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1939年诺门罕事件,苏军与日军发生了规模不小的战争,最后以日本的溃败告终。朱可夫带领的苏军部队虽然损失相当巨大,但却表现的极为坚定坚决,漂亮的赢得了胜利。让一场足以威胁到自身的大战,迅速被吓阻平息。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策划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对华全面战争爆发。日本海陆两军哄抬着将战争激化。它们一面声称:“事态不扩大主义消灭了!”一面大肆加紧侵略中国。
时值日本海军大将米内光政刚刚作为海军大臣上台,这个日后被美国人认为是“和平的日本首相”的家伙,此时正在极力怂恿对华战争。他一反之前海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迅速将海军势力投送到战争中谋求利益,与陆军马鹿处处作对。
当时日本海军与陆军在路线上发生了极大的分歧,都各自产生了不同方向的主张。
日本当时拟定两个方向的大策略:
A.向北进攻,开苏联的瓢。
B.向南进攻,掏南洋的肛。
除此之外没别的路可走了,往东是茫茫太平洋,往西连中国都没打穿呢。
南向还是北向问题上,日本海军与陆军吵了起来,海军以米内光政为首的人希望北上打苏联,就像日俄战争那样获取胜利,而且这也是奉行绥靖政策的西方最希望看到的。最重要的是能避免与美英交手。美国先搁一边,日本海军对打英国没什么信心,那是他们师傅。
米内光政坚决反对日本与德国结成同盟,日本不亲近英美反而跑去与德国这种新兴了没几年的疯狂国家搅在一起乃是不智之举。
而陆军这边几个食古不化的老家伙也是寸步不让,本着“海军的意见就是他们的反对意见”态度,陆军十分看好日本与德意结为军事同盟,反正十万八千里外的美英也没有什么能耐对付日本陆军。如果有,那就是海军的无能!
米内认为日本的战争其实已经过度的侵犯了西方人的在华利益,日军应该更聪明的审时度势,将进攻苏联当做基本的战争国策。如果能把这步棋走好,联英美抗苏,继而不断获得远东的大陆利益,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所以米内在1938年的内阁会议上发言称:“苏联是共运中心,乃人类之公敌,北进苏联是日本的主要国策,应当在张鼓峰、诺门罕两地发动对苏攻略,探查苏联虚实,为日后全面攻苏做准备。”
陆军大臣杉山元并不看好进攻苏联,日本陆军喜欢的是中国这块地皮,同时还有东南亚和更远的亚太地区。日本通过长期的经营,在东南亚地区的人望非常高,一个疯狂的“大东亚共荣圈”才是根本。西伯利亚那苦寒之地,要了作甚?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好笑的局面:陆战队没几两肉的海军一边骂陆军马鹿,一边要求陆军去打北边的茫茫大陆。船没几艘的陆军也是一边骂海军马鹿,一边把梦想都寄托在海岛丛生的东南亚区域。
1939年,日本海军与陆军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表面上双方争论的问题是“联德扛英美”还是“联英美抗苏”,实际都是自身的利益分配和意气之争。以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三大将为主的海军派与畑俊六、杉山元、板垣征四郎等人的陆军派在内阁上几乎争得是水火不容,搞得平沼骐一郎的内阁风雨飘摇,连天皇都架不住了。
但是很显然陆军是理亏的,你又要推进海军反对的日德同盟,又要去东南亚闹,又要海军配合,这非常矛盾。再加上占领东北后野心勃勃的关东军,很快日本的两只马鹿就互相妥协了。陆军避开谈论米内光政等人极力反对的日德同盟内容,反正南边的东南亚暂时也无法攻略,所以日本的对外战争转为“北向”对苏。
在日本眼里,当时的苏联虚得实在是可以,经过斯大林常年的肃反,苏军的作战能力断崖式下跌,远东的装备和部队也不是那么先进。最主要的是,根据米内光政的意见,这应该是一次对苏联的试探性进攻,要像蜗牛的触须一样探查苏军的虚实。
结果就那样了,诺门罕的苏军与日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地面部队、炮兵部队、装甲部队还有空军,统统都拥有出乎日本意料的战斗能力,以至于让日军精锐铩羽而归,打得大败亏输。
此战以后,日本人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关东军开始在边境修建大量坚固的永备工事和坑道,依托森林和草原构成对苏的防线。部队再也不提对苏战争的事情,而海军也开始与苏联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媾和,并取得了日苏在萨哈林的油田开采权。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意思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就能引起一大串的巨大反应。
1939年发生在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的一场惨烈的战争,却使得日本彻底改变了二战期间的作战对象,两年后日本的联合舰队在珍珠港上方投下了致命的炸弹,自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诺门罕战役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改变了日本在二战中的抉择
这场1939年发生在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的战争就是诺门罕战役,那么日本和苏联为什么在此爆发战争呢?
这就不得不与日本大本营对日本扩张方向的抉择有关了。
历史上,日本一直都不满足于被困在那几个小岛上,很多次都想把势力伸向东边的富饶的中国大陆,例如在唐朝和明朝时曾两次进犯朝鲜,但均被击败。
尽管如此,日本梦想以武力将势力扩展到亚洲大陆,称霸东亚的贼心一直不死。
直到清末,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增,日本不甘处于岛国的想法又再次燃起,因此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击败了大清帝国后获得了大量的赔款和殖民地,日本第一次尝到了扩张的甜头。
随后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不惜举国之力发动日俄战争,先后在陆地和海战中击败俄国,抢占了俄国在中国的利益。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形成了实际上的控制,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如大米、煤炭,甚至东北的兵工厂都被日本所用,为日本军队生产武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遭到了中国的殊死抵抗,日本号称3个月拿下中国却反被中国拖入持久战,疯狂的日本确定了“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理念。
于是日本不顾苏联的警告,于1939年将魔爪伸向了蒙古。
▲进犯外蒙古的日本关东军
日本之所以不顾苏联的警告出兵蒙古,主要是日本大本营内部陆军和海军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扩张方案,“北进”和“南进”,当时“北进”占主导地位,“北进”以陆军为主,就是要占领东北亚和蒙古至贝加尔湖一带甚至苏联的西伯利亚,达到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夺取苏联西伯利亚丰富的战略资源,甚至同德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苏联而最终实现与德国会师。
因此为了实施北进计划,日本不断的对苏联进行军事侦查,并派遣小规模部队以冲突方式试探,虽然当时苏德战争并未爆发,但苏联一直清楚明白日本的企图以及日本得逞后自己讲面临的处境,因此苏联决定派出优势兵力,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
▲苏联的装甲部队开赴前线
于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便在诺门罕展开了一场历时135天的残酷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20余万人,大炮50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累计达6万余人。
▲被击毁的日本坦克
在这场残酷战争中,日本人领教了苏联人的大纵深装甲机动作战战略,苏联人的装甲洪流、漫天的飞机轰炸、几乎不停歇轰击的大炮给了日本很深的印象,苏联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的弹药达到31000吨,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要知道在斯大林格勒反击战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
▲苏日签订停战协定,北进计划彻底流产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日本不得不与苏联谈判解决停战问题,最终签订苏日停战协定,日本的北进计划就此破产,两年后,日本不得不选择南下发动偷袭珍珠港开启了与美国的战争。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这场哈勒欣河战役。也称为诺门罕事件的原因,其实都是日本和苏联都有此心,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在当时的背景下,日本与苏联都有提防对方之意,但是双方多少年没有交过手,对对手的实力没个认识,处然试图找个机会称量一下对方的能力,实际上这场作战,双方都有赠,都是借题发挥,借了一个小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场大战。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日本一直有北上的意图,对苏军的作战能力还存在怀疑,毕竟日俄战争胜了,日本很希望通过一场战事来说,体验一下苏军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如何。
苏联也一直在防备着日本进行北上的可能性,担心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条件之下,在这种背景之下也希望有一个机会与日本较量一下,称量一下日本的重量。
双方都在这种情况下借题发挥,否则的话不至于打成这样的规模,从结果上来说,也确实让双方都明白了对手的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日本发现苏联不是想象那么软弱,可谓是撞到南墙上,这才有了所谓南下的意图想法,苏军对日军的作战能力也终于放下顾忌,可以自由行动了,从而调转兵力向西,而不是向东与日本作战,这才有了后来的波兰战役等。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那是因为日本人想试探苏联,如果日军胜利了我,就不南下,直接打倒西伯利亚夺取资源。。结果,日本人的坦克在苏军装甲集团面前就跟蛋糕似的,所以,他们从此阳痿哈哈哈哈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这是一次试探,当时日本陆军和海军因为南下和北上两个方案争论不休,最后日本陆军就在发动了著名的诺门坎事件,因为这次事件日本内阁就放弃了北上而采取了海军的南下策略。
1939年,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日本和苏联之间会爆发战争?
喵喵喵星人前来解答~
1939年鸟不拉屎,还打仗了,那肯定就是诺门坎战役阿。首先1939年,诺门坎战役发起。此时苏联的大清洗,虽然说已经进入尾声,但仍有不少人受到株连甚至被杀害。诺门坎战役的参战部队,这里只说苏军和日军,蒙军和伪满军终究只是配角,诺门坎战役进行时,日本的战略中心依然是征服中国。尤其是武汉会战刚刚结束,迫使国民政府第二次迁都,日本鬼子继续着灭亡中国的美梦。由此可见,1939年间,日军主力都在中国战场作战,根本抽不出太多的部队去和苏军作战。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日本被军国主义控制,在北上和南进两种方案下不知哪种最好。大家对日本马鹿和海军之间的冲突相信也知道些许。爆发主要原因是军部为了准备北进政策做一次准备,试探性的进攻。之前提到因大清洗尚未结束,于是乎。日均调来马鹿们准备在诺门坎和苏联第一集团军决一雌雄。这是苏军。这是马鹿。 结局就是马鹿们被朱可夫按在地上一顿摩擦。诺门坎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形平坦,非常适合苏联的机械化兵团作战,苏联人将机械化作战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日本人只有挨打的份。此外,苏联人占据了诺门坎附近的高地,阵地前还有河流的阻挡,居高临下的苏军占尽了优势。而日本人一根筋,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劣势,就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往前冲,一味的进攻防守坚固、火力凶猛的苏军阵地,明摆着是给苏联人送经验。不过尽管如此,苏联人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被日本人的顽强和凶悍搞得焦头烂额,最后以惨胜收场,伤亡人数不比日本少。在诺门坎战役后,日本军部彻底放弃了北进想法,彻底转向南进。横扫南亚一大片小国家,还让麦克阿瑟说出:老子一定会回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