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要将封存十年的B-52修复再用,难道军费不够?
美国空军也去捡破烂了?您还别不信,美国廷克空军基地近日就发布消息称,美国空军位于俄克拉何马城的航空后勤基地,目前正在对2架原本已经封存的B-52H战略轰炸机进行定期维护,以确定他们的技术性能符合进入现役部队的标准。而在他们为这2架飞机恢复战斗力之前,他们已经分别被封存了7年和10年之久。这可不就是妥妥的“捡破烂”吗?
图为B-52H战略轰炸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那美国为啥要这么做呢?原因大概有三点。首先第一个,当然就是没有钱嘛。没钱盘新货,那自然只能用旧货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那叫一个财大气粗,战略轰炸机这块,连24亿美元1架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都敢一口气盘上21架,B-2光是每个小时的使用费用就有几十万美元,每次执行任务归来,都需要进行重新喷涂隐身涂料的工作,那个时候,美国也硬是就这么用过来了。
再往前说,就拿这次重新服役的B-52H战略轰炸机来说,当年他的价格也不便宜,在1963年的时候,他的单机价格就达到了948万美元,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美元比现在可是值钱多了,有人将其核算为如今的1亿多美元。当时,就连这么贵的飞机,美国也是一口气下了102架的B-52H采购订单的。美国一贯是喜新厌旧,凭借国力强大、财力充沛,先进武器更新换代节奏很快。
图为B-52H战略轰炸机,曾经是美军最重要的空中核打击力量,8台发动机的经典造型让人印象深刻。
就在上世纪60年代B-52H刚刚完成改进服役的时候,美国就开始了B-1轰炸机的研发和制造,到了1974年,B-1B战略轰炸机都出现了,当年也没少采购,买了100架。可是如今的美国空军,到了2020年代,依然是“老三件”当家,还是B-52H、B-1B和B-2当家,新的B-21战略轰炸机还没有开始服役,而且国家的财力也严重不足,于是要维持一个相对强大的战略轰炸机队,也就只能启用旧飞机了。
图为美国飞机坟场内的B-52战略轰炸机,此次启封的2架轰炸机就是从这里来的。
有人说了,美国每年军费有8000亿美元,都花哪了。要知道,美国联邦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3.8万亿美元,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还更少了,就这么点财政,还拿出1/4用于军事开支。可是美军因为在几个战场上的开销,基本上就把钱花完了,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美国已经花掉了3万多亿美元在伊拉克战场,1万多亿美元在阿富汗战场,基本上就把此前差不多10年的军费用完了。所以说,好战必亡是有道理的。
图为美国封存的大量作战飞机。
其次第二个原因,美国重启B-52H服役,也因为这款轰炸机还是能用的。此次启封的2架B-52H轰炸机都是属于封存装备,而非破败不堪的装备。美国一直有封存先进装备的习惯,俗话说美国空军全球第一,美国封存空军全球第二;美国海军全球第一,美国封存舰队全球第二。所以说,美国重新启封此前封存的飞机是很正常的,这些飞机本身也就是作为战备物资在储存着,随时有事就能重新恢复战斗力。
图为飞机坟场里的B-52H轰炸机。
实际上,重新启封退役封存的老飞机,美国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在2015年美国就启封过B-52H轰炸机,在2017年,美军启封了4架F-117隐身战斗机,并且重新投入使用,2018年还启封过2架F/A-18战斗机。所以说,美军捡破烂已经成了习惯,这要是在其他国家,光是捡的这些老飞机,就需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了。
当然,可以重新启封B-52H,意味着B-52H的性能放在现在也还是说得过去的。很简单的道理,战略轰炸机现在已经从突防攻击的武器变成了长途奔袭的导弹载具,事实上,轰炸机本身究竟有多少突防能力,已经不是空军重点关注的性能,本身作为空中机动平台,轰炸机已经具备了速度快、机动性强、火力投送突然的特点。目前,人们在乎的只有他的挂载能力是多少,能使用何种武器。
图为现在还在服役的B-52H战略轰炸机。
比如说吧,我国也有轰-6轰炸机,也用了很多年,至今仍在使用,改进到了轰-6K、轰-6J、轰-6N,这三款轰-6都可以称之为战略轰炸机,其中轰-6K作战半径是4000公里,轰-6N是5000公里,轰-6J也是5000公里。但是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战略轰炸机,除了他们航程接近洲际距离外,也因为他们挂载的武器很先进,他们都可以使用CJ-10空射巡航导弹,也就是AKD-20导弹。
图为挂载6枚CJ-10巡航导弹的轰-6K轰炸机。
该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加上轰炸机原有的作战半径,如果进行空中加油,就能够方便的空袭到北美的军事目标。所以说,这已经完全足够空军进行强大的远程火力投送了,足以进行战略级别的空中打击,所以也因此导致了新一代轰炸机轰-20的研发不再紧迫。美国启用B-52H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B-52H本身作战半径就还有7000公里,加上战斧式巡航导弹空射型的2500公里,也就足够进行远程的打击了。
图为挂载高超音速滑翔式导弹的轰-6J战略轰炸机。
何况,B-52H轰炸机还可以经过改进后使用LRASM远程反舰导弹、JASM中程精确制导导弹等,足够应对现代化战争了。由于导弹本身的射程超过了所有防空系统的防御距离,因此轰炸机如今并不需要承担过重的突防任务,只需要挂着导弹到处飞,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威慑力,所以美国选择启封老旧的B-52H轰炸机。
图为挂载新式导弹的B-52H轰炸机。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敌人太强了,美国需要启用一些退役的装备,来快速提升战斗力。这个我们就不用说的太过于明确了,毕竟中俄两个大国,中国一直在崛起,拥有了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力量,而俄罗斯也在苏联解体后,重新开始了崛起,军力一直在恢复之中。所以,美国原先退役的一些装备就需要启用起来,用以应对中俄军力加强带来的压力,毕竟美国现在军力不如过去优势大,军费也不能再无节制的提升,所以只能是启用老装备了。
美军为何要将封存十年的B-52修复再用,难道军费不够?
根据美国某空军基地官方网站称,美国空军已经对两架封存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完成了维护工作,而这两架战略轰炸机现在已经加入到了美国空军现役力量当中。
在之前,这两架B-52H型战略轰炸机,一架已经被封存了7年,而另一架的封存时间更是长达10年之久。
实质上不单单指战略轰炸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从飞机坟场当中,捡出了多架军用飞机进行复活后重新服役,比如在2017年从飞机坟场当中找出了4架状况较好的F117隐身战机,在翻先之后重新服役到美国空军。
同样在2018年,美国空军又从飞机坟场当中启封了两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进行各方面翻新及升级工作之后,重新服役到了海军陆战队。
乍一看,美国空军屡次从飞机坟场当中启封老旧装备,难道说美国空军真的已经没有经费了吗,或者说财大气粗的美国军队真的买不起飞机了吗?
其实不然,因为美国空军在之所以将大量飞机退役,并且将它们封启在飞机坟场当中而不是丢掉,目的就是为了在有需要的时候将它们重新启封使用。
因为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已经不必要再花大量的资金维护一支庞大的空军了,因为已经没有对手了嘛。
所以一度将几千架军用飞机进行退役,但是很多飞机在退役的时候状况非常良好,并且在性能上也还是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如果像这些飞机全部销毁的话,那么也的确是一种非常肉疼的感觉,所以还不如每年花一点维护资金,将它们封存起来、以备后用。
而美国为什么会重新启封B-52战略轰炸机,有一方面消失就是说:在这两架启封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重新服役之前,美国空军以及空军预备役部队所装备的B-52型战略轰炸机的数量为74架。
而近些年,面对与中俄两国日渐加紧的局势,美国也一直在考虑将军事力量进行进一步提升,而根据美苏两国在当年所签订的B-52战略轰炸机现役数量上限,实际上美国最多是可以同时服役76架B52战略轰炸机的。
也就是说,美国空军还有两架的B-52战略轰炸机现役的空缺,而这两个名额虽然空缺,但是放在国会也是有编制的。
而如果说为什么要重新启用两架老旧的B-52,而不是更加先进的B-1b或者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其实上前面我也讲了。
因为只有两架B-52战略轰炸机,在美国空军现役力量当中虽然空缺,但是它在美国国会是有编制名额所在的。
如果它增加的是两架B-1b或者B2隐身战略轰炸,那么在美国国会那边也过不了关,国会如果不拨款,那么美国空军去哪挤出资金来养这两架装备?
再者,B-2隐身战略轰炸机已经停产,美国空军想要再养两架B-2战略轰炸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启用两架封存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两架封存的轰炸机状态还比较良好,美国空军对它们翻新一下就可以编入现役,这样的花费可要比重新制造两架新机要少得多。
再说说美国的军用飞机坟场,在当中很多封存的飞机,除了美国空军有需要的时候重新启封使用,而这些大量封存的军用飞机,实际上也是可以修一修转售给其他国家的。
比如巴铁曾经向美国人引进一批F-16,这批二手的F-16战斗机其实上就是美国飞机坟场里面的产品,当然也不只有巴铁而已,其实有很多国家向美国购买的二手军用飞机,很多情况下都是美国从飞机坟场里面找出来的封存产品。
而到现在,虽然美国飞机坟场还封存着大量着军用飞机,但是这些封存的军机目前大部分的状态并不好,很多机型已经无法整架翻新使用了。
但是,这些封存的军用飞机虽然整机老化严重,但是美国空军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在他们身上翻一翻、找一找、拆一拆,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零部件给现役机型替换。
“军器战位”
美军为何要将封存十年的B-52修复再用,难道军费不够?
这就好比你家里有兰博基尼也有摩托车,现在要出去和骑自行车的比赛,你觉得有必要开兰博基尼吗?[捂脸][捂脸]美军强大到天下无敌,但是目前几乎只可能和一些弱国直接交手,摩托车就够用了,何必要开兰博基尼?摆在家里让人羡慕就够了[笑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