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造双发版舰载机能成功吗?
印度又要画大饼了!这次是“双引擎舰载战斗机”计划(TEDBF)。您没有看错,连第4代战斗机都还没玩明白的印度,这次要挑战第5代隐身舰载机了!
印度海军参谋长哈里·库马尔上将在1月9日接受了印度媒体idrw.org网站的采访,他表示,印度航空发展局正在对印度双引擎舰载机战斗机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审查。按照印度海军的打算,这款舰载机将在2026年首飞,2034年之前服役,届时他将会取代印度海军现役的米格-29K舰载机。换言之,印度计划以12年的时间,仔细打磨这款被赋予厚望的“海军利剑”。印度能如期研发成功吗?
图为印度TEDBF第五代舰载机设想图。
笔者认为,很难。要研发成功一款先进的舰载战斗机,需要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工业体系等领域的支持,这些条件和要素,印度并不具备。先看看TEDBF舰载战斗机的初步设计指标。这款战机,长16.3米、翼展11.2米(折叠状态下7.6米)、最大起飞重量26吨、升限可达1.8万米、机动过载范围为+8到-3G、最大飞行速度1.6马赫、可挂载4.8吨武器弹药。从设计的指标来看,这是一款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中型舰载机。
图为印度TEDBF第五代舰载机展示模型。
根据印度的设想,这款舰载机将会使用美国通用公司的GE-F414IN涡扇发动机,同时,印度计划为这款舰载机研发国产的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的型号初步设想为“乌塔姆”雷达,设计探测距离为150公里,和我国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一致。根据印度公布的研发计划来看,印度这次除了要研发一款可用的舰载机,还想要以此打造自己的国产武器装备体系。
图为印度TEDBF第五代舰载机设想图。
从上文能够看出来,印度这次是雄心万丈,已经瞄准了世界最强水平,毕竟美国研发的F-35C舰载战斗机也就基本这个水平了。但是问题在于,印度并不像美国那样,拥有丰富的战斗机研发经验,迄今为止,印度还从未独立研发成功战斗机,就连LCA也不过是一个万国牌零件组装的轻型战斗机,性能很差,完全不能达到先进战机的标准。在几乎没有任何研发经验支持的条件下,印度开展的第5代战斗机研发,失败的风险非常大。
印度也没有研发战斗机必备的基础条件。比如,印度没有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条,迄今为止,印度还没有精加工机床的研发制造能力,印度也没有研发出可以模拟各种装备的超级计算机,印度也没有航空动力研制能力,空气动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也很差,电子技术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印度所谓的IT先进并不能代替雷达、电子技术,因此印度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先进舰载机提供零部件支持。
图为印度TEDBF第五代舰载机设想图。
从军事科技角度来说,印度的技术差距还很大。要知道,全球能独立研发第4代战斗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就连英国都只能和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联合研发EF-2000台风战斗机,而像日本、韩国、土耳其等航空科技的后发国家,到现在都不具备独立研发战斗机的能力,他们都是使用美国等国的发动机以及其他国家提供的雷达来组装战机。印度目前尚且没有达到日韩水平,更不要说和中美俄法等强国对比,因此印度也不具备独立研发第5代战斗机的能力。
图为印度LCA舰载机在维克拉玛迪亚号航母上起飞。
印度在资金保障上也有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印度不是一个经济大国吗?确实,印度的GDP高达2.6万亿美元左右,但是印度每年的财政收入却只有2000亿美元。科技研发不是靠GDP,而是靠财政来支撑,毕竟花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发很耗经费,当年美国研发F-35战斗机还是靠着多国联合研发来平摊成本,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在研发阶段时,也由印度提供了23亿美元的研制经费,俄罗斯则承担了另外的大部分。
图为印度海军型LCA舰载机。
按照第5代战斗机研发需要总耗费200多亿美元、生产线需要数十亿美元来计算,印度的财政想要负担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印度每年的军费也就500多亿美元。另外,印度的人才、资源也有差距,就以航空动力装置来说,其高温涡轮盘需要用到铼,但印度的铼产量、进口量都很低,很难支撑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体系。印度在材料技术上差距也很大,不论是机体复合材料还是隐身涂料,不论是高温涡轮盘使用的单晶材料还是空心涡轮叶片,印度都没有研发制造能力。
印度等于是在一切为零的前提下,开始了对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冲击。说印度将会顺利研发成功,恐怕很难让人信服。因此,笔者认为印度完全不具备发展先进战斗机的实力和基础,印度研发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无非又是画了一个大饼罢了。
印度打造双发版舰载机能成功吗?
据环球网报道,印媒idrw.org网站1月9日报道称,印海军参谋长哈里.库马尔上将在接受媒体拜访时表态称。在印海军的大力支持下,双引擎舰载战斗机(TEDBF)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已在印度航空发展局展开。按照计划预测,该型战机将于2026年首飞,2031年生产出改型,并于2034年起进入印度海军服役,以此取代现有米格-29K舰载战斗机。远期目标是超越中国正在研制的歼-35隐身舰载机。
为适配进口自俄罗斯二手“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印度于2004~2010间,耗资17.25亿美元向俄方采购45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首批于2013年5月初正式服役于印度海军。
作为为印度海军量身打造的舰载战斗机,米格-29K曾被寄予厚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印度海军猛然发现,这是一款只能适应“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舰载机。印度海军对米格-29K只有一句评价“该机存在结构性缺陷”,如飞机在着舰时发动机受损进而导致不能使用、机身产生裂缝、航电系统落后、油耗率高等等。
在2018年1月~2020年11月间,不到三年时间内,印度海军米格-29K坠毁多达5架,印俄之间对此展开激烈撕扯,但归于战机自身而言,米格-29K可靠性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印度海军骄子的传统操作,如此高坠毁率也就不难理解。
为了需求先进舰载机代替米格-29K,印度海军又于2017年4月初公布舰载机招标方案,采购数量达57架,总耗资达150亿美元。
方案一经发布后,全球军火商纷纷而至,拿出自家招牌产品参与其中,而呼声最高的莫过于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M及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E/F,此外还有本国航空巨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推出的光辉战机舰载版。
按照常理而言,单发+无尾三角翼布局,且本身存在诸多缺陷的光辉战机,无法同双发+鸭式+无尾三角翼布局的阵风M,以及采用双发+常规布局的F/A-18E/F相比,但令人惊讶的是,就当前两者沉溺于超高呼声时,光辉战机舰载版不仅获得了印度DRDO组织的垂青,还迫使印度海军拨款全力支持该机的研发生产工作。
光辉战斗机是印度首架国产舰载机,也是印度海军使用过的第五种固定翼舰载机。2020年1月初,光辉战机舰载版原型机NR-2号,成功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上完成降落,印度举国欢呼,声称这是一次巨大飞跃。印度宣布已经完全掌握了舰载战斗机的设计技术,也将为未来开发自制双引擎舰载战机铺平道路,这也使得印度成为继安理会五大国之后,第六家自主研发现代化舰载战斗机的国家。
印度海军对此只能掩面而泣,尽管光辉战机舰载版通过增加外形空重,以此适应航母起降,进而可携带更多弹药燃油,遂行海空作战。但还是仅3.5吨载弹量及500千米作战半径的技术参数,倒不如继续使用米格-29K。虽然米格-29K还会继续每年坠机、损失印度的海军骄子,但总比弹少腿短的光辉战机强的多。
法制阵风-M单价过高、进而导致印度海军机型供应不足;美制F/A-18E/F虽兼顾性能与价格的优点,但附加条件繁琐、且与印度海军作战体系格格不入、后勤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也将是大麻烦。因此印度军方于2020年7月通过决议,出资近10亿美元向俄方继续采购21架米格-29K舰载机予以过渡。
时间来到2021年2月的印度第十三届航展上,印度DRDO组织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对外正式公布TEDBF模型,令世界眼前一亮。根据印方公布的性能数据来看,该机长16.3米、翼展11.2米(折叠状态下7.6米)、最大起飞空重26吨、最大升限1.8万米、最大过载+8/-3G。
推进系统方面,最初采用通用电气GE-F414IN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而后换装国产110KN级发动机所取代,最大飞行速度达1.6马赫。机载武器方面,设计有13个武器挂点,其中重挂点5个,总载弹量达4.8吨。航电系统,据悉将装备印度自行研制“乌塔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150公里。
关于该机的气动外形布局,各方众说纷纭,有人指出该机就是放大版的光辉战机,只不过增加发动机数量、采用鸭式布局、以及进气道从Y字形转而采用机身两侧DSI进气道设计等。也有人说,该机抄袭法制阵风-M舰载机,如鸭式布局,进气道安设部位(阵风-M为肋下进气道)等。采用鸭式布局,除了人们熟知的“增升配平”外,还可提高飞机在大迎角状态下的飞行能力,以便于在航母上起降作战。
DSI进气道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飞机迎头方向上的雷达信号特征外,还可以在减少飞机自重的同时,保持气流均匀地进入压气机,进而使得发动机稳定工作。
此外该机为了隐身需求,特意将机头设计为菱锥型,为扩大飞行员视野,采用气泡式座舱设计等。照此来看,该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法国人的点拨与援助。关于DSI进气道技术,法国目前有无掌握吃透尚不明确;但鸭式布局的玩法可谓是熟稔于心,此外则是武器挂载点的布置,一定程度上也参考了阵风-M舰载机。
武器装备研发对于世界各国而言,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快速高效,此外则是兼顾经济性。因而这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要求极高,特别是工业能力与科学技术。如此一来,即可为武器装备生成战斗力提供切实保障,且不落后于世界同期水准,进而保持一定领先优势。
但印度的情况想必大家也清楚,落后的工业体系与薄弱的科研实力,加上毫无时间观念与追求效率的佛系心态,导致数十年苦心研发各类武器装备,而等到一鸣惊人之时。较多的设计缺陷,落后的性能指标、不仅与世界同类产品毫无可比性,印度军队对此也是敬而远之。更要命的则是,印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一做法,按照常理而言,无非消化吸收,进而通过逆向工程,缩小自身短板差距、壮大军工科研实力。这么些年下来,印度自身实力增长低迷,对外依存逐步加深,彻底朝着反作用方向迈步前进。
现在审视印度海军这款TEDBF舰载机项目,依靠自身实力,仅仅用时10年能研制出来吗?答案自然是不能,印度若想短时间内研制出该款战机,意味着就不能走研发光辉战机的老路子。大概率则是依靠光辉战机机体,核心领域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在通过零部件逐步国产化率的方式,进而向印度海军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印度打造双发版舰载机能成功吗?
舰载机不同于陆基飞机,要具有耐高温高湿和高盐的特点,这对于毫无研制基础,且航空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印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准三代轻型机,在万国帮助之下,犹弄得吭哧憋肚,做了几十年,现在的技术状态尚不能满足作战需求,更弄三代舰载机,真心说太难,还是别闹了。
按其设计,就是双发型的LCA,LCA陆基版因为超重问题,严重影响飞行性能,再弄一款双发版,就是有人帮助的条件下,也会变得不伦不类。真要这个本事,陆基版就不会这么坐腊,完全不能使用。因此个人严重怀疑,所谓双发“光辉”,会是HAL圈钱的一个项目,是海军为了再次方便外购,而拿来当托的项目。
HAL真有本事,就该把米格-29K好好琢磨一下,以能满足使用,不该赌气将它要全部退役,毕竟手中可以有用的,总比没有要强些。琢磨清楚了米格-29K,可以积累一定的技术基础,再经过数十年时间,来完成舰载机私家定制,就有了条件。现在只是着急,一会一个主意,所谓双发LCA,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其随心所欲的结果。
观察HAL的历史,一次次誓言印度制造,到了如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了终究什么也没剩下,原因就在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尽管印度相对来说国际地位比较有利,然而交了钱,人家就能真心实意地为印度办事吗?
LCA也是请人设计的图纸,全部关键系统均自外来配套,到现在国产化率也不足30%,不是仍然不能满足使用吗?再弄一个双发版试试又如何?如果LCA非常优秀,倒还罢了,问题是准三代的水平都没达到,要谋求在其基础上进步,无疑会是找死行为。
印度打造双发版舰载机能成功吗?
能,肯定能!印度是好样的!印度有亿神保佑,印度奉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为宗主国,印度有世界第二大人口,印度还有什么不能制造出来呢?即使不能造出来,也可以去买呀,假如再买不来,可以用嘴呀!
当然这还是以后的事,现阶段,印度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来的。不要说印度了,世界上能有几个国家制造出双发舰载战斗机呢?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再算上一个英国,还有吗?
看了看都是五常成员啊,说点题外话,印度为什么还要进入五常呢?现在五常的前提是会造完整的战斗机。印度的确30年磨一机LCA光辉,问题是里面有印度的核心科技吗?其实还真有,就是战斗机里的印度版的英语。
听到这里法国听的差点被印度气哭。印度向法国买阵风,虽然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印度挑的毛病也不少。印度说,法国把阵风的语音转换成英语了吗?法国说标准的英语。当时眼了,英语可是印度的国语,当年也是日不落帝国之一,现在还是英联邦成员,印度飞行员怎么就听不懂法国翻译的英语呢?
最后法国人看在钱的份上,又重新把阵风上的法语重新按照印度版的英语翻译了一遍,然后印度这才满意。据说印度的光辉战斗机法国是主设计,如果这次印度想请法国接着设计双发舰载战斗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费的问题。法国肯定会合算,印度的双发舰载战斗机是让印度买法国阵风赚钱呢?还是法国给印度设计法国赚钱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