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10倍音速也就是10马赫,等于3403米/秒,这样的导弹在现阶段是无法拦截的,当然,他也可以精确的命中目标。

现代导弹的发展有两个大的趋势,一个是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是精度越来越高。这似乎是一对矛盾,比如说吧,美国和苏联当年就选择了不同的导弹发展脉络,以反舰导弹为例,美国的鱼叉导弹是掠海攻击,在距离海面5-15米的高度飞行,以低空飞行来躲避雷达探测,提高突防能力,因为地球曲率的存在,因此导弹如果飞的足够低,那么再先进的雷达,也只能在40多公里的视距范围内发现他,留下的反应时间并不多。

图为俄罗斯米格-31K挂载匕首式导弹巡航。

但是苏联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苏联的花岗岩、玄武岩、火山等反舰导弹,都以大射程、高速度、高弹道著称。比如3M45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装药量超过750千克,一发就能把航母重创,2发就能击沉大型航母,甚至还能携带核弹头作战,一次摧毁一个舰队。

图为挂载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的米格-31K特种作战飞机。

花岗岩导弹走的是高速飞行的路线,因为防空导弹的拦截是需要时间的,从雷达捕捉到目标,再到导弹的预热、火控参数的装订、发射指令的下达、导弹的发射,在冷战时期需要耗时20秒,如今也需要耗时最少10秒。尤其是在苏联还在的冷战时期,美军防空导弹多采用双臂式发射方式,没有垂直发射导弹,因此发射后还需要3-5秒的再装填、再预热时间,这样,拦截的次数就进一步降低,超音速导弹只要速度够快,就一定能够让敌人的防御系统反应不及,最终被命中。

图为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航母设想图。

但是超音速反舰导弹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命中精度不高。比如,俄罗斯的缟玛瑙反舰导弹(也就是印度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原型),在最大射程上,圆概率误差(CEP)超过了30米,即便是巡航导弹型,添加了卫星导航修正,命中精度也仅在20米左右,在执行反舰任务时,有时存在不能命中目标的情况。而在对地打击状态下,则存在无法执行点穴式攻击的问题。

图为东风-17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

相比而言,美国海军的鱼叉反舰导弹以高精度著称,真的是指哪打哪,和战斧式巡航导弹一般,甚至可以后导弹从前导弹炸开的缺口处飞入,精度惊人。根据美军公布的消息,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也就是圆概率误差(CEP)在10米以内,号称要从窗户打进去,绝不会打到门上。伊拉克战争也印证了这一点,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表现确实惊艳,引发了全球研发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热潮。

图中可见东风-17特殊的滑翔式乘波体造型的弹头。

现如今,导弹的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俄罗斯和我国都已经研发出高超音速导弹武器,也就是大气层内航线可控的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比如俄罗斯研发的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我国的凌云导弹、星空-2导弹、东风-17导弹等。其中,全球最早列装的高超音速导弹是俄罗斯的匕首导弹,末端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拥有空气舵,可以机动变轨,打击移动目标,号称圆概率误差在20米以内,可以对航母进行打击。

图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他的命中精度也是极高的。

作为飞行速度极快速的弹道式高超音速导弹,匕首导弹这个命中精度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这和他来自于伊斯坎德尔导弹有一定关系,本身就是对付反导系统而生的导弹,焉能不强?至于我国的东风-17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到1500公里以上,命中精度则在20米左右,他可以利用滑翔式弹体,在大气层内以“打水漂”的方式飞行,也就是军迷所说的水漂弹,这种导弹速度极快,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东风-17可能已经达到了14马赫左右的速度,有如此强大的命中精度,可见其技术非常了得。

图为东风-10A巡航导弹,也就是长剑-10导弹的改进型,是亚音速巡航导弹。

当然,命中精度在20米以内是这些可以反航母的高超音速导弹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因为他们必须要打击移动中的航母,航母一般最宽处为30-40米左右,如果导弹命中精度达不到20米以内,那么很可能打偏,这就是白费劲了。除了东风-17,我国还装备了东风-21D、东风-26等可以对付航母的弹道导弹,也都拥有滑翔式的高超音速弹头。

由此可见,现代技术已经能让高超音速的导弹取得不错的命中精度,这是如何做到的?一方面利用空气舵,过去的空气舵材料差,不耐高温,在导弹飞行速度太快时就会融化,失去机动性。而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可以在18马赫速度下工作的导弹空气舵,因此完全可以在高超音速导弹上使用。

图为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模型及其性能表。

其次,导弹的制导方式发生了变革。一方面,引入了惯性制导、指令制导和卫星制导的结合,一方面卫星导航的精度本身也在不断提高,比如美国的GPS过去导航精度是2米左右,现在我国的北斗系统已经达到了1米以内,美国的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再者,高速导弹也突破了黑障限制,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出现类似于宇宙飞船返回时的通信黑障,是因为速度过快,形成表明电离层导致。目前,突破黑障进行通讯的技术已经出现,可以让导弹在末端及时进行机动变轨,提高精度。

图为美国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

所以说,10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导弹精度如今也还是可以的,也能在保障足够快的情况下精准命中目标,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也加入了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序列的原因,过去美国认为导弹发展的趋势是隐身化、小型化、灵活化、智能化,结果如今导弹的发展趋势正面,高超音速才是最强的导弹,美国也不得不改变发展路线,所以,我们对高超音速导弹的精度,还是要有自信。

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美军承认,比起俄罗斯的SS-N-12和SS-N-19这样的“航母杀手”,DF-21D更有趣,中国新的“DF-21D反舰”导弹能否使美国海军舰队过时或无效?

DF-21D的射程是1700公里左右, F-35航程为2400公里左, F / A-18的航程是可达3500公里。 当然这并不是很可能发生,因为你想要飞机天天盯着导弹是很困难的。

不过,DF-21D 导弹的飞行时间是10-15分钟,那个航空母舰不会和导弹发射时的位置一样,所以需要实时瞄准航母,这要很强大的C4ISR系统,并且一般要九到十枚导弹从很多方向齐射进入,让航母无路可逃。

在打击过程中DF-21D导弹一直在引导下,主要靠超视距雷达和卫星将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弹头。美军将难以将导弹击倒或拦截,航母将其变成一堆废铁。

所以中国有一个可以击沉航母的导弹,让中国人非常有面子,成为中国手中的王牌武器。

比起俄罗斯的SS-N-12和SS-N-19这样的航母杀手,美国人承认DF-21D更有趣,就是它是弹道导弹而不是巡航导弹。 这使得更难击落,更难逃避。 而且航空母舰是一个缓慢而脆弱的目标,易受攻击,实际上好比一个水面上的鸭子。

东风系列具备超声速和高度机动的反舰弹道导弹。西方分析,DF-21D导弹可以高于十倍音速的的速度飞行 - 比任何可以部署的拦截弹速度更快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王牌武器。

美国海军非常关心DF-21D反舰弹道导弹 ,也正在开展其他对策,包括在战争开始时对DF-21发射场点进行攻,可能由核巡航导弹潜艇和电子战,美国不需要销毁每个发射器,或者在飞行中击落每个导弹,关键的任务是破坏支持系统的导弹,使DF-21D难以识别瞄准和攻击航母。

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十倍音速?大兄弟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导弹,咋也得是反舰导弹才成,一般的导弹压根就没有这速度。

当然您也别拿洲际导弹来比,这老哥们的价码那是在二十倍音速之外呢!

这么说比较空,咱做个对比大家伙感受一下。

战斗机的速度够快的吧!普普通通也就2倍音速,撑死了上个3倍音速,这就足够嘚瑟傲视群雄了。

当然这不是军工们不舍得往上加码整个十倍超高音速出来,而是因为战斗机那玻璃罩和空气整的那点摩擦,散发出来的热量,就那玻璃罩压根撑不住。按照军工们的说法,这有热障存在,您别说玻璃罩了,其他飞机部件也不见得撑得住这顿火烧火燎的炙烤。

您还别不信,米格25这货的速度就是三倍音速,还多一点,他要是整上这个速度,机舱里的温度能直接飙升到五十度,这家伙比桑拿还桑拿呢!够劲吧!这时间一长,飞行员就跟那落汤鸡也差不多,裤管里头都能给你整出二两水来,时间一长指不定人就脱水了。

当然十倍音速怼上去,驾驶员也感觉不到啥温度不温度的了,直接就能给你整昏迷了,整个就是一种爱咋咋地的状态。

当然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伙感觉一下,这十倍音速的恐怖,您要是换算成数据的话,音速是一秒跑340米,十倍音速那就是3400米,对,这还是一秒的速度。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号称快准稳的洲际导弹最高能打多少音速呢?

普普通通咋也的上了二十倍音速吧!您这十倍不够看的,毕竟世间真理就是天下武功为快不破吗?

洲际导弹的破坏力相当的惊人,那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后底牌,所以啥防御拦截不如让这货的速度足够的快,快到你压根就反应不过来,撅着屁股的功夫把目标给炸了。

这一说又扯远了,咱接着说十倍音速的事。

刚才咱也说了十倍音速这是反舰导弹才干的事,还是那句话天下武功为快不破,只要速度够快,突破你的防御圈,炸军舰还是稳的。

咱比方说咱家的老伙计东风21D,就是炸军舰的,而且炸的还是航母。

当年东风21D一出现,作为航母最多的国家美国肝都颤抖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想不出来用啥武器可以防御这么快的导弹。

一艘航母,一枚东风21D这买卖一点都不亏,所以这也是咱腰杆能挺直溜的一个原因。

至于题主说的能不能命中目标?

这您就有点瞎操心了,毕竟像咱东风21D,说不好听的整个就是一火箭,那大腰子粗的两三个人围起来才成,个头也高,除了战斗部之外,您装个什么计算机,什么数字化系统,再把咱的北斗拉进来(让GPS走开,碍眼!),就这阵容,您就是想让他打偏了这都不可能不是。

想炸那您说就是,毕竟咱北斗的那是厘米级的,瞅个蚂蚁似乎有点困难,但瞅个人还是没毛病的,您就更加别说那么大的航母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十倍音速约合3.4公里/秒,1.2万公里/小时,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中国上海飞到美国芝加哥,一般在高密度空气中飞行的巡航导弹达不到10倍音速。例如典型的反舰导弹最大速度也只有4马赫左右,地空导弹约2马赫,远程对地巡航导弹甚至不足1马赫。这类导弹发动机全程工作,只需要通过调整发动机喷射方向和弹翼角度就能轻易控制其击中目标,所以巡航导弹的精度一般都很高,例如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就号称可以从萨达姆的房间窗户钻进去,而我国的长剑100巡航导弹甚至形象的比喻能够击中一个法棍面包上停留的苍蝇。

10倍音速实际上都是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可以称作另类弹道导弹)的专利,借助于初始段火箭发动机的超强爆发性和再入大气层时的重力加速度,这类武器能够轻轻松松实现10倍音速。我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末端速度约在10马赫左右,却能准确击中2500公里之外的水面移动目标。东风21D再入大气层之后助推火箭早就脱离,弹头本身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圆锥体,没有多余的弹翼和发动机,它又是如何实现这么高的精度呢?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用卫星制导!我们不是有北斗定位系统?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弹道导弹还是新式的高超音速武器,他们基本上不会将安全性、抗干扰能力较差的卫星制导作为主要制导方式,因为战时卫星和传输信号都会成为敌人攻击和干扰的目标。弹道导弹在中段都依赖于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实际上就是将导弹和目标区域都划入同一个数学坐标轴之内,事先计算并规划出导弹的弹道飞行轨迹。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导弹内部的陀螺仪、角速度仪等装置计算出导弹飞行路径与规划路径之间的偏差,通过弹道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导弹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和大小使其尽可能按照原定的规划弹道飞行,从而准确击中目标区域,这也是弹道导弹名字的由来。

▲惯性制导装置,内部包含激光陀螺仪和角速度仪等多种装置,采用悬浮设置可以提高感知精度

不过惯性制导有两大劣势,首先由于陀螺仪等装置的精度问题以及地球重力的影响,随着射程的不断延伸,坐标轴计算误差会不断增加,累计到最后的偏差很可能会达到上千米,所以早期的弹道导弹精度都不高。例如我国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其射程在3000公里左右,末端速度接近10马赫,但是全程采用单一的机械陀螺仪惯性制导,末端圆概率误差居然有1500到3000米之大,即便是使用威力巨大的核弹头,也起不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为了修正惯性制导误差,现在的远程弹道导弹都会增加星光制导装置以求提高精准度。星光制导主要依靠星光探测器追踪星空中某些特定的亮星,并计算出导弹与亮星之间的方位角高度,最后对照之前在弹道计算机内输入的标准星历图和各类预定参数,以此修正导弹实时飞行过程中惯性制导所产生的误差,最后进行弹道调整。由于星光制导也无需向外界传输信息,不容易被干扰,和惯性制导一样拥有绝佳的安全性,所以现代洲际弹道导弹基本上都安装了惯性—星光复合制导装置,这样做可以让导弹末端误差提升5倍以上,我国最新的东风41便采用了此类复合制导,末端误差在300米以内。

但是不管是惯性制导还是星光制导都有一个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无法用于打击移动目标,这两种制导方式都是将固定目标的经纬度高度参数纳入同坐标系计算而来的,基本上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学模型。由于外界无法与导弹发生联系并临时改变参数,如果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目标发生了移动,那么导弹只依赖惯性—星光制导也只能向预定区域飞行,最终很可能错失打击目标,所以这就必须依赖末端制导。

末端制导也就是在接近打击区域后,再次对特定目标进行搜索并锁定,末端制导主要分为红外制导、雷达制导、图像匹配制导这几种。由于红外制导的抗干扰能力太差,大型的弹道导弹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以图像匹配制导和雷达制导占据主流。

图像匹配制导的导弹会在弹头安装成像传感器,在飞临目标上空一定区域后进行地形区域扫描成像,这些图像再与之前已经输入的目标特定区域图像相对比,弹道计算机会寻找到特定的攻击区域,然后控制导弹朝着这一块特定区域飞过去。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的就是图像匹配末端制导方式,其精度已经高达30米,位居世界一流水准。

图像匹配制导虽然好,可也只能试用于地形起伏明显的陆地,对于一望无际,长得几乎一个样的海洋来说就不实用了,所以现在的反舰弹道导弹必须使用新型的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由于导弹所能携带的雷达探测器体积和功率较小,一般只有在接近目标50公里之内才会启动并使用,在雷达探测到目标的特定电磁波信号之后,就会通过弹道计算机调整弹头的燃气舵来改变其惯性飞行轨迹,从而让高速导弹准确击中目标。

▲末端机动变轨

不过弹道导弹末制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10马赫以上速度的弹头在与空气剧烈摩擦后会产生电离层,从而出现黑障区域,阻止雷达电磁波信号外溢出,因此导弹在末端必须使用小型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以此来减少黑障区的出现,这种技术堪称黑科技,目前除了五常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掌握,所以高速远程导弹想要精确打击目标也不是随便什么国家都玩得起的。

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目前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防空导弹,是以色列与美国联合研制的“箭-2”式,其最大速度为9马赫。导弹如果达到十倍音速,也就是10马赫,这意味着世界上没有一款防空武器能够对它实施有效拦截。那么,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打个比方,北京到纽约的直线距离是一万多公里,坐民航客机大约13个小时可以到纽约;如果从北京发射一枚十倍音速导弹,只需50分钟就能到纽约。十倍音速换算成时速,相当于每小时飞行12240公里。

导弹能否精确击中目标,这主要取决于其制导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几款高超音速导弹,比如俄罗斯的“锆石”、“匕首”,美国的AGM-183A等,它们大都采用惯性/卫星制导方式,在飞行末段使用光学导引头实施图像匹配制导,命中精度可以达到米级。

2019年11月,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成功组织了一次“匕首”导弹发射试验:一架米格-31K战机在北冰洋上空,以空射方式,向位于2000公里以外的科米共和国片博伊靶场发射了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大约10分钟后,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十倍音速导弹有多快?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十倍音速将相当于是十马赫的速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也就是说,十倍音速就是一秒钟3400m,一小时就是12240km。

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的主流战斗机的速度大概就是在1.8—2.3马赫之间,除了极少数的怪物一样的飞机能够达到三马赫的速度(苏联的米格-25),其他的战斗机大多是处于2马赫的速度之间。

所以十倍音速的导弹大概是飞机速度的五倍,达到了这个速度的导弹则是反舰导弹,我国目前最为出名的反舰导弹就是东风-21D,这玩意可以是一枚就可以换掉一艘航母的存在,而且配合桑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导航,命中率则是足以达到97%。

当然,十倍音速虽然足够快,但是也并不是目前世界上的导弹的最快速度,毕竟反舰导弹的老大哥洲际导弹,他的速度可是超过了20马赫的存在了,而且洲际导弹其几乎覆盖全球的打击范围,足以使任何一个国家都笼罩在洲际导弹的阴影下。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拥有自研的全球定位系统,要不然没有精准的定位,在先进的导弹打出去以后也还不过是没有眼睛的瞎子,这也是我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要自己研发自己的导航的原因,因为别国的导航系统压根就信不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