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苏联建造的“台风”级核潜艇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核潜艇,他的水面吨位是2.6万吨,水下吨位超过了4万吨,几乎是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的2倍大。

苏联一共建造了6艘“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目的是使用苏联当时全新的P-39型战略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达到了8300公里,可以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单弹头打击威力为10万吨TNT当量,一枚导弹就有100万吨TNT当量的打击能力,一次可以摧毁10个中等城市。一艘“台风”级导弹核潜艇的一次齐射,基本就能把整个美国的大型城市“核平”。

图为巨大的水下巡洋舰,台风级核潜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台风”级的战略导弹从来没有满编过,仅有1艘“台风”级曾经携带了10多枚战略导弹,其余“台风”级一直都处于没有导弹可用的状态。他们都被部署在科拉半岛面向北冰洋的大型核潜艇基地中,一出港就能很快隐蔽在北极冰盖下,这样他们的生存性就有了保障。

图为台风级复杂的内部三层耐压壳设计结构。

“台风”级核潜艇超级巨大的艇体,源自于苏联给他套上了3层耐压壳。首先是两个筒型的舱段,作为人员舱段和功能舱段,然后中间夹着导弹舱段,导弹舱段只占据核潜艇的前半部分,后面则是巨大的动力舱段。“台风”级核潜艇有2台VM-5核反应堆,以提供他所需的巨大动力,由于内部空间很大,他甚至可以在艇内设置游泳池和洗浴间。

“台风”级核潜艇之所以造这么大,一方面因为P-39导弹尺寸巨大,弹体长度超过了15米,要搭载20枚,就必须要建造一艘吨位超过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大型核潜艇,然后,又因为苏联工程师不想要巨大的背脊,这样会破坏潜艇的静音能力,因此他们设计了一个没有背脊的巨大艇体,使用分段焊接的方式,搞出来一个巨大的外壳,这个外壳不是卷板机一次成型,因此强度广受质疑。

图为955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他的出现宣告了台风级核潜艇的过时。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武力承担每艘“台风”级核潜艇每年2500万美元的巨额维持费用,何况他们连导弹都没有装备,留着战略意义也不大,恰值美国愿意出钱让“台风”级核潜艇退役,以便于削减俄罗斯的战略力量,当时俄罗斯就同意了美国的要求,拆解了其中的2艘“台风”级,剩下的4艘“台风”级中,3艘被封存了起来,剩下的最后1艘则被改造为“布拉瓦”战略导弹测试潜艇,一直使用到现在。

当然,俄罗斯愿意放弃“台风”级核潜艇,也和俄罗斯有了新的替代产品有关系,俄罗斯新的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吨位和“俄亥俄”差不多,都是2万多吨,虽然装备的导弹少一些,只有16枚,但是也依然够用,而且大小、吨位合适,价格便宜,且性能先进。此后,北风之神级也经过了改进,拥有了20枚导弹,这样其打击威力基本就和“台风”级持平了,这也就宣告了“台风”级的彻底落幕。

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苏联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水上排水量2.45万吨,水下排水量4.6万吨,比美国俄亥俄级(1.87万吨)的两倍还要大!然而很不幸的是,虽然台风级排水量如此巨大,但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载弹量20枚,俄亥俄级24枚)!受制于苏联落后的潜艇耐压壳和固体燃料导弹技术,台风级以其庞大体型而为人所熟知,最终也因为自身过于臃肿而导致维护费用过高,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而被淘汰。苏联从1981年到1989年,一共服役了6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但是从2006年开始,除了一艘台风级作为布拉瓦潜射导弹试验艇外,其余三艘被拆解(美国付钱),两艘被封存,台风级在俄罗斯海军当中已经名存实亡,不具备任何战斗力!那我们不禁要问,战斗力如此强大的台风级为何仅仅服役十几年就快速退役,是什么终结了台风?(台风级核潜艇有多大,俄罗斯记者告诉你!)

很多人都说台风的退役是因为美俄签署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致,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钱!如果不是军费短缺,俄罗斯也不会和美国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台风级也肯定不会被提前退役的!台风级虽然体型过于庞大,静音效果也不算很好,但是它的威慑力是无可替代的!一艘台风级可以装20枚P-39潜射洲际导弹,一枚P-39导弹拥有10个分导式核弹头,每枚核弹头的TNT当量为10万吨,一颗10万吨的核弹可以毁灭一座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也就是说一艘台风级齐射所有导弹,就能够将美国几乎所有大城市团灭,这种大杀器如果不是缺钱,谁愿意提前退役?(台风级核潜艇可以同时发射两枚导弹,这个技能牛逼!)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所有的六艘台风级核潜艇,为了保持这些大杀器的战斗力,俄罗斯也曾经努力过,抗争过,单独组建成台风级潜艇支队的他们在科拉半岛涅尔皮奇亚海湾拥有自己的潜艇基地,出基地便是深海,不远处便是北极冰层,绝佳的战略部署位置。然而每艘台风级每年2500万美元的巨额维护费用让俄罗斯人实在是个无底洞,这样的极致暴力武器对于九十年代几乎吃不上饭的俄罗斯人来说,真的过于奢侈!九十年代的台风服役期虽然不到20年,但是因为年久失修,故障频发,甚至发生了实弹射击,导弹却没有成功弹射出来的事故,险些酿成大错!(台风级采用两个独立耐压壳拼接而成,拥有两套推进系统,结构复杂,维护困难)

缺钱导致的另一个飞来横祸则是为台风级单独定制的P-39型和P-39U潜射导弹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而停止了生产,曾经辉煌一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沦落到只能携带自卫鱼雷执行任务,那要你作甚?在这种形势下,TK-17号和TK-20号被迫进入封存状态,呆在码头再也没挪过窝!出于布拉瓦导弹试验要求,台风级的首艇TK-208号虽然没有被拆解或者封存,但是也只是改造了一个发射筒,成为了布拉瓦导弹的试验艇,算是废物再利用了。(名曰封存,实则废弃的两艘台风级核潜艇)

除了没钱的窘迫之外,台风级还面临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强力竞争,俄罗斯对于台风级的性价比显然有颇多不满,因此在逐渐逐渐退役台风级的同时,俄罗斯竭力维持其七艘老式德尔塔IV型核潜艇的正常服役,并且在1996年开始了其第四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在第二代德尔塔战略潜艇还有足够威慑力,而第四代北风之神级又开始建造的情况下,耗资巨大的台风级潜艇自然只能借坡下驴,选择退休,不然留着浪费钱吗?(北风之神级耐压壳直径达到13米,技术工艺比台风级高出一个珠穆朗玛峰)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虽然在载弹量上(16枚)低于台风级(20枚),排水量也小得多,但是运用了多种新技术,静音效果和机动能力都比台风级高出一个数量级,特别是其搭载的布拉瓦潜射导弹在重量不到台风级P-39洲际导弹一半的情况下,射程和分导式头数量完全没有缩水,在打击精度上更是全面胜出!这也让北风之神(2.4万吨)在排水量远小于台风级的情况下,潜射导弹只少了四枚,综合战斗力远超台风级!实际上,导弹搭载数量并不是核潜艇的全部,小而精的核威慑战略正越来越受青睐,美国下一代战略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也只拥有16个导弹发射筒,但是仍旧将取代24个发射筒的俄亥俄级,俄罗斯淘汰台风级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北风之神怒射布拉瓦潜射导弹)

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苏/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武器装备,目前世界总体上处在和平时期,虽然“兵可以千年不用,但器不能一日不备”的这个国防观永久保存,但具体到战略核潜艇可以建造小一些,所运载的战略核导弹的数量也可以相应的减少,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建造经费和使用经费,同时对敌威慑力并没有下降!如果以“台风级”的造价和使用比来看,完全可以建造两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并且两艘的威慑力必然要比一艘大。“台风级”硕大无朋的原因是:苏联时代在核潜艇建造和潜地导弹的制造过程中技术水平不如欧美国家所致,“台风级”装备了二十枚SS-N-20战略核导弹,这导弹的高度是16米(三叉戟Ⅱ是13米),再加上发射筒又有1.5~2米的增加高度,这就需要潜艇的耐压壳体直接至少在11~13米,但是苏联当时并没有有掌握11米直径耐压壳体的加工技术 ,不能将SS-N-20导弹大部分弹身装入耐压壳体内,如果再增加潜艇“龟背高”那么潜艇的重心就会不稳,机动能力变得很差,水下目标特征大增…所以苏联的船舶制造专家变通的将潜艇设计成了“品字型”,也就是说:“台风级”有三个耐压壳体,下面两个壳体内:各安装一套核反应堆动力系统、艇艏武器系统和其它电器电子装置;在两个底部耐压壳体之间布置导弹发射筒,由于导弹发射筒的制造材料和耐压壳体一样,也可以视作一个耐压壳体,所以“台风级”就形成了三个耐压壳体,然后又在“品字形”耐压壳体外再包裹一层非耐压壳体…最后就形成了台风级巨大的身躯。这“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建造的图片广为流传,下面两个“罐状物”就是前面说的底部耐压壳体,中间的孔洞就是安装SS-N-20潜射导弹的地方,再往后就是指挥台。

通过上面的扼要介绍“台风级”的复杂建造工程。就可以知晓这型潜艇根本就是耗资巨大、工程繁琐的产物,当年苏联举国之力建造它们是要抗衡美军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但是“台风级”建造出来之后由于体积巨大,在水声对抗器材的搜索下非常容易暴露,根本进不了大西洋!

所以苏军只能将它们部署在“北德文斯克”军港附近的山体洞库内,一旦接到出航战备任务,出洞库不远就是深海区,再往北潜航不久就是白雪皑皑的北极厚冰层下面,如果接到“核反击”任务后立即上浮撞开冰层发射核导弹!由于SS-N-20导弹射程8300公里,完全可以覆盖北美大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水平断崖式的下降,加上“台风级”有特别巨大维修费用太高,俄罗斯在军费拮据的条件下只能是六艘当中的五艘退役,维持一艘作为实验用核潜艇。新一代的“北风之神”核潜艇,它背后就是两艘已经退役的“台风级”,由于拆解核潜艇的工作费钱耗时,俄罗斯也没钱只得将它们停靠在码头。

“台风级”的事例告诉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要量力而为,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追赶就能追赶上的,这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最主要的还是国力的支持,战略核潜艇的发展是以“弹以艇为先”!也就是说,战略导弹要适应潜艇,尽量做到“精致而小巧”这样的平衡关系,否则导弹体积太大了不但影响到性能,还直接导致潜艇越造越大!最终形成效用比不高的武器。

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对俄罗斯来说已经是负担,属于典型的“接的起但是养不起”。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1.体积为什么大 2.为什么要舍弃。下图为“台风”机核潜艇,他的右边是一艘“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第一个问题,关于“台风”级体型的问题,虽然“台风”级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但是这不意味着“台风”级就是世界最强。“台风”级之所以设计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向导弹技术和潜艇制造技术妥协的结果。由于苏联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技术的落后,P-39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在尽可能压缩的情况下长度仍然达到16米,但是苏联并没有制造直径12米以上的耐压艇壳,也就是说可能要用到龟背来包裹P-39导弹。然而,苏联并不希望“台风”级拥有龟背(因为龟背对噪音和航行阻力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最终选择了用2个小直径耐压艇壳中间夹着洲际导弹发射装置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台风”的宽度是“俄亥俄”级两倍的原因。俄亥俄耐压艇壳直径12.7米,而UGM-133A“三叉戟2”的长度只有10.4米,只需要略微增加一点龟背就可以用耐压艇壳直接容纳“三叉戟2”导弹及其发射装置,下图1和2为台风级布局,图3为“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布局

再就是导弹技术的不过关,P-39导弹长度16米,直径2.5米,发射重量达到90吨,但是最大射程只有8300公里,可以搭载10枚10万吨当量核弹头。而“俄亥俄”级核潜艇搭载的UGM-133A“三叉戟2”长度10.4米,直径1.88米,发射重量57吨,但是射程达到11300公里,可携带12枚10万吨当量核弹头(W76)或8枚47.5万吨级核弹头(W88)。也就是说苏联的P-39在外形尺寸和重量都要大60%的情况下在运载能力、最大射程方面全面落后。这就反映出美苏两国导弹技术的差距。“台风”级最多可运载20*10=200枚10万吨级核弹头,而“俄亥俄”级最多可运载24*12=288枚10万吨级核弹头。也就是说“俄亥俄”在体积只有一半的情况下比“台风”多带88枚核弹头。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舍弃。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台风”级虽然拥有巨大的体积,但是性能反倒不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种技术上的差距使得俄罗斯必须要对技术进行全面升级,设计建造更先进一级战略核潜艇来弥补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俄亥俄有14艘,而台风只有6艘)。

但是“台风”级体积巨大,花费也是巨大的,里面3个耐压艇壳就是全钛合金,可以说钛合金的造价与同体积黄金媲美。与其花这么多钱建造1艘能承载20枚导弹的“台风”不如建造2艘能携带16枚的“北风之神”级,20枚对32枚,1艘对2艘,无论在投射能力和生存能力上,显然建造2艘“北风之神”要合算的多。所以俄罗斯不再继续发展“台风”级而是转为发展性能更为先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下图为北风之神级

由于俄罗斯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6艘现役的“台风”级保养和维修对俄罗斯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负担,那些得不到保养和维修的“台风”只能停在那里最终报废。目前只有1艘“台风”级“德米特里东伊斯科”号得以保留,但是也只是承担导弹试验任务而已。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典型的“接的起用不起”的国家,同样的事件还发生在“基辅”级航空母舰,由于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4艘“基辅”级在90年代全部退役出售,他们没有1艘服役超过15年。下图为试射“布拉瓦”导弹的“台风”最后1艘

所以发展军事装备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成本,除了采购价格之外还有维护成本,这都是非常大的开支。网上经常有说先来上50艘055,100艘052D,这种说法纯粹是在“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样无穷无尽的不考虑经济性的发展军事早晚也会被拖住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在装备上选择“高低搭配”、“平衡性能和成本”?苏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军事#

潜艇是有耐压壳体的。是指潜艇潜入水下,能承受深水压力,并具有良好水密性的艇体。是潜艇的主体结构。通常以横舱壁将其分隔成5到8个密封舱室,内设各种主要的设备、武器装备、生活设施和操纵指挥中心。

耐压壳体的钢材用料要求很高,美国,战后发展了355MPa级HTS钢、550MPa级HY80钢、690MPa级HY100钢、890MPaHY130钢,并用于实艇建造;俄罗斯开发了屈服强度从390-1175MPa级的АБ系列舰船钢;法国最新建造的“凯旋”级核潜艇耐压壳体用钢屈服强度已达到980MPa级的HLES100钢;日本90年代开发的NS110钢屈服强度已达到了 1000MPa级。我国现在能制造出980MPa级的艇用钢材。

但是耐压壳体的钢材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存在焊接极其困难,不易加工成型。而且作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其众多的导弹发射盖本身就与抗压抗变形是抵触的。

所以第一种方案是,将潜射洲际导弹的发射筒大部分放置在耐压壳体内,顶部伸出。

以美国俄亥俄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例,和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不同,实际它不是完全的单壳体潜艇,发射筒穿透耐压壳体,然后在伸出的发射筒外包裹一层非耐压壳体。这段非耐压壳体像是个罩子,相对耐压壳体来讲易于焊接,方便成型,

图片中建造中的俄亥俄潜艇,发射筒上的非耐压壳体还没有完工,橘黄色的部分就是耐压壳体,上面黑色的部分是非耐压壳体。

第二种方案,发射筒在耐压壳体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苏联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它的导弹发射筒完全没有在耐压壳体里,而是在两个耐压壳体的中间布置了20个潜射洲际导弹的发射筒。然后用非耐压壳体将耐压壳体和众多发射筒包裹在一起,最终造出来了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水上排水量2万吨,水下排水量则超过了4万吨。

这是建造中的台风级核潜艇,图片中两侧的圆柱体就是耐压壳体,耐压壳体表面是双层壳体之间的肋骨。两个耐压壳体中间就是布置的洲际导弹发射筒。

在水面航行的台风级核潜艇,这恐怖的大家伙,苏联竟然建造了6艘!

两种方案对比一下,明显是第一种更合理些,俄亥俄核潜艇的排水量为2万吨,携带了24枚三叉戟洲际导弹。而台风级用了4万多吨的排水量,仅仅携带了20枚洲际导弹。

这种低端的效费比,加上巨额的维护费用,台风级被淘汰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否能在台风的平台上,改造成多种型号导弹,变成多种打击任务的平台,这也是俄罗斯军费有限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这也是台风级还能存留一艘的原因吧。

苏联最大核潜艇体积是俄亥俄级两倍,为何俄罗斯舍弃五艘仅留一艘?

1990年3月,根据美国著名作家汤姆·克兰西小说改编的影片《猎杀红色十月号》在美国上映,它讲述了潜艇舰长雷米斯(由肖恩康纳利扮演)率领苏联潜艇红色十月号冲破重重阻力,成功投奔美国的故事。影片凭借演员精彩的表演,紧张刺激的剧情,成为了影迷心中的一代经典。这部影片中的苏联潜艇正是大名鼎鼎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一个令西方感到恐惧的名字。

(电影《猎杀红色十月》)

“台风”级核潜艇是苏联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世界海军史上吨位和体积最大的潜艇。“台风”级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正值冷战的高峰期,同时也是苏联的鼎盛时期。此时,美苏双方在战略导弹核潜艇上的竞争尤为激烈,1968年美国决定建造可以携带三叉戟导弹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苏联得知此事后也坐不住了,于是立刻开始着手研究对等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这就是后来的“台风”级。

(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台风级核潜艇水下最大排水量高达46000吨,长度172.8米,宽为22.3米,吃水也达到了12米。因为采用了核动力,其水下航速可达27节,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达到550米,设计自持力为90天。“台风”级使用了独特的品字形双壳体设计,它有两个平行的耐压艇体,导弹发射筒放置于两个耐压艇体之间,而没有将它放置在耐压艇体内。发射筒架在两个艇体之间,而设计人员将中间部分设计成了一个耐压中央舱段。在这个舱段内部安装有指挥室、声呐系统、雷达和潜望镜等电子设备,这样它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指挥台。“台风”级的耐压艇体和鱼雷舱使用钛合金制造,其余部分则使用普通强钢制成。为减小噪音,苏联人在壳体外表面铺设了消声瓦,但是它的静音性还是要略差于对手俄亥俄级。台风级体型巨大,吃水很深,所以其内部还有特设压载水舱。在潜艇航行过程中,它会装满水,返回基地前,会将水放掉,以增加浮力,减轻吃水保证潜艇能顺利进入基地。由于台风级体积大,其舱室数量有很多,空间也很大,可容纳官兵170多人,而且台风级还配备了空调、电视和录像机,甚至其内部还设有桑拿房和游泳池等设施。

(台风级核潜艇)

(台风级采用了品字形双壳体设计,中间部分的圆洞为导弹发射筒的位置)

(站在台风级尾部的水兵)

(台风级体型巨大,内部生活环境比较舒适

台风级最致命的武器要数它携带的20枚P-39潜射导弹了,这是苏联研制的一款三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长16米,直径2.4米,重90吨,采用惯性制导,可以携带10-20万当量的核弹头,射程可达8300公里,误差只有500米。P-39威力巨大,精度又高,具备极强的打击能力和威慑能力。台风级还装备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2枚鱼雷,同时它还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艇上装有8个“针”式防空导弹发射筒,可携带48枚防空导弹。

(台风级装备的P-39潜射导弹)

(台风级的导弹发射装置)

按照苏联海军的预想,台风级是一款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的核潜艇,它可以从北冰洋海域发射弹道导弹,打击美国本土战略目标。可以说,台风级基本满足了这个要求,它携带的20枚P-39导弹足以覆盖美国全境。不过就单艇性能来说,台风级与俄亥俄级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它与俄亥俄级都具备全天候发射导弹的能力,而且台风级还有同时发射两枚导弹的本事,但是它的吨位和宽度却要比俄亥俄级多出一倍有余。而且,俄亥俄级的载弹量还要多于台风级,俄亥俄级的早期型可携带24枚三叉戟-I型导弹,后期型可携带24枚威力更大的三叉戟-Ⅱ型导弹。与之相比,台风级的20枚P-39则要逊色一些,而且它的性能也不如三叉戟。

(北极是俄罗斯潜艇的堡垒海域)

(俄亥俄级核潜艇携带导弹数量要多于台风级)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建造的6艘台风级潜艇。不过此时国际局势和俄罗斯国情都已经发生了巨变。加之P-39导弹状态堪忧,俄罗斯被迫将其退役,台风级没有了配套导弹,也只能当作常规武器使用。另一方面,台风级的使用维护成本极高,这对兜比脸干净的俄罗斯来说,实在是吞金巨兽。况且,台风级身躯硕大,在现代反潜技术面前已经很难有大的作为。综合这种种原因,俄罗斯最终决定放弃台风级核潜艇,仅保留一艘作为武器实验潜艇,于是这股”深海台风”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台风级核潜艇发射导弹)

俄罗斯放弃台风级也是基于作战环境和现实条件变化做出的选择。台风级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但是这种不计代价的投入方式并不适合俄罗斯。目前俄罗斯更需要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侵犯,所以俄罗斯人将精力放到了“北风之神”级导弹核潜艇的身上。与“台风”级相比,“北风之神”级将保持战略威慑力,提升打击能力和打击质量作为首要目标,虽然其载弹量仅有16枚,但是它携带的布拉瓦导弹性能更为出色,而且还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系统和隐身设计,静音性也有了显著性提高。台风级已经失去了服役的意义,退役就成了唯一的归宿。新人换旧人,“北风”送“台风”,这是俄罗斯最现实,也是最好的选择。

(退役后被拆解的台风级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潜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