进的制导方式加上“攻顶方式”的出现,使坦克“陆战之王”的地位岌岌可危!并且在1990年代末之后的几场战争当中,比如:车臣战争、叙利亚战争...大量的坦克被反坦克导弹或者其它反坦克火器打的身首异处,坦克乘员的尸体惨不忍睹...由此便出现了“坦克无用论”!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矛必有盾”的,反坦克导弹虽然大幅度的进步,坦克的自身防御也在显著提升,21世纪的坦克都已经升级安装“主动防御系统”,其作战方式就是使用车载雷达和光学传感器环360°探测和侦察坦克外部50~3000米距离的战场环境,如果有来袭的反坦克弹药,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毫秒)发射拦截弹将反坦克弹药击毁,以确保坦克自身安全。
以色列陆军由于长期与敌对武装交战,对于坦克主动防御手段有较深入的研究,研制出来的“战利品”防御系统,就可以对抗现役的大部分俄制反装甲火器。其主要构成就是:探测雷达、破片式防御弹、自动装弹机...构成,由于性能先进、体积适中,安装在了坦克、自行火炮、步战车上面,甚至部分反伏击车、悍马车也安装了该防御装置。我军目前也研制出了与“战利品”系统相当的主动防御装置。这张动图里的文字介绍表明该系统也能做到360°无死角监控和防御。这张动图说明了该系统的发现来袭导弹和确认方位的过程。最后确认来袭的反坦克弹药的方位、速度后发射“破片式防御弹”爆炸后形成密集的预制弹片将来袭的反坦克弹药击毁。
通过上面的介绍就可以了解到,反坦克导弹或者其它反坦克弹药是可以防御的,虽然不能做到100%,但是能拦截绝大多数就已经大大的提高了坦克的安全性。
另外,高档的第三代坦克上还不止“主动防御系统”这一种防护措施,还有反光学器材装置,说白了就是:一种车载激光炫目枪,它可以自动的发觉到敌方的照射到坦克上的激光指示光束,会迅速的沿着光束方向反击一束强激光,将敌反坦克射手致盲!99式坦克上的这个装置就是“激光压制器”,它的功能就是压制敌方的光学瞄准器材。
有了软硬杀伤的装备后坦克的安全就会大大的提高,“陆战之王”的地位也就会更加稳固,同时坦克的厚甲防护性能和主炮的威力并没有降低,仍然是移动的堡垒,进攻和防御的能力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它的陆战武器可以替代它。坦克发射干扰弹后形成的烟雾面积是很大的,可以有效的干扰反坦克导弹的“红外/激光引导头”,但是要先敌发射才行。
现在坦克极少有新的型号出现,并不是因为有众多的反坦克装备,让它没了生存空间,而是现在已经不会出现坦克大战了,虽然还有激烈的局部战争,但是现役的坦克在性能方面没有应付不了,所以没有必要耗费巨资去发展更先进的坦克,只是在现有坦克平台上加以改进,就能应付现代局部战争...总之,坦克还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驰骋在战场上。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坦克作为陆军主要突击力量,当然需要继续研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坦克应运而生。1916年9月15日,英国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从此,坦克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就在坦克首次投入使用后不久,反坦克武器就应运而生,最初就是德国K型子弹,用以击穿坦克装甲。
二战期间,苏联的大纵深作战和德军的闪电战,充分显示了坦克集群在战争中的威力,成为各国陆军装甲力量建设的标杆。而在战争中,反坦克武器也不断得到发展,从反坦克步枪到各种口径反坦克炮,专门用于攻击坦克的强击机以及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坦克自己。
二战结束后,随着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的出现,曾经出现过坦克无用论的理论,不过事实证明这个理论站不住脚。现代化的战争,强调的是多兵种协同作战。比如冷战时期的苏联陆军进攻作战是在密集的防空伞保护下,由强大的机械化步兵伴随,自行火炮与武装直升机支援的坦克部队具有压倒优势的突击力。
一种武器的产生必然会有对应的武器产生,矛与盾的问题不可避免,正是因为盾的发展又促进了矛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21世纪,集火力、机动和防护为一体的坦克必将有更新的发展!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肯定要研发新型坦克!坦克有很好的快速机动能力,有很强的各种新型火力,电子和较为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坦克有重型、中型坦克(它适合在北方沙漠和山林地带);有轻型和水陆两用坦克(它适合南方山林、水网地和空中以及海渡运送部队)。坦克与反坦克武器是矛与盾的关系,虽然各种新型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出现,但在不同的战场上有使用不同武器的作用和发挥;只有研发机动性能更快更好,火力更全面和防护能力更好的新型坦克,填补反坦克武器的短板。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坦克?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反坦克武器的性能大幅提高,坦克无用论越发的甚嚣尘上。但是武器要不要更新换代,要不要被淘汰,并不是看有多少武器可以克制它,而是要看这款武器还能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作用。不能因为有些许损失,就全盘否认某项武器。
当年,意气风发的美军认为坦克没有多大的作用,决定将其淘汰,甚至连时间表都制定好了。可是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被誉为美国陆军未来支柱的“斯特赖克”装甲车,被恐怖分子用RPG火箭筒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原来“斯特赖克”装甲车虽然信息通讯性能和战场感知能力非常先进,但其防御性能太差,基础防御只能抵御12.7mm的机枪弹。对能穿透350毫米到400毫米轧制均质装甲的RPG火箭筒来说,穿透“斯特赖克”的防护装甲就像切豆腐一样容易。为了应对为了增强防护力,派往伊拉克的“斯特赖克”装甲车, 都在车体的四周加装了格栅式装 甲,形状像个“鸟笼”。“斯特赖克”装甲车因此还得了个“鸟笼”装甲车的外号。可效果依旧有限。最终,美军不得不把M1主战坦克又请了出来。虽然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比起“薄皮大馅”的“斯特赖克”来可强多了。
坦克全身都由装甲构成,是目前防御力最强悍的陆战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无可替代。想想看,如果连坦克都顶不住,又有什么陆战武器能顶得住。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反坦克兵器性能大幅提高,对装甲目标的杀伤力大增。但同样的,坦克为了应对性能越来越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也会想方设法的提升自身防御能力。如主动防御系统、电磁装甲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坦克的防御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武器的抑制与反抑制,始终伴随着战争和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进行,数千年来莫不如此。矛与盾的较量,至今也分不出个胜负不是。
就到这里,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