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很多人一提到苏联航母,就喜欢用“畸形”、“剑走偏锋”这样的词,仿佛航母就只能是美国那种样子,海军就必须要是美国海军那种结构。但是大家都忘记了一点,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美国和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苏联的抹黑,造成了苏联武器装备“傻大笨粗”的刻板印象,试问,如果苏联军事科技就这么低级,那美国和西方在冷战时期为何要害怕苏联呢?
图为苏联海军“巴库”号载机巡洋舰。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并不能说是畸形的,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先进军事理论思想的国家,他建造航母这样的国之重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作战目标,要装备哪些技术装备,需要如何去使用,对于海军全盘有哪些影响,这都是需要经过谨慎的论证得出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拍板决定的。
图为苏联海军基辅级载机巡洋舰。
在苏联的军事体制下,要什么样的航母,首先需要海军提出来需求,然后海军经过论证得出技战术任务书,规定航母的大致任务、技术性能,然后由苏联的国防工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最后提交国防部和军事委员会审定。这其中的环节是很多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针对苏联的实际需要和国情、军情进行方案调整和优化完善。
图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苏联时期叫做第比利斯号,在苏联解体前夕服役。
那么苏联为何要建造载机巡洋舰这样的“特殊航母”呢?首先,苏联海军发展载机军舰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苏联海军的根本任务和苏联的地缘环境。苏联海军在冷战时期,要完成的战略任务主要包括: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执行核突击任务、掩护陆军欧洲方向战役的濒海侧翼、发动针对欧洲北翼和南翼的纵深登陆作战、猎歼美国海军核潜艇以防止他们发动核打击、破坏美军制海权和海上交通线以便于孤立欧洲。
请仔细看这张图,图中黑圈里的欧洲、蓝圈里的东亚、黄圈里的中东、绿圈里的南亚、紫圈里的北非,都在苏联国土附近,苏联要完成对这些热点区域的干涉,只需要从陆地或者空中派兵就行,完全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发展海军才能控制全球局势。
对于苏联而言,海军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任务?苏联并不需要。苏联海军的战略任务是定位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苏联的地缘环境。苏联是一个陆地大国,几乎全球的热点局势区域都在其国境线附近,比如中东、南亚、东亚、欧洲等,苏联都可以动用陆军或者空降兵就完成对这些区域局势的干涉,完全不需要发展什么劳什子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来完成跨洋的兵力投送,那是美国才需要的。
图为基辅级载机巡洋舰飞行甲板上的卡-25直升机和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
同时,苏联海区分散,互相难以支援,发展了海军也无法形成各个舰队联合行动、互相配合的局面,只能各自为战,海军建设的效率不高。而且苏联海军主要出海口都在美国盟友的把守下,比如黑海出海口博斯普鲁斯海峡,比如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德国附近,比如太平洋方向出海口由日本把守,比如北方舰队南下的通道是英国和法国在把守,可以说,苏联海军要出远洋,连门户都没有,发展核潜艇还能隐蔽作战,发展航母就只能被随时跟踪和打击了。
于是乎,苏联从来不像西方那样重视其海军建设,但是他的海军却一定要完成上文的几个战略任务,怎么做呢?首先,苏联海军不能走西方海军的老路,在美苏冷战开始的时候,西方有数十艘航母,十多艘战列舰,上百艘巡洋舰,驱逐舰都上千艘了,苏联却只有可怜的轻型巡洋舰、驱逐舰,如果苏联和西方那样,走大规模海军建设的道路,那无疑是追之不及的。
图为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线图。
苏联只能寻找西方海军的弱点,然后针对性发展自己的军备,这种极其鲜明的针对性,就贯穿于苏联海军建设的始终。苏联针对当时防空导弹技术发展滞后的特点,拿出了远程的反舰导弹系统,这样就避免了海军在近战中失利。同时,苏联提出了多种导弹立体化饱和打击的作战方式,这样就算是西方海军能够拦截一些导弹,也必然会遭受沉重打击,苏联为此还发展了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和核弹头反舰导弹。
图为基辅级载机巡洋舰。
这些武器是有效的,西方面对苏联的导弹打击战术一直是没有很好的破解手段,直到苏联解体,美国才发展出成熟的宙斯盾基线5.0系统,算是有了应对之策,但是那时候已经晚了。在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载机军舰主要承担着为各种类型导弹化军舰提供空中掩护的任务,但是他最为倚重的武器却不是舰载机,而是他搭载的反舰导弹,他自身也要加入到反舰导弹立体打击的序列中。
图为基辅级巴库号载机巡洋舰。
在当时,西方海军还没有空射的先进反舰导弹,即便是有一些较小型的反舰导弹,也不过80公里左右的射程,美国海军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都还是依靠舰载机挂载精确制导炸弹来执行凌空轰炸式的反舰作战。因此,对于苏联海军而言,其舰载机只需要有较短的航程,只需要机动性有一定的保障,就能轻易的驱离或者击落那些挂载反舰导弹、制导炸弹的西方舰载机,实现对导弹突击舰队的保护。
因此,这种海军作战手段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性价比较高的,能够完成上述任务吗?显然差不多可以,这就行了。当然,苏联在自己的解体前夕,也开始发展类似于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的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这主要还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海军舰载机性能愈发强大,从过去的F-4“鬼怪”,变成了F-14和F-18的组合,如果苏联不发展新的苏-33舰载机,就无法实现对制空权的争夺,想要依靠垂直起降的雅克-38去拦截F-14和F-18,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这就是苏联发展载机巡洋舰,并且逐步走上发展真正的航母道路的原因,这一切的决定都是基于苏联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格局,都是基于苏联海军的战略任务和西方海军的能力发展,我们如果脱离了这些基本面,以如今2020年的眼光去批判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海军载机巡洋舰,那无疑是有失公允的,真理其实很简单,就看军迷朋友们想不想了解了。
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这个其实是苏联人当时的一个战略,他当时一切武器都是为了反制美国用的。包括他这个航母,他那个你叫载机巡洋舰叫航母其实都行,在苏联就是叫载机巡洋舰。
这个问题咱不能按照现在眼光去看,也不能完全按照现在航母的意义去看。你得代入到当时的环境去看,按照当时的作战去看。
咱们先来简单看下前苏联海军的航母,他的航母上边不光有舰载机,还有防空导弹、反潜火箭、反舰导弹等,舰载机除了固定翼飞机之外,还有反潜、运输等用的直升机。他这个舰艇,叫巡洋舰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苏联海军的载机巡洋舰是当时环境下的一个思路。以基辅级首舰基辅号为例吧,他的主武器,是上面的舰载机,12架雅克38战斗机,另外还有8枚玄武岩反舰导弹。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上面,更新了舰载机,换了苏33,反舰导弹换成了12枚花岗岩。
在这里咱们注意一点,苏军这个反舰导弹射程是非常远的,这玄武岩、花岗岩的射程都在700公里左右。而当时的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是F4鬼怪,作战半径也在700公里左右。这苏军的载机巡洋舰和美军航母遭遇的话,攻击距离上,苏联是吃不了什么亏的。
我们再看一点,航母都是要搭配驱逐舰等组成编队作战的。现在美军航母是领着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出去,这两个都是宙斯盾舰。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有宙斯盾系统么?第一艘搭载宙斯盾系统的舰艇是提康德罗加号,在1983年服役的。
而有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和没有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完全就是两种舰艇。这两种舰艇的防御能力,是天差地别。有七八艘搭载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保护的航母编队,可以拦截几百个反舰导弹的攻击。这个宙斯盾系统,就是为了应对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所设计的。
而宙斯盾系统诞生以前呢?军舰防空能力是非常差,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一发飞鱼导弹给打沉了。这事当时举世震惊,你驱逐舰就是防空的,被轻松打沉了,这算咋回事?
英国海军没宙斯盾系统,美国海军也没有。这里咱再说另外一个事,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对苏联刺激最大的就是美军航母,这事之后,苏联开始发展重型的导弹巡洋舰,这是当时的一个思路,就是用导弹去攻击美军航母。而真正苏联航母,是后来才有的。最开始,苏联的航母,还是莫斯科级那种直升机航母,这莫斯科级,其实就是在大型巡洋舰上放一堆直升机,搭载固定翼战机的航母是后来的基辅级。
到了基辅级这,苏联海军还是深受赫鲁晓夫时期导弹万能理论的影响,还是发展大型导弹巡洋舰,顺便放上12架固定翼战机。
这里的顺序就是,苏联海军先有的重型导弹巡洋舰,然后有直升机航母,最后才是载机巡洋舰。这一步一步是留下来的,从重型巡洋舰,到载机巡洋舰,这是一步一步传下来的,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但是即便再怎么递进,都是针对美军航母来的,这里其实属于是一种加强,对巡洋舰的加强,加强方式就是搭载飞机。
这里我们看,当时英国海军没宙斯盾舰,被打沉了,那美国呢?也没有。那么对付航母的办法简单啊,打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宙斯盾系统拦截能力够用,几艘盾舰能拦截几百枚反舰导弹。而枚宙斯盾系统的航母编队,十几发反舰导弹就能完成饱和攻击。
当时库兹涅佐夫级搭载12枚花岗岩,在攻击距离上,一点不比小鹰级差。而且,这12枚反舰导弹,打起来一点都不吃亏,对美国航母威胁特别大。这12枚反舰导弹打过去,美军航母一准被打沉了。再加上舰载机配合,苏联的载机巡洋舰的战力是非常不错的。
这12枚反舰导弹打出去,美军航母沉了,那么即便舰载机飞出去了,但航母没了,海军就废了,苏军胜算就大大增加了。这样打,尽可能保证的就是不输给美国。
另外,当时虽然是美苏争霸,但是苏联主要目标是欧洲,他大力发展的是陆军,他并不是一个海权国家。他进攻的手段肯定是陆军,海军更大的作用其实是防御作战。他的海上力量,不足以支撑他跨海打美国。而航母的作用,这个载机巡洋舰的作用,就是扩大在海上的防御范围。那么远程反舰导弹,要比飞机好用。
而美军航母不同,美军航母属于标准的进攻武器,他搭载几十架战机,可以打空战,可以反舰,可以对地攻击。他这个是用于进攻的,而苏联航母是拿来防御的,搭载十几架舰载机,你说他跨海打美国,可能么?他的作用,就是扩大领海的防御范围,而不是进攻。
那么你苏联为啥这么做?为啥不弄一堆全是舰载机的航母?原因是他要防御,而防御就是用导弹。为啥只防御?原因就是没钱,他不是没钱造航母,而是没钱去和美国打。他要是想进攻,弄个小鹰级那个级别航母,这里就避免不了和美国海军打空战,这里问题来了,万一打不过咋办?没打过,那航母岂不是成了靶子了,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这样,你苏联载机巡洋舰和美军航母遭遇了,12枚远程反舰导弹的威力非常够用,完全可以突破美国驱逐舰的防御,另外12架舰载机可以起飞保护航母。苏联载机巡洋舰可以彻底击沉美军航母,那你美军只有撤军了。这海上的威胁,他就可以解除了。
后来呢,美国人开发了宙斯盾系统,苏联载机巡洋舰的12枚反舰导弹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意义了。到后来,咱们也可以看到,俄罗斯海军仅剩的库兹涅佐夫号,也是烧了就烧了。
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我是宛穰君,这一问题十分有意思,我来解答。
前苏联不建造真正的航母,并非是没有实力建造,而是受内外条件的约束。外部有《蒙特勒海峡公约》的约束,这一条约于1936年7月20日在瑞士签署,条约规定:同一时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舰船不能超过9艘,最大吨位不能超过1.5万吨,且军舰在通过海峡时不能使用舰载飞机。苏联作为这一条约的缔约国,受到此条约的限制,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苏联要签署一份限制自身海军发展的条约?其实这一条约对苏联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一条约也限制了外国大型军舰进入黑海,客观上保障了苏联这一“内海”的安全。说完了外部因素,再来说说内部因素,自从核武器现世,其强大的破坏力,令所有常规武器顿时黯然失色。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公开宣称:在热核武器时代,航母就是漂浮在海上的铁棺材。苏联高层的不重视,使得苏联航母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古巴导弹危机。
转机——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在1962年9月发现苏联向古巴部署弹道导弹后,很快封锁了古巴的领海领空,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战之势。弱小的古巴海空军只能求助于老大哥苏联,苏联领导人这时却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远洋舰艇,只好硬着头皮向加勒比海派遣了四艘“狐步”级潜艇,为了提高威慑力,每艘潜艇配备一枚核鱼雷。然而用这四艘潜艇去对抗美国由8艘航母领衔的庞大舰队,有种以卵击石的既视感,在这次事件中美国一点没给苏联留面子,直接用深水炸弹将苏联潜艇逼出了水,迫使苏联做出让步,从古巴撤出了所有弹道导弹。这次事件让苏联颜面大失,同时也让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大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性,随即着手建造可以起降军用战机的水面平台。
梦的开始——莫斯科级直升机巡洋舰莫斯科级直升机巡洋舰于1962年12月15日在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苏联代号为1123型反潜巡洋舰,该型军舰满载排水量1.5万吨(勉强满足《蒙特勒海峡公约》的要求),能够搭载6架卡系列直升机,该型军舰拥有不俗的反潜战力,体现了苏联海军对于反潜能力的重视。同型舰共建造两艘,分别为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这型军舰标志着苏联海军开始尝试运用海上航空力量,是苏联系列航母的起点。
渐入佳境——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于1975年在黑海尼古拉耶夫海军造船厂下水,苏联代号1143型载机巡洋舰,同级舰共建造四艘,分别为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斯克号和戈尔什科夫号。其中于1980年下水的戈尔什科夫号在苏联解体后,经过一系列改装于2013年转售印度,就是现在那艘被印度吹上天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这型军舰首次开创了“载机巡洋舰”这一舰种,堪称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作为苏联第一型能够操作固定翼舰载机的舰艇,将排水量4.5万吨的基辅级看成是苏联第一型航母也不为过,只是装备的雅客38“铁匠”垂直起降舰载机,对空作战能力聊胜于无,不能够承担为红海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的重任,实在是有些鸡肋。
集大成者——库兹涅佐夫级载机巡洋舰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于1982年4月1日在黑海尼古拉耶夫海军造船厂开工,苏联代号1143.5–6型载机巡洋舰,至苏联解体时共建造两艘同型舰,分别为刚刚完工的库兹涅佐夫号,和70%完工率的瓦良格号,瓦良格号后几经辗转来到中国,成为我们熟知的辽宁舰,而库兹涅佐夫号自从被起重机砸坏后,就一直趴窝至今。这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6万吨,装备了滑跃式甲板,能够搭载24架苏33或数量略多的米格29K,是苏联第一型真正具有防空作战能力的航母,也是俄罗斯从苏联继承的最大一笔海军遗产,同时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俄罗斯唯一可用的海上航空平台。
遗失的梦——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核动力分段
苏联海军也曾有过与美国海军在大洋上争锋的梦,他们将这一梦想寄托在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身上,可惜直至苏联解体这一航母也只建造完成了30%,继承这笔遗产的乌克兰由于经济状况恶化,没能完成该航母的建造。乌舰规划排水量高达8万吨,装备了4台KH -4-43型核反应堆(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使用相同的反应堆)和两台KVG-4型燃气轮机,这给了乌舰充足的动力,使其最高航速能够达到32节。乌舰能够搭载70架各型战机,不仅包括苏33和米格29k.战斗机,还包括了雅客141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客44固定翼预警机和苏25UTG教练机,这使得该型航母执行多任务能力显著提升。如果建造成功,这型航母是可以和尼米兹级争锋的存在。
红海军已经远去,如今的俄罗斯海军步履维艰,不知道苏联留的这些家当,俄罗斯还能吃几年。
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关键是前苏联海军对于海军的错误认知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前苏联的海军,虽然他们明白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可是只能打着幌子,猎潜舰的名义,去发展航空母舰。
这还只是前期的错误,后期大家明白航空母舰的重要性,以后有关部门确实开始对航空母舰的发展瞎传,最后导致航空母舰再一次的畸形发展!
首先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前苏联开始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不对,但是斯大林的死使得整个前苏联的航空母舰,包括一大批海外项目都得停下来,等着赫鲁晓夫拍板决定结果赫鲁晓夫是个什么人?他是认为航空母舰是海上的活棺材!这个时候前苏联的领导层和前苏联海军矛盾不合,最后导致前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下台上台的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稍微比库兹涅佐夫圆润一点,因此他向赫鲁晓夫介绍自己的航空里的时候说这是猎杀敌人潜艇的!
克鲁晓夫认为自己的核潜艇天下无敌,但是戈尔巴乔夫浇他一头冷水,说你的核潜艇并不是天下无敌的,别人的前天也能够对你的前景产生威胁,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发展一些。驱逐这些前提或者猎杀这些潜艇的战舰!戈尔巴乔夫终于说动了赫鲁晓夫,而他为了能够使得赫鲁晓夫不产生疑心!因此设计出来了这一款莫斯科级的驱逐舰!
莫斯科级虽然看上去是一款驱逐舰,或者说更像是一款巡洋舰,但实际上它的吨位特别大,而且能够搭载各种各的直升机20家,这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这个时候可以说前苏联的海军航空母舰和当时美军的航空母舰仍然存在着一定技术上面查询这个技术差距呢就是飞机的起飞!
当然垂直起降飞机的出现,让戈尔巴乔夫能够再一次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所以就出现了基辅级的航空母舰,但是这一款航空母舰仍然还是出了问题,问题就在于垂直起飞的飞机,这款飞机是具有很多的局限性的,为了增加空中防御能力,为了增加自己打击敌方潜艇打击敌方舰艇的能力,因此被逼无奈只能够把一半的吨位全部让给各种各样的舰载导弹,比如说防空导弹反舰导弹。
最后,五八导弹危机发生以后,前苏联的高层终于知道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想要开始大力发展航空模型的时候,所有人都把航空母舰当成一个宝贝,右所有的有识之士,包括认为自己有点文化,但是字一肚子草包的人,就开始对航空母舰的建设还是指手画脚,最有名的也就是前苏联的第三代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现如今使用的辽宁舰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按照当时前苏联的规划,库兹涅佐夫号使用的应该是核动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且它的发动机它的舰载飞机都有着很长远的规划,但是前苏联的领导在这其中指手画脚!最后导致库兹涅佐夫号成一个怪胎!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虽然相较于前面几个级别的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已经特别像一艘航空母舰,但是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弹射起飞,弹射起飞前苏联已经有技术,包括现如今乌克兰都有相应的起飞训练的场地,但是由于横加干涉再加上前苏联自己的财力和技术有限,所以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他使用的仍然还是滑跃起飞,要不是前苏联研制出来的苏三三战斗机战斗力给力,说实话,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在美国航空母舰看来简直就是不值一提!e
前期走歪路!后期走错路,这就是前苏联航空母舰发展的一个畸形的节奏,你说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军事从业人员都明白制空权的重要性,但是就是前苏联他发展航空母舰,从航空母舰居然给核潜艇给巡洋舰唱配角!你为什么不是前苏联不想发展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而是航空母舰,它本身的发展实在是太过于落后,甚至于有些地方路子根本就走错了!
与其去围绕着航空母舰进行作战,倒还不如围绕着更加安全技术更加成熟的导弹进行作战,这样的话胜算还大一些!
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苏联海军非常想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舰,苏联海军也一直想着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舰的目标而奋斗,但是苏联海军提出的航空母舰计划,基本都是以失败为结局。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鼓吹战列舰反对航空母舰,赫鲁晓夫时期反对一切大型水面舰艇。在这二位当政的时候,完全别指望建造航空母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内倒是允许造航母了,但是乌斯季诺夫坚决反对建造美式航母,而是主张建造航空巡洋舰。
苏联海军对航空母舰的尝试往往以失败为结局,苏联海军不是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啊。
苏联海军真的尽力了,每当苏联有机会建造航空母舰或者说上层松口的时候,苏联就会提出航母计划。至于为什么最后的库兹涅佐夫和物理杨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依旧装填有反舰导弹,则是因为一意孤行连重型载机巡洋舰都无法见到,只能折中一下。
以下是苏联海军的一部分的航母计划:
斯大林时期:1939年苏联海军提出71型航空母舰方案,可能影响到苏联级战列舰Mhm的建造计划,而被斯大林勒令取消。
72型号航母
1944年苏联海军提出72型航空母舰方案,因为库兹涅佐夫被贬职而告终。
1950年斯大林同意了库兹涅佐夫的建议,推动85新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但是因为1953年斯大林去世,新上台的赫鲁晓夫是大型水面舰艇的反对者,85型航空母舰计划告终。
赫鲁晓夫时期:1957年因为美国海军正在快速扩充其水下舰队,戈尔什戈夫向赫鲁晓夫提出,苏联应当建造能够搭载大量反潜直升机的大型水面舰艇,在这一阶段最终的成果就是1123型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
戈尔什科夫非常清楚,赫鲁晓夫对大型航空母舰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即便如此,在1959年第45设计局还是提出了战斗机浮动基地计划。这个计划完全被赫鲁晓夫直接否决.
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军备领域拥有极大影响力的乌斯季诺夫主张:“美国的航空母舰仅仅是舰载机的运输平台,而苏联航空母舰应当拥有导弹核武器,是现代化的攻击兼运输平台。”的观点极力推崇载机巡洋舰。
1968年,苏联海军提出取消莫斯科反潜巡洋舰巡洋舰3号舰的建造计划,并建造全新的载机巡洋舰的提议,获得苏联国防部及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之后,涅瓦设计局提出了9个方案,让国防部选择,三个航空母舰方案,两个莫斯科plus方案,乌斯季诺夫没有选择最差的,但也没有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的第一方案,也就是最终演变为基辅级的方案。等到1969年,苏联海军正为了1975~1986年的海军改建造那些舰艇而头疼的时候,苏联海军联合苏
联造船工业部门再次提出了新的航空母舰计划。
1160型航空母舰
1972年涅瓦设计局提出了1160型航空母舰,1976年涅瓦设计局提出1153航空母舰,两个航空航空母舰计划全部被否决了,乌斯季诺夫命令继续建造改进型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
在巴库载机巡洋舰即将开始建造的时候,涅瓦设计局在这一阶段也提出了在保持舰体不变的情况下,将舰首的露天存放式P500玄武岩反舰导弹更换成内埋式的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并在舰首加装滑跃甲板或者一条蒸汽弹射器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仍然被乌斯季诺夫否决了。
等巴库号载机巡洋舰正式开建以后,乌斯季诺夫也认为导弹技术的发展让导弹与飞行甲板可以共存,一次在1143.5型载机巡洋舰的选型上不再苛求使用露天存放的P-500玄武岩反舰导弹。方案几经博弈之后,采用滑跃起飞拦阻着陆的方案胜出,而这个方案最终的成果就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虽然说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依旧保留着较多的航空巡洋舰残余,但是至少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航空母舰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了。即便如此,苏联海军对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航空母舰的称呼是1143.5型重型载机巡洋舰。所以说库兹涅佐夫在苏联海军眼中仍然不算真正的航母。
总结苏联海军真的为了能够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舰而尽力了,每个10年当中,苏联海军至少有两次要提出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舰的相关提议,问题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否决了。
苏联在80年代没有见到真正的航空母舰的原因,则是因为8万吨级航空母舰反舰导弹对航母本身影响不大。
苏联海军在前期未建造航空母舰则是因为领导人的反对,只能说,苏联海军是真正的在夹缝当中求生存。
参考资料:
航空母舰的相关况来自于航空母舰所对应的百度百科。
第45设计局所提出的战斗机浮动基地计划来自于俄站。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关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为什么苏联海军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载机巡洋舰?
载机巡洋舰也好,航空母舰也好,是追求火力投射的两个不同思路。是基于自身地缘条件乃至经济条件作出的选择。苏联的载机巡洋舰是畸形的航母,但从其海洋战略本身出发,并非畸形,而是一种最优解。
苏联的造船能力,海军实力天然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以至于在冷战期间,苏联早早地失去了与美国海军在大洋决战的能力,甚至往往被压缩到距离苏联本土很近的近海,内海和海峡,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出海都受到很大限制,红海军舰队必须依托岸基打击力量才能与美国海军决战。
当我们谈论苏联的对海打击能力时,一定不要忽略了数量庞大的Tu-22、Tu-16乃至Tu-95机群,正如解放军的岸基航空兵也拥有数量庞大的歼轰七、Su-30和轰六机群
这种情况还以舰载机为火力投射核心其实就显得没必要了。红海军的固定翼舰载机雅克-38都是执行舰队空防为主,跟防空导弹一样属于防御性武器,装备的武器只有空空导弹,并不具备反舰导弹发射能力。它要做到就是,我不过去,你也打不进来。
雅克-38垂直起降舰载机
载机巡洋舰的持续作战能力是耗不过美国航母的,所以苏联选择了射程远,威力大的重型反舰导弹为打击核心,力图对美国航母做到一击必杀。以P-700花岗岩为例,它的射程是625公里,战斗部重达750公斤,比鱼叉导弹的全重还重了100公斤。当时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差不多也就是这是这么大,所以这个距离上苏联海军发射重型反舰导弹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么远的射程,没办法用军舰上的雷达提供导引,必须有空基雷达做中继。而岸基航空兵的图-95РЦ型侦察-中继飞机则可以做到这一点。Ka-27舰载直升机虽然也可以中继,但滞空时间,探测范围和活动半径都比图-95侦察型差了不少。假如没有中继,花岗岩的射程只有200公里,无法为载机巡洋舰和巡洋舰提供防区外打击能力,就是烧火棍一根。因此载机巡洋舰乃至整个红海军舰队,都不是单打独斗,它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与美国航母舰队抗衡,掩护战略核潜艇出海以发动二次反击。
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
库兹涅佐夫和基洛夫以P-700花岗岩为主要打击力量
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以P-500 玄武岩为主要打击力量
实际上红海军载机巡洋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了的。美国航母一直到90年代,用的都是F-14+A-6或F/A-18两种舰载机的模式,F-14只负责空优,几乎不具备对海能力;而A-6或F/A-18主要负责打击任务,可携带AGM-84 鱼叉反舰导弹。这样相当于极大削弱了美国航母的火力投射效率,但美国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苏联载机巡洋舰携带的舰载机也是专注于制空,如果所有战斗机都用于对海打击,那么会被克制得很惨。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几乎不具备威胁的情况下,美国航母舰载机已经全部更换为F/A-18,以及将来的F-35C这种对空对海兼而有之的中型战机。这恰恰证明了苏联红海军的策略是有效的。
如果你留意一下关岛美军的动向,你会发现这些年其实美国也有学习当年红海军的意思。美军近期重新在关岛部署B-1B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可以一次投射24枚LRASM这样的隐形超远程反舰导弹来打对我国海军和沿海地区直接形成威慑。为啥要这么做呢?其实就美国面临的是一个和红海军更棘手的对手,担心只靠航母舰队镇不住场子,毕竟我国沿海2000公里以内都可以说是死亡地带,火箭军+岸基航空兵+海军三大舰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