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俄罗斯送了印度一艘航母,然后以送航母为基础,出售了印度一批舰载机,这批舰载机并非是俄罗斯看家宝对待的苏-33,而是米格-29K,那为什么俄罗斯不愿意出售苏-33给印度呢?其实这和技术的优劣、保密无关,俄罗斯都能把比苏-33更强的苏-30MKI卖给印度,自然也就可以把苏-33卖给印度,但是那也得印度这艘航母能起降重型舰载机不是?
图为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俄罗斯送给印度的这艘航母,在苏联时期名为“巴库”号,到了俄罗斯时期被更名为戈尔什科夫号,这艘航母是苏联时期建造的1143系列“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之一,是第4艘,因此代号为1143.4,他也是所有4艘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中,改进和变化最大的一艘。他是苏联第一艘装备天空哨兵雷达系统的军舰,也是所有4艘中花岗岩反舰导弹最多的一艘,他有12枚花岗岩反舰导弹,可以进行3次齐射,而其他的基辅级都只有8枚花岗岩导弹,只能进行2次齐射。
图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编队,航母两侧是两艘P-15型德里级驱逐舰。
这艘航母原本搭载的舰载机是雅克-38型垂直起降战斗机,该战斗机非常小,只有7吨的正常起飞重量和11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最大速度也才0.95马赫,挂载也不行,只能携带蚜虫型空空导弹,类似于便携式空空导弹那么大,他只能驱赶和攻击那些携带反舰导弹和铁炸弹准备攻击军舰的攻击机,性能较差。那为什么基辅级航母只能搭载这么简陋的舰载机呢?要知道,基辅级可是有着4万吨的排水量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维克拉玛蒂亚号的飞行甲板还是不小的。
原来,基辅级航母原是载机巡洋舰,他的整个前甲板全部布置的是各类型导弹武器,比如前3艘基辅级的8枚花岗岩反舰导弹和4号舰巴库的12枚花岗岩反舰导弹,以及两座双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另外还布置了舰炮。整个就像是一个四不像,或者像是增加了斜角飞行甲板的巡洋舰,这样的军舰在二战时期日本也曾经建造过,叫做航空战舰,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航空操作能力就受到了限制。
图为米格-29K在印度航母上降落。
俄罗斯在改造该航母,将其变成适应印度海军需求的正规航母过程中,保留了该航母的升降机设计,也就是前后两个舷内升降机,这样,这艘航母从机库提升舰载机的能力就仅比过去的雅克-38强不了太多,提升苏-33是做不到了,米格-29K折叠了机翼还是能装下的。因此,从硬件上来看,他就不具备操作稍大一些舰载机的能力。
图为印度的米格-29KUB。
除了垂直升降机有问题,他还有飞行甲板的问题。如上文所述,他的舰首全是武器,舰岛也偏向于舰体的中间,因此在改造为航母的过程中,俄罗斯设计了前所未有的X形飞行甲板,该飞行甲板的前段非常细窄,而且有些弯曲,设置在原本设置武器的前甲板。其斜侧的飞行甲板进行加宽,增大外飘部分的面积,以便于布置一个斜角甲板,为此,整个后部飞行甲板都进行了加宽和改造,即便是军舰的右舷也伸展出外飘部分。
图为苏-33舰载机,他的个头比米格-29K大得多。
经过一番改进,他也只有2个起飞点,一个是位于舰体中部的短起飞点,一个是位于斜角甲板上的长起飞点,有趣的是,两个起飞点都没有挡焰板,因此航母无法进行舰载机的排队起飞,只能起飞一架准备一架,这样就降低了飞机的起飞效率。同时,由于斜角甲板和起飞甲板完全交叉,因此进行起飞时无法降落飞机,进行降落时无法起飞飞机,因此操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了。
图为摆满了飞机的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该航母的舰岛在完成改造后,竟然奇迹般的成为违章建筑一般,被设置在了整个军舰接近中线的部位,因此隔出来舰岛右舷的一处平台,该平台成为了补给平台,于是,舰岛的位置就非常尴尬了。就这样,这艘航母成为了一艘甲板运行效率地下、载机能力较差的航母。可是印度断然是不愿意再用垂直起降战斗机了,为了能够起降常规起降战斗机,也就只能这样接受了改造方案。
图为俄罗斯版的米格-29KUB战斗机。
先天性的设计缺陷,导致该航母载机能力差,整个俄罗斯能搭载在这样一艘航母上的舰载机,也就只有米格-29K了。当然,仅凭此也无法让印度乐意选择米格-29K,印度最终接受米格-29K,除了航母先天限制之外,还有就是米格-29K本身性能有提升。印度接受的米格-29K全部是双座型,都是米格-29KUB的最新改进版,搭载了N-010M无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全套的俄罗斯产空对空、空对舰导弹,还算是非常不错的。
图为俄罗斯的米格-29KUB战斗机,俄罗斯也借助印度的研发经费自己装备了米格-29KUB飞机。
因此,印度就在最后选择了米格-29K舰载机。也由此,印度虽然是明面上拿到了俄罗斯白送的航母,但是却前前后后被俄罗斯收取了改造费33亿美元、飞机采购费用10多亿美元,和新造一艘航母也没有两样了,算是本世纪最大的一次“军贸冤案”了,可悲的是,在付出如此多的经费和长达10多年的等待后,印度军方却得出了一个结论:米格-29K性能有先天缺陷,无法快速形成实战能力,这可真是一个悲剧了。
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印度被俄罗斯坑苦了,印度海军选定的舰载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主要原因是超日王号航母的原型是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这是一艘4万吨出头的中型航母,原来的舰载机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从来没考虑过固定翼舰载机,改装以后,有各种不适应,几乎没法起降苏-33重型舰载机。
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同意“送”给印度航母时,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印度花钱由俄罗斯改装二是要使用俄罗斯的舰载机,不过,当时俄罗斯别说造航母,就连与航母配套的各种设施都无力研发甚至是维护。而苏-33战机很不幸就在这其中。俄罗斯没有足够的资金重启苏联时代的苏-33生产线,或者说无力将苏联时代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线拼凑起来,因此现如今其所拥有的苏-33全部都是苏联时代的遗产。当时能够满足超日王号起降的俄罗斯舰载机,只有米高扬推出的米格-29K,印度最后采用了米格-29K,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由于有印度人的资金支持,俄罗斯得以重启米格-29生产线并对其进行改进。纯以性能论,曾被耻笑为机场保卫者的米格-29即使改进为了米格-29K,也依然无法跳出中型机陷阱,总体实力肯定是不如从著名的苏-27改进而来的苏-33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海空军都对米格-29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
但是对印度人来说,由于俄罗斯所赠送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属于不足5万吨的中轻型航母,并不适合搭载苏-33这种重型舰载机。而米格-29K因为属于中型机,较苏-33来说更为适合轻型航母搭载,因此最终印度人选择了米格-29K而不是苏-33来作为现如今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舰载机,资金最终流向了米格-29K而非苏-33。因为没有钱,俄罗斯人只能够眼睁睁看着苏-33不断老化,自己却无法继续生产和改进这款战机,坐视其退出海军舰载机行列。
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为什么维克拉马蒂亚号航空母舰搭载的是被誉为桅杆保卫者的MIG-29K战斗机,甚至于印度自制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也将把MIG-29k作为舰载机。
那么为什么在印度与俄罗斯在2004年签订航母0元送合同的时候,要将配套舰载机定位MIG-29K海支点而非大长腿的SU-33海侧卫呢?
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先天不足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前身是俄罗斯海军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四号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而戈舰可是典型的重火力载机巡洋舰,舰首是密密麻麻的反舰导弹,多达12发的反舰导弹一对一能够把所有航空母舰踹进水了!但是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与其说是搭载反舰导弹的航空母舰不如说是给巡洋舰加上了一块斜角甲板!整整12发玄武岩反舰导弹,4套SA-N-9短剑垂直发射防空导弹,外加两门100mm 70倍径舰炮、八具AK-630 30mm机炮、10具533mm鱼雷管以及两组12联装RUB-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说这是光荣plus妥妥的!
直接后果就是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虽然说拥有了273米的长度与51.9米的宽度,但是能够作为飞行甲板的地方没有多少。
在由戈向维的过程中,拆除了反舰导弹,短剑以及相配套的雷达和舱室,加装了一块将原有的舰首甲板套住的滑跃甲板,并且增大了斜角甲板的外飘幅度,勉强塞进去了三条拦阻索,但是先天条件就那样,所以这个飞行甲板扩得再大又能有多大?
维克拉玛蒂亚号的改装中,通过增删设备,基本上维持住了航母的整体平衡(至少后侧的变动比较小)但是左侧飞行甲板外标幅度的增加。也导致航母向左倾斜,为了维持平衡,涅瓦设计局只能在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舰岛右侧加了一块甲板以平衡重量。
从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到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过程中还是可圈可点的,涅瓦设计局在不做大的改动的情况下,将一艘舒苏十之的载机巡洋舰改造成了一艘正儿八经的STOBAR航空母舰。原先没有的拦阻索加上了,原先没有的滑跃甲板也有了,通过简简单单的舰岛右侧增大外飘幅度的方式解决了舰体平衡问题。
航母全长从原先的273.8米增长280米,宽度从51.9米增长到了将近61米(量像素)
但是舰岛右侧加一块甲板,而且苏式载机巡洋舰的舰岛很大,以至于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舰岛看起来是在飞行甲板中部!
先天不足的维克拉玛蒂亚根本无法搭载SU-33维克拉玛蒂亚号长280米,宽约61米。改造过程中没有修改机库,所以维克拉玛蒂亚号的机库长度仍为长130米,宽22米,高6.6米,最大排水量为45,000吨。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共拥有两台升降机,舰岛后侧升降机为30吨级升降机,长18.9米,宽10米;
舰岛左侧的升降机为20吨级升降机,长18.9米,宽4.8米。
米格29k战斗机长17.3米,宽11.99米,折叠后宽度为7.46米;
苏-33战斗机长21.19米,翼展14.7米,机翼折叠后翼展为7.4米。
要注意米格29k战斗机的长度已经大于维克拉玛蒂亚号前升降机的宽度!也就是说米格29k战斗机根本无法通过前部升降机回到机库!维克拉玛蒂亚号的米格29想要回到机库,只能通过后部升降机!搭载米格29K尚且如此吃力,维克拉玛蒂亚如何搭载苏-33?
维克拉玛蒂亚飞行甲板尺寸过小,难以调度su-33舰载战斗机维克拉玛蒂亚号长280米,宽约61米。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长305米,宽75米,
(别信维克拉玛蒂亚的宽度,还是戈尔什科夫多时候宽度就51.9了,改成航母宽度还能变窄了?)
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调度苏33舰载机尚且如此吃力,那么维克拉玛蒂亚呢?不说别的就是起降安全区都不够大!没注意到无论是山东辽宁还是库兹涅佐夫的降落甲板宽度都很宽吗?维克拉玛蒂亚号画得出来吗?山东辽宁库兹涅佐夫的左侧起飞点,距离舰岛又有多远?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起飞位置可是紧挨着舰的那么起飞的过程会不会擦碰?
概括一下起飞机擦舰岛,降落撞舰岛!
再加上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机库高度,只有可怜巴巴的6.6米,而苏33舰载战斗机,哪怕不折叠机翼时的宽度也有整整5.9米,也就是说折叠机翼点过程都容易撞上天花板!
也就是说无论是机库,还是升降机,亦或者飞行甲板都不允许维克拉玛蒂亚搭载SU-33舰载战斗机!
俄罗斯无法生产SU-33!90年代库兹涅佐夫的舰载机连队一度瘫痪,再加上苏霍伊设计局表示,我养一条生产线只为了供你的30家不到的舰载战斗机,我亏死了,所以苏33战斗机的生产早早就停止了,因此俄罗斯实在是造不了苏33了。
俄罗斯已经没有了SU-33生产线,让俄罗斯干转手贸易也不能啊,毕竟SU-33和J-15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MIG-29K战斗机的生产线还是因为印度注资才得以启动的。地主家早空了,所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因此印度只能拿着还在使用脉冲多普勒的米格-29k当主力战斗机!
不过对于印度而言,米格29可以再差,那也比LCA和海鹞战斗机强啊!所以印度海军表示还行,作战半径,雷达,机动性都不错,所以维克兰特继续用米格-29K战斗机。这真的是一个心酸的故事。
小结舰载机从来不是越大越好,航空母舰的甲板寸土寸金,小吨位的航母盲目追求重型舰载机那是得不偿失的。
航空母舰的舰载战斗机需要保证至少两个出击波次,以及至少24架的战斗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当一部分舰载机故障时依旧保证有舰载机随时可以起飞,也就是说,为了保障空战能力,中型航母需要的是中型甚至轻型舰载战斗机。
很明显海支点还是较为符合印度海军需要的,再加上维克拉玛蒂亚号机库,升降机,飞行甲板都不支持搭载SU-33海侧卫,俄罗斯也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海侧卫,在合同限制购买俄罗斯战斗机的条件下,海支点对印度而言是最适合的选项也是印度唯一可以选择的选项!
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一般认为苏-33的体型太大,而俄罗斯卖给印度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升降机尺寸又太小了,所以只能使用体型相对较小的米格-29K当做舰载机!这个理由印度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它自己本身就是米格-29陆基战斗机的用户(印度装备三个中队的米格-29AB),很熟悉这款装备,俄罗斯还答应帮它建立一个维修中心,后勤支援也不存在问题了,于是所以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但俄罗斯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因为升降机太小那么简单。
(印度海军的维克拉马迪亚号甲板太小了,勉强可以使用米格-29K)
(体型硕大的苏-33在库兹涅佐夫号上都费劲,升降机一次也只能运送一架)
首先,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两家战斗机生产、设计公司,生产苏-27、苏-30、苏-34的苏霍伊公司大家都知道,生产米格-29、米格-31的米格公司一直存在感不强!从苏联解体到2004年生产出原型机供印度测试,这段时间内米格公司基本没有生产过新战机,只能给苏联时代的米格战机用户提供后期服务,以维持生存!
而苏霍伊公司却靠着中印给出的几百架苏-27、苏-30战机订单,以及对外输出战斗机生产线完成了产业升级,成长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战斗机生产企业。但苏霍伊能生产的只有苏-273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5吨,是一款相对昂贵且战力过剩的装备,其定位类似美国的F-15重型战斗机,而俄罗斯空天军还需要一款类似F-16那样的轻型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这个时候米格公司的米格-29就能派上用场了。
(直观感受一下米格-29和苏-27的尺寸对比,苏-33与苏-27的尺寸差不多)但是,米格公司沉寂多年,资金不足、人才队伍断档,不仅不能升级米格-29的性能,连原有的生产线也无法正常运转起来,它需要一笔投资来完成“激活”工作,而俄罗斯空天军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钱的!这个时候,印度就成了冤大头!
(上图是正在陆上测试滑跃起飞的米格-29K,已经涂上了印度涂装)
恰巧,印度要继续扩大航母编队,对苏联时代未完工的戈尔什科夫号直升机巡洋舰兴趣盎然,于是俄罗斯方面就顺水推舟,向印度提出了改装这艘航母并搭载米格-29K舰载机的方案,印度能获得自己急需要的装备,俄罗斯也能达到拯救米格公司的目的。
(戈尔什科夫号原本是用的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战机,折叠机翼后宽4.88米、长17.68米,所以升降机设计得非常细长,如上图所示)
(上边这张图告诉我们,维克拉马蒂亚号的升降机非常小,米格-29K都是勉强装下)
俄印航母交易案的谈判始于1994年,而米格公司给升级后的米格-29K重新取名为米格-29K-2002,这说明至少在2002年相关升级工作就已经开始甚至定型了,此时距离苏联解体过去了整整11年,米格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笔救命钱,印度为米格-29K项目注资7.4亿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足够米格公司升级相关设备、开发新产品,果然在2007年,米格公司成功首飞了米格-35战斗机,并将其投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此时印度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还在进行改装工作,米格-29K也刚进入量产状态(俄印双方达成购买协议是在2004年),那么究竟是不是印度的钱完成了米格-35的开发工作呢?军迷心中肯定有答案了。
(米格公司旗下的索尔科飞机制造厂恢复了活力)
(上图是一架正在组装的米格-35战斗机)
其实平心而论,印度买下的戈尔什科夫号直升机母舰除了米格-29K,也没有其它选项了,因为苏-33真的太大也太重了,米格-29K最终定型后的起飞重量也就22.5吨而已,内载燃油从4吨以内增加到5.1吨,所以航程短板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补齐!而苏-33的最大起飞重量则高达33吨,在滑跃起飞条件下顶多达到28吨多的起飞重量,能携带的武器已经十分有限!如果换成甲板尺寸更狭小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起飞重量和挂弹能力还会进一步下降!所以选择米格-29K本质上并没有错。
(上图是维克拉马蒂亚号的机库,空间狭小,如果换成苏-33的话,很可能连10架都放不下)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理由,印度在购买米格-29K的时候只买了16架(12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但保留了再购买30架的意向!并不是说不够改装后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印度称之为维克拉马蒂亚号)使用,而是印度自己国产的维克兰特号(曾经叫做蓝天卫士号)航母也要使用米格-29K当作舰载机!维克兰特号的设计满载排水量大约4万吨以上,属于小吨位轻型航母的标准,且升降机也十分狭小,有资料显示它的宽度是30英尺,也就是9.12米!而米格-29K折叠机翼后的宽度在7.5米以内,很明显是非常合适的,苏-33则不存在上舰的可能性,它的宽度也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长度足足比米格-29K多出了3.7米以上,无论如何也装不到戈尔什科夫号的升降机上去。
(上图是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升降机,具体尺寸并未公开,但却是肉眼可见的小)此外,在维克兰特号定型开工之前,印度还打算建造3.2万吨以上的“防空舰”,并为其搭载20架舰载机,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小型航母,它们不可能使用体重超过28吨、体长超过21米的苏-33当舰载机,只有米格-29K这一种选择!一言以蔽之,印度的国产航母定位过低,导致它与苏-33擦肩而过,另外还有俄罗斯照顾米格公司的私心作祟,米格-29K成了唯一选项。
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在搭载海鹞战斗机的维拉特号航空母舰退役之后,印度仅剩下一艘在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该舰实际上是由俄罗斯基辅级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号改装而来的,印度支付了20多亿美元的改装资金,俄罗斯才将这艘航母转手给印度。而且印度还投入了22亿美元,用于采购45架俄罗斯米格29K舰载机,这些舰载机现在作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标配舰载机使用。
值得留意的是,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除了配有米格29K舰载机之外,还另外部署有一部分苏33舰载机。但是俄罗斯没有将苏33舰载机也一并提供给印度,这首先是因为苏33舰载机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专配的舰载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排水量规格要远小于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所以苏33舰载机配备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上,并不一定合适。
而且,苏33舰载机的产量非常有限,俄罗斯很早就已经停止了生产线的运作,现在就连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的苏33舰载机,也是掉一架少一架。所以俄罗斯现在对苏33舰载机格外珍惜,大多数时候这些飞机会停在陆地机场上接受养护。对俄罗斯而言,苏33现在就是古董,自己都舍不得用,就更别提拿出来卖给印度了。
米格29K就不一样了,在印度支付了大笔资金之后,这种战斗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俄罗斯不仅为印度提供了45架米格29K舰载机,而且也顺势为自己生产了一些自用版本。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除了配备苏33舰载机,也有米格29K的存在。之前米格29K还和苏33一起,跟随库兹涅佐夫号出征,不过结果似乎不是很理想,两种机型都有折损。
而对于印度而言,采购米格29K舰载战斗机,确实也更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机型体积偏小,在维克拉玛蒂亚号的甲板上更容易操作,也可以部署更多的数量。另外,俄罗斯更新之后的米格29K,也融入了不少新技术。虽然在载荷量和巡航能力等方面,米格29K可能不及苏33,但是这种机型的性能,也是可圈可点的。
所以最后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就使用了米格29K舰载战斗机,而且印度现在正在设计生产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据说也是要继续使用米格29K舰载机的。因为印度自己的LCA舰载机实在不成熟,要上舰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印度还是考虑了米格29K这一方案,以免到时无机可用。
为什么俄罗斯“送”给印度航母配备的舰载机不是苏33而是米格29k呢?
这个问题要先说一下这艘印度航母的来历。印度的这艘航母原为苏联1143.3型“巴库”号航空母舰,是基辅级的第4艘,1978年12月26日建造,1982年3月31日下水,1987年12月11日交付,1988年3月编入黑海舰队,之后12月编入北方舰队。1990年10月4日改名戈尔什科夫号
这艘航母做为该级舰的第4艘与前3艘大为不同,装有4组相控阵雷达,舰空导弹为24座8联装SA-N-9导弹系统,垂直发射,可以攻击多个目标;反舰导弹为6座双联装SS-N-12导弹
1994年该舰发生轮机爆炸事故,经过1年维修后1995年退役。1999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只要印度出钱改装,俄就将这艘舰送给印度。经过双方谈判,2004年1月20日达成协议,改名为维克拉马蒂亚号,由涅瓦设计局负责改装设计。
在苏联海军最初设计中,巴库号最大载机量为36架-14架雅克-41、6架雅克-38M、10架卡-27PL反潜直升机、2架卡-25PS救援直升机和4架卡-31预警直升机,不过由于雅克-41垂直起降战斗机研制进度落后,载机方案改为32架-12架雅克-38M、16架卡-27PL、2架卡-25PL或卡-27、2架卡-25TS或卡-31。
在交付印度海军后,飞机载机方案改为14-16架米格-29K战斗机、4架米格-29KUB战斗教练机、8架卡-28反潜直升机、1架卡-31预警直升机和3架印度产北极星多用途直升机。
苏-33源自苏-27K,1971年就开始研制,1987年8月17日首次试飞,1989年11月1日在第比利斯号(即日后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进行了苏联第一次航母拦阻着舰试验,1993年4月首架交付,到1994年8月共交付24架,全部配属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舰载歼击机航空兵第279团。1998年8月31日改名苏-33。显然,做为俄罗斯海军唯一独苗航母所拥有的舰载战斗机自然不会给印度。
而米格-29K同样在70年代研制,最初计划部署在1143.5型航母上。1988年7月23日飞机进行首次试飞,1989年11月1日首次成功降落在第比利斯号(即日后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按照最初设想,苏联海军每艘1143.5型航母配备28架米格-29K和18架苏-33战斗机。不过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1992年放弃了米格-29K采购计划,以便将有限经费用于苏-33舰载战斗机上。
而米格设计局并没有放弃这一机型,认为飞机轻巧灵活且价格低廉,更适合在航母上使用,因此积极向海外推销,最终赢得了印度海军的青眯。1999年印度海军要求设计局进行改进,以便适应定位为多功能战斗机。改进后的米格-29K战斗机装备甲虫ME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12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4个目标攻击。飞机共8个武器挂架,总载荷5.5吨。
2004年1月20日双方签署合同,定后首批4架。2009年12月4日首批4架散件运到印度,将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完成装配后交付印度海军。20110年1月,印度与俄罗斯大号才能协议,出资12亿美元增购29架。2010年2月19日,首批交付印度海军
而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由于苏-33使用年限较长,也逐渐让位于米格-29K。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