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准备在北极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未来是否会列装俄军?

俄罗斯核动力巡航导弹,堪称天下无敌!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装备,改变战场的面貌。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堪称是不可能拦截的巡航导弹,也是射程无限的巡航导弹。他的俄军项目代号是9M730导弹,北约代号是SSC-X-9导弹。该导弹和其他的巡航导弹看上去并无太大区别,属于亚音速巡航导弹范围,但是他强就强在那个核动力上。如果在北极的系列试射取得成功,那么俄罗斯将很快列装海燕导弹。

图为俄罗斯技术人员在检查海燕核动力导弹。

话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导弹,比到最后其实比的是动力,无论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还是极低空的掠海导弹,还是这个近乎无限射程的巡航导弹,不管你追求的是高速度,还是大射程,总而言之都是和动力有关系。海燕巡航导弹厉害在动力上,他的弹体本身平淡无奇,弹长12米,去掉助推器9米,直径0.8米,重量可以控制在2.2到2.4吨之间,飞行速度250米/s,飞行高度6000米以内。

图为试射中的海燕导弹。

但是他因为增加了核动力,因此获得了近乎无限的射程。无限的射程不光是打的远那么简单,关键在于他能绕,用专业术语来说就叫机动。别人家导弹机动,就是在飞行的大致路径上稍微变化一下方向,以便于绕过一些防御坚固的地方,或者迷惑敌方的拦截系统,取得更好的突破能力。但是海燕导弹这个绕,就绕的厉害了,因为他可以绕的很远。

图为海燕核动力导弹生产车间。

举例子说吧,比如说美国在俄罗斯西部方向当面的波兰,纵深500公里处,部署了爱国者-PAC3防空系统,而且这些防空拦截系统和永备工事都堆在正面,随时准备抗击俄罗斯攻击。如果你从正面发射巡航导弹攻击他后方的设施,他们部署的爱国者导弹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警和反应,除非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首先拔除这些防御系统才行。

但是有了海燕导弹就不同了,你完全可以多规划一些路经点,让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进行大范围的机动。比如,发射后直接向北,飞出俄罗斯国土后,再从北冰洋上空折返,直接从北边的方向攻击波兰背后的德国等国驻扎的美军部队或者设施。这样,美军设置在波兰一线的防空拦截系统就失效了,海燕导弹可以轻易绕过去。

图为海燕导弹绕过大西洋上的美国防御系统示意图。

另外,海燕导弹在远程作战中,甚至可以进行战略级别的机动。比如,如果俄罗斯要对美国本土发动战略核攻击,事先掌握到美国海军的海基拦截设施,比如伯克-2A驱逐舰、伯克-3驱逐舰和大型X波段相控阵雷达的部署位置,那就可以在航路的规划中,进行绕过。比如,如果这些拦截军舰部署在北大西洋,那甚至海燕导弹可以直接飞向南大西洋,绕过防御系统后,再从美国的南边发动攻击。

如此一来,海燕导弹不但绕过了防御,甚至还实现了攻击方向的多样性,你永远不会预测到他会从哪个方向射入。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侦察,了解清楚美国的反导拦截系统的空间空隙和松懈时间,从美军防御最薄弱的方向,从美军最为难受的时间,使用海燕导弹进行攻击。这就实现了攻击效果的最大化,也对拦截和防御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俄罗斯通过一系列武器的发展,尤其是新型弹药的发展,逐渐让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和拦截系统形同虚设。海燕核动力导弹只是俄罗斯诸多杀手锏之一,普京在海燕导弹亮相时曾经声称,俄罗斯正在发展一系列的新型弹药,会改变战争的形态。比如,俄罗斯海军为奥斯卡级核潜艇配备的波塞冬核动力鱼雷。

图为俄罗斯核动力鱼雷波塞冬。

这其实是一种水下的核动力潜航器,他和海燕巡航导弹一样,都是把传统的武器加上核动力后取得无限的射程,实现了强大的战略用途。比如,波塞冬鱼雷,他也采用了核动力,把传统的、射程30公里以内的鱼雷武器,变成了射程超过10000公里的战略武器,他可以携带核弹头,从俄罗斯近海的本土区域发射,就能直接摧毁美军航母驻扎的海军基地,威力凶猛且难以防备,尤其是夜色下潜航时,更是几乎无法发现。

图为携带核动力鱼雷的奥斯卡级核潜艇设想图。

在比如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列装的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最大发射距离超过1000公里,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可以打击航母等机动目标;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600公里,飞行速度7马赫,核常兼备弹头,无法拦截。先锋式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弹头,飞行速度更是超过了15马赫。这些无视美军防御系统,改变现有武器作战规则的新型装备,让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图为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未来,等到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测试成功后,俄罗斯军队将会组成海上靠波塞冬鱼雷+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空中攻击依靠匕首高超音速导弹+KH-101隐身巡航到底哪,陆地攻击依靠伊斯坎德尔导弹+海燕导弹+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的新型打击武器格局,届时,俄罗斯凭借先进的弹药,可以继续维持自己军事强国的地位,这种相比于建造核潜艇、轰炸机更为廉价的新型打击体系,或许未来也会被我国和美国等国采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起码目前,俄罗斯走在了前列,处于绝对领先。

俄罗斯准备在北极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未来是否会列装俄军?

俄罗斯的超级大杀器是在一次表彰活动的被普京正式确认的。这次活动是一次爆炸事故中丧生的核科学家遗孀们被高调邀请到了克里姆林宫做客,接待她们的不是旁人,正是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普京除了向这些家属表示慰问和悼念,并发放“勇气勋章”。普京在悼词中称:“这些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们,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困难、重要且关键的秘密任务,我们正在探讨的是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最前沿的科技思路和解决方案。一旦这种蕴含这种科技的‘超级武器’被研发出来,那么在未来几十年内俄罗斯的国家主权和国防安全将会得到保障。”

这是俄罗斯官方首次证实:俄罗斯正在研制史无前例的“超级武器”,并将继续对其做出改进。这种超级武器就是早已流传已久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为了应对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俄罗斯近期频频亮剑,展示俄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战斗力,以此来作为其阻遏西方国家军事冒险的一种手段。据环球网报道,俄罗斯日前已经在北极新地岛部署了“海燕”和动力巡航导弹发射器,并计划展开相关试验。

俄罗斯“海燕”和动力巡航导弹,是从2003年开始研发,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巡航导弹,已经开始进入实弹发射试验的阶段。换句话说,距离这款导弹列装俄军战备部队,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按照惯例,俄军一款新型现代化导弹在正式入列前,需完成不少于15次的各类试验。所以这款核动力巡航导弹要形成全面战斗力还需二三年时间。

这款被命名为“海燕”的巡航导弹,俄军内部正式代号是9M730,北约代号SSC-X-9。有关“海燕”导弹性能方面,目前俄方并没有公布其详细数据,因此外界目前仍一头雾水。不过,俄罗斯相关研发机构所公布出来的零星资料,让外界可以先一步看到这款导弹的“模糊面目”。

“海燕”和动力巡航导弹发射时的长度12米,巡航时的长度约9米,直径不超过0.8米,重量在2.2吨到2.4吨之间,飞行速度约250米每秒。海燕导弹采用可编程修正的自动惯性制导体制,巡航高度为7米~6000米,可以搭载高爆弹头或者核弹头,是一款核常兼备的亚音速巡航导弹。

海燕导弹最引人瞩目的是,不但具备高度隐身能力,同时还配备了一台核动力涡喷发动机。核动力喷气发动机,是直接利用核反应堆的热能加热空气膨胀以后驱动的喷气发动机,其原理是当导弹飞行中,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首先被预压缩,经过压缩的空气流经核反应堆时,反应堆会对空气进行高温加热,这样压力进一步增加,最后从喷口中喷射而出,产生巨大推力。

由于使用核动力,导弹可以拥有无限航程的能力,甚至有消息称这种导弹可以在大气层上面连续飞行三年。不管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款导弹所具备的良好机动性和无限航程等优势,可以让它轻易绕过敌方的防空系统,并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攻击。

总体上来说,俄罗斯发展一种以核动力为基础的巡航导弹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研制超小型核动力装置的经验,包括核动力卫星、核动力破冰船、核动力潜艇、核动力飞机。以小型核动力装置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俄罗斯确实有这个能力。例如去年俄罗斯就主动曝光了超远程核动力鱼雷,这次再宣布研发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不令人意外。

尽管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进行海燕巡航导弹试射,并一再暗示这种导弹不久将会进入俄军服役。不过,有关海燕导弹到底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具备真正列装部队的条件。除了偶然出现一些真假难辨的、有关俄方试射这种导弹的消息外,其真实的发展情况至今仍是一个谜。

更何况,俄罗斯这种导弹的优点虽然很明显,但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作为导弹动力,导致这种武器的风险性极高。毕竟,如果在试验或者作战时出现意外,无异于就是让自己的军队挨了一次战术核打击,这种风险俄罗斯能够承受得起吗?

所以,俄罗斯虽然在研发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真实性已确认无误,但这种导弹最终是否能够投入使用,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不过,这种质疑并不能阻止俄罗斯,继续研发这种危险性极高导弹武器的努力。

当然,俄罗斯对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执着,并不意味着就会将其列装部队,相反,俄罗斯可能将这种导弹的研发,当成阻遏北约军事威胁一种手段、或者未来与美国进行军控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

时值美俄关系极度紧张之际,俄罗斯高调放出海燕导弹试射的消息,据环球网分析,可能就是俄方应对美俄紧张关系的一种手段,同时更是为了在未来美俄军控谈判中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

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围追堵截,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上的实力都处于劣势状态情况下,俄罗斯显然有点吃不消了。所以,俄罗斯此次高调公开核动力巡航导弹的试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对北约形成一种威胁作用,以此来缓解自身的安全压力。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似乎试图将这款列装几率相对较小的导弹,准备在未来与美国进行军控谈判时,在有可能被迫做出某种妥协的情况下,让这款不具备多少实际使用价值的导弹,作为对美国“妥协”的一种“牺牲品”。

俄罗斯准备在北极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未来是否会列装俄军?

最近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已经在俄靠近北极的新地岛部署了俄最新研制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且计划开展相关试射活动。熟悉新地岛的朋友都知道,新地岛早在苏联时期就是著名的核试验场地,著名的大伊万氢弹就是在新地岛进行的核试验,在整个冷战期间,新地岛也成为了苏联最大和最重要的核试验场所,据不完全统计从1954年苏联决定在新地岛建设核试验场开始到1990年苏联解体,新地岛上共进行135次核试验,其中空中84次,地面1次,水上2次,水下3次,地下42次。而此次俄罗斯选择将最新研制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放在这样一个有着不一样背景的场地进行发射试验,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作为俄罗斯近几年继匕首、皓石、先锋等多款高超音速导弹之后祭出的“大杀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载了早在苏联时期就开始研制的小型化核动力喷气式发动机,同时还可以搭载核弹头和具备隐身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不仅理论上具备高达几万公里的几乎无限射程优势,再搭配上核弹头和低可视的雷达隐身设计,综合作战实力就相当于永远盘旋在对手头顶的一把利剑一样让人心惊胆颤。

而此次俄罗斯选在在新地岛这样的地方部署并计划进行试射活动背后,就是要利用靠近北极的新地岛这样的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空间优势,确保“海燕”开展相关试验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因为海燕使用的核动力喷气式发动机在产生推力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微量的核辐射从而破坏环境,但是介于海燕作为一款巡航导弹其又不能和核潜艇一样加装厚重的铅堆来做有效的核辐射防护,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试射上还是要尽可能的找一个更为安全可靠的位置进行,这样就算导弹发射失败掉落爆炸产生的环境影响也是最小的。而新地岛位于俄罗斯靠近北极圈的内层位置,最北边就是荒无人烟的北极海域,非常适合进行这种对外界环境有影响的核试验活动。

还有一点就是北极海域不同于其他地区,几千公里内荒无人烟而且环境差异比较小,那么其他国家想要趁此机会对此次试射进行侦察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北约国家的海军舰艇或者是侦察机想要在北极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可真的是没把俄罗斯过去几年在北极的武装部署放在眼中。同时坐过中美航班的朋友都知道中美航线并不是从太平洋上空飞过,而是直接从北极上空飞过,主要原因就是直线距离更短,那么俄罗斯此次选择在更靠近美国和北欧多国的北极海域进行核动力巡航导弹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当然俄罗斯故意大肆宣传的进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背后的真实目的恐怕还是为美俄之间的《军控谈判》增加筹码。前几年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单方面退出了维持了几十年的《中导条约》后开始单方面研制新型武器以保证自身领先,同时还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围追堵截和经济制裁双重打压手段。对于俄罗斯而言受西方国家围追堵截下俄罗斯继续装备更多的新型武器装备以保持军力平衡,但是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军费预算不断下调,使得俄罗斯想要依靠传统的手段增加军事作战实力已经不太可能。所以俄罗斯这几年大力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就是看中了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没有装备高超音速武器的空挡,借此和美国进行军控谈判增加筹码和话语主动权。

比如在2020年的美俄《新战略核武器削减条约》延期谈判中,俄罗斯已经同意将最新的先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加入到该条约中,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现在又释放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背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如果美国继续对俄罗斯进行更进一步的围追堵截的话,那么俄罗斯的核常兼备武库中将增加海燕这种战略大杀器,而且俄罗斯更是能够将其和皓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一样部署到海军军舰中去成为“常备”武器装备之一;但是美国要是有诚意的话,俄罗斯也愿意将其和先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一样纳入到《新战略核武器削减条约》中去,此次试射就是给美国传递一个意思,就看美国怎么回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