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西方-81军事演习是人类历史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苏联于1981年,动用驻东德及其周边的部队,加上几个华约国家的精锐,开展的一次全面的实战化军事演习,意图当然就是向西方展示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其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对苏联让步。演习也基本达到了目标,西方国家在阿富汗、印度洋、地中海等区域全面陷入了守势,在气势上就被压住了。

图为苏联从东德一路平推到大西洋的进军路线。

图为从东德出发,进入联邦德国的战役路线。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巅峰时期,当时的苏联军队拥有超过5万辆各类型坦克,主要是T-62、T-72、T-64、T-80等,并且拥有超过6万辆步兵战车、装甲车辆,主要是BTR-70、BMP-1、BMP-2等,同时还拥有伞兵战车BMD-1、BMD-2。苏联空军则拥有上万架飞机,包括前线航空兵、远程航空兵、歼击航空兵等多种不同的配置,还拥有国土防空军,他们也有一些战斗机。

苏联的核武器在当时也达到了巅峰,拥有超过4万件核武器,其中1400多枚洲际核导弹,用当时的话说,苏联的核力量足以把地球覆盖多次。苏联的海军当时也不差,在役的航母就有6艘,其中2艘是“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4艘是“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另有核动力巡洋舰4艘,现役核潜艇近百艘,在当时,全球恐怕只有美军能够和苏联军力媲美。

西方-81军演发生在1981年秋季,参演的主要部队是苏联驻扎在东德的“西部集团军”,说是一个集团军,事实上他拥有方面军的实力,他有38万大军,4200多辆主战坦克,8200多辆装甲车,10多万卡车、汽车,并且还有700架固定翼飞机和700架各类型直升机。该集团军内部也有集团军,包括近卫红旗坦克第一集团军,该集团军自己就有750辆坦克,号称跺跺脚,就让北约颤抖,毕竟即便是今天,很多欧洲国家的常备军也不到20万人,光是西部集团军就能平推一大票国家。

参加军事演习的部队包括10多个诸军兵种合成集团军,事实上是方面军级别的演习,动用了红海军的舰队和空军、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等其他军种一起参演,苏联为了充分展示演习的震撼程度,还组织了西方驻苏联武官和本国的各大军区观摩演习。演习动用了1500多辆主战坦克、2000多辆装甲战车、1000多架作战飞机和50多万人,演习的时间是8天,演习的大概程序是,先发动导弹纵深打击,然后发动空中轰炸,然后在空中掩护下,地面集群向前突击,其中伴随战术导弹和火炮的火力掩护。

图为参演的东德军队。

战法比较老套,但是量变引起质变,苏军设想之中,很多打击北约战役集群的导弹都是核导弹,等于苏军是一路踏着核武器从东打到西的。在冷战结束之后,波兰展示了1张苏联时期的华约军事计划图,该图清晰显示了苏联计划6天时间从波兰境内出发,一直打到法国西部沿海的大概规划,包括核武器攻击那些地区,部队从哪里进攻,后勤从哪里出发,英美会空袭打击什么地方等,非常详尽。

图为参演的苏军T-64主战坦克。

即便是放到现在,西方-81军事演习依然有他无可比拟的威慑力,光是参演军力的规模就足够令世界震撼,能够让这么多的军队、这么复杂的诸军兵种合成化部队、这么多个国家的联合部队,在统一的组织和号令下,开展统一的行动,为了同一个战役目标,各自配合完成战斗任务,这样的组织力、指挥能力和保障能力,也足以让全球其他国家汗颜。

图为西德的盟军前线,当时西方大量使用的M-60,完全无法和T-72、T-62对抗。

应该说,假如把西方-81军演换成实际的进攻,那么西方是挡不住的,即便是现在也挡不住。虽然那是在40年前,接近半个世纪前的事情,但是动用的装备依然是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的武器,T-72、T-80、米格-25、圆点导弹等等,虽然已经不再先进,但是也足够堪用,像现在德国只有300多辆坦克,法国陆军规模不到10万人,这些都是挡不住苏军集群的。

当然,这样的军事演习虽然能够检验部队的战斗力,但是却耗费巨大,尤其是弹药、物资的消耗会非常恐怖,军演结束后,苏联迅速进入了国力的衰退阶段,仅仅10年后,苏联就解体了,不得不说,军事力量是苏联的强项,也是苏联的负担,能够建立这么强大的军队,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说到底,合适的规模、合适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直升机低速航拍了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也没有拍尽苏联“西方–81演习”部分参演部队的坦克装甲车辆、各种火炮、短程弹道导弹。参加演习的坦克装甲车辆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型号:T–64、T–72、T–80。这些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钢铁洪流”在冷战期间一直是北约国家军队的噩梦。

苏联陆军经过二战的洗礼,通过对德军超过十次以上的战役级别的大规模作战,锻炼了部队,将机械化作战能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尝到了 “大纵深连续突击”战争形式的胜果后,苏联在陆军的建设当中,坦克装甲车辆军团成为重中之重!到了1980年代苏联的各型坦克保有量达到8万辆之巨!是世界上其他军事强国坦克数量的总和,这样强大的钢铁洪流就是苏联对抗西方的本钱。参加“西方–81军演”的苏军驻东德的“西部集团军”,这支强大军队的前身就是二战期间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等部队的几个红旗近卫坦克集团军,都是首批攻入德国领土王牌部队,进入德国后他们迅速的占领了原来德国军队的兵营,将碍眼的纳粹标记拆掉换上了镰刀和锤子标志...完成了对德国东部的全面占领。

“西部集团军”最巅峰的时候驻东德有24个师,33.8万人,驻扎东德276个地点的777处军营,包括7个机场和116处训练基地,约占东德领土面积的10%!柏林墙倒塌后,西部集团军还没等撤回苏联,庞然大物就轰然解体了,等全部撤回俄罗斯后番号被取消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被废弃。

截止到1991年底“西部集团号”装备有:4200辆坦克、8200辆装甲车、3600门牵引式,自行式火炮、10万多辆军用汽车、690架固定翼飞机、680架直升机、180台套远程火箭炮(蛙7火箭)和短程弹道导弹。“西部集团军”配属的前线航空兵,图片上是苏–22战斗轰炸机,以后的机型越来越先进,包括:米格–25R高空高速侦察机、米格–23/27战斗机、苏–24前线战斗轰炸机、米格–29战斗机...等等,战时还能得到“图–16獾式”、“图–22M逆火式”中程轰炸机的支援,总得来说“西部集团军”就是冷战时代苏联的矛头,一旦冷战变成热战将直捣“腐朽的资本主义老巢”!而“西方–81军演”也是当时苏联“统帅部对驻东德部队的一次全方位的考核,两德统一后西方情报部门在查看东德的档案时发现,苏联早在1960年代就有“闪击西欧”的作战计划,而且随着装备提升而数次修改。那么,苏联的“西部–81”这种规模的军演拿到现在还具备威慑效果吗?实事求是的说还是有80%的威慑作用!因为如果像“西部集团军”这样的强大兵团在几百架飞机的支援下,仍然可以对世界上99%的国家构成重大军事威慑作用!只有2%的两个国家可以击败这样强大的兵团的进攻,当然像“北约”这种军事集团也不会畏惧,因为畏惧没有用,苏联进攻没有退路只能是抗击!参加俄罗斯东方–2018军演的我军99式坦克(早期型号)远处则是俄军的T–64、T–62,不过它们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装备了,参演后俄军评估一辆99坦克完全可以压制3~4辆T–62。参演的我军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远处的俄军的ZSU–23–4自行高炮和BMP–1步兵战车...我军参加演习的是一个合成旅的编制,在演习过程中在俄军“陆航”的支援下,全歼了俄军的一个机械化团。

从武器装备质量上来说,“东方–2018军演”的陆军武器装备水平与“西方–81军演”没有太大的提高,与21世纪的数字化武器装备对比显然是落后了近40年的时间,劣势明显!落后的装备对于同样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所以,“西方–81军演”所谓威慑也是要看对方是谁。

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西方八一军演的威慑力根本不是几万辆坦克几千架飞机,而是当时苏联展示的打法:为了保证装甲突击集群顺利突进,对欧洲所有的防御工事和防御部队进行2-3轮战术打击,在突击路线上,打击密度还会更大。而当时英国提出的防御办法是,在苏联核打击,现有防御体系崩溃,支援部队尚未感到的情况下,对苏联装甲突击集群进行密集的战术核打击,以摧毁、迟滞苏军的进攻。

也就是说,处于交火线两侧的欧洲国家,将受到3-4轮战术核弹的覆盖……你说这些欧洲国家啥想法。更重要的是,虽然欧洲被核平好几轮了,由于美苏未向对方国境内发起核打击,甚至连英法都不会遭到核打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核大战,还是处于受控状态,打不起来的……

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那是五万辆坦克,不是五万头猪,五万只羊!

还有几万架各式作战飞机,好多飞机都挂载着核弹!核弹的使用权已经下放到师一级指挥官手里!

五万辆坦克就是停着不动都是如山如海,见过大海的人都会被大海的广阔所震撼,更何况是坦克海!

不是夸张,就是到了今天,美国加上全部欧洲小弟都没有在陆地上直接面对五万辆坦克的冲击的勇气!

别看苏联解体了,到现在~西方八一~军演都是欧美的梦魇!北约到现在都不解散为啥?一多半都是当年吓尿了!吓出毛病了!

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1981年9月4号,苏联进行了一次历时8天的演习,参演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等多兵种,是苏联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演习的主要目的是炫耀苏联的强大武力,震慑北约各国。

(演习时列阵的苏联装甲部队)

所以,不仅参演官兵多,而且苏军趁机展示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RSD-10中程导弹、T-80主战坦克、基辅级航空母舰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演习的战略思路。

西方-81军演设定的思路是,使用该国最新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给既定目标用核弹头先洗一遍地,然后陆军装甲部队在空军的护卫下蜂拥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西欧。

军演基本上达到了苏联的目的

演习结束之后,西方对苏联强大的军力充满恐惧,直接导致了美国推动和苏联之间签订中导条约的时间,因为美国人发现苏联的这种作战思路,最多在一周之内就能把西欧变成囊中之物。而其中最关键的武器就是苏联刚刚发出的中程导弹,如果没有中程导弹加持,苏军的推进就会大大降低。

苏军所展示的战斗力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威慑能力。。

军演所展示的苏联军事实力,不仅在当时对西方各国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慑作用,回想起来虽然过去了40年的时间,在今天除了中美两国之外,仍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挡得住。

西方-81军演所展示出的苏联军队的核心战力有二:
  • 1,苏联庞大的坦克群。

此次军演苏联动用了上万辆坦克,而苏联全国的坦克保有量则超过了5万辆。

而且,参演的坦克有的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到今天还在俄军中大量服役。

例如,演习中的T-80坦克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在俄罗斯军中大量服役。

T-80主战坦克重达43吨,车长7.4米,款3.4米,高2.2米,公路最大速度每小时75公里,行程600公里。

装备有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0发,可以发射3种弹药,还可以发射炮射导弹。防护力也不错,

在俄军序列中,T-80坦克曾经参加了第1次车臣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有一辆坦克被叛军击中了3~4次,但仍在正常运转。

事后统计,每一辆被叛军击毁的 T-80主战坦克都遭到了反坦克炮弹3~6次打击。

在2008年,俄罗斯陆军中有3000辆服役,并且有1500辆处于预备役阶段,总数高达4500辆之多。

  • 第二,性能优异的中程导弹。

这次军演中,最新研发的RSD-10中程导弹担任了先锋的作用。

这种导弹研发于1970年代初,服役于1976年,长16.45米,直径1.8米,作战重量37吨,射程达5500公里,作战距离600~5000公里,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的一部分。

导弹采用惯性导航系统,误差为150米到450米,虽然这种导弹精度相对于现在各主流强国的导弹差得远,但是苏联人在研发这种导弹的时候也没打算让它精度有多高,因为导弹的研发初衷就是搭载核弹头对目标实施战术核打击。

所以,RSD-10中程导弹还具有机动能力强,发射速度快的特点,在导弹运输车的牵引下,每小时的机动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由于采用固体燃料,不需要花费时间完成燃料的临时注射工作,一旦接到命令在两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发射。

而且,导弹的突防能力非常强,发射后将会沿弹道曲线爬升达到500公里的最高点,再开始下降飞向目标。

导弹可以搭载三个分弹头,从弹体分离之后,每一个分弹头都可以在飞向目标的时候重新进行导航校正。

(三弹头)

对今天的世界的威慑。

冷战时,苏联人一共造了654枚这种导弹,其中有405枚部署到了战略导弹部队,它们分属于48个发射场,可以在任意一个时刻接到发射命令之后于两分钟之内完成发射。

数百枚导弹搭载着1000多枚核弹头对目标发动饱和打击,每一颗弹头在击中目标之后都可以毁灭一座城市,即使防空导弹拦截率达到50%,也有五六百枚弹头击中目标。

如果每一枚核弹造成30万人口的损失,这五六百枚核弹就能造成将近2亿人的损失,大约占到了整个欧盟的1/2,美国的70%。

紧接着,战斗机护卫着数以万计的坦克和数万辆装甲车搭载着数十万数军士兵越过边境线蜂拥而来。

面对苏军的这种作战模式,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够阻止:
  • 第1个条件,强大的预警能力。

保证苏军在行动之前就早已经被侦查到,从而防御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可以实施先发制人式的打击,不能等着苏军动手,否则就是两败俱伤。

  • 第2个条件,要有足够的反击能力。

光侦察到苏军的行动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对苏军的足够打击能力,也只能看着对方像潮水一般涌来。

就像阿登反击战的德军一样,无论他的战术有多好,士兵的战斗力有多强,打着打着没有武器弹药了,只好眼瞅着美军一步一步推进,撤退的时候车辆还会因为没有油丢掉,靠两条腿撤出阵地。

同时具备强大的预警能力和足够打击能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三个中美俄。

预警能力就不用说了,三国发射的卫星遍布于太空,对某一地区的侦查可以做到分米级。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1981年的苏联,以今天侦查卫星的精度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苏联的48个导弹发射场摸得一清二楚,同时也能对苏军大规模部队集结的动向掌握的一清二楚。

接下来就是打击能力,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1981年的苏联,中美俄三国至少有射程数千公里的导弹数万枚,射程数百公里的火箭弹10万枚以上,那时就变成拿导弹火箭弹给苏军洗地了。

当年苏联西方-81军演如果拿到现在还具有威慑力吗?

西方-81演习,是苏联于1981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举行的一场军事演习。演习中,苏军出动包括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舟桥部队,防化部队,地地短程战术导弹部队,中远程战略导弹部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海军舰艇部队,空军前线航空兵部队几乎所有的军兵种都参加到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演习当中。在为期8天的军演中,苏军主要演练了导弹远程精确打击,装甲集群突击,空降兵伞降、机降,海军陆战队抢滩登陆等科目。除了动用本国兵力外,苏联在演习中还联合了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华约国家军队协同演习。

演习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出动各型坦克1500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2000辆、RSD-10弹道导弹、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等诸多技术武器,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演习。

这场气势磅军事演习,苏军将其奉行的“钢铁洪流”战术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演习计划中,苏军精锐装甲力量集中使用,在前线航空兵 、远程航空兵、国土防空军以及海军的伴随下进行大纵深装甲合成突击,“战争开始后”仅仅7-8天,苏军就能控制整个德国,并向法国进军。这场演习向世界展示了苏联的强大武装力量,并对当时的西方产生了强大的震慑。

如今西方-81已经过去了40年,冷战也结束了30年。四十年中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年80年代叱咤风云的武器装备,放到如今已经落后了。不过就算如此,其依旧对除中国和美国外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欧亚大陆国家)具备很大的威慑力。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方-81演习背后苏联军队所奉行的“钢铁洪流”的战术理念。

苏联的“钢铁洪流”先以大规模的猛烈炮火开路;之后无数坦克隆隆的碾压过来;后边是望不到边跟进的步兵;天空中,空军的战机成群结队呼啸而至,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突击,如下雨一般的导弹从天而降,摧毁敌人纵深目标。这所有的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一切当面之敌。

《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苏联的“钢铁洪流”可以说是一种将“以正合”发展到极致的战术,堂堂正正的正面对战,毫无取巧可言,拼的就是硬实力。实力强大的一方依靠强横的实力直接碾压过去;实力弱小的一方即使略有小胜,但也很难扭转大势,避免失败。

因此,想要不受西方-81的威慑,就必须要有能正面硬撼苏联军队“钢铁洪流”,并战而胜之的实力。而放眼当今世界,有这样实力的国家除了中国和美国外,还真没有。

首先,现在的世界和平已久,很多国家早就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最典型的就是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目前德国军队的武备极差,曾经德国军事力量的代表德国陆军装备的224辆“豹2”坦克中只有105辆完好;空军主力128架“台风”战斗机只有39架能升空作战;海军13艘护卫舰,只有5艘可以出海作战;而全部6艘潜艇都已经扒窝。德国军队人员的素质更是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士兵肥胖率世界军界第一,连续数年在北约的联合演习中,被昔日的小兄弟意大利军队揍得晕头转向。

德国军队可说代表了世界很大一批国家的军队状况,成平多年,歌舞升平,武备松弛。而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够抵挡住苏联钢铁洪流的冲击。

其次,有很多国家的军队虽然保持了不错的战斗力,但国家体量太小,抵御不了苏联惊涛骇浪般的钢铁洪流。

这方面以色列最为典型,作为中东小霸王的以色列,一直处于并不友好国家环伺,为了保证国家安全,以色列军队自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都不曾放松,以色列军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军事素养。但要死了的体量实在是小了点,人口不是太多,也没有战略纵深,自然资源更是没有多少。面对数量庞大的苏联军队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以色列就算能抵御住几波攻势,但也早晚会被耗死(不考虑美国干涉的情况)。

空军的问题说一下,空军是技术兵种,隔代之后基本上被碾压,80年代的战斗机在F-35面前就是白给,来多少死多少。但苏联可以通过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实施战术打击。若是导弹的射程比战斗机作战半径远的话,战斗机也只能遥望兴叹(苏联有这个实力)。而已以色列巴掌大的地方,苏联的几轮导弹下来就,国土就变成一片焦土。

再次,虽然过了四十年,但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的武器还没有当年的苏军好,难以抵挡住苏联军队的攻势。

伊朗在这方面比较典型。伊朗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军队的素质与战斗意志都不错。但是伊朗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已经比较老旧了且性能落后。甚至可以说伊朗军队很大一部分武器装备,还不如苏联军队。面对苏联军队山呼海啸般的钢铁洪流,恐怕是凶多吉少。

其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受工业实力的限制,武器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武器库存消耗完,是根本不可能阻挡苏联“钢铁洪流”的冲击

印度是这种国家的代表。印度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世界第7),人口众多,军队的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但印度军队的武器精良是建立在每年花大笔金钱采购外国武器装备之上,其本国生产的国产武器的质量实在不敢叫人恭维。遇到苏联的钢铁洪流,一开始印度也许还能打上几个回合。但时间一长,等印度进口武器的库存(包括弹药和零部件)消耗完,就不可能再阻挡驻苏联“钢铁洪流”的冲击(外国生产的武器弹药,运输路途遥远,再加之敌方的封锁阻挠,往往不能及时运到;而且还有可能被武器生产国落井下石“卡脖子”)。

此外,像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孤悬海外国家在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挡住苏联的钢铁洪流的。首先,海军是技术兵种,隔代的战斗力相差很大,80年代的军舰在宙斯盾舰的面前,基本上就只有挨打的份,苏联海军基本不可能拿不下制海空权,苏联陆军只能望洋兴叹。其次,苏联拿不下制海权,肯定会来一波导弹雨,只要备足拦截弹,还是有可以扛下来的。但这样的国家很少,而且当大陆被占领,贸易和航运线路被掐死,它们的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所以这些国家,虽然凭借大海可以抵御住“钢铁洪流”,但对苏联强大的陆军“钢铁洪流”还是非常忌惮和害怕的。

总的来看,苏联军队及其使用的“钢铁洪流”战术理念,至今依旧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不能够抵挡。而西方-81演习作为“钢铁洪流”战术理念最完美的体现,对世界多数国家来说也依然是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当然,这是在没算核武器的情况下。如果加上核武器的话那就要另算。不过以苏联核武器的数量来看,要是打起核战争,只怕人类灭亡就将要面临倒计时了。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可以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咱”,还有“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