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为何导致印度空军战斗机集体停飞?

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得火热,远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却遭了殃。据《印度人报》报道,印度空军的苏-30MKI机队面临大规模停飞的风险。

《印度人报》(The Hindu)称,印度空军最近向印度国会的国防常设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指出,印度空军的战斗机数量严重不足,其空军主力苏-30MKI战斗机因俄乌战事影响,无法得到足够的后备零部件,目前该战斗机的出勤率无法保障,出现了大面积的停飞。印度空军希望其采购的大量零部件,能够在今年年底前交货,虽然难度很大。

图为印度苏-30MKI战斗机。

印度的国会并非是决策机构,而是立法、议政机构,印度空军提交这份报告,意图是让国会加快推进和空军有关采购计划能够顺利通过,尤其是涉及新型战机采购的合同。毕竟,印度空军目前有苏-30MKI战斗机270架,是印度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至于米格-29、“阵风”、米格-21、幻影、“美洲虎”等战斗机,装备规模都没有苏-30MKI这么大,且从技术角度来看,苏-30MKI作为印度空军最强的4代重型战斗机,肯定要比其余战机地位高得多。

虽然印度一直声称提高苏-30MKI战斗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实现以印度的材料制造印度战机,而且也一直以许可生产的方式,进行苏-30MKI战斗机的组装生产。但是,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和精加工能力的缺失,印度还无法实现苏-30MKI战斗机的绝对国产,其大部分的精密部件、电子元器件和发动机的热端部件等,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而俄乌之战的爆发,使得印度购买这些零部件的渠道受到了影响。

问题在于,正是这些最精密的部件、发动机的器件,才是战斗机上消耗最大、寿命最短的部件。像机体框架等部件,一般可用几十年,但是一台战斗机涡扇发动机的寿命,一般只有数千小时。以苏-30MKI战斗机使用的AL-31FP发动机为例,其整体寿命只有3000小时左右,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为900小时,首翻寿命是1200小时。换言之,270架苏-30MKI战斗机的540台发动机,平均每使用900小时,就需要进行一次零部件更换式的维修;从所有战机的使用时间看,平均每2个小时,就有1架战机需要趴窝进行维修。

如此大的需求量,使得印度对俄罗斯战机零部件的需求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而俄罗斯自己也装备了100多架苏-30SM战斗机,也需要大量的零部件支持。苏-30SM战斗机就是在苏-30MKI基础上改进而来,更换了新的AL-41发动机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战斗力要强很多。俄乌交战之后,俄罗斯战机的出动量大大增加,虽然有媒体说俄罗斯空天军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乌克兰的战报统计中,也指出俄罗斯在1个月的作战中,发动了近2000架次的空袭。

俄罗斯对战机部件需求的提升,直接导致印度战机得不到后备零部件。有人说,那苏-30SM不是换了新的发动机吗?没错,但是AL-41F本来就是在AL-31F基础上改进而来,等于是“鸡血”版的AL-31F发动机,他们的很多零部件是可以通用的。甚至,俄罗斯此前为印度生产的这些零部件,都可能已经被俄罗斯扣下充公,自己来用了。此前,就有埃及空军订购的苏-35S战斗机,因西方的压力而放弃购买,最终这批战机被俄罗斯空军留下了。

另外,印度苏-30MKI战斗机,使用的机载武器也都来自于俄罗斯,正好和俄军使用的都是一样的,包括机炮弹药、R-27空对空导弹、R-77空对空导弹、R-73空对空导弹等,以及挂载的KH-31反舰、反辐射导弹也都是一样的。而这些弹药武器,在俄罗斯有大规模局部战争要进行的当下,都是紧缺的战备物资,肯定不能继续向印度提供,即便是有生产好的导弹,也是先紧着俄罗斯自己用。

最终,俄乌交战导致印度空军主力战斗机无法得到足够的后勤维护、弹药保障,只能大面积地停飞,最终失去战备值班能力。对于印度而言,最好的办法还是寻找更多的战斗机采购来源,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至于国产,就凭印度LCA战斗机表现出来的水平,还是不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