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古人已经把书法的各个领域做到了极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从楷书大体成形的东晋王羲之时代到现在,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历史了。这么长的间里,时时刻刻都有数十百万的人在这一领域里辛勤耕耘,切磋琢磨,如果到今天还没有达到极致,今天的书家还能随意在这领域里开出新境界,打开新局面,那就不是今人的光彩,而是前人的无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人想要有所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
无法突破,本也是正常的事情。千年书法史上,真正能够打破前人,独创一格的。又有几位呢?生当今日之世,人人都喊创新,真正的创新,却是不容易的。创新的成功,不仅仅和努力有关。而且还要有天赋。在书法已经达到极致的今天,想要创新,我个人觉得,大约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书法的功能上。二是审美风格上。此二者到样联系,又各自独立。
书法,简单的说就是汉字书写的法度。我们为什么要写字,一是为了思想的交流,二是为了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比如古代的诸子之书和儒家经典,都要靠文字的书写,才能传承下了。除此之外,人与之间的交流也用文字。古代所谓的尺椟,就是古人相到交流的短信。人们在交流思想的同时,当然希望文字载体能够越美观越好。于是,文字的书写上,就会体现出人的审美趣味。而审美趣味的体现,又和书写的方法,相联系。这就是所谓的书法。书无定法,能达到想要的审美风格为原则。
审美风格,又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书写的功能相联系。甲骨文时期,就无所谓笔法,只能说刀法。因为甲骨文上的字形,是用刀刻出来的。但今天的书者,甲骨文是写在纸上的。与古代的法,肯定不是一法。这就是与时俱进。战国之前写篆书的笔法,与后世的楷书笔法也肯定不同。因此,我们今天所谓的书法,是以楷书为根基的。是以毛笔在纸上书写的规范。到宋代之后,印刷术的兴起之后。书写的风格与刀刻的风格相结合,就形成了宋体。现在我们在电脑上用的,大都还是宋体。这是时代发展与文字书写风格审美趋向的关系。
中国我有审美趋向,体现的是中庸之道。中庸的观念,来自易经中的阴阳。阳是是阳刚,阴是阴柔。阴柔就媚,阳刚就是硬。你只要仔细观察历史上的名家,就是在阴柔和阳刚的匹配上做文章的。颜筋柳骨,体现的阳刚之美,端庄秀丽的瘦金体,表现的是阴柔之美。历史上的名家,都是在阳刚和阴柔的搭配上各占一地。在上千年攻城掠地的争夺中,该占的地方,都被前人占光了。因此,在传统的领域里,想突破,几乎不可能。
现在人寻求突破的方向,大约也是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功能上。现代书法,与传统有了很大区别。如果传统的书法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那么现代书法向装饰的方向上发展。也正因此,现代书法,在许多方面打破了原来书法和绘画之间的界限。使的书法和绘画的界限不如传统的明显了。在审美倾向上。现在有许多人致力于丑书的创作。其实丑书也不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他是一直就有的。比如谢无量的孩儿体,就是较早的丑书。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打破。但是这时的丑书,并不是真丑。而是丑中见美的另一种审美风格,咋看之下,觉得有点丑,细看之下,越看越美。现在的丑书,有许多是真的丑。丑的令人做呕。
现代的丑书,其实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标准之下,对人们审美标准的重新塑造。能不能成功,还要历史的检验。
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强势复苏。书法领域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现在在网上互相贬低和批评的各家各派,当然有艺术标准不同的原因。但重要的,恐怕还是名利之争。在名家辈出,大师成群的当今书坛,真正能够做到,强爷胜祖的,恐怕并无几人。试图打破传统,有所创新,最终能自成一家的,却不乏人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标志着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化繁荣。但谁能成为最终的大家,谁最终能够真的打破。在颜柳欧赵之后再添新彩,不是今天可以评定的。必须经过历史的沉淀才有定论。
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谁说古人把书法各个领域都练到了极致?
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需要问一问题主,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他知道书法的极致是什么吗?不用题主去问!有这种说法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浅薄,他也不可能知道书法的极致是什么?
对于书法来说,在你没有攀登上眼前的高峰前,你永远不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你也可能会认为眼前的山是最高的山!因为你看不到后面还有没有山,或许别人告诉你说,这时最高的山了!而且你永远也爬不过去!那么,你可能真的是终生都爬不过去了!
对于书法来说,即使是王羲之也没有写到书法的极致!书法还有更高的山等着书法人去攀登。但是,任何有志的书法人都需要先攀登王羲之这座高山,然后,你才能看到后面的山是什么样。
不要好高骛远了,还是先攀王羲之的书法高峰吧!
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谢邀请:当然有,把古人的书法为基础,今人通过创新,发展,吸取古人的优点,通过自己的“心线"创造出好的书法作品。
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书法艺术上不封顶,古人是否已达极致不好说,这个极致本身就不客观也不辩证,究竟什么是极致,每个人都自有一个标准,你如果把张旭草书、羲之行书、欧阳询楷书看成极致,那它就是你心目中的极致,因为你已经彻底跪服了。事实上,只要对书法艺术的探究仍在继续,书法艺术便没有终点,两千年只是沧海一粟,书法的未来还很远,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古人不可能把书法艺术整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书法艺术的空间仍有很大余地,就像三维空间的宇宙一样,书法艺术的宇宙也同样是无边无垠的。
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无疑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的杰作,今人作品很难与之相匹敌的,除去人文环境的差别,主要还是历史规律。从钟张算起至今两千年,其间涌现的书法家数以万计,声名显赫的不过数百人,能谓之大手的也不过区区数十人。以今人十世一百年为计,出不了媲美古代大家的书法人很正常。但今人不行,不代表后人不行,你不行,不代表别人也不行。对古人经典作品,我们当然应抱有崇敬仰望之心,但不能厚古薄今,凡是古人的就是权威的,凡是古代的都是精华的,今人与后人即便再努力,也是难以启及的。这不科学,也不辩证,书法历史也是由书法民众创造的,以后的历史如何发展演绎,谁也没有资格“盖棺定论”。
书法艺术空间无极,许多未知领域仍有待开垦。按照历史规律,每隔数百年便会有宗师级人物横空出世,去延续拓展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涵。从钟张到二王,从二王再到唐楷,再从唐楷到宋四家,书法艺术的肌体不数丰满,书法艺术的内涵不断理性深化。古人可以演绎历史,今人与后人也一定可以。迟早会有一批批的书法新大手,去做“里程碑”式的艺术拓展与延伸。有人说《兰亭序》代表不了书法的全部,那么同理,古人也代表不了书法的全部。
今人突破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我想,目前所有的书法技法、书法流派、书法审美都可以在继承中有所突破,当然,这个突破要以理论积学与实践能力、实力为支撑,也要符合基本的艺术审美逻辑。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别人没见过的碑帖,关起门来练,你一定可以成名成家。
此话虽然比较消极,但它同时说明,在当代,书法突破与创新的难度确实较大。
其实,这种难度已不仅出现在当代,就楷书而言,在唐代末期就已开始出现由盛而衰的苗头。唐代楷书大家太多,可能发展的各个方向都已布满前人的足迹,后人想再进一步,比登天还难,故唐之后,楷书再无顶峰。
草书又何尝不是如此?清代初期时,尚有王铎、傅山等人,越往后路子越来越窄,终于泛善可陈。
抛开书法家个人的创新思想不谈,书法的突破也许依赖于两个条件:
一是书法文物的出土。清代中期大量碑版的出土,为碑学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使碑帖融合成为书法创新的一个方向。后期书法的发展更依赖于文物的不断出现。
二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一部书法史,几乎是伴随着书写工具的不断改良而不断发展前进的,由简牍而纸张而宣纸,由硬毫而羊毫,每一次书写工具的改良,都促使书法有一次巨大的变革。也许不远的将来,又一次技术革命又将到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有人说古人把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已经练到了极致,今人要想有所突破还有方向吗?
但凡艺术,高峰肯定是存在的,但总会有异峰突起,此“长江后浪推前浪”之谓也。人生毕竟只有短短几十年,谁都不可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把一种艺境修成绝境。现代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文化人变得浮躁而急功近利,书法界也是这样,出于名心利欲的驱使,并无什么艺术价值的丑书怪书大行其道,致使国人产生了“古人的书法艺术似乎无法超越”的错觉。然而这些都是暂时的,中央已经把书法课纳入中小学教学序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书法界必定会出现异军突起新秀如云的盛况,他们将会如同群星璀璨,在书法领域各领风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